《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第20章


用的是3000多个字,我们现在能够认出来的是500多,因为这个辽朝书禁甚严,他跟北宋的往来全是汉文,所以连北宋人都不认得契丹文。
汉字是单音节字,契丹语是多音节,所以他用汉字来记述是很不方便的。比如说天,咱们写出来就是个天,念就念作天。契丹人要念成腾格里(音),写出来也非常的麻烦。一个字念仨音很别扭,所以等辽一灭亡,这个契丹文也就随着辽的灭亡退出了历史舞台。电视剧《天龙八部》里萧峰他爹被人误杀了,在那个墙壁上刻字。香港拍的剧,萧峰他爹刻的是蒙古文,我很佩服导演,没让他刻英文。大陆拍的,刻的就是契丹文。
耶律德光时期契丹得到了幽云十六州,改国号为辽。
耶律德光就是辽太宗,辽的第二代皇帝,德光这名字已经完全是汉字了。幽云十六州的幽州就是咱们北京,今天的宣武、丰台两区。辽不是五个首都嘛,辽的南京叫析津府,就是北京;辽的西京是云州,就是山西大同;东京是辽阳,中京大定,就是内蒙宁城,出宁城老窖那地方。它五个首都,俩在幽云十六州,这是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给辽的。他让辽帮他灭后唐,他就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辽,然后四十五岁的石敬瑭拜三十六岁的耶律德光为义父,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嘛。辽得到幽云十六州后受益匪浅。
长城失天险
首先是长城以南农耕开始发达。
原来少数民族打不过中原王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经济不行。你游牧经济,那玩意儿没谱,一场大雪灾就能造成你举族灭亡。那现在,我游牧民族也会种地了,而且我在长城以南。过去修长城就是为了挡住这些少数民族,现在这些少数民族都在长城以南,长城天险尽失。骑兵从北京出发,骑着马往南跑全是平原,就中间黄河挡了一下,别的无险可挡。宋辽的边境在雄州、霸州,就是北京往南300里而已,这个优势对辽有重要作用,却要了中原王朝的命了。
这样一来,辽就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就是说我新扩充的这些地盘,我新增加的这些人口,怎么进行管理。中原王朝的华夏民族有这么一个认识—胡虏无百年之运。就是说咱们认为少数民族如果入主中原,他的统治不可能超过一百年。因为你一进入中原,你就势必面临着两个选择—汉化还是不汉化。汉化不汉化你都完蛋。
6 引狼入室 与狼共舞(2)
比如像匈奴、鲜卑、羯、氐、羌一入中原都汉化了。隋唐王朝都有这鲜卑的血统,鲜卑民族就没有了。满洲人实际上汉化了,还有几个满族人会说满语,认得满文的?要是不汉化你就会被打跑,那么落后的经济文化没法统治这个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文化发达的地方。统治不了,就只能被打跑。蒙古人不汉化,90多年回草原放羊去了。而无论汉化还是不汉化,过程都超不过一百年,无百年之运道理就在这。
但是,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说“胡虏无百年之运”嘛,辽一共210年,而且换了9个皇帝,每个皇帝在位的时间都很长。五代53年却换了14个皇帝,相比之下辽很生猛吧。
辽能这么生猛,是因为一国两制。他实行藩汉分治,设立南面官、北面官。南面官统治汉人和渤海人,北面官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天龙八部》里萧峰就是南院大王。
辽的上京临潢府,它已经被金人给毁掉了。但是因为在蒙古草原上,遗址保存得非常好。在遗址里明显能看到上京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南部叫汉城,北部叫宫城。南部汉城的街道、房屋,有坊有市跟隋唐长安非常相似,看遗址就能看得出来,北部就是契丹人住的地方,除了宫殿什么都没有。那证明契丹人住的还是帐篷。你不能让汉族人住帐篷,契丹人又不习惯住房子,最后的协调结果是不协调,汉族人还住房子,契丹人进城还搭帐篷。以国制待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一城两制。
被海扁两次
契丹建立之后,跟北宋接壤上了,难免就会在两者之间产生矛盾。
宋太宗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后为了夺取幽云十六州,向辽进攻。公元979年高梁河激战,宋军大败。[见图531,p269]高梁河就是现在的北京紫竹院公园附近,10万宋军在这个地方同辽军激战。辽国名将南院大王耶律休哥率9000铁骑把10万宋军打得全军覆没,太宗皇帝中两箭,坐驴车逃回南方。马可能都给打死了,才坐的驴车。太宗皇帝箭伤年年复发,最后就死于这个箭伤,其实他真正的死因可能是死于心病,高梁河一战在他心里埋下了永不磨灭的阴影,10万宋军被9000辽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天天想着都来气。[见图532,p269] 那时候宋刚灭了北汉,挟灭北汉之余威来攻辽,惨成这样。四年以后辽景宗耶律贤病逝,辽圣宗耶律隆绪即位,年仅12岁,他的母亲萧绰就是萧太后,开始执政。宋朝趁着人家主幼国疑,20万大军兵分三路二次伐辽,东路军是主力,由平定五代十国时候的大将曹彬亲自指挥,田重进出中路,潘美、杨业出西路,杨业就是后来评书《杨家将》里说的杨老令公。 东路军一出遭到辽军主力的痛击,南国名将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的4万铁骑把10万宋军又打得全军覆没,曹彬带了几十人逃离战场。中路军田重进吓得就没敢出去,东路军的主力都覆没了,我去不是作死。所以田重进可能在边境上扫荡了一番,砍了契丹老百姓的脑袋,提着回去冒功。说我没碰到契丹主力,只碰到小部队了,所以杀了点,我回来了。杀良冒功。 西路军这边潘美、杨业他们出去之后,幽云十六州占了山西四个州,应该说是大捷。但辽军主力是骑兵,等东边的战场一平定就迅速回师西线,然后西路军的补给跟不上,潘美只能后撤,杨业就打掩护。最后西路军可能逃了一部分,杨家将全军覆没,杨业兵败被俘,关在昊天塔,绝食殉国而死。
大宋在公元979年和公元986年的两次北伐,几乎都被人打得全军覆没。第二次要不是田重进撤得快也完了。所以这样的结果,使得宋统治者确立了“守内虚外”的政策,把主要力量转向对人民的防范和*。等于宋朝就不敢再跟辽国打仗了。但是你不打人家,人家可就要来打你了。[见图533,p270]
txt小说上传分享
7 金钱外交 花钱买和平(1)
寇老儿救国
公元1004年辽军南征。
迅速地打到了黄河岸边的澶州,澶州离东京已经是近在咫尺了。因为宋朝中央集权强化,地方实力太弱,所以外族过来非常快,一下打到澶州,简直跟吃桃子似的,一口就咬到了桃核。
宋真宗召集百官问怎么办,宰相王钦若是金陵人,主张迁都金陵。宰相陈尧叟是成都人,主张迁都成都。反正这两个宰相都是一个主意,跑!陈尧叟说当年安史之乱明皇幸蜀,江山社稷得以保存嘛,所以咱们应该往那儿跑。王钦若说,不往那儿跑,咱们跑到南京。南京有长江天险,契丹人过不来。真宗就晕了,还有一个宰相是寇准,今天请病假,行,去问问他。他一琢磨这寇准是陕西人,八成主张我迁都长安吧。最后没想到寇准一来慷慨激昂,敢言迁都者斩!都城乃天下之根本,根本动摇人心尽失。你皇上都跑了,你只招别人为你卖命,别人都是二百五吗?再说咱们怎么跑,能跑得过契丹人。你两个腿,人家四个蹄。到这份上你必须抵抗,御驾亲征。
宋真宗也就真的勉勉强强御驾亲征,过黄河的时候怕死,他不愿意过河,在这个轿子里磨叽。我什么事还没办,我钥匙落家了,MP4没带,我不能走。寇准特生气,但也没辙。太尉高俅拿着鞭子抽抬轿子那帮人,瞎了眼赶紧把皇上抬过去。他不敢骂皇上,他抽那个抬轿子的,就把皇上抬过去了。
皇上没辙了,过去之后就到了澶州城。一到澶州城,皇上就躲在州衙里不肯出来。然后寇准跟他说,您上城转悠一圈,您让老百姓看看,您来了。皇上说是,老百姓都看见了,辽国人也就看见了。弄个狙击手给我一下子,我就玩儿完了。寇准说没那事,赶紧把钢盔、防弹背心给皇上准备好,金盔金甲,外罩锦袍。然后金甲武士里三层外三层围着你,保证没问题。皇上穿得跟未来特警似的,勉强到城上转了一圈,宋军将士一看到金瓜、钺斧、朝天凳、黄罗伞盖,连呼万岁,士气大振。
守城的宋军30万,围城的辽军9万。这时四方勤王之师抵达,第二天开战。辽军统帅被宋军用床子弩给射死了,床子弩就是底下是一张床,床上搁着一张弓,拿绞车绞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