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掌门》第89章


有的禁制牵一发动全身,往往你触动了一个看似很小的禁制,接着便会引发周围数个禁制的同时爆发,防不胜防,威力奇大。
有的禁制不能根据表象判断,而是要深入了解其本质后,才会发现禁制的本意。这样的禁制研究起来最费时间,可一旦看清了原理,却又变得简单之极。刘衡每破解一个禁制,都会有深深的成就感。
接触的禁制多了,刘衡甚至觉得禁制就是数学。每一个禁制,就像一道数学题。
有时候,好像在解方程组。需要设出未知数,联立方程求解。求出的答案必须满足每一个方程给出的条件才行。
有时候,你又必须考虑射影几何。有禁制将唯一的禁门设为阳光照射所形成的阴影,想要知道如何破禁,就要通过阴影绘图解决。
一个个禁制,好像一道道数学题,其中往往还牵扯到机械动力学、地质学等内容,常常需要列出数页的计算分析过程,才能破解。
刘衡每找出一个破解禁制的方法,但凡不能非暴力破除的,都要继续研究,直至找到办法为止。这与不周山前人的观念不同。他们虽然意识到了上古禁制的珍贵,却没有生出学习的想法,只寻找出能够临时控制禁制的方法,将它作为护山的手段。
而刘衡,不仅能够破解禁制,还将这些禁制谨记于心。千年后,更以上古禁制为基础,开创了修仙界除制符、炼丹、炼器、阵法外的第五个领域——禁制之道。
当然,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甚至连刘衡本人都是很久之后才意识到这点。而刘衡能有此成就,与之前便对制符、炼丹、炼器、阵法颇为精通有不小关系。因为,禁制之道与其余四道皆有相通之处,特别是与制符和阵法关系深远。
在很多符纸的制作过程中都涉及到禁制的使用。符纸的书写方法、符号图形位于整张符纸的结构、施展手法等都可以用禁制之道来解释。
阵法的布置也与禁制之道息息相关。各阵门的位置、各环节的联结、阵法的开启和关闭,都与禁制相通。
禁制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收发自如。设置阵法、制作符纸都很费功夫,而禁制往往只需一瞬间就施展完毕,省时省力。但在施法过程中所包含的技术含量却毫不逊色于前两者。
禁制的缺陷也很明显。它太繁杂、太庞大,唯有心志坚毅者才能学习。
除了上古禁止,静心师太所留玉简中还写明,不周山一脉先祖流传下来的古籍均置于地下室内,可任刘衡自取。
按照玉简所述,刘衡寻到收藏古籍之处。
满满一书架的古籍
上古修仙者并没有玉简藏书的习惯,所留古籍都是实打实的纸质书籍或竹简、龟甲兽骨一类。也有比较少见的,篆铭文于石壁、器皿之上。有修士不惜耗费元神,留神念以待有缘人,不在此类。
故但凡见到纸质、玉简等藏书,无一例外不是珍品中的珍品。而且,这类藏书多半仅此一份,这世上再难见到同样的书籍。更因纸质、丝帛、竹简不易保存,流于现世的少之又少。一般修士能够找到其中一本就足够笑个几百年。
而刘衡眼前,却有满满一书架的古籍。这其中主要是纸质书籍和竹简,它们的表面上有淡淡的荧光,显然被前人施以类似能够长久储藏的法术。
刘衡感受着纸质书籍特有的触感,翻着它陈旧发黄的书页,看着上面一个一个古老的文字,想象着写书之人当时的情形……
这整整一书架的古籍,内容包罗万象,比较厚实的是纪传体史书,薄册则记有法术神通的学习之法,这两种古籍最多。另有炼丹炼器、古阵法、地理志、花木图考、棋谱、民间世俗传奇等。
刘衡打开一卷残破的竹简,长二尺四寸,有些字迹已不能辨认,只能靠猜测来判断笔者之意。
“吾夜观星象,南朱雀七宿异动……不祥……北玄武势弱难压……四象皆动,恐有大灾……”
刘衡在另一本纸质古籍中也看到这样一段话:“一夜之间,大神通者尽去。余者大乘之上寥寥,未几年,皆不知所踪。余探索多年,于无边魔海、蛮荒大山、不周山发现蛛丝马迹,所得结论惊人,不敢声张。只作书一册,以留后用。”
第114章 剑冢
第114章剑冢
后几页,更记有详细始末。
刘衡阅毕,也不由大吃一惊。
此书作者称,于无边魔海发现上古墓冢一座,从其内发现一具完整的尸体。这种情况在无边魔海这个号称上古遗迹最多的区域并非没有出现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具尸体并非人类所有,它虽看起来与人类外表相似,实际上竟是上古妖修之体
另从其墓中还发现了数百未完全化形的妖修尸体,更证明了这种观点。这些妖修生前修为最差的也有结丹期,最强的甚至有元婴期。只是,从这些妖修的埋葬位置来看,似乎只是此墓主人——那只化形妖修的陪葬品。
在墓冢中,还发现了为数不少的壁画。从壁画上来看,上古时代是一个奇妙的时代,那时候,漫天神佛,龙飞凤舞,飞行产生的遁光随处可见……仙人斗法,移山倒海,惊天动地……
对于刘衡来说,那是一个传说中的时代。刘衡很清楚自己的力量,作为一个元婴修士,他可以很容易就颠覆一个国家,毁灭一个城池。他原以为自己已经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但是,与古籍中毁天灭地的斗法相比却相差甚远。刘衡甚至相信,只要那些仙人动一动小指头,如自己这般元婴修士就会如蝼蚁般被人毁灭。
只是,那些上古强大的仙人到哪里去了?他们果真如古籍描述般强大吗?
另一证据虽然不能说明他们是否强大,却可以作为判断他们当时影响力的依据。
蛮荒大山位于三个大陆之间的三角地带,这片广袤的,充满着神秘气息的地带时刻散发着危险,提醒着每一个想要深入她的人。
但这并没能阻挡修仙者好奇的步伐。每年都有人丧生于蛮荒大山之中,或是被毒瘴致死,或是被妖兽分尸。
但是,就是在这样充满着危险的大山中,却生活着一群凡人。
古籍记载,蛮荒大山中,有盟人居住,多则千人,少则数十人,聚落群居。盟人信奉神灵,是世上少有还保持着宗教信仰的族群。盟族有巫,被认为可以与神灵沟通,是村寨中最有威望之人。另有极西之地,相传仍有宗教遗风,信奉佛陀。除以上两者外,尚不知还有何处如此。
刘衡很疑惑,疑惑的不是为什么凡人能够在蛮荒大山中生存,而是疑惑信仰的存在。
要真按古籍所说,那么这些人心目中的神灵,应该就是实力强大的修仙者,甚至是传说中的神仙一流。也就是说,他们的确是存在过。
在盟族中,流传着很多神秘的故事。神灵帮助他们战胜凶魔,挽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神灵为他们带来耕作的方式,让他们不再挨饿;神灵维护着他们世代的安宁,保佑他们收获丰盛……
盟族分为不同的支系,虽然每个支系习俗各不相同,但他们口中代代流传的传说却惊人的相似。这令人不得不相信确有其事。
现在的修仙界,虽然常有修士以“贫道”“老尼”自称,穿着道袍、僧袍,长居道观、草庵,但已经没有人供奉神灵。也不知是因为修仙者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神仙”,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
但既有宗教文化的痕迹,应该是有实物存在过才对。这些总不会是惊人的巧合或者是空穴来风,而很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就此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
但令古籍作者相信上古神佛漫天,且个个实力不凡,却是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
他是不周山一脉传人。本来,以他这种喜欢四海为家,浪迹天涯的人,对于要成为不周山守山人是不会有什么好感的。
可当他站立在不周山下,感受着其古老的洪荒气息,他就一发不可收拾地迷恋上了这里的一切。
那远远看去,平整的好似被利刃斩断的山顶;那玄妙的,体现着古人智慧的上古禁制;那些神秘的洞穴、惊人的发现……每一样都值得你花上一生的时间去探寻。
不周山阴,有一个地穴入口。沿着狭窄的地道,盘旋进入地下。先前地道略窄,之后逐渐变宽,宽处有数条奇数路口。无论出现几条岔路,只需一直沿最中间的一条。选定路后,道复变窄,直至又遇岔口。破去沿路的阵法,便可到达一处宽敞,甚至令人显得有些渺小的巨大洞穴。
出口高悬于洞壁,洞内景象一览无遗。
一口巨大的断剑悬浮在半空中,剑身上被八条粗大的黑链拖住,阻其行动。黑链从地面上微微发光的禁制阵法中伸出,暗合八卦,从八个方位将断剑困住。断剑整体呈黑色,其上有红光闪现,稍纵即逝。断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