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家园》第54章


“在宣布论文获奖名单前,我先宣读一下不久前我们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调查内容是当我们在火星上建立起基地后,谁愿意移民到火星上。结果是我们共收到3127万人的报名,从分类情况来看,受过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人在申请人员中占71%,从性别上看,女性比例达到了61%,而超过60岁的人又占了73%。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女性对对建立新生活的渴望,说明她们更愿意去冒险;说明了我们这些超过60岁的人们,在面对今后漫长的生命,不愿意甘等寂寞。这好像我们在坐的会员,有80%的人都超过了80岁,但对探索新的领域却有着超过年轻人的心态。”说到这里,程邵育秘书长捏紧拳头放在胸前。讲话引起了会场一阵哄动声及掌声。
“现在我宣布2050年获奖论文名单;《蜂窝状核子发动机工作原理》获一等奖……”
主席台后的超大屏幕上翻动显示着获奖论文作者的简介,而张才儒则随着程邵育秘书长的宣读从电脑中调出每一篇获奖论文。计有7篇论文获得二等奖,36篇论文获三等奖,156篇论文获鼓励奖。自己的《利用系统工程建立火星基地生物圈的设想》论文获得三等奖。张才儒自己能够获得三等奖感到满意,虽说在这之前他就知道了评奖结果,但也清楚评选出获奖论文的程序是相当可靠的,评审委员会由308人组成,这些人是每年评选前,从6843个有评选资格的航天协会会员中随机挑选出308人组成评审委员会。
在报出自己的论文获得三等奖后,关殿玉从前面座位上转过身来,微笑着对张才儒说:“祝贺您!”张才儒点点头表示接受祝贺,实际上张才儒对自己的论文获不获奖到没感到有什么区别,他想的是如何实实在在地让人类在火星基地上生活在一个靠自身循环的生物圈内。
获得一等奖的论文作者已开始宣读论文,根据会议议程,上午将由获得一、二等奖的论文作者宣读论文,关殿玉介绍宇航员的训练情况;下午则是由执行这次飞船发射任务的专家组部分成员介绍发射前的准备情况,并回答与会者提出的问题。明天将由一辆专列将参加会议的1千多人送到渤海湾的北面,观看我国的超级工程,拦水坝长达142公里的蓄水库。
在一、二等论文奖的作者宣读完各自的论文后,张才儒随同其他三等奖论文作者上台领过奖。待张才儒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时,程邵育秘书长宣布由关殿玉介绍宇航员目前的训练情况。
当关殿玉走向将台时,他那高大的身材,健壮的体形立即引起会场上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关殿玉一发声,宏亮的声音立刻响彻整个会场。
“各位专家、学者你们好!首先要谢谢你们邀请我到这里来谈一谈我们的训练情况。我们这一批专为登上火星而训练的宇航员队伍是从五年前开始集训的。这些训练包括了体能训练,飞船的操作训练、心理适应性训练,救援训练及等上火星后的探测程序训练。目前这五项训练均已完成。在这五项训练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年前为期八个月的封闭性训练,这八个月的训练,是完全封闭在同即将发射的飞船一样飞船中进行的,除了能感受到重力之外,一切都与飞船在太空中飞行的环境一样。我们在飞船里要制造氧气,要将排泄的东西及废弃的食物重新利用起来。而且我们还要不断地排除由电脑模拟出的故障,因为当我们到达火星附近时,从地球上发出的任何一条指令到达飞船上最短要要花费3分多钟的时间,而我们在距地球最远处,信息传递的时间将近二十分钟。因此当飞船出现紧急故障时,依靠地球上的救援而获救的可能性是零,我们必须依靠自己。而在这一点上,我们的飞船设计师及航天界的专家们考虑到飞往火星的路途遥远,联合俄罗斯航天界同时发射火星探测飞船的设计是相当的科学。另外,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6名宇航员要渡过慢长的八个月,心理训练就显得相当的重要,要忍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从我们的训练结果来看,除了另一个小组一位宇航员未能通过封闭性训练外,其他宇航员都顺利地通过了训练。
今天是2050年9月1日,距10月1日的飞船发射时间还有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将去俄罗斯进行最后一项训练,就是再次熟悉并适应他们的飞船的性能,这是为今后相互救援而做的工作。
根据我们的飞行计划,我们的飞船与俄罗斯的飞船在抵达火星轨道时,首先是同两年前飞往火星的无人货运飞船拼接,再开始用小型登陆飞船实现火星登陆。在完成任务后,无人货运飞船将提供给我们返回所需的燃料及食品,在我们返回地球前,我们将在火星的表面及火星的轨道渡过两年的时间。
现在距飞船的发射的时间的逐渐临近,我也同大家一样是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只要在最后确定下来的飞往火星的宇航员名单中有我,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完成这一项划时代的任务。
最后,我对你们对我们探测火星所给予的关怀和支持表示深深的感谢!”说完后,关殿玉对着会场的与会人员深深地鞠了一个躬,与会人员则报以热烈的掌声。
上午的会议结束后,关殿玉来到张才儒前打了个招呼,随即赶回宇航员训练基地。张才儒同程邵育秘书长及协会主席、副主席说了一声,也急匆匆地离开了会场。
第四章 第四节 渤海湾大坝前的谈话
更新时间2007814 19:08:00 字数:6097
这次会议的议程原先并没有安排与会的航天协会会员去渤海湾参观正在建设的大坝,而是在会务组定计划内时,张才儒是一再坚持让会员们去看一看这一项宏大的建设。
张才儒之所以产生这个念头,是与自己亲身看见正在建设的拦海大坝后所产生的体会是分不开的。一年前,孙子张智全邀请自己及老伴去参观正在建设的拦海大坝,说是在渤海湾开始建一座专门用来储存新疆太阳能发电电能的大坝,听张智全的描述自己也没有觉得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一项较大规模的建设嘛,自己看过的大规模建设项目太多了。但孙子的盛情也难以让自己拒绝,就带着出门散散心的心态去了渤海湾。没想到人一站在在建的大坝下,那上百米高的混凝土大坝,一眼看过去望不到边际的坝身,立即使得自己感到心灵的震动。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这项建设的规模,你是很难凭想象来想出人们能够做出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应该让航天协会的会员来看一看,看过这座大坝的人,可能使得他们在今后的航天设想中有着更加大胆的思路。现在的很多设想就是小家子气太浓,缺乏新颖及大胆。张才儒进入航天协会后,通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及研究,深深地感到想象力的重要性。抱着这个目的,张才儒做通了协会的几位负责人的工作,决定下与会者用半天时间来到渤海湾来看正在建设的大坝。
为了落实好安排与会者来渤海湾参观正在兴建的大坝,上个星期,张才儒已经与协会一位副主席专门赶到设在绥中市的大坝建设管理部门。他们一听将是航空协会组织会员来参观,立即表示同意。其实如果不是想走近一点观看大坝,根本用不着联系,站在公路旁就可以远远地看见大坝的建设。可站在远处却不能体会到站在大坝下而因其宏伟、磅礴的气势所产生震撼人心的感觉,因此张才儒还是希望与会者能够靠近大坝感受一下大坝的雄伟。
回到家中,张才儒来到住宅小区内的生活区食堂里随便吃了些东西,随后打了个电话从后勤部又调来一辆公务车。张才儒拎着包上了公务车,交代驾驶员开往渤海湾西面的绥中市后,急着给孙子张智全挂了个电话,“喂,智全呀,我是张才儒。”“嗨!爷爷你好!您现在在哪里?”“我刚刚从北京出来,现在正赶往绥中市。这两天我们航天协会正在举行年会,参加会议的人员明天将乘一列专列到达绥中市参观渤海湾拦海大坝,你能不能赶来陪同并介绍一下情况?”“既然爷爷你来了,我当然一定赶到。你稍等一下,我查一下航班……好,晚班到沈阳的飞机还有座位,我这就订一张票。我明天一早赶到绥中市,直接在大坝的起点等你们。”“好,就这样说定了。再见!”平时张才儒极少要求孙子为自己做些什么事情,但只要自己一开口,张才儒知道张智全肯定会答应自己。
张才儒非常喜欢张智全,虽然张智全同自己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很短,但张智全身上那种开朗的性格,决心做某件事所持有的固执的脾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