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遗爱》第62章


“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儿!”彩衣柳眉倒竖,乜斜着眼道。
“我也是为娘娘着想啊,哪里像你,见娘娘出宫也不劝着……”小路子辩解道。
“你”闻言,彩衣恼火,张手欲打小路子。
淑妃懊恼地看着自己一身男装,道:“都别闹,先想想如何过了今晚这一关!这样,你们先去花厅应付皇上,本宫从侧门进去把衣服换掉。”
“是,娘娘。”
姞儿又如此这般仔细嘱咐一番,再三叮咛之后,便让彩衣、小路子先进了花厅。料想时候差不多了,姞儿便径自蹑手蹑脚朝侧厅摸索过去。
“这是谁家的男儿,生得如此俊俏?”世民懒懒自黑暗中踱出,看着鬼鬼祟祟的淑妃从侧厅门前挪过,朗声揶揄道。
陆公公站在世民身后嘴巴一鼓一鼓的极力忍着笑,彩衣与小路子则躬身成虾米状,躲在陆公公身后。
“臣妾参见皇上。”姞儿懊恼地想:居然守株待兔!
“去哪儿了?朕的淑妃?”
“呃,出去走了走。”声若细蚊。
“不是芙蓉阁之类的?”等待已久的帝王似乎很生气。
淑妃无语,正要解释,却被世民紧紧攥住手腕,迎上那快要冒出火焰来的眸子,她忍不住想笑:“臣妾、臣妾去芙蓉阁做什么?”
手腕却被攥得愈加紧了,她不觉蹙眉,嘶嘶抽气,世民见状慌忙松开,看尽她风露含情的眸子,柔声问道:“弄疼你了?”
“我没去。”樱红唇瓣倔强努起,答非所问。
“那是去哪儿了?”世民爱怜地撩起她额前一缕凌乱的发丝,温柔似水。
“关中,臣妾想去看看那里的情况究竟被‘后宫妖孽’害得有多么严重。”一幕幕惨状重又浮现脑海,她怆然道。
猛得,世民将她拥进怀抱,下颌摩挲着她香芬秀发,笃定道:“明天,朕就将大相国寺国师以‘妖言惑众之罪’处斩!”
“倘若,倘若真的是因为我呢?”
“没有这个可能,”世民将她拥得愈发紧了:
“有我在,就没有这样的可能!”
阵阵暖流涌进姞儿心田,倩笑,脱开他的怀抱道:“贺喜皇上,想必燕妃妹妹又为皇上新添龙脉!”
骤然,世民怒火中烧,怜惜之色闪电般从他面上消退,恨恨道:“那贱人!竟然与柮勺龀龃说撒祸汗肚抑拢舨皇钦飧龊⒆拥峙码抻涝痘岜幻稍诠睦铮 ?br />
世民眸中阴枭肃历之色闪现,咬牙冷笑道:“不过,朕会将燕妃和这个孩子留下毕竟是柮傻墓茄辛苏飧龊⒆樱薇阌侄嗔艘环质に悖 ?br />
贞观二年,大相国寺新任国师以“妖言惑众”问罪处斩,临刑前,那国师以死相争,振臂疾呼,曰:“妖孽贪狼乱国,天下必大祸!”撕声裂肺,声音凄厉之极。
“咔嚓”一道雪亮寒刃夹杂着血腥掠过,刽子手手起刀落。
瞬间,国师头颅滚滚落地,口唇狰狞,双目圆睁,死不瞑目。
那哀鸣嘶吼的一句“妖孽贪狼乱国,天下必大祸”萦绕天坛,久久不散,听者无一不毛骨悚然,颤栗身寒。
据说,当时千里之外的百姓都听得清清楚楚。
贞观二年秋末,旱灾未解,蝗虫祸害又起,中原大地生灵涂炭。
蝗灾遍布四野,所过之处,犹如狂风过境,草木瞬间成为枯槁,牛马顷刻化做森森白骨!
世民下令从内府中筹拨银两赈济灾民,再调剂江南六省粮谷,以救百姓于水火,可国库中调拨下去赈灾的银两,却大把大把地被各级贪官中饱私囊。
刚刚从战乱中解放出来的诸洲百姓,在连年天灾的折磨下,已经被逼上了绝路。
此时,“淑妃乃贪狼煞星”之说四起沸腾,屡禁不止,反而愈演愈烈。黎民怨声载道,将天灾不断降临之祸,归咎至帝王身畔最为得宠的女子杨姞儿身上,将其“杨淑妃”类比“纣王之妲己”,视为“祸国妖孽”!
22
22、祸世妖姬化飞湮 。。。 
长安城门外,乌压压一片聚集了上万名上京请愿的关中百姓。他们沉默安静如困兽,围立在城门下。旷野中,晨曦分外荒凉,远黛山峦绵延与天际相接,篝火燎燎,焦烟熏呛,不知焚烧的是食物,还是人的尸肉。
无数双黯淡呆滞的目光,犹如暴风骤雨前夕宁静诡异的海面,万顷海面下,分明有磅礴怨念与恨意在酝酿。汹涌着的仇恨,仿佛化做石破天惊的力量,在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心中积蓄。
看管城门的门倌见眼前这番阵势,犹豫半晌,怯声问侍卫长道:“大人,您看这城门还开是不开?”
“现在已经过了五更天,若再延迟下去,圣上怪罪下来……”年轻的侍卫长踟躇无措,而长安城内要出城的百姓也聚集在城门另一侧,翘首等待侍卫长一咬牙,道:“开!”
“开城门”浑厚洪亮的声音,伴随着城门“吱吱呀呀”开启。
顿时,黑滚滚的人潮蜂拥而进!聚集在城门外的上万饥民,如着了魔般,浩浩荡荡奔涌在长安城大街上,由几个带头的领着,径直向皇城方向奔去!
甘露殿外,陆荣气喘吁吁踏上宫阶,也顾不得禀报,冲进甘露殿,道:“陛下!灾民、灾民、反了!”
九五至尊扔掉手中奏章,见他这样没规矩,不禁皱眉道:“反什么?”
“陛下,关中百姓反了,竟围在皇城外生事,说”陆公公支吾道:“说是‘万民请愿’求陛下处死杨淑妃!”
“摆驾兴安门!朕倒要看看,这万民请愿的场面!”赭黄巍峨广袖一挥,世民阴枭明睿的眸子光影烁烁,怒道。
灏灏华盖下,赤金九龙徊天辇急急行驶至兴安门,帝王踏足兴安门楼观
楼观下,密集了上万名关中百姓,妇孺病残,拖家带口,跪在地上,重重将九重宫阙围住,水泄不通!
一列御林军站在皇宫与灾民间,形成一道坚实的鸿沟,拱卫宫阙。
世民目睹那些灾民衣衫褴褛、瘦骨嶙峋,心头猛烈抽痛,原本勃然大怒一肚子火,却怎样也发不出来!
见身穿龙袍之人辚辚立在楼观上,带头的几个灾民急忙“咚咚”磕着响头,大声喊道:“皇上,是皇上!”
这一喊,使得黯淡寂静的灾民们仿佛炸开了锅,嘤嘤嗡嗡磕头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求皇上放草民一条生路吧!”
忽然又有人大喊:“恳求皇上处死妖孽,还天下苍生太平!”
万名关中灾民干涸嘶哑的嗓音,搀杂在一起,齐声道:
“恳求皇上处死妖孽,还天下苍生太平!”
“恳求皇上处死妖孽,还天下苍生太平!”
……
俯瞰浊泪纵横,满面灰尘的仓皇灾民,世民心痛如绞。这就是他打下的天下?这就是他子民的处境?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盛世江山?
攥紧拳头,世民哑然道:“发放财粮抚慰灾民,劝解民众离开皇宫这样下去,成何体统!”
思量片刻,又道:“命河南、山西刺史火速到甘露殿议事!”
话音未落,一个小太监气喘吁吁跑上兴安门楼观,使劲咽口唾沫,道:“禀告皇上,河南,山西,山东等三十刺史抚已经在甘露殿侯着了!”
“来得正好,朕要亲自问问他们是怎么为人父母官的!”神情冷峻而坚毅,世民表情默然,嘴角幽然牵动起异样的恼怒。
世民下得帝辇,见整个大殿已经百官泱泱,人满为患,不禁心中一愣。龙榻还没有坐热,山东刺史曹恺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参奏!”
“准。”
“陛下,这是山东两千八百四十三名明经、秀才、进士以及身孝悌旌表门闾者,联名上书,恳求陛下处死祸国妖孽!”
“山东果然孔孟之乡。”世民眼神讥讽一扫,道。
“启奏陛下,山西一千三百三十一名明经、秀才、进士以及身孝悌旌表门闾者联名上书,恳求陛下处死祸国妖孽!”山西刺史道。
“陛下,河南一千六百五十三名明经、秀才、进士以及身孝悌旌表门闾者联名上书,恳求陛下处死祸国妖孽!”河南刺史道。
“启奏陛下,此乃河北两千六百七十九名明经、秀才、进士以及身孝悌旌表门闾者联名上书,恳求陛下处死祸国妖孽!”河北刺史道。
“陛下,臣有本参奏……”
“臣亦有本上奏……”
“……”
世民从容淡定,危襟正坐,暗藏在龙袍中的拳头却已经握得“咯吱”作响,竭力扼制胸腔怒火,道:“众爱卿一口一个‘祸国妖孽’,朕却心中疑惑,所谓妖孽,意指何人?”
群臣略微惊愕,良久,无人言语。
“眼下天灾严重,民不聊生,正是为官者体恤民心,缓解灾情之际众爱卿,都是堂堂七尺男儿,何苦将天灾人祸都归结到一个女子身上!”世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