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谣言》第24章


一人毕恭毕敬站在堂下,躬身道:“小人韦学君,拜见姚先生!” 
姚真金点点头:“这位倒懂些礼数,不似凡夫粗人。” 
韦学君道:“天下十大高手之一的姚先生在此,焉容小人放肆,小人一介武林末学岂敢失礼?!” 
姚真金心下一怔:“老子何时成了天下十大高手了,怎么我自己都不知道?”不过听得受用,且暂受他如此称呼罢了,当下呵呵一笑:“堂下这位兄弟请报简历。” 
韦学君又鞠一躬、再一拱手:“小人师从‘金镖铁剑’银胜雪,习得七十二招‘巧舌剑’及一手百发百中的‘金钱镖’。小人闯荡江湖二十年,共经大小三百二十一战,曾掌劈‘市井三霸’(三个流氓),腿毙‘中条六恶’(六条恶狼),试剑观日峰欲战泰山掌门关日出(这老小子居然不出来见我),又赴华山大战‘雪花神剑’白茫茫(正好不在家没打成),再于嵩山向少林掌门普法大师讨教了三天三夜(只是讨教佛经)。此后小人为求武学再上层楼便立志游遍大江南北、四处向高人虚心求教,于是又于七年前在西子湖畔结识了‘江南第一剑’吴惊艳,我二人谈得兴起切磋了三招未分胜败(我是第四招败的),再转拜访暗器名家‘千手万箭’梅花朔,历经三日三夜比试,小人侥幸得梅大侠客气抬让,竟让在下发出的一百零八枚金钱镖无一虚发、无一落空(他用手接得稳稳的一个也没落在地上)。其余小战不足一论,唯恐先生见笑,姚先生倘是有何见疑,尽管出手伸量小人便是。” 
姚真金正听得天花乱坠,本要起疑,见他自行邀战以作印证,不由一阵嘀咕:“他的功夫若真如他所说,我这一出手伸量还真丢不起这个人。” 
韦学君不由姚真金答应,已然拉开架势,恭声道:“小人妄为,便请姚先生指点一下小人的微末暗器功夫。” 
姚真金咳嗽两声,既受了他“天下十大高手”之封,还真不好意思不应战,跳将起来道:“既是切磋点评,当点到为止,韦兄弟出手可要小心分寸。” 
“这个小人自然省得。先生,小心了,看镖!”韦学君不待姚真金再行答话,霍然出镖! 
姚真金本待多嘱几句,以策安全,不料这人说发就发,不由又惊又怒,正要说声“且慢”,却见韦学君的金镖在空中慢慢悠悠缓缓而至。暗器竟如此慢法,姚真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随手将金镖接在手上真是又惊又奇,却听韦学君大声赞道:“姚先生真好功夫!小人武功虽不甚佳,但好歹也仗这金镖纵横驰骋了江湖二十载,还从未见有人能如此轻易接住小人的夺命金镖。姚先生可真不愧天下十大高手的高人也!” 
姚真金听了心中大乐,可有些莫明其妙,但觉金镖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与寻常镀金金镖可有些不一样,暗中牙齿一咬,乖乖,十足真金! 
韦学君道:“小人暗器出手,从来有去无回,否则回收讥主大是不吉,这暗器便由您处置了。但小人见了先生这般身手实在手痒,不知能否再容小人一试?” 
姚真金金镖入怀,哈哈一笑:“好说好说,尽管出手!” 
韦学君当下金镖连发不止,姚真金双手连接不停。一个发得不亦快哉,一个收得不亦乐乎。韦学君待发完第一百零八支金镖黯然叹道:“可惜小人今日只带得一百另八金镖,不能再与先生切磋多些长进,想来深引为憾。不过小人今日得遇先生这般高手调教指点许久,已然受益非浅,不敢贪多,若是有缘,日后当常自这般与先生切磋才是。唉!只是可惜来日却不知何时了。” 
“火眼金睛”姚真金收好金镖、纵声长笑:“韦兄弟哪里话来,以你如此身手,江湖已然十分罕见,这八十万禁军教头能聘得起你这般英雄担当才真叫屈就,哥哥我能结识你这位朋友也算三生有幸。依姚某之意,这八十万禁军教头之位,非你莫属!日后同僚为官,咱哥俩亲近日子可多得很了,切磋有时,不急不急。呵呵……来人啊,备轿,送韦兄弟回高大人为新教头预备的韦爷府!” 
门官唱个喏:“招聘就此结束,请各位应聘者速速离去、哪来哪去——喂,妈的,还不给八十万禁军教头让路!”好书尽在。cmfu。 
正文 。 。。 杀,还是不杀 
(起3P点3P中3P文3P网更新时间:2005314 0:08:00本章字数:9310) 
魏大人要我们杀了他。 
我们是杀手。 
杀,还是不杀? 
“谁出得起价钱,我们就替谁杀人!” 
说这句话的是我们的老大。 
魏大人给了老大十万两银子。 
老大答应了他。 
我们决定去杀言堂正。 
言堂正,桃源县人,自幼聪颖、生性任侠。六岁作诗逾百、传为乡里奇谈,九岁智斗乡绅王霸、名扬三省。为人求学刻苦勤勉、才华出众,十三岁乡试中的、十六岁秋试中举、十九岁高中榜眼,为当朝左丞严有嘉赏识,翌年由曲柴县令急升青云府尹。经十一年励精图治,政绩斐然,官至吏部侍郞。 
虽为朝中重臣,言堂正一如既往为官清正、耿介廉明,愈得人望。然因于此,始招众嫉。言堂正不畏人言挑拔、巧谋相陷,朝上对质言辞凛然、铿锵有节,驳斥小人卑劣行径哑口无言、惭惶无地,致使满朝动容、素懒于政事之皇上也不禁为之击掌叫好。此后言堂正声名更盛,却不恃才而骄,德行胆色则愈见过人,非但事事秉公执法、决不循私,对皇上亦敢忠言直谏、明斥其非,不因龙颜大怒稍改本色、不因龙颜大悦稍现谄媚。皇上曾私下喟然:“观满朝文武,唯言爱卿令朕又厌又敬,真宠他不得、责他更不得。朝有此子,或非朕喜,却乃国之幸也。”此言不径而走,随即广传天下,清名更谓一时无两,百姓闻之纷趋而拜,任何冤仇泣于门下无不昭雪,天下百姓更将与前人包大青天相提媲美,当真有“凡有清风处即闻堂正名”之势。 
言堂正因平日与民间亦颇有口碑之监察御史栾京玉、大学士汪闻多志气相投、交游甚密,于朝中携手共树新风、时有为民请命之举,遂被世人谐称并谓“三清观”、以敬清正之意。甚有地方当真建“三清观”立生祠相拜以托庇佑,上香百姓竟日日不绝、香火不断,可谓当世一大奇景。然言堂正在朝在野如此威望,怎能不叫魏右丞为首之四大佞臣嫉之欲啖、恨之入骨? 
自古正邪不两立,“三清”“四贼”之争由来已久,当年口诬言堂正清名之人原便魏大人指派,只因吏部侍郞之位本是魏大人笼络亲信囊中之物,不料却为言堂正攀上所居,兼之处处与己唱持反调,岂能不恼?自严左丞告老还乡之后,朝中撤相左右,二合为一,朝纲几为魏大人一人独揽。此后十年,魏大人四下结党营私、暗殖党羽,大加搜刮民财、偷吞皇室奇珍,为饱私囊无所不用其极、为诛异己谋害陷计频出,致使贿风满朝、污行遍野,却又欺上瞒下、相位岿然不动。然言堂正虽位居其下,却不甘随势逐流、趋附其下,反以“三清”带势、联众人之力处处予以掣肘,使魏大人一时颇有顾忌不得放手肆行,但魏大人之流怀恨之余仍是气焰嚣张、不得惩治。然于七年前魏大人科场泄题达官子弟舞弊案为言堂正所揭,皇上却处之淡淡,魏大人本自得意,言堂正却携汪闻多数子,引领三千太学生、七千地方举子游行京城七日、绝食三天以抗朝纲日腐、执法不公之行,震惊天下,大有举国儒生欲动之势,惊致皇上为熄众怒,不得不派监察御史栾京玉携言堂正数人从严查办,共查牵魏大人属下朝中至地方大小官员二百一十三人,并将之一一伏法,魏大人却因属下代罪顶过逃过此劫,然因此案众多亲信被诛导致大为失势而对“三清”数子自此深为恨之。此后“三清”“四贼”朝上纷争愈多,时有针锋相对不可开交之势。“三清”官位虽低于“四贼”,然清名在外、威望更巨、把柄难寻,“四贼”虽有百官相护亦难奈何。四年前言堂正再揭河南鬻爵案又诛“四贼”亲信下属四百余人更是仇上加仇。魏大人欲再设谋硬栽“三清”数子,然皇上虽自庸碌却对言堂正颇为信赖只作一笑不了了之。魏大人无奈只得自重金相贿皇上宠妃代为说辞入手,却见奇效。言堂正因皇上听枕边闲语时时莫名迁怒、屡遭贬斥,官职不时而降,魏大人见之甚喜。但因众下官相保,百姓不平请愿频频,皇上恐多事端又每每再予官复原职,如此反复到得今年言堂正已是三起三落,直把魏大人瞧得恨喜无定、切齿不已。上月言堂正又自作主张,将皇上兴建行宫的八十万两工银擅作截留,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