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玉学弈》第45章


萧晓风是了解宁玉的。宁玉的确是想悄悄地离开这个尘世。
宁玉悄悄下了梅山,向更加荒芜的深山里走去。落霞残照,微月疏砧,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江枫渐老,汀蕙半凋,白草黄云,荒烟自空廓;几点昏鸦,依依柳边,满目衰败翠。
路越来越荒凉了。
他看见前面有一团篝火,篝火旁席地坐着一些衣衫褴褛的人,手里都握着竹竿,在地上敲击着,他们虽然身上衣服破烂,捉襟见肘,履穿踵决,但是每个人都格外精神,这时,有人看见宁玉跌跌撞撞地走来,就跑过来把他扶到篝火旁坐下,坐在一个老者身边,他们对那个老者十分尊重,似乎他就是他们的首领。那人在老人耳畔说了几句话,老人点了点头,那人就走到篝火旁的一只大锅前,捞了点东西,盛在碗里,拿到宁玉面前道:“吃吧。”
那是一碗剩饭煮的粥,宁玉一下子明白这些是什么人了,他们是丐帮弟子,看他们的样子,像是在这里举行例会,宁玉听绿珠说过,这是北派丐帮的帮规,他们给你百家饭吃,那是他们信任你,看得起你,把你当朋友,如果你吃了,那就是朋友,不吃就是敌人。宁玉此时又冷又饿,捧着这碗稀饭,好像捧着一碗救命稻草。这碗稀饭是那样温暖,暖意直透入心底。它散发着热气,伴着并不好闻的气味,可是此时此刻在宁玉心目中,却好像是一种诱人的香味。周围的丐帮弟子,都停下手头的事情,瞪着眼睛看着宁玉,四周静得可怕。宁玉捧起饭碗,放到嘴边,一口便喝了下去。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他知道,使他温暖的,并不是这碗粥,而是因为这些和自己素不相识的人,把自己当成了朋友。
那些乞丐看见宁玉把粥喝了个精光,都站了起来,嘴里发出“噜噜”的叫喊,脚不停地跺着地,手里的竹竿不停地在地上发出有节奏的敲击声。那老年的乞丐站起来走到宁玉身边,道:“这位兄弟,你既然吃了我们的百家饭,就是我们丐帮的朋友。今天我们丐帮嵩山分舵,要决定一件大事,所以需要一个帮外人士为我们作见证,我们三更半夜在这条平常白天都很少有人走动的小道旁等待,就是为了等待一个有缘人,老天眷顾,把小兄弟你送到了我们身边,而且你又肯吃我们的百家饭,所以你就是我们的见证人。”所有的丐帮弟子都挥动着手里的竹竿,齐声欢呼。
宁玉不由得被这些人的热情感动了,不知哪里来的力量,站了起来。
看来这位老者就是嵩山分舵的香主了,他们要在这里干什么呢?
老者站在篝火旁,火红的篝火映照在他脸上,他的脸庞越发地红润,他斗志昂扬,把手中的竹竿在空中一挥,众丐帮弟子停了下来,老者示意大家坐下,他把竹竿在地上一拄,道:“兄弟们,现在是什么时候,是国难当头的时候。现在倭寇正在我中原大地上肆意蹂躏,大家说,我们能让他们侵略我们的大好河山吗?”
底下的乞丐发出雷鸣似地一声:“不能!”
“我们都是穷人,我们都没有钱,我们曾经遭人白眼,受到人们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人穷志不穷,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骨气在。世道艰难,我们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春在哪里,我们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我的亲身经历,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还分付开窗买水果,屋子外躺着一个我这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冷啊’!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可是,我们从不屈服,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事怕难,事怕难,事事怕难事事难。现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正在危难之中,作为一个华夏子孙,一个炎黄后裔,我们能视而不见吗?”
“不能!”
“好,人同此心,我想这个时候,每个中原人,都和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我们应当放下成见,成城断金,把倭寇,赶出中原大地。现在,沈胜一的义军‘七夜’正在各地招兵买马,他是为咱们老百姓,为咱们穷人说话的,很多分舵的弟兄,都已经加入了他的队伍,我们嵩山分舵也不能落在人后,今天之所以在这里开会,就是问大家,愿不愿意跟着我投奔七夜去。”
众乞丐热血澎湃,齐声呐喊:“香主,我们跟你去,我们跟你去。”
第四十一章 意外解毒,再闯魔道
更新时间:201252 18:25:52 字数:3025
老者道:“好,兄弟们,我们都不是好勇斗狠的人,大家心甘情愿受穷,是因为大家不愿意去争,去抢,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如果国家都不存在了,那我们每个人,每个中原人,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啊。我们这个国家,就好像是一块香饽饽,除了倭寇以外,还有北边的金则圣王爷,也对它垂涎三尺,他要造反,要自己当皇帝,这只会造成更大的生灵涂炭。所以,现在到我们反击的时候了,朝廷无能,一味地投降屈膝,王爷反叛,只知道做自己的千秋大梦,我们要靠自己,要用自己的双手打造一个属于我们全体老百姓的新的国家,大家说对不对?”
“对,对,对。”众人一片欢呼。
随后是短暂的安静,然后有一个乞丐唱起了凄凉的歌曲,随后一些人开始和唱,最后所有人都唱起来了,声音开始是凄凉而悲惨的,随后变成愤怒和激昂,最后响彻云霄,回荡天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他们唱的是《兵车行》,据说这首来自杜甫“三吏三别”的《兵车行》在丐帮是无人不会的,甚至成为丐帮的传统曲目,南北两派丐帮虽然不合,但是他们却都爱唱《兵车行》。很多丐帮弟子字都不识,却会唱这首古老的唐诗,本来宁玉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可是听着听着他渐渐明白了这是为什么。
这首诗,讲的是反对战争,控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的。是的,战争,这是他们所有人都不愿意做的事情,可是此时他们却心甘情愿去战场,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华夏子民,他们都是有骨气的华夏子民,在国难当头的时候,难道他们能退缩吗?面对这些丐帮弟子,宁玉觉得自己是渺小的,不就是尸虫毒吗,难道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把他打倒了吗?从头到底,自己只是生活在个人和几个朋友的小圈子里,追求的是“一心似水唯平好,万事如棋不著高”,对于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他做过些什么?没有,几乎什么都没有。张矣名、刘雨烟他们都是江南文学会的成员,他们都在为自己的国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是自己呢,作为他们的朋友,自己又做了些什么呢?当初张矣名请自己加入江南文学会的时候,还婉言拒绝了呢。青冥老人说得对,自己的确当不起傅氏传人这个称号,所有的傅氏传人,都在民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维护国家的统一,保护人民的安全,虽然他们的作法各种各样,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那颗拳拳爱国之心,是一样的啊。面对这些丐帮弟子,宁玉觉得羞愧,觉得无地自容。
他悄悄地离开了,他没有脸面留在这里,他觉得自己的脸在发烧。回头看看那些丐帮弟子,他们没有注意到他的离开,还在那里高呼。篝火照在他们身上,他们的影子拖在地上,老长老长,在宁玉心中,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
宁玉心中暗自下了决心,我不能死,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在我还没有为父母之邦尽一份力之前,我决不能就这样毫无价值地死去。
天空不知何时下起了鹅毛大雪,松腰玉瘦,泉眼冰寒,雪浪打钓石,冷枫落江汀。天更冷了,也更黑了,可是,宁玉心中却一片光明,他一脚深,一脚浅,似乎失去了方向,不,他不是在漫无目的地游走,因为他的心中有一盏明灯,在这盏明灯的照耀下,他决不会迷路。
是上天在感召他,让他向嵩山的绝顶爬去。
四周是那样地安静,仿佛一切都在沉睡中,可是,纵使黑暗吞没了周围的一切,总有些东西是醒着的。
麻雀睡了,但是翅膀醒着;泥土睡了,但是草根醒着;寺庙睡了,但是钟声醒着;书本睡了,但是文字醒着;房间睡了,但是灯烛醒着;肉体睡了;但是血液醒着;历史睡了,但是时间醒着……
东方微微发白的时候,宁玉终于爬上了嵩山的绝顶。他站在山崖边极目远眺。悠悠岁月,嵩山无恙,滔滔黄河,岁月俱流。兴亡千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