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殇·半面妆》第66章


矗俊?br /> “你说什么?”他的脖颈上两道青筋赫然鼓了起来,肌肉仿佛随着表情的变换一度延伸了出去,隐隐露出一层煞气,“本王现在是拥兵一方的刺史,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纵然未曾周全,又有何妨?何必杞人忧天、惴惴不安?”
“昭佩知道,无论此刻说什么,殿下都会置若罔闻,不屑一顾!如此这般,全当昭佩没有说过……”我咬着牙,一个字一个字地挤了出来。
“你——”他霍地起身,“你这个脾气,到什么时候才能收敛?”
“呵呵……”我向后退了下去,一直沉默不语的袁兰芝欲上前搀扶,我挥手止住,“让昭佩痛心疾首的是,殿下如此失德。既然知道自己如今是举足轻重之人,荆楚之众多官民,都高高地仰望着殿下。殿下的一言一行,都会烙在荆州百姓的心中,难道殿下做事之前,不用深思熟虑?难道殿下真的愿意因小失大?”
我犀利的语言再一次击中了他的要害,他终于无法遏止内心的愤怒,两只眉毛几乎要拧在一起。
他踩在那碎花染练的猩红色毯子上来回踱步,终于回了一句话:“罢了,你想怎么样,就随你吧……”说完,又重蹈覆辙,和以往一样,甩了甩宽大的袖子,离去。
他僵硬的背影,无声地给了我另外一种回答。他,已经无法再继续忍耐我的任性了……我的花颜上此刻已经失去了娇艳,只是挂满了晶莹的珠帘,苦涩、阴寒、咸湿和疼痛……
“姐姐,粥来了,请慢用……”袁兰芝小心翼翼地亲自端过碗,递了上来。
我又退了一步,并没有去接她手中的玉碗,而是仰天大笑:“哈哈哈……妹妹,你说,这粥姐姐敢吃么?”
“姐姐,这是何意?”她大惊,花容惨变,嘴唇发紫。
我拔下头上的珠钗,慢慢地走到她跟前,亲自把珠钗插到她的头上,点头。“妹妹,殿下说得不差,妹妹戴上这珠钗,果然比本宫增色不少,看来是本宫夺人之美了……”
她浑身一激灵,手中的粥碗“啪”的一声落地,险些没有溅到我的身上。
。。 。。 
第三章 媚水荷花粉未干㈠
“本宫要感谢妹妹的体贴和关爱,这么多年,让妹妹时时刻刻处于本宫之下,的确让妹妹受委屈了……总有一天,本宫会还妹妹一个公道……哈哈哈……”
看着眼前的她,头上居然隐隐露出汗津,手捧着腹部,缓缓地跌坐在一张梨木雕花椅上。地毯上湿漉漉的,狼籍一片,碗摔得极其特别,只是齐齐地成了两片,一片大,一片小,边缘非常整齐,没有一丝碎渣,看得出是上好的瓷器。
我转身,唤了明珠和冰儿。“随本宫回去……
“小姐……”身后,是俏儿恐惧地呼唤声,“天,老毛病又犯了……”
我的玉腮微微动了一动,再也没有回头。
总是觉得冬天似乎来得太快,当我还没有从那似有似无的荷香中醒来,它便用一片素衣覆在我面前。窗外,只有那种单调的白色,因为少了梅花的点缀,竟然有些哀悼的意味。
袁兰芝这一病,竟然因祸得福,宫里以为她感念贵嫔恩德,伤心成疾。一时间,御赐的各种抚恤的物品竟象走马灯一样从建康城跋山涉水而来,而我照例只得到几枝人参。
最老成持重的是夏乐梅,她的宁静和安详,震慑了所有的人;她的谦恭和仁德,得到了所有的人的敬仰。
在终日绵绵不绝的的香烟和众僧低沉祥和的诵经声中,我的脑海中时常一片空白。丁贵嫔闭上眼睛之前,父皇曾经为了挽救她的生命,布施仁德,再一次大赦天下。可惜,即便如此,也无济于事。这样一个仁慈的夫人,依然免不了饱受病痛的折磨。
我回想起范缜说过的话,不禁喃喃自问:“真的是善有善报?为什么我的善心却总得不到一丝回报?”
闻听太子衣不解带,水米不进,哀痛欲绝,日渐憔悴。父皇派人传旨劝戒,依然无效。萧绎的态度还是那么不以为然,有时间的时候竟然研究起了卜筮之术。
我无奈地一笑,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没有气力再去和他争执,每一次不快过后,心痛难忍,竟然要许多日子才能恢复。永康公主的话,又历历在目,渐渐浮现在我的心头。
风花雪月,唯有德者方能享之。他呢,能听得进去么?
“禀王妃,智远小师傅来了……”明珠的声音进入我耳内,我略微提了些精神。这个智远就是静远师太的师弟,听说书法练得极有心得。这世间就是这样狭小,那天,他惊撞了我,我却一点都没有生气。原来冥冥之中,还有静远师太这份缘未了。
“小僧见过王妃……”他微微颔首,行了一礼。
“免了,智远师傅,听说你藏有王羲之的真迹,能否让本宫一观?”我这才仔细看了看他,双目如星,面若重枣,和我年纪不相上下。只是,上天就安排我们走了不同的道路。一个身处皇室,一个献身佛门,走着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如今,因为静远师太的缘故,我竟犹如遇到了久别的亲人。
“小僧已经带来,请王妃观看。”他毕恭毕敬地递上来一卷书札。
我仔细端详,果然是王羲之的《丧乱贴》,字体挥洒流利,流贯不羁。
我心下好奇,不得不端着王妃的架子,温和地问道:“这从何得来?”
智远低声回道:“这是师傅传给弟子的,师傅说小僧在书法上有慧根……”
哦?我边点头,边继续看下去,下面是居然是抄写好的经书。那小楷秀气遒劲,力透纸背,带着一种我熟悉的味道。我不禁随手拿起静远师太送我的《金刚经》,眼前顿时一亮:“天,这都是你写的么?”
智远的脸上一红,“让王妃见笑了!”
我又惊又喜:“智远小师傅,王右军有入木三分之神韵,看来你已深得其精髓了。”
他听了我这话,脸更涨得发红。
我拿起笔,写了几个篆体的“寿”字,问道:“这些,可是你所写?”
他微微一抬眼皮,便恭谨地说道:“这本是师祖所写,小僧见字样有残缺,便补了几个上去。恰逢王妃慧眼,这几个字正是小僧涂鸦,微不足道……”
“什么?”我许久以来压抑在心头的郁闷之气,此刻竟慢慢化解开来。真没有想到,这貌不惊人的小和尚在书法上竟有如此的造诣,当初为婆母绣成的“福”“寿”字样竟是出自佛家弟子。于是,我毫不掩饰内心的狂喜,脱口而出,“看来本宫和小师傅倒是心有灵犀……”
第三章 媚水荷花粉未干㈡
话音未落,忽然觉得不妥,连忙硬生生地收了回去。“智远小师傅,本宫素来敬仰饱学之士,只怕,从此以后要烦劳小师傅指点一二了。”
闻听此话,他窘迫万分,有些不知所措。“王妃言重了,小僧实在是才疏学浅……”
“智远师傅莫要谦虚了,本宫请你抄几部经书,如何?”
“王妃之命,小僧定会全力以赴。”
直到智远走后,我依然沉浸在那淡淡的书墨香味中,当年那部《金刚经》已经有些黄旧了,纸张上依稀还残留着浅浅的泪痕。曾经有无数个凄凉夜晚,在摇曳的烛光下,我怔怔地看着这部经书,长叹不已。那字迹经过多年风尘的浸淫,却仍旧不改其流畅圆美的神韵,如今抄写它的人就站在我的面前。
千山万水,长路迢迢,会在这江水之上游相遇。也许,这就是佛家所谓的缘分吧!
这许多年,在无数的纷争中,我竟然颓废至此,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写字了,看来是该收收自己的性子了。王羲之的“永”字八法,一直是我心中永远不能圆满的遗憾。
我稍稍有了一点点满足,总算是有所失,亦有所得。待有机会,再从头练起……原来世外高人,竟然出自铜磬木鱼声中…
转眼之间,又是桃红柳绿之际。
闻听父皇在皇宫旁边建起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同泰寺。同泰寺极尽奢华之能事,仿照皇家建筑营造,寺内有高耸入云端的九层塔,无数彩色琉璃瓦在阳光的投射下闪着祥和的光芒,不愧为“首刹”之称。在皇宫和同泰寺之间,开了一道门,叫做“大通门”,即是从这里一直通到皇宫。这是父皇多年未达成的心愿,今天终于心满意足了。
修筑同泰寺,想必搜尽了国库,让大梁元气大伤,可是佛事却从来没有为此而减少,反而就象秋天的枯草,滚着野火,烧之不尽,越来越有蔓延之势……
飞絮潆潆,春莺轻啼,暖意融融的池水中不经意地坠了几朵桃花红。画阁亭台,溪桥柳细,在我眼中,竟灰蒙蒙的,没有一丝亮彩。
我和他的心已经越离越远了,他的心,正在南枕长江,北扼中原的江陵的高空中,伴着江水的潮气慢慢地扩张……扩张……
这一日,我正在写着几个大字,忽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