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妃画风不对》第145章


苏妧这才半信半疑地走了过去。
可才走过去,就被李承乾伸手揽进了怀里,李承乾将人抱着,柔声说道:“嘘,别动,让我抱一会儿。”
任谁听见这样温柔的声音,大概都不会忍心拒绝的。
苏妧心中喟叹一声,放松了身体,依偎在李承乾的怀里。她觉得李承乾今天的心情好像很好,这大概不只是跟她回宫有关系。
果然,李承乾将思念了几天的人抱在怀里,就跟她说起了今日在大朝会上的事情。
太子殿下心情很好,一则是因为太子妃回宫了,二则是因为在药商的事情上,不止是御史中丞愿意支持他,今天在大朝会上,房玄龄也明确表态,认为虽然太子殿下此举前无古人,但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不管是民间商人还是高门贵族,只要能为大唐做出贡献的,理应为其记上一笔,这很公平。
苏妧没想到自己前天晚上才去了房玄龄的梦里转悠一圈儿,今天房玄龄就在大朝会上表态了。
她听到李承乾的话,仰着头问道:“高明,你是说真的吗?房少师真的表态了?”
李承乾抬手捏了捏她的鼻尖,”当然是真的。瑶奴,只要有房少师支持,后面的路,就会好过许多了。“
苏妧到此时,心中也不由自主地松了一口气,她十分柔顺地趴在李承乾的怀里,笑得十分高兴,“这样就最好不过了。”
真的是最好不过了,房玄龄当初主持吏治改革,大刀阔斧,将臃肿的中央机构改革成如今这般环环相扣的精简机构,李承乾如果能得到他的公开支持,那就说明李承乾的主张没有什么大问题。
与此同时,苏妧也很明白,像房玄龄这样的人,他愿意支持李承乾,肯定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并不会因为她改变了他的一个梦境而有所改变。苏妧想,她在房玄龄梦中所做的那些事情,顶多就算是催化剂的作用而已。
如果心中根本没有那样的念头,任凭她在房玄龄的梦境之中做再多的手脚,也不见得会有效果。
由此可见,李承乾开商道的念头,在房玄龄看来并非是什么难于登天的事情。就如今的状况来看,房玄龄甚至是觉得太子殿下最终能成就这番事业的。
苏妧觉得很开心,因为她的太子殿下,终于得到了一个当朝名相的真心肯定。
有了一个方易文,再有一个房玄龄,李承乾后面的路只会越走越好。
一个月后,李承乾在洛阳对药商许下的承诺终于得到了当今圣人的首肯,当初在洛阳水疾中做出贡献的药商,其功劳将会被朝廷记录在册,将来他们的子孙在科举考试中与其他考生的条件相同,那么朝廷会优先录取这些记录在册的药商子孙。
作者有话要说:
诸位晚安!~
第87章 087 章
贞观十年的夏天,大唐的第一个商会在洛阳成立; 其中药商在洛阳疫情中贡献突出; 被朝廷将其功绩记录在册。
三个月后; 太上皇李渊驾崩,举国同悲。天子李世民为父守孝; 皇太子李承乾监国。
与此同时,一直在慈恩寺的魏王李泰,也回到了长安城中。
太上皇驾崩后一个月的深夜里; 皇后殿下为当今圣人生下了一位小公主; 新生命的到来; 好歹冲淡了圣人心中的悲痛。
因为太上皇驾崩而茶饭不思的圣人李世民,在看到了小公主之后; 总算是稍减伤痛; 为小公主封号新城。
在东宫的苏妧此刻正在崇文殿里陪着太子殿下一起看书; 经历了太上皇李渊驾崩; 皇太子监国,和如今小公主新城降临之后; 这对年轻的夫妻也迎来了他们一起度过的第一个冬天。
崇文殿里的地龙开得很足; 苏妧趴在殿中的软塌上看着书。
李承乾不久前监国; 每天累得跟狗似的,天天都被大臣逮着议事,如今总算是将朝政还给父亲李世民; 偷得浮生半日闲,他干脆就对着趴在榻上的太子妃为其作画。
苏妧对太子殿下的闲情逸致没什么意见; 因为李承乾监国的原因,她也很久没有这样安静地与李承乾在一起待着了。
进宫之后,各种各样的事情,说起来最让她怀念的,还是在洛阳的时候。
那时候虽然灾情凶险 ,疫情也危险,但是因为可以和李承乾一起奋斗,再辛苦也觉得很快乐。更别说后来事情解决了之后,李承乾还专门与她玩着回长安,一路心情轻快,十分逍遥。
但如今即使是这样两个人待在一起,心情也无法逍遥。
“高明。”
趴在榻上的苏妧看向李承乾。
手执画笔的李承乾抬眼,笑道:“嘘,先别动。”
苏妧:“这次阿翁驾崩,父亲和母亲让青雀回长安了,还会让他再回承恩寺吗?”
李承乾专注于笔下的丹青,头也没抬,“不清楚,没问。”
苏妧:“……”
太子妃生气了,坐了起来。谁知太子殿下却说,“乖,别动,我马上就好了。”
好好好,好他个头。
最近快被太子殿下宠得要上房揭瓦的太子妃脾气一上来,干脆拿起身边的一个小枕头朝太子殿下扔了过去。
李承乾头也没抬,空着的那只手将她扔过来的枕头接住,抬头,挑了挑眉。
苏妧娇嗔:“我跟你说正事呢。”
李承乾将手中的枕头往旁边一放,诱哄似的语气,“我如今也正在办正事呢,别闹。”
语毕,又低头专注于笔下的丹青。
好像在这一刻,世上所有的事情都不如他为苏妧作一幅画来得重要。
这样被人珍视的感觉,实在是很好,但有时候苏妧也会被李承乾弄得啼笑皆非。若说日后太子殿下是个勤政爱民、批阅奏章要到天亮不睡觉的君主,苏妧觉得那是不太可能的。
因为李承乾并不是那种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的人。
李承乾想要开商道,组织民间商人,他看中了原匪,而在朝堂之上的政策支持者,他看中了房玄龄和方易文,除此之外,武将他倚重李绩,但是苏定方等这些李世民倚重的人他也十分尊敬。
太子殿下看着好似在下一盘好大的棋,估计群臣都不太摸得清他的心思。
本来嘛,在太子监国的时候,有一些反对太子成立商会、抬高商人身份的大臣,心中还担心李承乾会趁此机会做一下对他有利的举措。于是,一堆守旧的大臣早就聚在一起,想好了太子殿下可能会做出的事情,如果他真的做的,他们该要如何应对。谁知他们猜了半天,可那一个月太子殿下什么都没做,就是每天挑着要紧的政事来跟他们商量,能拿主意的就拿主意,不能拿主意的就回去再请示父亲。
他不急不躁,好像不久前让东宫幕僚将这些大臣反对抬举商人的理由一条条记下来,然后又逐条对着那些理由反击的人是诸位大臣臆想出来似的。
实在是令有备而来的群臣心中有些空落落的。
他们都是想好了在圣人为父守孝的时候,会跟太子殿下有一场拉锯战的,谁知他们都准备发力了,太子殿下却不出招。
真是让群臣觉得内心空虚,感觉还不如是跟太子殿下痛快地打几次嘴仗,就算是被怼输了,也不像现在这样有力没处使的难受。
李承乾在父亲面前明人不说暗话,他就算是要做什么事情,也会等父亲孝期结束能理政的时候才会提出来。
否则,难免父亲心中会生出些什么疑虑来。
李承乾终于完成了他的画作,笔放下一抬头,就看到太子妃那似嗔非嗔的眼神。
他笑着走过去,将苏妧抱在怀里,“我惹你不高兴了?”
苏妧靠在他的怀里,好像心中即使有不快,也顿时烟消云散,她绽开笑颜,“没有,我只是在想事情。”
“想什么呢?”
“我在想魏王青雀的事情。”
苏妧一说魏王的事情,李承乾也没太大的反应。
他对自己的嫡亲弟弟并无赶尽杀绝之心,他觉得自己是嫡长子,被封为太子这么多年,虽不说朝廷上下对他都是赞誉,可至少名正言顺。李泰想要当太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父亲生平最怕的就是他们兄弟反目,从小到大灌输给他们的都是兄友弟恭。
当初杨氏之事,李泰与风铃串通想要怂恿苏妧对杨氏不利,李泰说他知道错了,而且他的本意只是为了母亲。
面上的说法和心中的想法,是两回事。
但李世民心软,不愿意就此断了魏王李泰的生路。
李承乾也不想跟父亲不依不挠,未来的路还长得很。
而今年洛阳水灾之时,李承乾和苏妧在洛阳为灾民排忧解难,听说魏王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