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除魔》第2章


“我始终没办法突破现在的境界,去到那上善若水之境,太多放不下了,也是该我重归自然的时候啦。”文王接着说道。
太监抬起头来问道“为何皇上一定要修自然之道呢,世界之道千奇万化,皇上是王者之身,为何不修那王者之道呢”。
文王笑道“大道随心,我的心性不适合修王道,若是修王道,我的命早就没了,还能等到现在,也正因为如此,这群臣子才敢在下面搞小动作”。
随着文王昏迷几次的消息传到了各地诸侯那里,天下间尽是兵马调动的身影。各个诸侯已经在把自己的堡垒摆出来了。这大乱的天下可苦了老百姓了,在余杭县有个妇人正哭哭啼啼的拉着几个官兵的,求他们别把孩子带走,可是她那敌得过官兵的力气,“扑通”一声她被推到在地。也许是晕过去了,没再动了。等官兵走了,柜橱里爬出一个孩子,这孩子34来岁,走到母亲身边摇着母亲的身体呼唤着,等他把母亲身体扳过来,看见额头有一缕血还在往下流,从此他失去了母亲。像一般小孩一样他哭了很久,到没力气了,然后求着街坊把母亲入土为安。
在母亲坟前正伤心的时候有个道士从空中落了下来。“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啊”道士问道。
这孩子看着这神仙一样的人很老实的回答道“我叫方剑鸣”。
道士又问道“那你父亲是不是叫方思远”。
“是的”方剑鸣答道。
“孩子,我原和你父亲有些渊源,如今你无家可归,我于心不忍,欲收你为徒,你愿意跟我走吗”这道士说道。
诸位看官,到这里谁都明白,这孩子肯定是成了这道士的弟子,但想想这孩子现在还有什么选择吗?这孩子看着这道士,心里有些不愿意,毕竟长这么大,还没离开过家。但这是个没主见的年纪,加上母亲刚死,无依无靠了现在。好吧,只能跟这道士走了,话说这道又是何人也。原来他是长春山脚下务虚道观的一个道士,叫虚空。这务虚道观说出去是没人知道的,因为这方圆百里之内无一人烟。所以道观也没有人来上香的那种鼎盛,只是几所烂烂的屋子。在方剑鸣拜师行礼之后,虚空道士招出一把飞剑负二人御空飞行而去,飞剑上的方剑鸣心里很激动,他在想我既然是他的徒弟了,以后这御剑飞行我肯定也是会的了。小孩子的心性就是这样,容易伤心,也容易高兴,尽管自己刚离开母亲的坟头。
第一卷 魔乱之始 
第二章 出宫
第二章 出宫
话说前面方剑鸣跟随师父虚空来到这长春山务虚道观,只见道观破败,方剑鸣心想师父神仙一样的神通为何住的地方这么破败,小孩子心里有话就从嘴里说了出来。
虚空低下头来抚着方剑鸣的头道“我修的是虚空大道,一切皆为空,皆为虚,人到头来什么都没有,我又怎么会在乎身外之物呢,你是我的弟子,以后也要走这个道,记住不要对外物过多留恋,否则会于大道有碍”。
“那师傅,如果一切皆为空一切皆为虚,那存在是为了什么,那一切的存在不是很没意义吗”方剑鸣问道。
虚空道长暗自点头,心想着小子真的还算有点灵根,就这句话就不是一般灵性的人能问的出来的。
虚空答道“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我们虚空大道是脱实务虚之道,视一切有形为无形之物,一切无形便为我用之物,所以我们虚空大道的道法主要是修炼精神力和分身术还有物体变化之术以及飞行之术。虽然你的名字里有个剑字,但我这里可没有什么剑术,不过讲到飞行术我们绝对是全天下第一,修炼到最高处,心之所至便可身至”。
方剑鸣没接触过修道,只听说过,见师父说的神采飞扬,他便心里很兴奋起来,特别是那句“心之所至便可身至”,其实他不知道这门神通确实神异,但修到那种地步的基本上没有,不然他师父干吗踩着飞剑回来。不过小孩子那想的到那么多,高高兴兴的催着师父赶快教,虚空只好他安抚讲“飞了一天了,今晚休息好了明天再学。”
皇城内,文王站在一个阵外看着阵中间的婴儿,那老太监跟在一旁说道“皇上时间到了”。
文王点点头对着阵中间的婴儿说道“远儿,这也是我能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然后他走上阵外的一块高石,往一块白玉珠子里面注入真气,只见那围着婴儿的五角星图案亮起了红光,这红光到最盛处,居然引下来一道月之光华,这让文王很紧张,这是他没有料到的,不知道这白光会对婴儿有什么影响,但阵已经启动不能再停下来了,否则这孩子便会被能量乱流冲成飞灰。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维持大阵运转。紧跟着五角星内的密密麻麻的文字也亮了起来,这时已经看不清什么了,只能看到一团红光和天空垂下来的一道白光,而且渐渐的他们开始扩大,很久之后这两团光开始往阵中间缩去,最后这两团光被压缩成一块玉样的石块包着婴儿,这石块渐渐的在婴儿身体外面缩小,缩成一层透明的东西贴在婴儿的皮肤上,又过了很久,文王额头上冒满了汗,这时候五角星里的透明文字开始消失不见,等五角星的亮线条也开始不见的时候,文王停止了真气的注入。
他扶着玉珠下的台面喘息了几下,便看着老太监抱上来的婴儿问道“成功了吗”?
老太监面带喜色的答道“成功了”。文王颇感欣慰的讲到“太好了,太好了”。
尽管他这时候身体里真气所剩无几,动一动都很费力,但他还是很高兴。这孩子以后能修道了,变多了一份自保之力,这让他就多了一份放心,毕竟这是他的孩子,这几百年来的第一个孩子,唯一可惜的是不能把王位传给他。
他吩咐老太监道“这孩子你现在就带出去,我撑不了多久,假如我不在了,你们想出宫就很难了”文王摸着这孩子的头道。
太监道“皇上,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不把皇位直接传给皇子呢”。
文王道“做百姓也许比做皇上更自由,而且他年纪太小,我死后他必定会成为傀儡皇帝,也许性命都会不保,与其这样不如直接做个自由自在的人,只是你要帮我好好照顾他”。“
老奴一定,尽心尽力,死而后已”老太监诚恳的应承道。
其实这文王为何愿意这孩子不当这万人之上的大位呢,这与他修炼的自然之道有关,这自然之道讲究的是随性自然,就像水流一样遇到石头就转弯,因为过不去,没必要硬去。而这事也是这样,既然已经可以见到把孩子留下的那种苦难,没必要再把他留下,修炼这么多年的自然之道对皇位早就看淡了,而且正是因为这皇位与自然之道确实有违,才使得他多年来进境很难,可惜心性不适合别的道。
老太监在文王依依不舍的目光中抱着孩子离开了,离开时他也多看了文王几眼,因为他知道这一别,这多年的主子从此再也见不到了。他被安排在一个出宫队伍中,孩子被他装在一个玉壶中,这玉壶有纳物的功能,这么多年老文王的许多宝物都装在了里面,可见他对着老太监是多么信任啊。这老太监不动声色的在队伍拐弯的时候消失了。从此化名魏忠,隐身于扬州之地,这是后话。
话说文王在老太监出宫没几天就去世了,传位给了南怀王刘威,可惜这个南怀王刘威命不好就在当天纵欲过度死了。谁都知道这怎么回事可谁都没吭声,那现在传位给谁,这时候如果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商量好,那就好了,可是很多人不同意,文王去世三天之后有个诸侯自立为王,自己登基了,没过两三天又多了几个学他的人,这样下去会更多,京师一班元老商议之后决定让南怀王刘威的儿子那个不满两岁的孩子做皇帝,同时派兵对独立的各路诸侯进行征讨,并下旨各路诸侯进京朝拜新君。诸侯接到圣旨没有一个上路的,而人族以外的其他各族已纷纷把天朝的旗拔下了。
话说在出宫没多久老太监想着自己该去何处,头一件就是必须得离开京师,文王的宝贝都在这玉壶里面,那些人注意到了就必定会派人来找自己,到时候自己危险不要紧,更是会害了皇子,这可是文王唯一的儿子啊,自己可一定得保住。他想了想以前自己去过的地方,感觉扬州还不错,就决定去扬州,那里相对来说比较富裕,至少可以让小皇子的生活过的好点,不管是修道也好,做凡人也好,可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