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序跋集》第47章


〔2〕 在本文第一段中注明的是:soziologische verlags-anstalt,即社会学出版社。 
〔3〕 冈口宗司 疑为冈田宗司(1902—1975),日本政治家、经济学博士,从事农会运动和农业问题研究。 
〔4〕 川口浩 日本评论家、翻译家。原名山口忠幸,曾任全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中央协议会书记长。译有梅林的《世界文学与无产阶级》等。 
〔5〕 《科学的艺术论丛书》 翻译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冯雪峰编,于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一年间陆续出版。据出版预告,原拟出十六册,后因国民党当局禁止,仅出八册。鲁迅所译《艺术论》(普列汉诺夫著)、《文艺与批评》(卢那察尔斯基著)、《文艺政策》都曾编入该丛书。 
.。
《海纳与革命》译者附记〔1〕
《海纳与革命》译者附记〔1〕
这一篇文字,还是一九三一年,即海纳死后的七十五周年,登在二月二十一日的一种德文的日报上的,后由高冲阳造〔2〕日译,收入《海纳研究》中,今即据以重译在这里。由这样的简短的文字,自然不足以深知道诗人的生平,但我以为至少可以明白(一)一向被我们看作恋爱诗人的海纳,还有革命底的一面;(二)德国对于文学的压迫,向来就没有放松过,寇尔兹〔3〕和希特拉〔4〕,只是末期的变本加厉的人;(三)但海纳还是永久存在,而且更加灿烂,而那时官准的一群“作者”却连姓名也“在没有记起之前,就已忘却了。”〔5〕这对于读者,或者还可以说是有些意义的罢。一九三三年九月十日,译讫并记。 
※ ※ ※ 
〔1〕 本篇连同德国o.毗哈《海纳与革命》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现代》月刊第四卷第一期。 
海纳(h.heine,1797—1856),通译海涅,德国诗人和政论家。 
著有政论《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2〕 高冲阳造 日本艺术理论家。著有《马克思、恩格斯艺术论》、《欧洲文艺的历史展望》等。 
〔3〕 寇尔兹(w.kulz,1875—1948) 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国会议员,曾任内务总长。 
〔4〕 希特拉(a.hitler,1889—1945) 通译希特勒,德国纳粹党头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首之一。一九三三年初任内阁总理后实行法西斯统治,焚毁进步书籍,海涅的著作即在查禁之列。 
〔5〕 这里引文中的话,出于《海纳与革命》一文的第二节。 
。。
《果戈理私观》译者附记〔1〕

《果戈理私观》译者附记〔1〕
立野信之〔2〕原是日本的左翼作家,后来脱离了,对于别人的说他转入了相反的营盘,他却不服气,只承认了政治上的“败北”,目下只还在彷徨。《果戈理私观》是从本年四月份的《文学评论》里译出来的,并非怎么精深之作,但说得很浅近,所以清楚;而且说明了“文学不问地的东西,时的古今,永远没有改变”〔3〕的不实之处,是也可以供读者的参考的。 
※ ※ ※ 
〔1〕 本篇连同《果戈理私观》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九月《译文》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署名邓当世。 
〔2〕 立野信之(1903—1971),日本作家。曾加入“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后脱离。著有短篇小说集《军队篇》等。 
〔3〕 这些话出于《果戈理私观》一文,原语为:“不能单用‘文学不问国的东西,时的古今,没有改变’的话来解释,它是在生活上,现实上,更有切实的连系的。” 
。。
《艺术都会的巴黎》译者附记〔1〕
小!说
《艺术都会的巴黎》译者附记〔1〕
格罗斯(george grosz)〔2〕是中国较为耳熟的画家,本是踏踏派〔3〕中人,后来却成了革命的战士了;他的作品,中国有几个杂志〔4〕上也已经介绍过几次。《艺术都会的巴黎》,照实译,该是《当作艺术都会的巴黎》(paris als kunststadt),是《艺术在堕落》(die kunst ist in gefahr)中的一篇,题着和wieland herzfelde〔5〕合撰,其实他一个人做的,herzfelde 是首先竭力帮他出版的朋友。 
他的文章,在译者觉得有些地方颇难懂,参看了麻生义〔6〕的日本文译本,也还是不了然,所以想起来,译文一定会有错误和不确。但大略已经可以知道:巴黎之为艺术的中枢,是欧洲大战以前事,后来虽然比德国好像稍稍出色,但这是胜败不同之故,不过胜利者的聊以自慰的出产罢了。 
书是一九二五年出版的,去现在已有十年,但一大部分,也还可以适用。 
※ ※ ※ 
〔1〕 本篇连同《艺术都会的巴黎》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九月《译文》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署名茹纯。 
〔2〕 格罗斯(1893—1959) 德国画家。作品有《支配阶级之面目》、《如此人类》等画集。 
〔3〕 踏踏派 即达达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行于瑞士、美国、法国的资产阶级文艺流派。它反对一切艺术规律,否定艺术形象的思想意义,以混乱的语言,怪诞荒谬的形象表现不可思议的事物。 
〔4〕 几个杂志 指一九三○年二月的《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二号和同年三月的《大众文艺》月刊第二卷第三号。 
〔5〕 wieland herzfelde 维朗特·赫尔弗尔德,生平不详。 
〔6〕 麻生义 即麻生义辉(1901—1938),日本美学与哲学史研究家,著有《近世日本哲学史》等。 
。d 。
《哀尘》译者附记〔1〕
。网
《哀尘》译者附记〔1〕
译者曰:此嚣俄〔2〕《随见录》之一,记一贱女子芳梯事者也。氏之《水夫传》〔3〕叙曰:“宗教、社会、天物者,人之三敌也。而三要亦存是:人必求依归,故有寺院;必求成立,故有都邑;必求生活,故耕地、航海。三要如此,而为害尤酷。 
凡人生之艰苦而难悟其理者,无一非生于斯者也。故人常苦于执迷,常苦于弊习,常苦于风火水土。于是,宗教教义有足以杀人者,社会法律有足以压抑人者,天物有不能以人力奈何者。作者尝于《诺铁耳谭》〔4〕发其一,于《哀史》〔5〕表其二,今于此示其三云〔6〕。”芳梯者,《哀史》中之一人,生而为无心薄命之贱女子,复不幸举一女,阅尽为母之哀,而转辗苦痛于社会之陷穻者其人也。“依定律请若尝试此六月间”〔7〕,噫嘻定律,胡独加此贱女子之身!频那夜迦〔8〕,衣文明之衣,跳踉大跃于璀璨庄严之世界;而彼贱女子者,乃仅求为一贱女子而不可得,谁实为之,而令若是!老氏有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9〕彼非恶圣人也,恶伪圣之足以致盗也。嗟社会之陷穻兮,莽莽尘球,亚欧同慨;滔滔逝水,来日方长!使嚣俄而生斯世也,则剖南山之竹,会有穷时,〔10〕而《哀史》辍书,其在何日欤,其在何日欤? 
※ ※ ※ 
〔1〕 本篇连同《哀尘》的译文,最初发表于光绪二十九年五月二十日(一九○三年六月十五日)《浙江潮》月刊第五期,署名庚辰。 
〔2〕 嚣俄(v.hugo,1802—1885) 又译雩俄,通译雨果。法国作家。著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及剧本《克伦威尔》、《欧那尼》等。《哀尘》原是《随见录》中的一篇,题为《芳梯的来历》;后来作者将这一事件写入《悲惨世界》第五卷。 
〔3〕 《水夫传》 即《海上劳工》。 
〔4〕〔〕 铁耳谭》 即《巴黎圣母院》(简称《notre dame》)的音译。 
〔5〕 《哀史》 即《可怜的人》,今译《悲惨世界》。 
〔6〕 雨果的这三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作于一八三一年,《悲惨世界》作于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九年之间,《海上劳工》作于一八六六年。 
〔7〕 这是《哀尘》中巡查对“贱女子”说的话,意思是:“依法应处以六个月之禁锢”。 
〔8〕 频那夜迦 又译毗那夜迦,即印度教神话中之欢喜天。欢喜天有男女二天,男天系大自在天的长子,为暴害世界之神。这里借以指那个“恶少年”。 
〔9〕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语见《庄子·胠箧》。这里说老氏(老子),或为误记。 
〔10〕 剖南山之竹,会有穷时 语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