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之间破大案 作者: 吴乐府》第167章


对于骸骨的鉴定,于海波认为自己可以胜任,毕竟那是他擅长的领域。可是鉴别严晓萱墓穴中的那八颗牙齿,他完全没有把握,这项鉴定需要有牙科专业的人才。在被王怀书派往圳头村之前,他正忙着跟省公安厅技术处联系,希望他们能提供技术支持。但是他们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不过他们向他推荐了一为牙科方面的专家,那人是省立医院五官科主任卢立,曾经与省厅合作过,技术方面可以信得过。他们把卢立的联系电话给了他。
于海波电话联系了卢立,说明了自己的问题:九颗牙齿,九名被害人,其中三人活着,其余六人被杀,他们拍摄了所有被害人的牙床照片,希望他能根据这些材料进行牙齿鉴定。
卢立沉吟了半响才告诉他说,既然还有活着的受害人,自己最好去一趟清川,不过要到周五下午才有空。他可以乘周五的火车去清川,但是周一之前一定要赶回医院。
卢立不仅答应了,而且还亲自到清川来,这让于海波感动不已。他告诉卢立,一定要把出发时间和所乘火车的车次通知他,并且会帮他预定回程的火车票。
现在离他的救星的到来还有两天多的时间,他要全力以赴鉴定那具骸骨。
一些法医人类学家对骨头有着特殊的偏爱,他们很喜欢念叨:肉体虽然腐烂,但是骨头长存。骨头记录了你一生所经历的跌打损伤,只要你能够听懂它们的喃喃细语,你就能发现真相。于海波就是要从骸骨的喃喃细语中,鉴别出它是不是张燕青以及死因。
王熙荣跟洪建阳急切地想要知道结果,不顾那令人难以忍受的环境,跑到停尸房去打探于海波的进展情况。
第162章 远山的幽魂(八)
更新时间2013624 5:00:51 字数:2777
在他的领地中,于海波站在停尸房中央的一张巨大的台子旁。来自圳头村的那具骨骸的各个部分,已经按照它们的解剖学位置排列停当,直挺挺地躺在那里。空气中散发着停尸房特有的难闻气味。
“这具骨骸是女性……”
于海波正准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却被王熙荣打断了话头。“废话,当然是女性了!”
“废话?那好,那你就跟我们说说为什是女性吧。”于海波双手叠放在腹部上,摆出一副权威的姿势。
“这个……好,好,不废话,你说,你请说!”
“我们首先要鉴别这具骸骨的性别。你们看这里,”于海波指着颅骨说。“它的头盖骨比较小,骨壁较薄,颅腔比较小,额头平滑而丰满。再来看骨盆。青春期开始,由于激素的作用,男女的骨盆开始分化。女人要生孩子,为了让胎儿能够顺利通过,所以骨盆逐渐加宽。跟男性相比,女性的骨盆显得低而宽阔,骨质轻,骨面光滑细腻,上口呈椭圆形,盆腔宽而短,呈圆柱形,下口宽阔。这句骸骨的骨盆就是这样的,说明它是女性。没有生育或者怀孕的迹象。”
两位听众象认真听课的好学生似的频频点着头。
于海波就象在给实习生上课,把那具骸骨的头盖骨拿了起来,让它面对着两个学生。头骨龇牙咧嘴,两个黑洞洞的眼窝直勾勾地盯着他们。
“现在我们要来鉴别她的年龄。你们看她的牙齿,一共是三十二颗,一颗不少。”于海波别有深意地瞥了两人一眼。“第三磨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齿已经长出来了,说明她已经成年了,年龄至少在十八岁以上。再来看牙齿的磨损程度。一般说来,牙齿的磨耗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根据她的第一、二磨牙的磨损程度来看,齿尖磨平,因此我估计她的年龄很可能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
王熙荣感到很不满意。“这个年龄跨度也未免太大了吧?”
“你先别着急啊,我还没把所有的武器都亮出来呢。”
学生们笑了。
“我们还可以通过耻骨联合面来推算年龄。整个骨盆由三块骨头组成,两块髋骨,一块骶骨。这块骶骨咱们就不去管它了,来说说这两块髋骨。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耻骨在髋骨的前下部,分为体及上、下两支,看上去象只蝴蝶。”于海波指着骨盆下部的中央部位说,“耻骨联合面就象是蝴蝶的身子,它是耻骨上、下支在近中线处相结合的部位。”
他滔滔不绝,好像一心一意要教化两位学生。“你们看这里,这个联合面嵴开始变钝,背侧缘逐渐形成,耻骨结节嵴正在开始消失。所以我判断她的年龄应该在二十至二十三岁之间。”
两位学生被那些专业术语弄得头昏脑胀,根本不知所云,只听懂了最后那句关于年龄判断的话。
他们正准备逃走,却被说到兴头上的于海波叫住了。“我还没说完呢。我们还可以根据骨化特征来判断年龄……”
王熙荣挥了挥手。“行了,行了,受教匪浅,我还是看你的验尸报告吧!”说完,拔腿便逃。
洪建阳犹豫着,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因为他急切地想要知道死者的身份和死因。
他强打精神聆听于海波关于骨化特征的长篇大论,痛苦地忍受着那些艰涩的专业术语的折磨,什么骨化中心啦,骨骺啦,骺软骨啦,犹如在听天书……终于他等到了“年龄在十九至二十四岁之间”这句结束语,长舒了一口气。
“接下来我们要确定她的身高了。”于海波说道。
洪建阳瞥了一眼那具骸骨。“这个应该比较容易吧。”
于海波斜睨了他一眼。“你大概在想,我们有一整幅完整的骨骼,只要用尺子从头顶到脚底一量就成了,容易得很,对吧?”
“否则,还要怎样?”
于海波端着架势。“正常成年人有二百零六块骨,它们之间通过致密结缔组织和软骨组织相连。当尸体腐烂的时候,这些软组织当然也腐烂了,缺失了,找不到了,不包括在这具骨骸上,所以你还得在所测量的骨骼全长之上,再加上软组织的厚度。好在这个厚度我们也有一个经验数字,大约是五厘米。”
洪建阳点了点头,这个他完全听懂了。“原来如此。骨骼的全长想必你已经测量了吧?”
于海波看了看记录表,“一百五十九点八厘米,加上五厘米就是一百六十四点八厘米。”
“也就是说,这具骨骸的性别、年龄、身高这三个要素都与张燕青相符。”洪建阳知道,其实于海波早就有结论了,他故意让自己把结论说出来,大概是想表明自己的严谨态度吧。“还有哪些与身份有关的特征需要鉴别吗?”
于海波叹了口气。“如果张燕青有牙科记录就好办了。这具骨骸的牙齿非常完整,一个也不少,如果把它跟张燕青的牙科照片一比对,很容易就能判别是否张燕青。可惜她从来没有看过牙医,不过就是看过也未必会留下什么记录。在农村行医的大都是所谓的赤脚医生,大多数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甚至都没有上过医学院……所以,我们只好比对她的创伤记录和其他特征了。”
于海波指了指摊开在解剖台旁边的架子上的笔记本。“好在这位张燕鸿是个疼爱妹妹的好兄长,他清楚地记住了他妹妹历次受伤的情况----时间、部位、原因,这就使我们可以将他的记忆跟这具骨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存在一致的创伤。”
他把一个放大镜递给洪建阳。“你仔细观察一下她的左手小指的第三节指骨……那里是不是有一道细细的伤痕?”
洪建阳接过放大镜细细查看了一会儿,直起身来点了点头。
“那是一道已经愈合的伤口,说明是旧伤。”于海波用手术刀翻动着笔记本。“根据张燕鸿的记忆,他的妹妹在十四岁那年第一次参加夏收劳动,在割稻子的时候不小心把左手小指割伤了,流了不少血。骨骸上的那道伤口与他的记忆是相符的。”
他走到靠近骨骸脚部的地方,指着左脚掌靠近小指的部位。“这里还有一道已经愈合的伤口。根据张燕鸿的回忆,张燕青在十六岁那年,也是夏收割稻子的时候,在从水田中走上田埂时,一来可能是因为太累了,二来可能是淘气,她边走边用镰刀撑在地上当手杖,结果不小心踩在了自己的镰刀上,在左脚掌靠近小指的地方割了一道很深的口子,肉都几乎掉了下来。当时他背起妹妹,一只手捏紧她的伤口,一路狂奔到医务室。”
这道伤口无需放大镜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于海波走到骨骸的头部,再次拿起头盖骨,指着下牙床右边的第三磨牙,说:“这是颗阻生的智齿,因为牙齿萌出的位置不足而生长受阻,以近乎水平的角度歪歪斜斜地没有完全萌出,这将影响第二磨牙,使它产生龋洞,不过它没有这个机会了。根据张燕鸿的回忆,他妹妹失踪的前一年开始长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