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爱国者》第88章


只有四百五十码的时候,敌军才进入他的射击视野。“太近了,不好办!”丹对自己说。通过瞄准镜,他可以清楚地看到接近中的敌人,他们穿着德军的灰绿色迷彩服,带着某种型号的阿卡74型步枪,枪体上有肥大的减震器。只要有敌人进入视野,丹马上开枪,他看到很多敌人一起倒了下去,有的可能是受伤或者被击毙,有的估计只是被吓到了。敌人的还击毫无章法,四处乱开枪,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盲目的连射,打空一个又一个弹匣。这种打法丹完全不怕,他把瞄准镜从黑色调成绿色,现在天已经黑了,足以看清瞄准镜中绿色小点组成的十字线。敌人的射击密度在增加,丹可以听到子弹从身边呼啸而过。
现在敌人距离丹只有三百五十码,这个距离可以说已经很不利。丹知道,如果继续待在原地不动,就会被敌人包围。他换好SSG步枪弹匣,这次装上的是唯一的十发弹匣。丹背上背包,起身准备撤离,刚一起步,就中了一枪,被击倒在地上。子弹打在右侧臀部,把骨盆都打碎了。子弹从紧贴着腰带下方的位置穿透,留下一个巨大的伤口。丹甚至可以看到腰间的骨骼突了出来。他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仿佛无休无止的疼痛。就在这个时候,他又中了一弹,子弹打在腹部,创口很深,肠子都流了出来。“倒霉!”丹大叫道。
他努力做了几次深呼吸,稍稍恢复了一点儿力气。他咬着牙翻身趴下,丢开步枪,吃力地拉开单兵背包上的两根肩带,扭身把背包丢在一边。他向后爬动了一点点,躲到背包后面,把SSG狙击步枪架在背包上。他慌乱地看着自己流出来的肠子和腰间的伤口,到处是血,腰间流出的血已经是鲜红色。丹从武装带的急救口袋里拽出一条卡莱尔绷带,用抖动的手撕掉塑料膜,把它胡乱塞在腰间的伤口上。奇怪的是,肚子上的伤口失血量很小。丹双手沾满自己的血,感觉步枪都变得很滑。周围的岩石上还不断有子弹迸飞,有三发还连续打中了他身前挡着的背包。
两个步兵排继续推进,朝着眼前的黑暗处疯狂射击。他们当前所处的位置,既没有灌木,也没有岩石可以提供掩蔽。丹选中了两个挥手催促士兵进攻的家伙——可能是排长一连续两枪,击中了两名对手的胸口。然后他又打倒了两名冲在最前面的士兵,现在他们的距离只有二百码了。“加四个,一共二十四个。”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一个挥手大叫下达命令的敌人,肯定是军官。那个人被丹打中了肚子,也被放翻在地。那个人尖声惨叫着,说的是难以辨别的德语。“二十五。”
敌人已经被吓破了胆,前面的那个排转身四散奔逃,沿着山坡做鸟兽散。有人在喊“Ruckzug”,丹猜想,这肯定是德语的“撤退”。第二个步兵排很快跟着逃窜。敌方的枪声已经完全停止。
敌人逃走的时候,丹从背后放倒了三名士兵,他们都跌下了山坡。两个排的残兵躲进了山下的密林,他没能找到机会扩大战果。他大声喘着气,断断续续地说:“又有……三个,总共二……十八个。”那个受伤的德国军官已经不再号叫。在那么嘈杂的枪战之后,夜晚的宁静反而显得有几分诡异。
丹滚到一边,重新更换了SSG狙击步枪的弹匣,这是他最后一个斯泰尔五发弹匣了。他在恍惚中犯了难,不知道现在手这么黏,该怎么装其他的空弹匣。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流出的肠子,上面沾满了尘土和枯枝。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着说:“看看,被人打成什么样子,内脏都出来了。上帝啊,请赐给我力量吧。”
腰间伤口失血的速度有所放慢。他到那时才想到,应该只有一根小动脉被打断。失血的确很多,不过股动脉应该还是完好的,不然的话,他早就已经死掉了。
丹透过瞄准镜看向山下的树林,还想找到目标,但是没有人敢出来。他失掉了更多的血,有的是血块,从腰间的伤口溢流出来。丹想要挪动绷带的位置。因为腹部伤口导致体内压力失调,他的膈肌开始出现痉挛。他不停地打嗝,无奈地摇头大笑,学着一个小孩子的语调嘲笑自己:“你爸爸参加第二次美国内战了吗?当然,不过,他是因为打嗝死掉的。”
丹又花了一点儿时间,观察山下的树林边缘,想要再寻找战机。他还在打嗝,手臂开始不由自主地抽搐,然后开始浑身发抖。他翻身躺在地上,双手紧握着步枪,自言自语地说:“晚会结束了。”
丹已经全身无力,他的思路时断时续,一半清醒,一半无意识地对自己说:“活得不赖……死得很值。二十八比一,哈!博特拉赫不是那么容易被占领的。我希望我做的是对的,上帝啊……”他昏迷了片刻,然后又醒了过来,唱起了歌:“我希望你已经早有准备,踏上征途便视死如归;英雄之路向来不惧风雨,恩怨分明……”几分钟后他最后一次开口:“上帝保佑合众国,让所谓的新秩序去死,我们终将胜利,为了自由……”笑容绽放在他的嘴角,他终于沉沉睡去。
第二天早上,天已大亮,敌人再次发动进攻。有些士兵根本就拒绝前进,他们说在这种情况下进攻无异于自杀,因为敌方占有数量上的优势。新任命的德国士官大呼小叫,威胁了好半天,士兵们才开始前进,直到一个小时之后,突前部队才发现了丹的尸体。
联合国军士兵部署完毕之后,有位德国步兵少校走上了山坡。少校四处查看了十五分钟,仔细检查了整个山顶。然后,他坐在俯视丹尸体的一块大石头上。有一名气喘吁吁的下士跑上前来报告:“HerrMajor,dieheckenschuetzen_”少校抬手制止了他,面色冷峻地命令道:“我们说英语,任何时候都一样。重新开始报告。”
下士皱了皱眉,重新结结巴巴地说:“长官,抵抗军撤离了。找不到,其他尸体,长官。其他人,一定逃走了,武器,也带走了,长官。”少校鄙夷地摇了摇头。他已经读懂了昨天的战局。他反问下士:“什么抵抗军,什么其他人?这里没有另外的射击位,没有其他敌人的血迹,也没有其他类型的子弹壳,只有我们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枪弹壳。那些美国人没有我们这种5。54毫米口径步枪。而我在山上看到的,只有这种子弹壳。子弹壳倒是不计其数,至于说敌人的尸体,我们发现的只有这个东方人。他们最多还有另外一名战士,带着更大口径的步枪逃走了。可能是躲在那边山梁对我们开枪的那一个。”
下士听得目瞪口呆,问道:“可是长官,这边加上那边山谷,我军有四十六人——那个单词怎么说来着——伤亡,死的和受伤的。大家都说山上的敌人至少有一个连,这肯定错不了。”少校再次摇头,沉思着凝望那具开肠破肚的尸体,带着钦佩的语气说:“这个人,是一位了不起的战士。”
少校俯身搜检丹身上带的物品,他的身体已经僵直。敌人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能把步枪从他冰冷、僵硬的手中拿走。
海克勒和考赫,实际上是德国军火商HK公司两位创始人的姓氏,也是HK商标的全称,后面他们提到的柯尔特上校等名称,也是对军事装备商标的拟人化称呼。
第二十七章 埃博拉姆斯
要真正遏制腐败和暴政,就要抢在它控制我们之前动手,把狼挡在围栏之外才是最稳妥的做法,不要等它们进了羊圈,还指望它们能收起爪牙。
———托马斯·杰斐逊,弗吉尼亚州政治评论
对埃博拉姆斯主战坦克,所有队员都已经有所了解。早在数月前,杰夫·特拉泽就已经为西北民军和其他民兵组织做过几次报告,讲解各种装甲车辆的优缺点。杰夫的参考书包括简氏武器指南,还有《坦克军团》等等。不过,近距离看到实物的感觉还是跟听讲解完全不一样,在托德看来,这东西巨大而且邪恶,令人胆寒。
杰夫对Ml型坦克的介绍是这样的:“M1A1型坦克,又称埃博拉姆斯,危机之前是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主战坦克。这种坦克重达六十七点五吨,车身长三十二英尺多一点儿,宽十二英尺,高九英尺六英寸。调速器开启时的最大时速为每小时四十二英里,关闭调速器的情况下速度可以更快。有些坦克兵就喜欢开快车,我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不过在危机之前,陆军因此特别开展过军风整治活动,贯彻第十五条军规。Ml坦克可以翻越四十九英寸的垂直障碍。
“一九八三年,首批埃博拉姆斯坦克投入使用,代号M1,?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