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未来杀手的信 作者:张未》第35章


得她非常眼熟,甚至,甚至和姚若夏有几分神似。
李从安摇摇头,也许漂亮女孩,小时候都长得差不多。
“这就是邹萍,她来我们这儿只有一个月就走了。”
“就走了?”李从安没有多想照片上邹萍的模样,“什么意思?”
“确切地说是被人收养了。”
“收养了?”
“本来那么多年下来,我也记不住的,但一接到你的电话,我立即反应过来是她。我们这家福利院收留的绝大多数都是弃婴,都有点残疾,而这个邹萍虽说年纪大了些,但小姑娘长得很漂亮,人也机灵,恰巧有一对四十多岁的夫妇没有儿女,来看过一次,第二次就把人接走了。”
“您知道这家人的姓名和住址吗?”
“不知道。”
“不知道?”
“那个时候收养一个孩子还没有那么多法律约束,即使有一些地方规定,但福利院本身也入不敷出,遇到有人收养,我们一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有太多的要求。事实上,那些父母很少愿意留下姓名或者地址之类的信息,主要怕养大了之后,亲生父母再回来要回去。这也可以理解。”
“但是,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吧?总不能把人领回去就算了,比方说申报户口之类的,总会需要留些资料下来吧?”李从安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那对夫妇似乎有些背景,当时他们说这个不成问题,把孩子领走,他们自己会搞定的。”
“原来是这样。”
“没帮上什么吧?真不好意思!”
“不不不,这些信息已经够了!”李从安谢着院长,但心里还是有些失落,空欢喜一场。
第十六章 白素梅
得知父亲再次受到伤害,李从安第一反应是询问母亲的情况,在得知母亲并没有意外之后,才算有了一点安慰。他急忙开着车来到了医院。医院里的医生正在做全面检查。医院保卫科的人觉得父亲睡的时间太长了,有些好奇,尝试着叫了两次没叫醒,开始还以为是太累了需要恢复,到了第三次终于觉得有些不对了。
“怎么样?”李从安尽量隐藏起焦急,问着医生,他们已经是第二次见面了,就在不久前,这个医生亲口告诉他病人已经转危为安了。
“看上去像是中毒,生命体征都还算正常,只是陷入了深度睡眠,像是中了什么麻痹神经的毒。”
“中毒?”
“是的。”医生说得很平静,“血液检验报告还要再过一会儿才能出来。”
“投毒方式是什么?”
“可以口服,也可以通过皮下注射,还可以——”医生没有说话,举了举手里的输液瓶,正是父亲的,“这个检测已经出来了,是麻醉剂,能够让人在短时间之内进入深度昏迷。”
“有生命危险吗?”
“不好说。”医生没有把话说死,“不过据我个人对这种药的了解,应该不算最糟糕。”
李从安转过头来,值班的民警和保卫科的人显得很局促,仿佛这一切都是他们的过错。
“什么人来过?”
民警拿出了记录的本子,上面写着从李父进院后,来看访过的病人。一些公安局的领导,还有姚若夏,就再也没有其他人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
“有没有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女子来过?”李从安说出这句话,自己也吓了一跳,他知道自己说的是那个邹萍,他无意当中,居然把刘一邦和父亲的受伤联系在了一起。
两个人绞尽脑汁地想了一会儿,说:“没有,除了嫂子之外,甚至连陌生人也没来过,这病房就一直没离开过人!”
他是怎么做到的?李从安又问了自己一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李从安再次走进病房,又查看了窗户和房顶上的排气扇,没有人为的痕迹,这里是十三楼,他总不可能飞檐走壁进来投毒。
总有些地方不对。他的脑海中不知为何,又浮现起邹萍小时候的照片。就是她?当年看上去清纯的小姑娘,现在究竟变成了啥模样?李从安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景象,一个小女孩孤独地坐在门槛上,深夜里等待着不会回来的父亲,她的眼里充满无助和恐惧。
父亲干扰自己办案,干扰自己查泰民制药厂,查当年的“试药”事件,为什么?
李从安又一次把两件事,扯到了一起。
李从安守了一上午,医生终于传来了好消息,说情况已经稳定了,经过药物中和,毒素被排得差不多了,但要完全清醒过来,还需要一点时间。“一天或者两天,”医生舒了一口气,“运气好啊!”他说。
这也是第二次听到了。李从安现在最触动内心的词就是这个,“运气好啊”,可这背后酝酿着多大的阴谋?谁他妈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要不要转移医院?”手下问道,李从安想了想,没什么保险的地方。
“再等等。”这也是无奈之举,只能多派些人过来了。
“输液的源头要查一查,调调监控录像。”李从安皱着眉头说,刚刚在输液瓶的橡皮塞头上发现了针孔,估计凶手是用注射器把药注射进去的,难怪病房里没什么线索。输液瓶很有可能在送来之前,就已经下了药了。
“再查查指纹。”李从安补充道。
但他并不做太大的指望。排查的范围很大。输液瓶被标上号,放在护士室里起码两个多小时才被插上导管用在父亲的身上。此前任何人都有可能走进医务室,按照药瓶上的名字,趁着没人往里注射麻醉剂。
“放心吧,从现在开始,所有的药物、饭菜都由我来亲自把关,所有外来食物一律不能入内。”医生拍拍李从安的肩膀,“在我这儿,保证不会再出事了!”
听到医生的承诺,李从安稍微心安一点。可这仍是治标不治本。凶手找不着,父亲就始终活在危险之中。
※※※
睁不开眼,像是从极度疲惫中醒了过来,口干舌燥,又仿佛刚刚从沙漠死里逃生,紧接着是饥饿感,神经系统一旦恢复工作,贺北光就感受到了接踵而至的麻烦。
身子长时间蜷缩着,让他连伸一下腿都感到困难,他靠在墙上想,难道就这样坐着睡了一觉?
眼睛被蒙着黑布,但这时候,贺北光依然能够看到缝隙中透进来的光,应该是白天,要么就是在一间亮有太阳灯的房间里。
他的手被反绑上了,肩膀酸得要命,稍微动一动,手腕也会传来刺心的疼,估计是被磨破了。这是“水手结”,贺北光想。在“咨询”公司开张之前,他曾经煞有介事地跑到体育中心学过擒拿与捆绑。
这种绳扣越挣扎越紧,中心的教练还说过,如果身遇险境,首先要保持冷静。贺北光冷静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办法,只觉得教练的这句话是屁话,它唯一的好处,是让困境里的人比较从容地等死。
去他妈的冷静!贺北光显得很急躁。腿像死掉了一样一动不动;手倒是能转,可手腕的伤口,一碰到粗糙的麻绳就疼,这种滋味,就像把手伸进滚烫的油锅。眼睛看不见,饥渴难当,不知道身陷何处,贺北光觉得自己正在经历这一生最倒霉的时刻。
他用后脑勺撞着墙壁,想要把急躁从身体里赶跑,这样的做法明显得不偿失,他感到更加昏沉沉了。
还有什么办法?急功近利的做法毫无成效,反而让他再次冷静下来。这次却收到了成果。灵感眷顾了他起了包的脑袋。这绳子挣扎不开,可不可以把他磨掉?
机会虽说很渺茫,但起码应该试试吧。贺北光很为这个主意得意。接下来的问题是要找到个能用来磨断绳子的工具。可想到这,他又有些灰心了,这似乎比用脑袋撞墙赶走急躁更加无稽。
难道她会绑上自己,再留把匕首,好让自己割断绳子逃之夭夭?也许会有玻璃瓶什么的。贺北光安慰着自己。警匪电影里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桥段嘛。好运气总是伴随着主人公,总是有办法在恰当的时机让他们否极泰来,没准自己也能感受一次冰火两重天的兴奋。
他沿着地面摸着,一片空白。冰冷的水泥地比少女的脸还干净,别说玻璃瓶,连一颗捏得起来的小石子也没有。他觉得自己太文艺了,不是每个人都是主角,更多的时候,平凡的人只能充当炮灰,无法起死回生。
他歇了一会儿,想想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姚若夏要去害李从安,确切地说是拿他的父母开刀?外面还不知道乱成什么样了?那么巧,我偏偏就陷入其中?她连李从安的父母都敢杀,那自己就更不在话下了。贺北光想了一连串的问题,可最难回答的是为什么自己还没死?
这不由又让他感到安慰,电视里的正面人物也经常这样,抓住凶手偶尔的慈悲,转败为胜。
还得再想想,一定有办法的。这回,贺北光不急躁了,尝到了冷静的甜头,他还是要好好地琢磨琢磨。也许可以找到墙的棱角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