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史上七大帝国的没落》第28章


是贪污腐化、人品卑劣;第二就是偏执顽固,因小失大,动不动就因为屁大一点事要和皇帝以死相争,不能不让人怀疑这是忠臣孝子情结发酵后的名利心在作怪。这次事件也成为世宗杀气的第一次张扬,为他以后的执政开了阴暗的先例。
中国卷 第四编 日落前的乌飞鸢唳(4)
自大议礼事件之后,世宗就对朝政厌倦了,开始一心求仙,服食丹药,妄图长生不老。宫中大量地重用方术之士,这些人跟嘉靖皇帝说用每天早上的露水炼丹效果会很好,嘉靖就命许多宫女清早为他去采露。辛苦的采露工作及嘉靖的荒淫无道,激起了宫女们的愤怒,以杨金英为首的16个宫女决定谋杀嘉靖皇帝。她们趁嘉靖皇帝熟睡之时将绳子套在他的脖颈上,但由于过于紧张,平时很容易打的活结竟然打成了死结,绳子拉不拢。一个宫女害怕起来,跑出去大呼,引来了方皇后,嘉靖皇帝才得以大难不死。宫女们几天后被凌迟处死,这就是有名的“壬寅宫变”。
有惊无险,世宗更加相信是因为有鬼神护佑,变得越发尊崇道教,甚至自己戴了一顶道士冠移居西内一心修道求长生去了,将全部国家政事交给首辅,20多年不上朝(27年间,总共跟群臣见过四次面,平均七年出席早朝一次)。大部分时间里,政权落在权奸严嵩手中,朝政大坏,北有俺答入寇,沿海有倭寇骚扰,中有忠良枉死,明朝的江山离沉没已经不远了。
嘉靖晚年,由于长期服用丹药,身体越来越差,脾气也更加暴躁,许多大臣动辄被杀头或是廷杖,人人自危。为了修炼,他又大肆建造宫殿,国库极度空虚。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他在乾清宫去世,死的时候腹胀如鼓,可能是服食丹药的缘故。
颟顸凶残
大明王朝另一位二十多年不上朝,群臣不见其颜色的皇帝是第十三任神宗朱翊钧。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病逝于乾清宫,六月初十日,年仅十岁的朱翊钧即皇帝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万历”。
朱翊钧小的时候十分聪明,再加上权倾朝野的太监冯保和张居正的辅佐,一时有治平之象,明朝的政治得到了一个短暂的复苏和繁荣。张居正非常注重对小皇帝的教育,亲自为他安排课程,指导他学习,并选拔有素养的大臣为他教学。小皇帝也对张居正十分信任,呼为张先生,生病了还为他亲自熬药。
此时,张居正对明朝的政事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下手,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改革。政治上,他整顿吏治,实行考成法,作为升迁、黜陟的依据;军事上整饬军备,加强边防,选用能征善战、带兵严格的将领,对蒙古采取安抚睦邻政策;经济上,清丈全国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这一系列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使得万历前十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当时太仓的积粮可支用10年,国库钱财多达400余万。
如此卓有成效的统治,怎么还会在后世被人说成是明之亡亡于神宗呢?
可惜好景不长,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神宗开始独掌政权。反对改革的官僚纷纷起来攻击、诬陷张居正,神宗也对昔日威柄震主的师傅日益不满,回想起以前冯、张二人对自己的约束,神宗反感陡升。于万历十年十二月,将冯保以欺君蠹国之罪,免除东厂提督之职,抄没家产,随后将张居正重用的人统统罢免,同时为从前反对张居正的人一一恢复名誉或官职。又追夺张居正的封号和谥号,查抄张家,谪戍家人,改革全部被废止。
从此以后,朝廷一天天地走向没落。他长年深居禁宫,尽情享乐,群臣不认识他,他不认识群臣。甚至连郊庙祭祀这些古代礼法社会中认为很重要的事情都委人代行,终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使得朝政大坏。生活上他十分奢侈,挥金如土,喜欢大兴土木,整个统治阶级糜烂不堪,贪污成风。他还以采木、烧造、织造、采办为名派出大批宦官,分赴各地充当矿监、税使,肆意搜括民脂民膏,并提倡官吏向他进奉,把进奉财物的多少作为衡量官吏是否效忠皇上的标准。为此人心汹汹,民变纷起,社会越发动荡不安。
万历二十年(1592年)二月,宁夏副总兵官啺萜鸨磁眩晃逶拢毡痉⒍殖秸煌蔽髂嫌址⑸ブ菅钣α崖摇C魃褡诒黄热烦稣鳎烦啤巴蚶笳鳌薄H骼笔嗄晁淙换竦萌ぃ瓷ナκ颍囊蛄剑鼋幔以饽选?br />
中国卷 第四编 日落前的乌飞鸢唳(5)
神宗因为宠爱贵妃郑氏,想要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储,而把皇长子朱常洛晾在一边,这引起了全体大臣的激烈反对,是为明朝政坛重事之一的“国本之争”,这是继嘉靖朝“大议礼之争”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皇帝与大臣的冲突。虽然最终胜利的是大臣,但此事前后拖延达二十年之久,为此有好多大臣挂冠还乡,朝中职位空缺严重。神宗也与文官政府形成消极对抗,几十年不理朝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东林党人与邪党的斗争更加是水火不容,持续了很久。而此时东北的后金却迅速崛起,努尔哈赤用三十年的时间统一了女真各部,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向明王朝发起了进攻。“辽饷”的加派使民怨沸腾,神宗也从此愁眉不展。星火之光,最终发展成为燎原之势,把明朝送上了覆亡之路。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八月神宗病逝。《明史》评曰:“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对明朝的这几位皇帝,柏杨先生给过一个很好的总结,让人失笑,他说:“人的感情反应,有时候竟会恰恰相反。朱祁镇、朱厚照之类的活宝,把皇宫当作不快乐的地方,总是到外面游荡。而朱厚熜、朱翊钧之类瘪三,又把皇宫当作最快乐的地方,连片刻都不肯离开。对于后者,我们真不了解,在那个范围有限(不过三四十个院子)的皇宫中,每天所见的都是同一的面孔和同一的景色,怎么能自我关闭三十年,而不感到单调烦闷。”
神宗长子朱常洛虽然保住了储君之位,但即位一月后就糊里糊涂地死去,从而产生了明朝三大案之一的“红丸案”。光宗死后由其十五岁的长子朱由校即位,是为明熹宗。在位七年,年号天启,后因服用“仙药”而死。
熹宗即位之初,东林党势力较大,公正盈朝。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等东林人士还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方从哲等奸臣已逐渐被排挤出去,吏制稍显清明。但很快,朝政就被朱由校的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贤把持,肆意屠戮忠良,任用奸小,使明王朝堕入穷途。
魏忠贤不识字,却善于察言观色,曲意逢迎。很快便依仗红极一时的大太监王安爬上权力高峰,之后又设计将王安排挤出去,与熹宗乳母客氏结成了同盟,成为了后宫不可一世的力量。
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来自辽东后金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明朝的大片山河坠入敌手。而熹宗却整天沉浸在自己的木匠活当中,朝夕营造,膳饮都忘,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他心灵手巧,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都亲自操作。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吴宝崖在《旷园杂志》记载熹宗“尝于庭院中盖小宫殿,高四尺许,玲珑巧妙”。
他对木匠活的长期沉迷,使魏忠贤有机会与朝堂上的一些奸臣联合,排挤东林党人,逐渐掌握了内阁、六部。
魏忠贤总是乘他木工做得全神贯注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哪有时间理会这些事,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导致魏忠贤一手遮天,东林党人被贬、被杀者不计其数。魏忠贤把他们投入监狱,遍施人间酷刑,然后杀害,但始终没能将这些人屈服。东林党人因此也成为继汉代党锢之后的又一代千古文人表率,受到后世景仰。
魏忠贤一边残忍地屠杀异己,一边在全国大肆搜刮,使民不聊生,起义不断。此时的熹宗皇帝还在后宫玩乐,天启五年,乘舟游玩时不慎落水,落下病根,天启七年,病情加重,一命呜呼,终年二十三岁。
让人惊奇的是,大明王朝的两位少年天子武宗和熹宗,一个喜欢打仗,一个喜欢木工,均不问朝政,都落水得病而死,全没有子嗣,皆培养出了明朝最坏的太监———刘瑾和魏忠贤。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国家却一步步沦亡,当年把大权独揽在皇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