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清》第379章


股强大的威压隐隐从他身上散发开来,如同扔入水中的石子激起层层波浪,那股强大而充满威仪的压力以他为中心朝着四面八方蔓延开来。
“吾皇万岁万万岁!”
终于有人忍不住跪倒在地高呼起来,在有人带头的作用之下,众大臣、士兵将士都不约而同的一排排跪倒下来,口中高呼万岁,太和殿前的广场设计时本就有回音的效果,上万人的呼喊声被增幅如同地动山摇般震撼。
龙轩的心神终于收了回来,他敏锐的六识让他能够清楚感受到,原本那些心思各异的大臣们如今心中却都充满了虔诚,至少在这一刻他们是真心的将自己当作是天地之间最尊贵的皇帝。
龙轩开始对着文武百官开始宣读即位诏。所谓的即位诏只不过是一套固定的仪式,也就是登基大典最后的一项,由新皇先颂列祖列宗、皇明基业,接着再开始赞美先皇,也就是龙辰,将前一代皇帝的无比的圣明贤德,再然后是述说自己登基做皇帝的经过与感言,同时宣布新朝的年号。
其实龙辰的功勋在那里,和前明太祖朱元璋估计也有的一拼,也不用去刻意美化和赞美。
最后,龙轩还必须以新任皇帝的身份,说出新朝的治国方针:
“朕以冲龄,统承鸿业,仰承父恩,殷勤教诲,巨细无遗。迨亲政后,振奋图强,敬报父恩。尔等百官,文武皆贤,股肱之臣,赞予重用,光昭旧绪;愈茂新猷。”
里面最重要的一句就是告诉百官,自己这个新任的皇帝还是会器重前朝的大臣们,并且会继续任用他们共同治理天下,只有这样才能安定由于改朝换代而开始浮动的人心。当大臣们再次跪倒高呼万岁以后,龙轩终于露出了今天最动人的一抹微笑,因为他知道这个磨人繁琐的登基大典总算是完结了。
而自己,终于成为了新朝的皇帝,君临天下!
在整个仪式的最后,龙轩亲自起身,口述道:“我朝号华,取泱泱中华之意,称大华朝!今日起,改国号:启元。为贺大华新立,朕决定大赦天下!”
这道旨意被一轮又一轮的传声侍者传送,少顷,百官叩首,山呼道:
“天佑大华!天佑大华!”
正文 第二十八章 后记之人物闲话(上)
更新时间:2013830 11:49:10 本章字数:3833
其实,在小龙书中,可以看出小龙对朱由检的评价不是很高,甚至小龙还艺术性地将朱由检的一些缺点给放大了,但是在小龙心中,整个明末清初六十年的风云激荡中,小龙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不是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也不是悲情英雄袁崇焕,也不是战死殉国的卢象升,也不是白手起家的毛文龙,而是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
是的,小龙确实很喜欢朱由检这个历史人物,因为,他很真实,因为小龙感觉,自己和他很像!
每次读那一段岁月的历史,看到关于朱由检的描写,小龙都会感到很有一种代入感。在那个环境下,若是把朱由检换成小龙自己,小龙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小龙想了想,大概会做和朱由检一样的选择。
朱由检刚愎自用,这是事实,但同时也是一种人性的通病,大部分的现代人都开始走向两个性格极端,一个极端自卑不自信,一个就是极度自信。而小龙应该属于后者。朱由检不擅长军事,但是他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自己能够统筹军事部署,从而取得战争胜利。这是一种看不清自己几斤几两的心态,呵呵,小龙也是这样一个人。
小时候,小龙很自卑,因为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而小龙呢,上的是一所重点高中,里面不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就是家庭条件很好的。那个高中岁月,小龙在前一半时期过得很纠结。为什么人家家里有小轿车接送,我没有;为什么人家能穿名牌衣服,我没有;
整天就在纠结这些东西,这不是小龙爱慕虚荣,相信很多和小龙一样从屌丝阴影中走出来的朋友都会和小龙有过同样的感受。当然,小龙知道,这样的自卑,要不得。
所以小龙开始故意表现自己,在高中就参加了学生会,然后做了部长,勇敢地进行各项比赛,逼着自己慢慢走出自卑的阴影。似乎,小龙成功了,因为小龙变得开朗,变得外向,变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自己召开数百人的学生会议,小龙可以毫不怯场,参加演讲比赛,小龙可以完全脱稿,斗志昂扬。那个时候,小龙感觉自己很意气风发,有种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概。
其实,这段经历很像,和朱由检很像。众所周知,大明是将藩王当猪来养的,而被任命为帝国继任者的是朱由检的天启阿哥朱由校,那么,朱由检从一开始就没有受到平等的一种对待,年少的朱由检大概也过得不怎么好吧,辗转还换了好几个养母,而且皇位和自己无缘,自己也不是怎么受人待见。后来,天启帝死了,传位给朱由检。朱由检开始变得意气风发,开始走出了自卑阴影,和小龙一样,他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
那时候,小龙虽然变得开朗外向,但是性格也变得比较强硬,而且很是自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学生会工作上,小龙都很自负,觉得自己所做的,自己所认为的事情都是对的。
嗯哼,朱由检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一登基开始就起用袁崇焕,准备平定辽东!很有信心,非常有信心,也就是很自负。
自负的人,一般不讨喜,而且很难做成事情。在高中,大家还比较单纯,没人和小龙计较,反而大家都羡慕你的意气风发,可是到了大学,生活环境改变,周围人的心思也发生了改变。在大学里,小龙真的在学会改变自己,开始慢慢磨平掉自己性格上的一些棱角,让自己心态变得平和些,让自己变得和周围人更亲和些。
如果人不能改变环境,那就主动随着环境而改变自己吧。只是,朱由检并没有意识到上面这一点,明末确实是个烂摊子,但还有经营的可能性,如果朱由检能够迅速抹平自己的急躁和自负性格,说不得这大明还真有希望回春。只是,他没有。
从最开始的杀袁崇焕,到最后逼着孙传庭向力创军主动出击,朱由检从最开始到最末位都表现得充满战斗欲望,他渴望毕其功于一役,他渴望快速取得成功,而这样的人,往往离成功是愈走愈远。
我一朋友住在地安门附近,那里有一个景山公园,其中有一处歪脖树,相传是明朝崇祯帝自缢的地方,他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去景山玩,看过那树不只一次,偶尔会猜想那个皇帝上吊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后来树没了,只立了一块牌子,告知游人这是崇祯自缢的地方~非常巧的是我那朋友现在在博物馆做志愿者讲解北京历史,偶尔会翻看历史书,也会和老师交流,于是对这位皇帝有了一些更为深入的了解,他也时常和我交流讨论这些东西。
想了解崇祯皇帝的生平事迹,小龙推荐一部书《崇祯惨史》,对明末清初那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评价都比较客观、全面。
后世对崇祯皇帝的评价是比较客气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自杀,认为他是有骨气的,认为他是满腔抱负、励精图治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认为他是勤政勤俭的,认为他的不幸是生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但是从崇祯一生的事迹来看,他实在算不得一位好皇帝(其实不应该简单的用好与坏来评价,但是我实在不敢把“明君”这两个字用在他身上)。先抛开他狂妄自大、多疑、猜忌、反复无常等等重大的性格缺陷不谈,就从他做事的初衷和实际行动来看,他虽有雄心抱负、虽有强国之心、中兴之愿,勤政是不错,但是他既没有强国之能,也无用人之明,更无爱民之心(嘴上说的很好,但实际做的完全两样)。尤其是最后给李闯留下诏书:
“误伤吾民。”
这话真是矫情,朱由检造成的苛捐杂税,不知道逼死了自己多少百姓,这时候反倒临死作秀一把。
先说强国之能。崇祯从17岁登上帝位到30多岁自缢身亡,在位近20年,只有铲除客氏和魏忠贤一件事堪称办的漂亮,其余再无一件佳绩。在他即位之初明朝还没有走到腐朽亡国的地步。他并没有唐宗汉武那样的英明睿智和雄才大略。其实也很简单,把崇祯的所作所为和他的对手皇太极做个对比就能很明显地看出崇祯的昏聩无能了。
再说用人之明,纵观崇祯在位之时,人才济济,贤臣良将数不胜数。但是崇祯认为满朝没有一个好臣子能够辅佐他。崇祯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在他的臣子和身边的人身上,认为全是他们误国误君,而自己则全无责任。比如什么(原话忘了)“我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告李闯的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