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译析》第91章


【译文】
公输般为楚国制造攻城的云梯,预备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件事,步行万里,脚底磨起了厚茧,赶着去见公输般,对他说道:“我在宋国就听说了先生的大名。我想借助您的力量去杀一个人。”公输般说:“我是讲道义的,决不杀人。”墨子说:“听说您在造云梯,用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你口口声声说讲道义,不杀人,如今攻打宋国,这分明是不杀少数人而杀多数人呀!请问你攻打宋国是什么道义呢?”公输般被说服了,墨子请他为自己引见楚王。
墨子见到楚王,说道:“假如这儿有一个人,放着自己华美的彩车不坐,却想去偷邻居家的一辆破车;放着自己锦绣织成的衣服不穿,却想去偷邻居的粗布短衫;放着自己家里的好饭好菜不吃,却去偷邻居的酒糟和糠皮。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楚王说:“一定是有偷东西的癖好。”墨子接着说:“楚国土地纵横五千里,而宋国才不过五百里,这就如同用华美的彩车和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泽,犀牛和麋鹿充斥其中,长江和汉水的鱼鳖、大鼋和鳄鱼,为天下最多,而宋国却是连野鸡、兔子、鲫鱼都不产的地方,这就如同用精美的饭菜和糟糠相比。楚国有高大的松树,带花纹的梓树,以及树、楠树、豫樟树等名贵树种,而在宋国大树找不到一棵,这就如同用锦绣和粗布短衫相比。因此我认为大王去攻打宋国,与有盗窃癖差不多。”楚王说:“说得好!我不去攻打宋国了。”
【评析】
墨家的吃苦耐劳精神得到后世志士们的仿效。象曾国藩就在孔孟老庄基础上杂用墨家之道,工作非常勤劳和辛苦,起早贪黑、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墨家爱好和平,也擅长游说,这次首先通过“杀人”这一诱语,使公输班上钩,然后把杀一人推广到攻杀宋国人,使上钩的鲁班不能不觉得理亏。紧接着墨子通过形象的类比、丰富的辞藻、壮美的气势,将楚国攻宋说成是有病的小偷的行为,使楚王自己都觉得违背常理、于是停战归和。 
智伯欲伐卫
【提要】
绝对不能忽视事物的反常现象,这些现象背后肯定隐藏着阴谋。下面此篇中的南文子就具有这种先见之明。
【原文】
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白璧一。卫君大悦。群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卫君曰:“大国大欢,而子有忧色何?”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野马四,白璧一,此小国之礼也,而大国致之。君其图之。”卫君以其言告边境。智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曰:“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
智伯欲袭卫,乃佯亡其太子,使奔卫。南文子曰:“太子颜为君子也,甚爱而有宠,非有大罪而亡,必有故。”使人迎之于境,曰:“车过五乘,慎勿纳也。”智伯闻之,乃止。
【译文】
智伯想攻打卫国,就送给卫君四匹名为野马的良马和一支白璧。卫君十分高兴,群臣都来庆贺,南文子却面带愁容。卫君说:“全国上下一片喜庆,而你却愁眉苦脸,这是为什么呢?”文子说:“没有功劳就受到赏赐,没费力气就得到礼物,不可以不慎重对待。四匹野马和一支白璧,这是小国应该送给大国的礼物,而如今大国却将这种礼物送给我们,您还是慎重考虑为好。”卫君把南文子的这番话告诉边防人员,让他们加以戒备。果然不出南文子所料,智伯出兵偷袭卫国,到了边境又返回去了。智伯失望地说:“卫国有能人,预先知道了我的计谋。”
智伯还是想袭击卫国,处心积虑地假装逐出他的太子,让他逃奔卫国。南文子说:“太子颜是个好人,智伯又很宠爱他,他没有犯什么大罪却逃亡出来,这其中必有蹊跷。”南文子让人到边境迎接人,并告诫道:“如果太子的兵车超过五辆,就要慎重,千万不要让他入境。”智伯听说后,无可奈何,只好打消了偷袭卫国的念头。
【评析】
智伯送给卫君重礼,是为了麻痹魏国,松懈武备;再次叫太子到魏国,是为了找寻发动战争的理由,智伯明白,作战之前一定要有准备,要有一个发动战争的名正言顺的响亮名义。南文子高过智伯一筹的是在开战之前就挫败了敌方的战争谋划,赢得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伐课”,就可收到不战而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现代战争和商场上的竞争也是如此,在正式开战之时,实际上胜负大局基本上已经定了。 
智伯欲伐卫
【提要】
绝对不能忽视事物的反常现象,这些现象背后肯定隐藏着阴谋。下面此篇中的南文子就具有这种先见之明。
【原文】
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白璧一。卫君大悦。群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卫君曰:“大国大欢,而子有忧色何?”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野马四,白璧一,此小国之礼也,而大国致之。君其图之。”卫君以其言告边境。智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曰:“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
智伯欲袭卫,乃佯亡其太子,使奔卫。南文子曰:“太子颜为君子也,甚爱而有宠,非有大罪而亡,必有故。”使人迎之于境,曰:“车过五乘,慎勿纳也。”智伯闻之,乃止。
【译文】
智伯想攻打卫国,就送给卫君四匹名为野马的良马和一支白璧。卫君十分高兴,群臣都来庆贺,南文子却面带愁容。卫君说:“全国上下一片喜庆,而你却愁眉苦脸,这是为什么呢?”文子说:“没有功劳就受到赏赐,没费力气就得到礼物,不可以不慎重对待。四匹野马和一支白璧,这是小国应该送给大国的礼物,而如今大国却将这种礼物送给我们,您还是慎重考虑为好。”卫君把南文子的这番话告诉边防人员,让他们加以戒备。果然不出南文子所料,智伯出兵偷袭卫国,到了边境又返回去了。智伯失望地说:“卫国有能人,预先知道了我的计谋。”
智伯还是想袭击卫国,处心积虑地假装逐出他的太子,让他逃奔卫国。南文子说:“太子颜是个好人,智伯又很宠爱他,他没有犯什么大罪却逃亡出来,这其中必有蹊跷。”南文子让人到边境迎接人,并告诫道:“如果太子的兵车超过五辆,就要慎重,千万不要让他入境。”智伯听说后,无可奈何,只好打消了偷袭卫国的念头。
【评析】
智伯送给卫君重礼,是为了麻痹魏国,松懈武备;再次叫太子到魏国,是为了找寻发动战争的理由,智伯明白,作战之前一定要有准备,要有一个发动战争的名正言顺的响亮名义。南文子高过智伯一筹的是在开战之前就挫败了敌方的战争谋划,赢得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伐课”,就可收到不战而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现代战争和商场上的竞争也是如此,在正式开战之时,实际上胜负大局基本上已经定了。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
【提要】
这是古人尊重法治的名篇。卫君就是付再大的代价,也要使国家的法令得到彰现,使法治精神能够教化民众,使为政者树立信用。中国传统中尚且如此推崇法治,何况现今吸收西方法治精神的当代社会呢?
【原文】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群臣谏曰:“以百金之地,赎一胥靡,无乃不可乎?”君曰:“治无小,乱无大。教化喻于民,三百之城,足以为治;民无廉耻,虽有十左氏,将何以用之?”
【译文】
卫嗣君执政的时候,有个罪犯胥靡逃到魏国,卫国想用百金把他赎回来审判,魏国不同意。于是卫君想用左氏城邑换回胥靡。大臣们都劝告说:“用这样价值不菲的土地,去换回一个小小的罪犯,恐怕不合适吧?”卫君说:“治,无所谓小国;乱,无所谓大国。用教化来引导百姓,即使是三百户人家的城邑也能治理好;如果百姓不讲廉耻礼仪,即使有十座左氏城池,那又有什么用呢?”
【评析】
为政的遵守法治、赏罚有信,那么这个国家的道德状况、社会的社会风气就会凸现秩序和正义。就象商鞅立木行赏,终致秦国法令畅通、改革一日千里。为政者的言行和决策是一个国家秩序和信用的源泉,如果为政者有法不依、有令不行,就是一两件小事,也不仅会使为政者丧失信用,而且会把社会的风气带坏、民众道德水平下滑。 
阴姬与江姬争为后
【提要】
谋略的特点在于用迂回曲折、轻松快捷的方式就可达到目的。司马?的目的就是让阴姬当王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