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后全传》第176章


当万氏听到两宫太后同意废后的消息后,喜笑颜开,她和宪宗兴奋得彻夜未眠。万氏怕夜长梦多,急忙催促宪宗发布废后诏书,把生米做成熟饭。宪宗马上传谕礼部,立即颁布废后诏书,连发了三道诏书,第一道诏书发至吴皇后,上面说道:“朕以为作为皇后,应该与朕共同承继祖宗传下来的千秋万代的基业,德行应该成为六宫之表率。不是德行贤慧明达,谙熟礼度的是不能够成为皇后的。而你被册为皇后以后,却行为放肆,言语轻佻,留心曲词,礼度率略,德不称位,怎么能与朕共承这天下大业,更谈不上德行成为六宫的表率。因此,特令你交还皇后册宝,移居别宫。”
第二道诏书发至前廷和后宫,诏书中说:“朕谨遵先帝之命,册立皇后。本来先帝已经确定王氏,知悉底细的太监牛玉却收贿作弊,蒙骗两宫太后,将王氏改为吴氏,以致错将吴氏立为皇后。吴氏举动轻佻,德不称位,朕承继祖宗千秋大业,册立皇后,以为辅佐帝业,表正六宫。怎奈吴氏有负社稷之重托、朕之重望。现已请命两宫太后,废吴氏别宫。望尽知朕的苦心。”
第三道诏书发至全国各地:“先帝为朕简求贤淑,已定王氏,育于别宫,以待婚期。太监牛玉却收受贿赂,蒙骗两宫太后,把已选掉的吴氏又重新推荐复选。吴氏被册立之后,朕见她举动轻佻,毫无礼度,德不称位,经过调查其实,才知道她并非先帝所选定的人、实乃不得已而为之,经请命于两宫太后,决定废掉吴氏退居别宫。”
吴皇后接到诏书后,如雷轰顶,欲哭无泪。但诏书既下,一切都不能挽回,于是只做了一个月零一天的吴氏只得交还皇后册宝,迁居西宫。吴皇后废居西宫之后,过着十分冷清的生活。她才16岁,便被打入冷宫,以后漫长的日子怎么打发?她恨透了万氏。
吴皇后被废,在被废掉吴皇后而制造的假证据里所涉及的一批人及其亲属,也遭受了不白之冤。一个月前,吴皇后的父亲吴俊因其女贵而贵,被封为都督同知。一个月后,则因其女被废而被革职下狱,后来又被贬谪到登州(今山东蓬莱)服役。太监牛玉被贬谪到孝陵(今江苏江宁东北)种菜。牛玉的侄子朱纶被革去太常寺少卿之职。牛玉的外甥吏部员外郎杨琮也被革职为民。此外,牛玉的姻亲怀宁侯孙镗也同时被勒令回家。
文武大臣们更是为了废后的诏书而议论纷纷,在背地里猜测分析,越来越觉得牛玉的证词漏洞百出,吴皇后被废得冤枉,他们对于这次废后的目的也愈加怀疑,但是他们又不能在上疏中直抒其疑,便采取了曲笔的方式。南京给事中王徽、王渊、朱宽、李翱、李钧等在给宪宗联名上疏中说:“太监牛玉隐瞒先帝遗言,收受贿赂,蒙骗两宫太后和陛下,偷梁换柱,易换皇后,把国家大事视同儿戏,屡数牛玉的一系列罪行,实乃十恶不赦,不杀不足以平天下人之愤,其族人也该当治重罪,而今牛玉却仅仅被罚去种菜,族人也仅被免职,这岂不是罪重罚轻了吗?此外,如果牛玉的罪名确实成立的话,不是也应该追究当时主管此事的大学士李贤的责任吗?”明宪宗自知做了亏心事,本来就非常心虚,被王徽等人的联名上疏一下子刺中了要害。他恼羞成怒,为挽回面子,压制大臣们对废后的猜疑,他下令将上疏的王徽、王渊、朱宽、李翱、李钧等人都贬为边远州镇的判官。结果是欲盖弥彰,这件事反而更证明了牛玉易后的罪名是假的,吴皇后则成了万氏觊觎、夺取后位的牺牲品。
尽管宪宗极力想让万氏当皇后,可是万氏的愿望还是没有实现。因为在假造的废后证据中先帝是想让王氏当皇后的,而不是万氏,于是王氏捡了个大便宜,成了一国之后。接下来,万氏就要花心思来对付新皇后王氏和其他的缤妃了,而不是再找吴皇后的麻烦了,这倒使吴皇后不用再被那永不休止的争宠夺利所烦扰了。
后来,吴皇后从宫中的侍女那里经常听到有关万氏的消息。先是万氏为宪宗生了皇长子后被封为贵妃,但不久皇长子便夭折,万氏从此不再复娠。万贵妃为保住自己的专宠地位,不让宪宗去召幸王皇后和其他缤妃,凡是怀孕者一律堕胎。她还毒杀了皇太子。吴氏恨透了她的心狠手毒。
公元1407年,吴氏听说瑶族出身的纪氏遇幸怀胎,不久将要分娩。为了能让纪氏逃过了万贵妃的毒手,吴氏让人找来太监张敏与其商量对策,后来张敏安排纪氏在距西宫不远的安乐堂偷偷生下一皇子。后在吴氏的帮助下把小皇子藏在安乐堂旁边的一间密室里,吴氏还把自己积攒下来的一些粉饵怡蜜之类的食品拿去哺养小皇子。她还每天都亲自照料哺养皇儿。在吴皇后的帮助下,小皇子总算躲过了万氏的毒手,幸运地活了下来。这个皇子就是后来的明孝宗朱祐樘。
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后,一直念念不忘吴皇后的恩德。他令人把吴皇后迁出西宫,安居到条件很好的仁寿宫。同时,他命令要完全按皇太后的礼遇安排吴皇后的衣食住行。孝宗还封赐吴皇后的侄子为锦衣卫百户之职。
公元1509年,吴皇后病逝,享年61岁。明武宗朱厚照以妃礼葬之。
第三百五十二章 王氏明宪宗朱见深皇后
姓名:王氏
生卒年:公元1449~1518年
籍贯:明上元(今江苏江宁)
婚配:明宪宗朱见深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464年
尊号:慈圣康寿太后
谥号: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
王氏是中军都督王镇的女儿。她自幼嗜书好学,而不喜缝织女红。到13岁时,她已出落成一个修短适中、娇美灵秀的佳人了,并且通晓文墨,可谓才貌双全。
公元1463年,明英宗朱祁镇为太子朱见深选太子妃。
经过严格的层层筛选后,最后只留下三个候选人,以待进一步的观察。在这三个女子中,王氏的年龄最小,她比当时刚刚15岁的太子朱见深还要小两岁。明英宗比较看中三人中的吴氏,吴氏庄重雍容、丰姿绝世。但同时王氏所具的绰约风姿和灵巧韵味使英宗举棋不定,及至英宗于天顺八年正月突然崩逝也未确定下人选。由此,在即位的宪宗大婚后,为使自己所宠爱的万氏取代吴皇后的位置,竟通过逼供的方式编造了明英宗生前已选定王氏为太子妃,经办人却隐瞒真相易换皇后为吴氏的骗局,致使吴皇后被册立一个月即被废。
吴皇后被废后,宪宗便极力推荐万氏为新皇后,却遭到两宫太后的坚决反对。因为万氏并非英宗所定的皇后候选人之列;且万氏要比宪宗大19岁,如若册立万氏为后,恐怕会成为朝廷内外以及后人的笑柄;更重要的是,废掉吴皇后的理由便是明英宗为朱见深选太子妃已定王氏,而被人偷梁换柱易为吴氏,如果新册立的皇后是万氏,这必然会引起廷臣乃至全国的猜疑。尽管宪宗对万氏情有独钟,而万氏也挖空心思地想当皇后,但宪宗只能同意两宫太后立王氏为新皇后的决定。
费尽心机的万氏没料到自己竟然吃了个哑巴亏。她原指望废掉了吴皇后,她必当皇后无疑。谁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让王氏白捡了个皇后,她恨得直咬牙,却又没办法阻止。
公元1464年十月十二日,即在册立吴氏为皇后的81天后,宫廷又为册立王氏举行了相同规模的隆重庆典。年仅15岁的王皇后入主坤宁宫。
王皇后被立为皇后,同样受到了宪宗的冷落。据《罪惟录》载,王氏从16岁当上皇后,一生被宪宗召幸不过十次。王皇后十分贤淑,又注意吸取吴皇后的教训,从不得罪万氏,总是小心谨慎,以保安然无恙。王皇后待人仁厚和蔼,从不恶言伤人,深受宫人钦敬。而对万氏则由其而为之。
万贵妃对于新册立的王皇后虽心怀不满,但她转念一想,废了吴皇后,是因为假造了一个先帝之命。如果对王皇后,岂有再废之理?两宫太后和廷臣们坚决不会答应不说,即使是废后,她也是半老徐娘,而后宫佳丽众多,到那时也轮不到她的份,弄不好会导致她的失宠,那岂不是得不偿失?从此后,万贵妃不但不再找王皇后的茬了,反而在礼节上显得十分尊重王皇后,两个人关系竟一直处得不错。
王皇后表面上对什么事都不在乎,内心里却异常的痛苦。万贵妃为了保住自己在宫中的专宠地位绞尽了脑汁。万贵妃知道,如果她能为宪宗生皇子、尤其是皇长子,那么她的地位便会得到巩固,即使将来她当不上皇后,儿子即皇帝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