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后全传》第208章


会与自己的侄女争宠,于是便不让光绪再选,而急忙命人匆匆把两对荷包直接塞给了长叙的两个女儿。这场皇帝立后选妃的大事,在慈禧的操纵下,就像一场傀儡戏,在台前的傀儡皇帝,只能忍气吞声,按慈禧的意思来办。
叶赫那拉皇后,比光绪大三岁,婚后二人感情不好。光绪帝是慈禧胞妹之子,皇后是慈禧胞弟之女,慈禧原本是想亲上加亲,以便由她进一步把持朝政。因光绪不爱皇后,又认为皇后是慈禧特意安排在自己身边的密探,故常不去坤宁宫,使皇后倍受冷落。软弱的皇后无奈,只得到慈禧那里哭诉,不免说一些皇帝宠爱珍妃的话。于是慈禧便经常辱骂珍妃,又责怪光绪对皇后无礼。这样,皇帝与皇后、皇太后的矛盾日益加深。
在戊戌变法(亦称戊戌维新)运动中,慈禧“后党”密谋发动了宫廷政变,杀害了维新派谭嗣同等六人,并将支持变法的光绪帝囚禁于瀛台。这时,慈禧除安排皇后每月两次去看光绪外,其他任何人不得接近。皇后去时,也只是三言两语,彼此无话可说,帝、后之间关系非常冷淡,且已有敌对之意。
公元1895年,即光绪二十一年,适值慈禧太后60大寿,福州将军出缺,那拉氏皇后欲将此职位给她的舅舅,因珍妃颇得光绪帝宠爱,便让珍妃请于光绪帝,珍妃不悦,谢绝说:“谁去说都是一样。”皇后十分恼火,认为珍妃恃宠而骄,竟敢违抗皇后的意旨,气冲冲地跑到慈禧那里告珍妃欺压皇后。慈禧本来处处护着皇后,平时有对皇后小不敬者,都要受到严厉责罚,今天听说敢欺压皇后的竟是平日忌恨的珍妃,便火冒三丈,说一定要给皇后出气。
当时慈禧住在南海仪鸾殿,光绪帝住在瀛台,皇后和珍、瑾二妃住在同豫轩。慈禧马上传令同豫轩侍奉珍妃的宫女、太监等到仪鸾殿,当面询问珍妃平日的起居情况。慈禧太后暴跳如雷,大声喝问宫女太监,宫女太监惊恐万状,跪伏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说:“珍主子平时很是谦和谨慎,从来没出过大差错。”慈禧听后更是大怒,怀疑宫女太监不说实话,喊过掌刑太监:“给我打!”直打得太监皮开肉绽,仍和前面说的完全一样。
这时珍妃已赶到仪鸾殿,慈禧便把怒气转向她,让太监用掌打,命她说实话。
珍妃一向被皇帝宠幸,如今当众受辱,痛不欲生,但仍不向太后低头。慈禧更加恼怒,下令夺其妃号,降为贵人,宫监减逐大半。这次后妃之争斗可以看作光绪朝后妃之争的一个缩影,对于这种后妃纠纷,有人完全归结为宫廷中的所谓“醋海兴波”,是不确切的。光绪朝的后妃之争除了风情醋意的原因之外,还反映了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矛盾。此后光绪帝更加厌恶皇后,她的生活更加孤独寂寞了。
有一天,慈禧太后到景仁宫去,行至流水观音地方,见撑船太监未穿宫袍,大怒,认为他们大不敬,下令杖打,当时宫杖未到,便下令让人拿轿竿打,直打得太监皮开肉绽,哀痛不已。等到了同豫轩,见皇后和珍、瑾二妃都因害怕慈禧的威风而吓昏过去了,慈禧连忙去告诉光绪帝,光绪听后,气急败坏地说:“死就死了,此后永不立后。”
慈禧太后也无可奈何。
戊戌政变后,光绪被囚在瀛台,身同囚犯,不准皇后、妃、嫔随便接触,仅皇后准许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到瀛台看望。觐见时,有多名太监在旁边监视,皇后三言两语问安后便退出,有时光绪帝一言不发,以目送之。
有一次,光绪帝发怒,把皇后的发簪撕下摔碎,那簪子是乾隆时的遗物,皇后向慈禧诉苦,慈禧表情沉郁,没有多说话,只是叫她以后注意点儿。从这件事后,皇后与光绪帝分居,具体年月虽不可考订,到光绪死时已有10年了。
那拉氏皇后在孤寂的宫廷生活中,开始找些事干来填补空虚,她学会了养蚕。先取蚕子孵化,蚕生出后,每天喂新鲜的桑叶四、五次,特命宫中数人晚上喂蚕。每天观察蚕的生长,吐丝做茧,见蚕变成蛾飞出,感慨万分,她或许从蚕的生长过程看到自己像蚕被束缚于茧中一样被束缚在宫中吧?丝成后,她还拿到慈禧太后那里去鉴赏,慈禧也取出年幼时所制的丝来与皇后的新丝比较,两者同样的精美。
这种孤寂平淡的生活很快被八国联军的炮火给打破了。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英、美、德、法、俄、日、意、奥)攻陷北京,慈禧急忙乔装成农妇的模样,准备携光绪帝逃往西安。临行时,光绪心爱的珍妃,求慈禧将她和光绪留下,设法与洋人交涉,以稳定大局。慈禧本就视珍妃为眼中钉,这时又听她这么说,更加恼火,便命人将珍妃推入井中淹死。
公元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相继逝世,由年仅3岁的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即位,是为宣统皇帝。宣统称光绪皇后为“兼祧母后”,尊为皇太后,上徽号“隆裕”,又称“隆裕皇太后”。由她垂帘听政,由溥仪的父亲载沣为摄政王。
隆裕太后处事优柔寡断、毫无主见。名义上是由她临朝听政,而朝政实权则多由他人操纵。
此后在隆裕的支持下,她的贴身太监小德张更加大胆妄为,在宫外公开拉拢王公大臣,在宫内也是说一不二,许多他想干的事,给隆裕说一下便定了。
先前宫中有几座佛殿,慈禧太后时年久失修,已经毁坏不堪使用。小德张怂恿隆裕修理,报销的钱数竟达200多万两。当时内务府大臣李乐峰说报销不实在,并要求给予处分。隆裕知道这笔钱的经手人是小德张,便保持缄默,压下不问,隆裕与小德张的关系亲密,可见一斑。
隆裕在服丧期间,按清制应换乘青色的轿子,制轿的费用竟达70多万两,小德张经手这件事,贪污之巨,令人咋舌。
隆裕为人,平庸无识,优柔寡断,比慈禧远远不如。慈禧在政治上残暴自私,但还有自己的见解,对于王公大臣,也有一定的笼络手段。而隆裕则一切为其宠监小德张操纵,个人毫无主见,在政治上毫无建树。
光绪死后,隆裕曾想仿效慈禧“垂帘听政”。等到奕劻传出慈禧遗诏立溥仪为皇帝,载沣为监国摄政王时,隆裕虽取得了军国大事的一定的决定之权,但离“垂帘听政”的美梦还相差甚远,自己又没有力量来实现这一美梦,她心中不快,以致迁怒于摄政王,与载沣发生了矛盾。
宣统帝继位,隆裕心中抑郁不乐,后又受太监小德张怂恿,在宫中东部大兴土木,修建“水晶宫”,以为玩乐之所。按清代制度,在“国服”期间,不得兴修宫殿,然而隆裕对此并不顾忌。尤其在当时清廷正在兴建新式海陆军,所需经费极大,国库本来已经空虚了,建军的费用尚且不足,而隆裕不管这些,竟然命令度支部拨出巨款来兴修宫殿,以为个人娱乐。引起朝野的不满和议论,后虽然因为革命军起而不得不停止,但这件事更显露了隆裕的平庸无识。
而载沣生性懦弱,在政治上也无主见,他在受命监国执政期间,里有隆裕掣肘,外受那桐等人挟制,他的地位虽是监国摄政王,并没有任何作为的余地。如对隆裕兴建“水晶宫”一事,本来可以用既“违反祖制”,又影响建军的正当理由进行阻拦,但由于他怯懦伯事,不敢多说话,也就不加可否地听之任之。
公元1910年6月,载沣命毓朗、徐世昌为军机大臣。数日后,隆裕命载沣将这两个人撤去,载沣婉言相劝请求暂缓行事。隆裕毫不让步,载沣不得已,反驳说:“太后不应干预用人行政大权。”
隆裕也无可奈何。像这样隆裕凭自己的感情冲动来制约载沣的事情,屡屡出现。
光绪死后,隆裕在他的砚台内,发现光绪亲自用朱笔写的“必杀袁世凯”的手谕,自己不敢决断,便交给载沣处理,载沣犹豫不决,与奕劻、那桐等人商量。奕劻、那桐力主保袁,让袁世凯借假病名义辞职回家。袁世凯辞职后,隆裕和载沣毫无远见,不把他控制在北京,反而是放虎归山,以致最终酿成大患。
公元1912年,袁世凯又与内阁大臣联衔上奏清廷,奏请清帝退位。奏折中大谈军饷紧急、海军尽叛、强邻虎视、人心涣散等等。袁世凯还手捧奏折到养心殿来见隆裕太后,他一副故作悲痛的样子,一边耸动着双肩,抽缩着鼻子,流着眼泪,一边向隆裕太后断断续续地诉说着。隆裕一言不发,只用手帕拭着流不尽的泪水。坐在隆裕旁边的幼小无知的宣统皇帝,不知地上跪着的矮胖老头为何人,听不懂他嘴里说的是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