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全传》第367章


些夸张,但也能说明康熙反对奢侈、提倡节省的效果是很显著的。
“满招损,谦受益”是康熙常说的名言。他为政讲求实效,一贯反对浮夸虚饰。因此,他多次拒绝了臣下为他上尊号的请求。平定三藩之后,朝臣请上尊号,康熙拒绝说:乱贼虽已削平,疮痍尚未全复。如果政事不能修举,上尊号又有什么益处?朕断不能接受这样的虚名。讨平噶尔丹之后的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诸王、贝勒、贝子、文武官员及远近士民来到畅春园,搞了一次更大规模的请上尊号的活动。这已是第5次为康熙请上尊号了。康熙仍然坚决拒绝,他说:“天视天听,视乎民生,后人自有公论。若夸耀功德,取一时虚名,大非朕意,不必敷陈。”后来,借他的生日等机会,臣下又多次请上尊号,直到去世康熙也没有答应这些请求。他还一再拒收朝臣进献的生日贺礼,不准为他举行大规模的祝寿活动。他50岁生日时,朝廷官员献上了鞍马缎匹和“庆祝万寿无疆屏”等生日贺礼,他婉言谢绝道:“我的诞辰,你们这样进献,各督府也一定会仿效,所以我决不能接受。”在他去世前不久,他最后一次拒绝了群臣为他第二年举行“万寿七旬”贺礼的请求。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七日,康熙病逝,庙号“圣祖”。
第三百五十七章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一、韬光养晦终登皇位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十月三十日,在庄严而又神秘的紫禁城中又诞生了一个男婴。这个婴儿就是44年后登上乾清官内金碧辉煌龙椅的清朝的第五代君主胤禛。
胤禛与康熙众多的儿子一样在帝王家的荣华富贵中慢慢长大。康熙对他的儿子们是严厉的,教育抓得非常紧。皇子年满6岁便入南书房读书,皇子的师傅都是翰林院中的博学大儒。学习的课程有满文、汉文、蒙文及儒家的经史书籍,另外还有军事,体育等科目。每天五鼓,天还未明,便须起床,进书房学习。每天的课程皆是排好了的,先读史、作文、然后有满文师傅教满文,下午学习骑射。直到太阳落山,一天的功课才算结束。康熙皇帝看到一些贵胄之家对子孙娇生惯养,长成大人,则是废物,害了子孙。因此,他对诸皇子要求甚严,康熙帝经常在繁忙的政务中,检查皇子的功课,尤其告诫他们要熟读四书五经,贯通性理,以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上之人。
随着皇子们年龄的增长,康熙皇帝还让他们接触一些军政事务,经受实际锻炼,以增长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自8岁以后胤禛经常随父皇去边塞,了解边塞形势。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15岁的胤禛同几位哥哥参加了曲阜祭祀孔子大典。第二年和康熙三十九年两次随父亲考察了永定河(又名浑河),并亲自主持了永定河的治理。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胤禛与诸兄弟参加了对噶尔丹的讨伐,他受命掌管正红旗的大营,虽然这只是象征性地坐镇正红旗,并没有真正亲临前线、躬冒矢石,胤稹还是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康熙四十二年,他跟随康熙南巡,由德州、济南、泰山、沂州,经淮安、扬州、镇江而达杭州。返途经南京、沛县、东平、东昌返京,历经4个月时间。胤禛得以详细了解了沿途风俗民情及运河闸坝工程。
清朝的传统原是不立太子的,皇位的继承人由老皇帝死前指定。这种不立储君的方法既有利也有弊。其利在于各个有继承皇位希望的人都能效忠皇帝,拼命出力,博取皇帝好感,以求被立为君。弊在不立储君,觊窥皇位者多,容易造成父子兄弟之间的勾心斗角,甚至刀兵相见,酿成争位的大祸。康熙皇帝即位后斟酌立太子的利弊,决心改变清朝的习惯,学习前人立嫡长子为太子的办法。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他将孝诚皇后所生年方2岁的皇二子胤礽立为太子。皇长子胤禔因为是庶生,没有得立。其后,康熙的几个儿子争夺储位,刀光剑影,不可开交。胤礽立而废,废而又立。
康熙因废太子问题,劳神伤心,生了一场大病。而诸皇子多忙于经营自己势力、争夺储位,很少关心父皇的病。只有胤禛和胤祉问医问药,关怀备至,很得康熙的欢心。所以,在胤礽复立之时,康熙大封诸子,胤禛与胤祉、胤祺一起被封为亲王,超过了胤礽等人,得到了很大的胜利。此外胤禛很懂得伪装、韬光养晦、避免锋芒太露而遭忌妒。他在形势未明之前与各方面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有效地保护了自己。他虽然对胤礽表示关心,同时也与胤礽保持某种联系。对其他兄弟,他在父皇面前只说好话不讲坏话。有人需要时他都能给以支持。他得到亲王之封后,自己上奏要求降低世爵,提高其他兄弟地位。他这样的做法,很得康熙好感,称赞他明白事理。
胤礽的复立并没有平息诸子之间的争夺,也没有消除他与父皇之间矛盾。胤礽复位后,照旧收集党羽,招兵买马,迅速纠合了一批亲信大臣。眼见他羽翼日益丰满,日益骄横无忌,康熙只得再次采取断然措施,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十月再次废掉了他,逮捕了太子党人,将托合齐焚尸扬灰,耿额,齐世武等人锁拿审问,同时明确表示不再立太子。他说没有合适的人,立了反而引起争斗,本朝向无立太子惯例,不立亦不为过。
巧于心计的胤禛看清了胤禔、胤礽,包括胤祉都不可能被父皇选为嗣君了,他在其他诸皇子中年龄居长,占据一个好的地位,当然也就产生了接班的想法,暗地里做些准备。胤禛的做法是尽可能地迎合父皇的意旨,取得父皇的喜爱。外松内紧,一方面底下加紧活动,分别取得了守卫京师的步军统领隆科多和在西北手握重兵的川陕总督年羹尧的支持。一方面向父皇,向世人表现出自己对皇位没有兴趣,麻痹康熙和诸位弟兄。
自胤礽二次被废之后,康熙对胤禛更器重了,许多重要的国务活动让他参加。康熙五十一年,胤禛参加了对太子党人的审判。康熙五十四年,参与议定西北军事。五十七年皇太后安葬,胤禛代父读文告祭。康熙六十年,康熙登极六十年大庆,胤禛前往盛京大祭。回京后,又衔命祭祀太庙、后殿。同年,会试不第士子以取士不公闹事,胤禛受命处理。当年冬至,他还奉命代父皇祀天于圜丘。康熙六十一年,胤禛带人盘查京通仓物。这说明,康熙对立胤禛为储君已有了一定的想法,故而让其全面参与军政事务。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七日,康熙皇帝病了,冬至的祭天礼由胤禛代行。十三日,康熙在畅春园召见胤禛,在胤禛未到之前,康熙已向在病榻旁的胤祉、胤祥、胤礻异、年大庆、隆科多等人交待由胤禛继皇帝位,胤禛到后,向父皇问安,康熙告诉了他自己的病症,胤禛含泪进行了劝慰。到晚上8点左右时,康熙溘然长逝。胤禛哀号痛哭,隆科多乃当众口头宣布康熙遗诏、命胤禛即位,胤禛当时惊恸昏倒,在大家的劝慰下,强起办理父皇丧事。当晚将康熙遗体运回后宫,次日封胤祀为亲王。召胤禵回京,关闭京城九门。十六日向天下颁布遗诏。二十日胤禛登上了皇位受百官朝贺,改第二年为雍正元年。宣布继承父皇的一切法规,不作变更,呼吁皇室团结,诸兄弟一体,共图清朝万世之固。
由于野史纷纭,雍正的即位是不是康熙的意旨,合法与否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史学家也莫衷一是。
二、惩除政敌巩固皇权
雍正坐上皇帝宝座,他的兄弟们,尤其是胤礻异、胤禵是不死心的。一天不彻底解决兄弟间的争斗,他的皇位就一天坐不稳。而这件事情的处理又远较一切事情为复杂,不能不花费他大量的精力。
雍正即位的第二天便封他的政敌胤礻异为亲王,让他和胤祥(皇十三子,与雍正关系最好)、隆科多以及胤礻异的亲信马齐一齐为总理事务大臣,办理一切事务。同时还任用了胤礻异的一些亲信人物。雍正这一着大出人们意外。胤礻异的手下人个个弹冠相庆,只有胤礻异心怀疑惧。他对人说:“皇上今日加恩,焉知没有明日杀头之意?”胤礻异作为局内人,自然比别人想得深刻。但雍正这样做却有效地堵住了许多人的嘴,同时也将胤礻异控制在自己手中,逐步分化他的亲信。他想暂时稳住胤礻异,以待时机成熟时再下手杀他。
对待胤禵,他的同母弟弟,雍正真是不好下手。胤禵是皇位继承人最有力的竞争者、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