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外传》第2章


周星驰带着搞笑的口气回答:“《机器猫》和《七龙珠》是我的最爱,因为这些片子让人开怀大笑,那些搞笑情节我一直记得很清楚。”
……
记者提问的时间是有限的,随后,开始放映观众期待已久的电影《功夫》。当银幕上出现30年代的上海滩,一群品貌奇异的人物形象之后,观众已经悄悄融进了影片的情节之中。
第二天,周星驰继续参加了电影节期间为他的电影《功夫》举行的其他宣传活动。由于影片《功夫》是特别展映单元中的特别观摩片,受到了电影节组委会的格外重视,因此,周星驰此次来到日本,也尽可能去满足有关的活动安排,比如出席首映式、同观众见面等。10月30日晚,周星驰先后在涩谷和六本木两个主会场亮相,受到了日本“星迷”的狂热追捧。10月31日上午,周星驰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在晚间,周星驰则穿着功夫装在六本木的露天广场登台,会场远处的影迷拼命大声嘶吼着他的名字,令周星驰感触到东瀛影迷对他的喜爱,于是,他也很热情地挥手响应。出场之后的周星驰感到了东京的寒意,对台下的观众说,“今天真的很冷啊!但是为了要跟大家见面还是穿了功夫装,冷也只有忍耐了!”令影迷再次为周星驰高声欢呼。周星驰最后在台上告诉影迷,他的新片《功夫》预计于2005年1月15日在日本上映!则使日本影迷对这一天充满了期待!
从成都到东京,美好而激动人心的瞬间都留在了周星驰的记忆里。或许正是中国乃至亚洲的影迷对周星驰的推崇与喜爱,使周星驰对他的新影片《功夫》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对周星驰而言,虽然此部电影的目标在于好莱坞,但他更看重的,还是中国观众的欢迎,因此,12月23日无疑将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此刻,周星驰甚至自信地说:那将是一个辉煌的时刻!
电影《功夫》已经不单纯是周星驰一部影片的成功,它将代表着周星驰一个全新的起点!
本书适逢此时推出,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作为国内知名的香港演员,周星驰在青年观众群体中间具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但是,有一种现象一直存在:
尽管周星驰的电影大多极为卖座,譬如《大话西游》这样的影片影响能长达七年之久,这是很多香港艺人所无法达到的。但票房与艺术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很多时候,人们会孤立地探讨二者关系。这便有了本部书稿的价值。本书虽然不是学术上的探讨,却通过周星驰个人从影的人生历程,描绘出了一个演员探索和发展的艺术轨迹。由于文学创作的需要,书中一些情节难免文学化,但其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却是周星驰对事物的一种判断与选择。那时你会发现,周星驰的作品绝对不是孤独存在的,而是来源于他自身的生活基础。
对于周星驰的艺术历程及日后的艺术成就,有几点浅薄认识,与周星驰先生商榷:
其一,周星驰步入影坛的经历可以说是幸运多于磨难的。出演第一部电影便获得金马奖,而后窜红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很多人有了好的开端,却往往会昙花一现。而周星驰不是。说他幸运,是因为在当时有一些导演敢于起用周星驰做影片的主角,这样的机遇是很难得的。周星驰的成功则在于他能够把握住这些机会,每一次都有进步,票房收入便逐渐成就了他。
其二,周星驰的艺术探索是从懵懂到成熟到转型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却并非飘忽不定,它的方向是从未改变过的,这也是周星驰的表演能够深入人心的原因所在。在早期,就连周星驰本人对“无厘头”表演风格也没有清醒的认识,只不过那是他从表演电视剧时期就形成的自己喜欢也比较擅长的一种表演方式而已。这段时期香港电影观众对周星驰电影的欣赏,使周星驰有机会弄清楚、完善并发展了这种有着他个人特征的表演风格。而观众的认可,则源于周星驰的表演正契合了观众的心态。
其三,周星驰是一个时刻寻求突破的人,因此,用“喜剧之王”称谓他,只是概括了他在表演领域的成就。我个人认为,他的《少林足球》才是真正有味道的作品,虽然有人称它是喜剧,这一点我也不予争论,但有一点,能够在一部轻松的影片中表现出荡气回肠之感的电影,在现在是少之又少的。演而优则导。作为导演的周星驰,终于可以把之前只能通过表演表现出的思想,贯穿在电影始终。电影《功夫》正是他少年时期李小龙情结的一种表现。这些,人们也便看到了周星驰作为真正电影艺术家的另一面:他正努力探索着票房成绩与艺术价值的完美统一,以及娱乐性与思想性的融合!
很多的话,尽在书中。
很多的故事和情节你会是第一次读到。希望能通过它们,让你看到周星驰的艺术经历与人生轨迹,更重要的,也希望通过其中的思想能够对读者的人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
第一章 初涉影坛
在香港,每晚有很多电影上映,午夜场还会放很多四五十年代的粤语电影和六七十年代的老电影,有很多伟大的演员,很多经典电影,我从小就爱看。
——周星驰
A、年少时的“李小龙情结”
位于香港九龙的一家电影院,在傍晚时分忽然热闹起来。很多人从不同方向涌向这里,就是为了观看今天将要在这里放映的一部由影星李小龙主演的电影《猛龙过江》。
在人群中,有一个身材不高却眉清目秀的小男孩,夹在人流中间向剧院门口走去。这个小男孩满以为影院看门的师傅不会注意到矮小的他,但走到门口时却还是被叫住了:“又是你呀!是不是又没有买票啊?”
小男孩调皮地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又神秘兮兮地凑上前去,悄声地对看门师傅说:“您不知道吗?今天又是李小龙的电影了!您不是答应过我可以来看的吗?”
看门师傅看着男孩认真的样子,笑着对他说:“下次还是要买票啊!还不快进去!”
小男孩嗖地跑进了门,不一会儿又跑了回来,对看门师傅说了句:“我代表李小龙先生郑重地谢谢你!”然后就跑向了剧院深处……
这个男孩就是日后与电影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周星驰!
1962年6月22日,周星驰出生在香港一户平民的家中。父亲是上海人,母亲是广东人,小星驰刚刚记事不久,父母由于感情不合办理了离婚手续,四个姐弟都跟随母亲一起生活。一个妇女带着五个孩子的日子,可以想象会多么艰苦。虽然家境的贫寒,使年幼的周星驰无法体会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但母亲凌宝儿给予他的亲情却是他一生难以忘却的。母亲很注意培养小星驰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只要是他喜欢做的事情都不会反对,而且会全力支持他,但这绝对不是娇惯,是希望他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这会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穷苦的生活并没有让成长时期的周星驰感觉到丝毫的不快乐,相反,养成了他日后乐观开朗的性格。母亲凌宝儿就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小星驰记得,母亲每天的早晨、中午和晚上都会唱一首名叫《蝶恋花》的歌曲,虽然他并不清楚母亲为何总是喜欢唱这支歌,但他觉得那并不重要,因为只要心情好,唱什么样的歌曲都是无所谓的。那时,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刚刚懂事的周星驰过早地成熟起来,不仅曾在街头摆摊卖过指甲剪,而且还在年龄稍大时去茶楼做过跑堂,中学时又在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工厂打暑期工。1978年,周星驰正值16岁,他利用暑假休息的时间,在香港的新世界酒楼打工。他被安排了一份卖点心的差事,月薪500港元。尽管卖点心看似很简单,但酒楼却是一个极复杂的地方,穿梭着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时候因为小星驰拿点心慢了一点,就会被客人骂上几句……这段生活,或许正是日后周星驰步入影坛时从事艺术创作的生活源泉。
周星驰成长的时期,正是李小龙影片在海外和香港风靡的时候。第一次看到李小龙在影片中挥洒中国功夫时,周星驰就为之着迷。随后,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跑到附近的影院里看李小龙主演的影片。那时,由于家里绝不会有富余的钱给他买电影票,所以,周星驰总是想办法混进影院里。久而久之,影院看门的几个师傅都认识了这个小男孩。后来有一次,正准备溜进影院看李小龙主演的武打巨片《精武门》的周星驰又被看门的师傅发现了。当几个师傅问他为什么又要逃票看电影的时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