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传》第49章


李鱓供奉内廷,以诗画名动公卿。
金农与厉鹗订交。
1715年康熙54年 乙未
郑板桥迎娶徐氏。
1718年康熙57年戊戌
李鱓9月前“乞归,给假归里”,离开宫廷。
郑板桥在真州之江村设塾授徒。
1719年康熙58年 已亥
黄慎出游建宁、赣州、南昌、广东、南京等地卖画。
1720年康熙59年 庚子
金农至扬州,与陈撰、厉鹗相聚,常出入程梦星之“筿园”。
1722年康熙61年 壬寅
郑板桥父立庵先生卒。
1723年雍正元年癸卯
金农往山东蓬莱,次年入京,又次年南下入娘子关,过太原、临汾,于泽州午亭山村陈幼安家作客3年。
1724年雍正2年 甲辰
黄慎至扬州卖画。次年移居平山下李氏三山草庐。
郑板桥出游江西等地。
1725年雍正3年 乙己
郑板桥、李鱓、黄慎同寓扬州之天宁寺。
郑板桥出游北京。
1727年雍正5年 丁未
黄慎回宁化接母、弟来扬州供养。往瑞金时,晤上官周。
郑板桥客于通州。
1729年雍正7年 己酉
黄慎游邵伯艾陵湖,与边寿民、李鱓等合作作画。
郑板桥完成《道情十首》初稿。
1730年雍正8年 庚戌
李鱓被召回宫廷,题画有“梵王家异帝王家”之句。
黄慎重游金陵。
李方膺为朝廷破格试用,以生员任乐安知县。因救灾放赈被劾。
1731年雍正9年 辛亥
郑板桥妻徐氏病殁。
1732年雍正10年 壬子
郑板桥赴南京乡试,中举。
李方膺调任兰山知县。因抵制上峰盲目开荒入狱,蒙冤3年。
1733年雍正11年 癸丑
汪士慎于马氏兄弟之小玲珑山馆作《竹石图》。是时,汪已参加“邗江吟社”,与金农、高翔等唱和。
汪士慎游吴、越。
金农《冬心先生集》《冬心斋砚铭》开雕于广陵般若庵。
罗聘生于扬州樊家园旧宅。
1734年雍正12年 甲寅
李鱓二次离开宫廷,临行题句取与宫廷画派决裂态度。
1735年雍正13年 乙卯
金农由江西返扬州。是年浙江归安知县裘鲁青荐金农应博学鸿词试。
黄慎奉母回里,次年抵闽。
郑板桥读书镇江之焦山。
1736年乾隆元年 丙辰
汪士慎作《粉梅图》。
金农赴京应试。报罢南归,逗留于曲阜。年底返扬,复返杭。
是年起,金农开始卖字画。
黄慎辗转于闽地卖画。
郑板桥赴北京,中进士。
李方膺冤狱昭雪,面觐乾隆。敕任安徽滁县令,因母病不就。
1737年乾隆2年 丁己
3月后,李鱓任山东临淄县令。
高翔50初度,马氏兄弟与汪士慎等均有诗贺。
1739年乾隆4年 己未
汪士慎游越归来,仍坚持作画。
1740年乾隆5年 庚申
李鱓罢滕县县令,县志称他“为政清简,士民怀之”。
1741年乾隆6年 辛酉
李鱓寓历下,先后一年有余。
郑板桥入京,结交慎亲王。
1742年乾隆7年 壬戌
李鱓辗转历下,滕县等地。
高翔在小玲珑山馆诵怀人诗120首。
郑板桥为范县县令。
1743年乾隆8年 癸亥
汪士慎、高翔合作《梅花帐》巨制。
1744年乾隆9年 甲子
李鱓是年底,返回兴化。
高翔作《弹指阁》图。
汪士慎在扬州城边买茅屋,作《移居图》,金农等有诗祝贺。
1745年乾隆10年 乙丑
李鱓至扬州卖画,寓小东门内西雷坛。此后若干年,往返扬州兴化间。
王慎母去世。
1746年乾隆11年 丙寅
金农在杭州度过60寿辰。是年冬,寓扬州。
郑板桥自范县调潍县,是年山东大饥。
1747年乾隆12年 丁卯
郑板桥随高斌放赈,并在济南试院参加乡试评选。
1748年乾隆13年 戊辰
金农徙杭州城南妹婿之“何氏书屋”,种竹百竿。
高翔在留云馆为焦五斗画梅。
乾隆东巡,郑板桥被任命为书画史,住泰山顶40余日。
李方膺为安徽潜县令,后调合肥县令,复因赈济被诬而辞官。
1749年乾隆14年 己巳
李方膺寄居南京项氏花园,题画室名“借园”,往来扬州。
1750年乾隆15年 庚午
金农重至扬州,客谢司空宅(天宁寺)。
1751年乾隆16年 辛未
黄慎又至扬州,先后住杨倬云刻竹斋和杨开鼎双松堂。
1752年乾隆17年 壬申
汪士慎左目失明,成为全盲。盲后能作狂草,急走告金农。是年或稍后,马曰琯为汪《巢林集》刻板。
1753年乾隆18年 癸酉
高翔卒于扬州住地五岳草堂,享年66岁。
是年春,郑板桥以忤大吏罢官。
罗聘与方婉仪结婚。方能诗,擅画梅。
1754年乾隆19年 甲戌
郑板桥于春日游杭州、湖州、会稽。
李方膺因噎疾卒于南通,享年60岁。按遗嘱,袁枚为撰墓志铭。
1755年乾隆20年 乙亥
李鱓定居扬州之竹西僧舍。
金农等人参与卢雅雨红桥修禊,相与唱和。
黄慎游如皋。
1756年乾隆21年 丙子
金农寓扬州西方寺。
1770年乾隆35年 庚寅
约于是年,黄慎卒于宁化家中。两年后,葬于宁化北郊茶园背。
1771年乾隆36年 辛卯
罗聘携《鬼趣图》赴北京,住万明寺。
1773年乾隆38年 癸巳
罗聘在天津小住,整理冬心先生诗集。同年过泰安,三登泰山。
1777年乾隆42年 丁酉
罗聘游江西。
1779年乾隆44年 己亥
罗聘两次赴京。5月19日,其妻方婉仪病逝。次年,罗返乡。
1781年乾隆46年 辛丑
罗聘卖画金陵,与袁枚、吴先之等往还。
1789年乾隆54年 己酉
罗聘应聘,任“瓜洲育婴堂”董事。
1790年乾隆55年 庚戌
罗聘携幼子第三次到北京,滞留8年之久。
1798年嘉庆3年 戊午
罗聘得老友资助,由长子允绍赴京接其返乡。
1799年嘉庆4年 己未
罗聘逝于旧宅“朱草诗林”,享年66岁。11月12日,归葬甘泉西乡小胡家厂,出殡时执绋者数千人。
附录二:关于“扬州八怪”成员的六种说法
六种说法 八怪姓名出处
汪洌怠 ±铟W、李葂等。 《扬州画苑录》
凌霞说 郑燮、金农、高风翰、 《天隐堂集》
李鱓、李方膺、黄慎、
边寿民、杨法。
李玉棻说 罗聘、李方膺、李鱓、 《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
金农、黄慎、郑燮、
高翔、汪士慎。
葛嗣浵说 金农、郑燮、华嵒等。 《爱日吟庐书画补录》
黄质说 李方膺、汪士慎、高翔、 《古画微》
边寿民、郑燮、李鱓、
陈撰、罗聘。
陈衡恪说 金农、罗聘、郑燮、 《中国绘画史》
閔贞、李方膺、汪士慎、
黄慎、李鱓。
后 记
产生和活跃在清代康、雍、乾时期画坛的“扬州八怪”,随着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已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兴趣。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扬州八怪”的了解仍是模糊的。我们编写的这本小册子,就是想通过对“八怪”人物出身行状的较明晰的勾勒,给大家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
“扬州八怪”的研究,前人和时贤已取得了不少的成果。需要深入的课题当然也还有不少。记得有一次和一位海外学者谈起“扬州八怪”为什么只能产生于扬州,而不能产生于他处的问题。共同的看法是,这个问题泛泛而谈比较容易,要说得透澈,说得颠扑不破,就不简单了。大概要进行微观和宏观的、现实和历史的、单一和综合的研究,才能把话说清楚些。举个小例说,戏剧《桃花扇》,小说《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的出现,和“八怪”同时,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扬州的社会生活,而且它们的作者都与扬州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有何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很值得探讨一番么!
再如,“八怪”大多生活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扬州,和商人(特别是盐商)接触较多,他们有很强的商品意识,从不讳言艺术品的商品性。但他们从未因迎合时俗而降低艺术标准,把艺术作品变为劣质商品,败坏人们的胃口。恰恰相反,他们以富有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作品征服了观众,改变和提高了观众的习惯和审美水平,从而提高了作品的商品价值。岁月的流逝,并没有使这种价值降低,反而随着历史的前进而增高了。他们是如何懂得并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的?仔细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应该是有趣而又有益的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