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灵4·苍穹浩茫茫》第41章


「费老……」诸葛四兄弟同时低下了头,他们必须要控制血楼,动弹不得,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费老的尊敬。
「你们做得很好。」费老淡淡道。
「我们寄身的笔冢吏,并不比神会下等!」
诸葛春突然大声说道,他的面色已经苍白到不成样子,双眼先是坚定地直视着费老,然后移向了费老身后的主攻军团。队伍中的一些人朝他们看过来,眼神里是敬佩和惊讶,还有一些人把视线移开。
费老面无表情地说道:「我知道。我从来没觉得你们和别人不一样。你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他没有回头,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不是说给诸葛四兄弟听的。
诸葛四兄弟感激地瞥了一眼费老,同时运劲。他们周围的血雾一下子变得浓郁起来,血液被更快地抽走,把那一栋小楼彻底淹没在暗红色的雾气之中。滕王阁内的罗中夏忽然觉得周围压力陡增。原本他以为只要再过几分钟自己便可以脱身而出,现在看来又要多花些时间了。
「青莲笔已经被我们锁住了,请您尽快进入藏笔洞。胜利是我们诸葛家的!」诸葛春催促着费老,他们四兄弟已经失去了全身四分之一的血量,恐怕已经支持不了多一会儿了。
费老不再去注视诸葛四兄弟,他迈着沉稳的步子,走到藏笔洞的洞口。此时韦定国、颜政、秦宜、韦然然和二虎子几个幸存者都站到了一起,挡在了洞口之前,紧紧盯着这个造成韦家灭族的凶手。
可出乎意料的是,费老根本没有理睬他们,他径直走到了彼得和尚跟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陆游大人,幸会。」
第二十二章 当筵意气凌九霄
——出自《全唐诗》一百七十二卷·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陆游复活之事,除去罗中夏这一伙人之外,并无旁人知道。当时在高明洞外面的诸葛一辉和王尔德,都仍旧以为「陆游」是彼得和尚。可此时费老居然一口便说破了彼得和尚的身份,说明诸葛家事先的准备,要比想象中还要充分。
「你是怎么认出来的?莫非是周成那小子?」彼得和尚道。
「陆大人目光如炬。」
在高明山葛洪鼎内,周成临死前拼出一丝怨魂逃出去,将陆游之事告知天人笔,诸葛家与天人笔联手,陆游复活这秘密自然也会知道。
最为吃惊的是颜政,他一路上反复测试过彼得和尚,已经确认他恢复如常,不是什么「陆游」。可如今当他转头去看时,才惊愕地发觉这位「彼得和尚」的神态已经变了,那张和蔼可亲的面孔,浮起一层淡淡的森严,居高临下,不怒而威,就连周围的气息流转都起了变化。
颜政忍不住问道:「陆老爷子不是去桃花源了吗?什么时候又上了彼得你的身了?」
「彼得和尚」看了他一眼,道:「我并非陆游本尊,只是他临走时留在彼得和尚体内的一缕意识,以备不时之需。」他停顿了一下,又道:「若非如此,韦家怎会乖乖撤下笔阵图呢?」
听到陆游这么说,韦定国不由得面露尴尬。刚才彼得和尚闯入藏笔洞示警的时候,那些长老压根不相信他的说辞,即便是韦定国也将信将疑。彼得和尚情急之下,竟要伸手去破阵,被数名护法的笔冢吏一起出手制住,甚至打算当场格杀。
不料彼得和尚晕厥之后,反现出了陆游本相。几个年轻的笔冢吏还欲上前动手,反被「陆游」轻松打飞。那些老一辈的长老回想起了彼得和尚身上宿有陆游魂魄的秘辛,不能不信,只得与韦定国一起拜伏在地——陆游在诸葛、韦两家的地位尊崇,只略逊于笔冢主人几分。
以陆游的权威,韦家这才心甘情愿地撤下笔阵图,让解放了的笔冢吏们去内庄御敌。而「陆游」则留在了藏笔洞外,与韦定国并肩而立。
颜政和秦宜各自松了一口气,原本他们以为罗中夏被锁入滕王阁后,两边实力悬殊,已是万无胜机。而此时「陆游」居然苏醒过来,那还有什么好怕?诸葛家的人再多,也不会是这千年之前老怪物的对手。
陆游眯起眼睛,习惯性地打量了一下费老,费老恭敬异常,一动不动。
「通鉴笔?不错,史笔之中,除去前四史,就属它为最良。你能与之神会,实在难得。」陆游阅人,从来都是先看笔,点评一二,这是多年笔通积下来的习惯。
费老又施一礼:「老前辈谬赞了。」
他身后的诸葛家笔冢吏看到自家大老对一个年轻和尚毕恭毕敬,无不讶异。不过费老向来治军甚严,无人敢站出来相问,只得互相交头接耳,纷纷猜测。
陆游道:「既然知道我是陆游,为何还不退去?」
他语气倨傲,可身份在那里摆着,并没有什么人觉得不妥。但在场之人仔细一品味陆游的话,却能感觉到倨傲之后的一丝无奈。以陆游的烈火性子,面对诸葛家灭韦家这等大逆之事,居然只要求诸葛家退去,其中曲折,颇堪寻味。
费老何等样人,细细一想便听出弦外之音,便从容答道:「老前辈,在下也是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这一句话本出自三国时期的陈琳。袁曹大战在际,陈琳为袁绍写讨曹操的檄文,文采斐然。后来曹操打败袁绍,便拿着檄文质问陈琳,陈琳回答:「当时矢在弦上,不得不发。」言其不得已之情形。
费老拿出这一句话来回答陆游,其中寓意颇深。
陆游冷冷一笑:「当年诸葛家和韦家虽然屡生龃龉,终究还是同为诸子百家之后,同气连枝,知道『外御其侮』的道理。这一千多年过去,怎么你们诸葛家越活越倒退,反与儒门勾结,兄弟阋墙?」
费老道:「我家族长深谋远虑,作这种决策,一定有他的道理。我们身为部属,只是执行家主的命令罢了。」
「荒唐。」陆游面色阴沉起来,「他日笔冢复开,见了笔冢主人,你们也要如此辩解?」
「此非在下所能逆睹。」费老回答,这是诸葛亮〈后出师表〉里的一句。说的是北伐曹魏之事,势在必行,至于成功与否,就不是诸葛亮他所能看到的了。比起〈前出师表〉的意气风发,这一句却透着几丝苍凉与无奈。
陆游看着费老,半晌方道:「今日之事,没有转圜?」
费老迎视着陆游的逼视,毫不畏惧:「没有,今日韦家必灭!」语气斩钉截铁。
「若是我不答应呢?」陆游皱起了眉头,周身开始散发出不善的气息。诸葛家的笔冢吏们如临大敌,他们从未见过一个没笔灵的人能释放出如此强烈的力量。
费老没有回答,而是从袖中取出一件东西:「临行前,家主叮嘱我说,若是在韦庄遇到前辈,就拿出此物来。」
在他手里放着的,是一卷装裱精良的字轴。费老手腕一抖,这卷字轴「唰」的一声,全卷展开,其上墨汁淋漓,笔划纵横,写的乃是一首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正是唐婉儿那一首〈钗头凤〉。陆游见了这笔迹,面无表情,眼角却微微一跳。他与唐婉儿的恋情故事,影响至深。他能从彼得和尚灵魂深处复活,与此女亦是大有渊源。实在没想到,诸葛家的人居然又拿出了这词出来,不知有什么打算。
费老道:「柳苑苑的怨笔虽然已毁,不过在她去高明山前,她的主人就留了后手。这首词乃是她临行之前,用怨笔笔灵亲手所书,可以视作是唐婉儿亲笔。陆前辈,这便送予你吧。」
他伸手轻递,那字轴便自动飞起来,飘飘悠悠飞到陆游身前。陆游双手接住,微微颤抖,去摸卷上的墨字。唐婉儿的笔迹,他极为熟悉,这时重睹旧物,一时间竟有些心神激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