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书贼》第1章



内容简介
1939年的德国,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被埋在火车铁轨旁。在冷清的丧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
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她是个孤苦的孩子,父亲被打上了共产主义者的烙印,被纳粹带走了;母亲随后也失踪了。在弹奏手风琴的养父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尽管生活艰苦,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莉赛尔,这个被死神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她读书给躲在她家地下室的犹太人听,在空袭时为躲入防空洞中的街坊邻居朗读故事,安慰了战火下每颗惶惶不安的心。
这是个讲述书是如何振奋灵魂的令人难忘的故事。
本书特色
★ 其一是叙事者死神的角色。一个会喊累也会抱怨的死神,以理智、冷静、幽默却又温暖的口吻,娓娓道出一个与他相遇三次的女孩的故事。他既不煽情,也非全然冷酷,反而是用尖锐的观察力与一点点嘲讽,看着世上的人群相互残杀,又相互扶持。最后,死神不得不承认,人心之复杂,是无法猜透的。
★ 另一个特色是作者在情节当中充分展现了文字的力量。女主角从不识字到识字,整个过程就是她成长、懂事的经历。她学会了认字之后,不但协助了犹太裔逃犯,也用故事的力量转变了本来是低俗下流的街坊邻舍。主角懂事之后,面对的却是残酷的命运。这样的遭遇,正呼应了现实生活,也因此使得本书广受读者认同。
★ 作者本身简约的文字风格,赋予这部小说一种冷冽、抽离的情感,加上死神的口吻,让读者不断感叹于人性的光辉与险恶之中。这本书会让人一读再读,一再对照当下的人间万事,产生极大的感触,并与书中人物建立直接的联系,仿佛感同身受他们的遭遇,与他们同感希望,同受苦难。文字平静的力量,对照战场上尸横遍野的残酷杀戮,构筑出人性既深奥又肤浅、既良善又残忍的矛盾。
作者介绍
马克斯·苏萨克(markus zusak)1975年出生于悉尼,父母分别为奥地利及德国后裔。他是当代澳大利亚小说界获奖最多、著作最丰、读者群最广的作家,迄今已经出版《传信人》(i am the messenger,澳大利亚儿童图书协会年度选书)、《败犬》(underdog)、《拳师鲁宾》(the fighting ruben wolfe,ala青少年类最佳图书)、《得到那女孩》(getting the girl)等书。
苏萨克从小就喜欢写故事,他说自己的脑海里永远有好几个故事在打转。大学毕业后他当了老师,但后来专心投入写作。《偷书贼》的故事源自他幼年时父母讲述的情节,二次大战时他的父母年纪还小,曾经亲眼目睹盟军轰炸汉堡之后的惨状,也看过纳粹押解犹太人前往死亡集中营的悲剧。苏萨克说,父母讲述的情景他一直记在心里,也晓得自己总有一天会把这些故事写成书。目前他除了写作之外,另经营写作工作坊,并应邀赴各地演讲。
畅销情况
★ 《纽约时报》青少年文学排行榜第一名
★ 美国亚玛逊网络书店畅销书榜第一名
★ 英国文学图书排行榜第一名
★ 爱尔兰、巴西畅销书榜第一名
★ 澳大利亚年度文学类图书第五名
★ 台湾金石堂网络书店畅销书榜首
★ 台湾诚品书店主题推荐
。网
获奖记录
★ 获颁美国图书馆协会pintz奖
★ 荣获2006年book sense儿童文学类年度选书
★ 荣获2006年巴诺书店 “发现新人奖”
★ 2006年亚玛逊网络书店年度选书(青少年类编辑选书)
★ 美国“鹅毛笔奖”2006年最佳青少年/成人小说提名
★ 获颁kathleen mitchell青年作家奖(奖励30岁以下优秀作家)
★ 获颁“全国犹太图书协会”小说奖
★ 获颁“犹太图书馆小说奖”
★ 澳大利亚图书产业奖,“年度选书”及“文学小说”入围
★ 入选“澳大利亚书商年度选书”
★ 迄今已经售出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巴西、韩国、日本、丹麦、荷兰、中国、以色列、塞尔维亚、芬兰、挪威等国版权。
_
媒体推荐评论
引人入胜、力道强大的叙事……若没了文字,我们人类什么也不是!死亡,不再狂傲!——美国《华盛顿邮报》
一个独特的故事。——柏克莱大学图书馆馆长法兰西丝卡?戈史密斯
这个故事会改变你的生命。(主角)莉赛尔展现一种无可置疑的人性希望,在战火、贫困、残酷的环境中可以仰赖的希望。——美国《纽约时报》
足以和《安妮的日记》与《夜》等书并列经典作品之林!书中的哀愁与悲剧,像黑白电影一般掠过读者眼前……(情节)不断扰动着读者的心绪,又充满无穷的诗意美感。——美国《今日美国报》
本书足以和冯内古特的《第五号屠宰场》里面肃穆、安慰人心的黑色幽默相提并论。——《时代杂志》
高贵、省思、感人、美丽、不可错过。——美国《科克斯书评》
一大成就,不论是篇幅或主题,都在挑战读者。——美国《出版人周刊》
年度最值得期待的作品。——美国《华尔街日报》
《偷书贼》这个故事乃是对于生命、文字所发出的礼赞,令人不仅想读它,更会永远记得它。——《号角杂志》(美国权威青少年文学期刊)
独树一格的故事叙述。——《学校图书馆月刊》重点推荐
这么感人的小说,会让好多读者热泪盈眶。——英国《星期日独立报》
作者的说故事技巧高超,故事非凡又催人热泪,一气呵成。——英国《卫报》
了不起!这么美、这么令人激动的故事,读完后如余音绕梁三日,让人感同身受。——英国《星期日电讯报》
一个引人入胜又赚人热泪的小说……会在读者心头萦绕不去。(本书)简直到了完美的境地。——《voya》(美国唯一针对以青少年为工作领域之图书馆、教育工作者所发行的刊物)
这本书太特别了,一开头就深深吸引了我。……书中最引人入胜的就是结构。死神这个叙事者不断穿梭时空,在故事现场和当代的读者面前叙述故事的发展、人物的结局……——教育学家苏茜·王尔德发表于《儿童文学》(children literature)刊物上的评论
本书的人物立体活泼,故事情节感人至深,不但会令阅读经验丰富的青少年读者喜爱,更会受到成人读者的欢迎。书评家认为这本小说将“书”这个物品转化成为无价宝藏,一定能受到读者的欢迎。——《书签杂志》
这个故事里的人物角色非常吸引人,除了“文字的力量”这个重要意义之外,更是一个小女孩勇敢面对残酷环境、找到人性关怀的感人故事。——《推荐书目》
这是一个关于文字饲养人类灵魂的奇书,它永不会被忘记。——《书述》
读者评论
从本书的故事简介很容易让人想起《安妮日记》,似乎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背景不同的人物演绎着那一段对犹太人来说刻骨人心的历史。一个用日记体记录着每天的点点滴滴,而另一个则用小说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来审视纳粹的历史。表达同样的主题和思想:对罪恶战争的控诉和对崇高心灵的赞美。

作者致中国读者的信
亲爱的中国读者:
谢谢您阅读了这本《偷书贼》。
我小时候常听故事。我的爸爸妈妈经常在厨房里,把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的哥哥、两个姐姐和我,我听了非常着迷,坐在椅子上动都不动。他们提到整个城市被大火笼罩,炸弹掉在他们家附近,还有童年时期建立的坚强友谊,连战火、时间都无法摧毁的坚强友谊。
其中有个故事,一直留在我心里……
我妈妈小时候住在慕尼黑近郊。她说她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听见大街上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她跑到外面一看,发现有一群犹太人正被押解到附近的达豪集中营。队伍的最后是一位精疲力竭的老人,他已经快跟不上队伍的脚步了。有个男孩子看到老人的惨状后,飞奔回家拿了一片面包给这位老人。老人感激地跪下来亲吻这位少年的脚踝。结果有个士兵发现了,走过来抢走了老人手上的面包,并用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