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第5章


这些成人可能就在孩子们身边,正在为“教”孩子而尽力。我们想教给孩子,我们用我们的主见,“强行”让孩子这样那样。我们鼓励孩子,用各种方法暗示孩子、惩罚孩子,这就是在奴役孩子。就算不讲负面的结果,就算只讲正面的,情况又能怎么样呢?儿童处于直接经验时期,所有的经验应该来自于孩子自己。如果儿童在他自己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经验,那他自己就是他自己的主人,但现实是,我们成人认为这个经验好,就强迫孩子接受。大多数的孩子经过这种强制之后,这方面的能力被成人奴役了,他跳不出成人给他设的框框,这就是所谓的“画地为牢”。 
很多“奴役”我们做得难以觉察。这一部分恰恰又表现在我们最看重的“教”的行为中。我举一个例子。前不久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教孩子画画,教画画的过程中她发现孩子不把鱼画在河里,而是画在天上。她觉得这不行,不能这么画画,就告诉孩子们:“我们画画呢,先要画一条地平线。”星期一我们开会,我儿子那时正好画画的敏感期到了,儿童的敏感期一旦到了,他就会一天到晚做那件事。他要画画,我说:“妈妈给你一些纸一支笔,你就画吧”他在一个小时里画了十几幅画,每一次画完都给我看,我发现每一幅画都有一条线,每一条线下面都画那么几下,我问:“这是什么?”他说:“石油。”“为什么这是石油?”“因为这是地平线。”我知道他不可能明白地平线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他还没有形成。但他画的十几幅画全都有地平线。他认为地平线就是地面以下,下面就是石油。我问:“你为什么这样画?”他说:“就是这样的,先要画一条地平线。”我觉得奇怪,就问老师:“这孩子奇怪,先要画一条地平线。”老师说:“是我教的,我觉得小朋友应该……”我说:“教坏了,你的地平线束缚了我儿子画画的创造力。” 
那几个月的时间里,儿子画画总先画一条地平线,这可怎么办呢?我想不行,我得把它给弄掉,想办法把这个潜意识给它去掉。有一天我带着儿子到宁夏大学,校门口都是草坪。我说:“孩子,现在咱们站到这儿看看,看有没有地平线?”我儿子仔细看,说:“没有,都是草地跟楼房。”我说:“对了,那你下次画画该怎么画?”他说:“噢,妈妈,我明白了,你是不是让我画两条地平线?”我想:糟了,这又说糟了。那天以后,我就不敢再说了。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和儿子在楼顶上看日出,我说:“看见在天边有一条天和地交接的线吗?”他说:“看见了”我激动地说:“地平线” 
天知道我们都在教些什么?我们的老师都是精心挑选的,都是比较出色的。在每分每秒都很重要的童年期,我们可能浪费了儿童多少生命?由此我对老师说,你不要教给孩子什么,先让他自己画,先把他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出来,等到六岁以后,他的基本概念都建立了,你再教他技能。 
有时候我们的“教”,既“奴役”了孩子,使他失去了创造力,又往往不知把孩子“教”到哪里去了。我们不知道我们说的一大堆语词里面那么多概念,哪些概念儿童掌握了,哪些儿童没有掌握。就算我们“句句是真理”,我们也教不成孩子。 
我们讲了些什么,大多数状态下孩子不知道。因为,有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明了我们想说什么。比如说关于“死亡”。 
第十二章 应该怎么理解孩子? 
给孩子做肝功能化验,如果把孩子硬按住抽血,这对一个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孩子来说太恐怖了!我们应该让孩子在旁边观察,逐渐理解并适应环境,这需要耐心和时间。成人喜欢一个像木偶般听话、任人摆布的孩子,这对成人来说非常省心。 
第十三章 自由与纪律
有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什么样的纪律能超过这种纪律呢?
第十四章 陈旧落后的教育经验
外公给外孙买了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外孙想拆掉小汽车,探索车为什么会走,但家人觉得拆了可惜,就把车藏到大衣柜上。几年后孩子长大了,家人拿出了车,但孩子早已不想玩了。家人剥夺的不是车,而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机会。
第十五章 掌握知识与发展心智
时间,对于生命头六年的儿童来说如黄金般贵重。很多孩子在这段时间内背会了几十首甚至几百首诗词。家长以为这是在开发智力。诗词表达的情境属于成人的世界,孩子不可能理解,知道这一点的人谁会逼孩子去背什么诗呢? 
第十六章 爱和自由的应用
一位朋友对我儿子说:“你从宇宙飞船出来就会掉到宇宙里去!”我儿子想了想说:“我们现在就在宇宙里!”成人的概念错得太多了。儿童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一个客观的世界,这不只来自谁的教育,这来自他的内心,来自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第十七章 因为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
班上来人听课,老师希望孩子们表现得好一点儿,孩子们能感觉到老师的心思。为了配合老师,吕辞算题写答案长达一个小时,老师知道孩子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老师。孩子的顺从几乎是无限的,为你拿东西会把手拿得麻木,跟你走路脚都起了泡,他们是在爱中决定顺从,在意志中执行顺从。
第十八章 孩子达到顺从的三个阶段
对于儿童来说,顺从是一种荣耀,一种快乐。想一想热恋的恋人,她请他做点什么时,他是何等的荣耀!顺从的人就是自我实现的人。当儿童有时顺从、有时不顺从时,那是他还没有具备顺从的能力。一旦他具备了能力, 就可能听从成人的指示去做什么,以便检验自己。最后,儿童会渴望顺从,因为他顺从的是真理。
第十九章 儿童的优秀品格如何形成
很多成人追求真善美,但这过程很艰难,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自我挣扎中度过,一生成为生活的苦行者。但一名儿童如果在零至六岁形成了健全的品格,向善就成了他的自然内驱力,他一生就是为了不断完善自己。
第二十章 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
两个孩子为争一顶新疆帽打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孩子悄悄溜到另一个孩子身后,老师看见后,心想:完了!要打起来了!但是,后面的孩子拿出帽子,给前面的孩子悄悄戴上,欣赏了一下,走了!这就是成人与孩子的区别。
第二十一章 吃的问题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很自私,喜欢吃一样东西就把住不放,不让别人动。十二岁以前的孩子没有道德意识,无所谓自私。如果在吃上得不到满足,儿童的自尊心肯定不强,他会经常看别人的食物,这不是出于饥饿,而是一种心理需求。
第二十二章 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儿?
有一个孩子,刚来幼儿院时,拿起一件东西就扔掉,如此反复。当他看到一个目标时,另外有七八个目标在吸引他。他坐立不安,极其焦虑和好动,他充满活力但毫无目的。他被分裂了,不知道自己内心到底要干什么,心理能量失去了方向,问题来了!
第二十三章 蒙氏教育思想适合中国的孩子吗?
蒙特梭利的方法、思想和理论,因其科学性和普遍性而属于国际,属于全世界。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只要我们把焦点或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孩子那儿,实际上我们已经将蒙氏教育中国化、民族化了。
。。
节选:
小说
当给儿童自由时,他不再听成人的摆布,他依照生命的秩序来发展。他在玩水中变得专注而且安静,虽然他弄得满地是水,在捉迷藏时,他总藏在一个地方,从不试图换个藏身处,你每次在同一个地方发现他时(他很高兴你发现他),他就快乐地哈哈大笑,并不断要重复这个在你看来既愚蠢又毫无意义的游戏。。。。。。
所有这些,你都不明白它的意义何在。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这样?我们知道,这一切就象小描扑抓毛线团是为捉老鼠做准备。人类童年的精神发展是潜在的,我们所知甚少。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弗罗姆(erich fromm,1900~1980)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好比学医,你不可能生下来就是—个医生,你必须通过学习而成为—个医生,他的看法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