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那锅粥》第49章


嵌ァ?br />
且说卫国难民渡河,来到漕邑(今河南滑县)。检点人数,发现只剩下720人。幸好宣姜之子公子申幸存,石宁二大夫尚在。国不可一日无主,石宁二大夫商议,要立公子申为君。可是遗民太少,不合编制。于是,从共邑、滕邑中各抽出30%,共计4000余人,加上从朝歌逃回的700多人,权且凑满5000人众。也来不及挑选黄道吉日,马上在漕邑举办新君登基仪式,立公子申为老大,是为卫戴公。宋桓公和许穆公派人祝贺。
要说这个许穆公,便是郑国破许时的小孩子新臣。时光荏苒,时代变迁,年龄从儿童变成了青年,时代也从郑庄公小霸变成了齐桓公首霸。他之所以也来吊唁加祝贺,也是因为他老婆是宣姜和公子硕所生的小女儿,人称许穆夫人,《诗经》上有多部作品出自她之手。
不过,卫戴公本来身体就不好,再加上狄兵这一折腾,竟然在即位后没几天归西而去。石宁二大夫无奈,还得费脑子重新推选新领导。想来公子毁在齐国,不如去请他回来主持大局,顺便告诉一下盟主小白卫国大盘如何悲凉,总该出手救市了吧。
于是宁速到了齐国。齐桓公一听自己的孙外甥死得如此凄惨,也唏嘘不已。连连自我批评之后,小白下令,命公子无亏率车300乘护送公子毁去漕邑。当然,光送人回去还不够,公子毁既然是从小白那里回国登基,礼仪不可草率,否则如何彰显诸侯首霸的气度和风范。于是小白赠送公子毁登基用的服装首饰、仪仗化妆、灯光道具,还送良马一匹,外加牛、羊、猪、鸡、狗各300只,凑成女娲的“六畜”。再送公子毁夫人车轿一顶,锦缎30匹。其他诸侯国一看盟主替卫国张罗得如此上心,也不甘落后,送钱送物、红包彩礼比比皆是。一番安排妥当之后,公子毁顺利而体面地在漕邑做了卫国新任掌门。
次年开春,改元,是为卫文公。
卫文公即位前,还听说了一件忠义之事——弘演纳肝,不禁感动。
弘演同志是卫国大夫,獯鬻攻卫前出使陈国。待其归国,卫国早已灭亡。听说卫懿公死在荥泽,于是带着随从前往收尸。一路上,乌鸦遍地,尸横遍野。忽见地上卫侯旌旗掩卧,料懿公尸体就在不远处。从人细细查探,尸体没找到,倒找到个没死的懿公侍从。那人手臂折断,饥肠辘辘,奄奄一息。弘演赶紧打听懿公遗体下落,侍从指着一堆血肉说——那就是。
弘演再看,七零八落,肉泥一片,唯有肝脏完好无损。他后退几步,跪地,行礼。如同懿公在世一般,备述出使经过、会谈纪要、外交成果。一番报告完毕之后,起身与众人道:“主公无人收葬,吾将以身为棺。”
话音刚落,拔刀剖腹,将懿公之肝纳于自己的腹中。弥留之际,留下遗言:“埋我与林下,待有新君,方可告知!”
从人依言料理完身后之事,渡河寻找大部队。找到卫国遗民的时候,正好赶上卫文公毁即位。
卫文公听完报告,命人速速抬棺前往荥泽收尸,再追封弘演,并录用其子,以表其忠。
就这样,卫文公在一穷二白的环境下开始主持工作。虽有公车30辆,却连办公府邸都没有。布衣布帽,顿顿吃素,清汤寡水。日日下乡走访百姓,天天上网了解民情。所谓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猪晚,干活比驴累。不过再苦再累也没什么,人人都说他是人民的好干部,这就足够了。
公子无亏留下3000甲士,帮助卫文公协防狄兵。回齐后,甲士将文公艰苦创业、弘演忠义纳肝之事禀告桓公。桓公叹曰:“有此明君贤臣,天不绝卫国。”
管仲建议:“毕竟漕邑不是长久居所,灾民天天住活动板房也不是个办法,不如筑城安民,再造卫国。”
齐桓公表示同意。通货紧缩之下,多搞点基建项目还可以拉动内需,对水泥、钢铁、地产板块也确是不错的利好。
人多力量大。小白给各同盟国发通知,要多快好省地建设新卫国。没料,通知刚刚下达,邢国的求救信就来了,说狄兵又去攻打邢国,邢国岌岌可危!
小白看到求援信,顿觉头疼,刚想搞建设,怎么又要动刀兵?于是问管仲要不要救。
管仲心想,大哥,你糊涂了吧。有困难,找小白。你是老大,小弟的场子被砸了,你不出面怎么行。于是对齐桓公说必须要救,不然霸业不再!不过方法上可以探讨探讨。
小白愿闻其详。
管仲对曰:“现在邢狄战事正酣,这时候帮邢国就算打胜了也说不清是谁的功劳。不如等邢国行将被灭之际再出兵,那时狄师也已筋疲力尽,我军方可事半功倍。”
小白依言,传檄宋曹鲁邾,要求一起出兵救邢。宋曹两国先到,不过齐桓公托言鲁邾未到,等等再说。于是三国军队只是驻扎在聂北,观战而已。
一等就是两个月。
忽一日,探子回报,狄兵即将破邢,难民陆续出逃。齐宋曹三国马上战前动员,三国领军人物一起在齐国中军大营开会,商量协同作战的问题。
会议开到一半,报营外有人求见。只见一人披头散发,扑到在地。左右扶起一看,傻了,竟然是邢国老大叔颜同志。只听邢侯叔颜的嘴上不停念叨:“崩盘了!跳水了!国灭了!”
桓公心中感慨,怎么败亡的速度如此之快!然后连忙对邢侯做自我批评——“罪在寡人”,都是自己救援迟缓,你看,我们还在开会,正在商议出兵之事。
叔颜赶紧求救,否则恐怕要君臣尽死,百姓尽亡了。
齐桓公假意询问宋公曹伯的意见。二位心说,来此两月有余,早该一战。不过也不好驳人家的面子,于是起身对曰:“愿同心一战!”
小白大喜,说鲁邾不来,以致贻误战机,现在不能再等了,三国大军立刻拔寨而起!
瞍瞒一听援军出动,反正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于是果断止赢,见好就收,落袋为安。獯鬻军也不追赶邢国难民,在三国联军赶来之前,将邢国劫掠一空,再放一把火,兴高采烈地回家去了。
待三国兵到,邢国早已残破不堪。小白本不想出兵,也就没心情再来一次追杀之旅。只是派人速速进城灭火,再问邢侯:“今后的日子打算怎么过?”
遭此大难,国破家亡的邢侯颇为伤感,表示老百姓都跑到了靠近齐国的夷仪,愿追随百姓迁都到那里,休养生息。
齐桓公心中有愧,于是说服宋曹两国,一同筑城。不久,夷仪新城落成。桓公从齐国运来吃喝住用行等生活必需品,还给邢国重建宗庙,再修宫舍。交房的那天,百姓领到盼望已久的房门钥匙,如归故里,喜极而泣,纷纷感谢桓公大恩大德,真所谓“恩同再造”。举国亲齐的气氛下,此后邢国堕为齐国的附庸之国,也不难理解。
邢国的建设已毕,宋曹打算辞归回国。桓公也不留,也不拦,只说一句话:“城邢而不城卫,卫谓我何?”
宋曹两君听话语的分量,要是不去建设卫国,卫国人怎么骂齐桓公,齐桓公就会把所有的怨气怪在我俩头上了。也罢也罢,跟着盟主走,到哪都不怕。
于是,三国建设队辞别邢国,来到卫国。
卫文公远远接风。只见依旧身着布衣布帽,还是为懿公之死的丧服。
桓公心中过意不去,问文公:“漕邑不是长久之地,打算在哪重建都城啊?”
卫文公叹口气,说道,算命的说,应该定都楚邱。可是卫国太穷,建设成本又太高,怕是只能想想而已。
齐桓公拍胸脯保证:“此事包在我身上!”
于是,下令三国在楚邱修城。还从齐国运来上等木材,修宗庙、立宫殿,谓之“封卫”。三国建设兵团一番如火如荼之后,楚邱新城竣工。卫国官民感激涕零,作曲一首,名曰《木瓜》,广为传唱,载于《诗经·卫风》之中。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一会“桃”,一会“李”的并不是“投桃报李”的成语来源。不过,这个成语也同样出自一个卫侯之口,那就是命长、心好、功高、爱民的卫武公。当年双武为卿,卫国蒸蒸日上,武公不忘自勉道:“百姓皆效君德行,故行为举止,既善且良。谨言慎行,不失礼仪,不逾本分,不悖常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