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话西汉之楚汉争霸 作者:史杰鹏》第73章


为什么跑这么远?到底算是有骨气没有呢?说刘邦想看看他的相貌,也似乎过于自恋。真不知有什么根据,难道他是美男子?这史书上可没提过。总之有些神经。 
他的两个随从也奇怪,神色不变,捧着他的脑袋就去见刘邦。刘邦心里暗笑,真他妈傻逼,好死不如赖活着都不懂,老子就是抱定这个原则,才能活到现在,熬成了成功人士。也好,省得老子动手,因为迟早我还是要杀你的。不过嘴上却大大褒奖道:“真是义士啊,有骨气,怪不得能以布衣的身份崛起,兄弟三人相继当王。”又流了两滴鳄鱼眼泪,下令征发士兵二千人挖坟坑,将田横厚葬。在中国,士兵除了当炮灰的功用外,搞土木工程也是一个重要职责。 
不过安葬完毕之后,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田横那两个随从用锹拍完了墓上最后一锹土,又默默地各自在墓边挖起坑来,别人劝他们说:“哥们,坟墓的填土够了,再高就算超标了,超标就是犯罪啊。”两人说:“不是挖了填土,放心。”继续挖,等挖到大约可以容一人的体积时,突然双双扔下锹,相视一笑,大叫道:“大王,我们下来陪你了。”说完拔出佩剑,往自己脖子上一抹,登时像死鸡一样垂下脑袋,扑通滚进了自己挖的墓坑。身手非常利索,似乎训练有素。 
刘邦听说后大惊,田横这家伙还真得人心啊,不行,他还有五百人在海岛上,得都弄回来,不然不好办。于是派使者去招,五百人开始兴高采烈地来了,等到听说田横已死,当即大哭,蜂拥来到田横墓旁挖坑,集体自杀,高呼:“大王,臣等都来地下陪你了。”声震林樾。 
这就是著名的“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徐悲鸿在抗战时期曾经以此故事为主题画过一副油画,表达中国人誓死抗日,绝不屈服的决心。但说实话,这也是掩耳盗铃,精神顶个屁用,国力不强,民智不张,科技不昌,政治不清明,怎么可能打退日寇?田横五百人虽刚烈,战场上却无所作为,最后落得齐齐自杀的下场,又有何值得称道?况且这也可能不过反映了齐国的野蛮习俗,据考古学家统计,迄今发掘的战国时代齐国贵族墓葬,其殉葬活人之盛,罕见于其他国家,卿大夫拥有数量众多的家奴,他们对之享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国家法律不能干涉,从田横五百士这个史实看来,也许齐国的奴仆为家主殉葬自愿的可能性较大,不一定具有强迫的因素。 
英布: 
英布自从被封为淮南王后,过了一段好日子,在王位上坐了七年。他比彭越聪明,发觉刘邦的不良用心后,立刻发兵,通电宣布起义。虽然他善于用兵,深得项羽真传,但由于众寡悬殊,还是失败了。毕竟刘邦的兵太多,不说刘邦带来的主力,光曹参从齐国征发来协战的车骑就有十四万,他一个小小的淮南国,哪里撑得住?正因为失败了,所以他这个发兵不允许称为“起义”,只能叫造反。他死得很可怜,是被自己的小舅子诱杀在鄱阳湖区的,但他终究还是有点收获,在和汉兵混战中,他让刘邦吃了一枝流箭,从此刘邦的身体状况急剧下降,很快也死了。具体也请参看《文景之治》。 
韩王信: 
这个人其实也叫韩信,和淮阴侯韩信同名。他出身比后者高贵,是战国时韩襄王的非嫡传孙,因为勇武,在张良的推荐下,被刘邦赏识,死心塌地地帮助刘邦打天下。汉二年,他被刘邦封为韩王,疆域属于以前韩国的一部分,在秦朝时则属于颍川郡。国土已经算很小了,但刘邦仍旧觉得不放心,他觉得颍川北近洛阳、巩、荥阳、成皋,南近宛、叶,东靠陈、淮阳,都是天下至关重要的枢纽,一旦天下有变,他只要发兵北据成皋,汉兵就出不了函谷关。所以在第二年,刘邦就迫不及待地对韩信说:“你武功这么高,呆在内地可惜了,不如帮我去守边,为祖国国防做点贡献。太原郡三十一个城都归你了,不要担心,名字呢,还叫韩国,都城嘛,设在晋阳(今山西太原)。” 
韩信心里当然不愿意,太原以北也叫韩国?战国时的韩国包括今天山西省的东南部,河南省的中部,最早时国都在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后来迁都到阳翟(今河南禹县),最后消灭郑国,定都郑(今河南新郑),秦国将它灭亡后,将其都城附近的大片土地设置为颍川郡,那是当时最富庶繁华的地方之一,别忘了郑国在春秋时代是商业中心,大商人吕不韦就是阳翟人,除颍川外,当时的伊、洛谷地也基本上都在韩国手中,气候水土都让人感觉舒服得不行,什么时候纬度那么高过?简直岂有此理。太原以北,冬天冷得叫人想撞墙,还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大约只有10-20人,是当时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收不到多少税,怎么过好日子;而颍川却是当时天下人口密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收的税多不算,气候也温暖宜人。现在你说换就换,这不是“野蛮拆迁”吗?傻逼才肯答应。这就好比你要美国拿东北部五大湖区的土地与俄罗斯换西伯利亚,人家美国肯吗?不骂你是神经病才怪。况且代国靠近匈奴,非常危险,时常你在家里做好饭,菜摆了一桌子,还没拿起筷子,匈奴骑兵就突然冲了进来,把你的饭桌砸个稀烂,儿子杀死,女儿抢走。刘邦这么做,简直是借刀杀人嘛。但韩信也没办法,天下已经是他刘邦的,没处说理去啊。哪怕你自制几个汽油瓶自焚,老大也会给你定性为“暴力抗法”,所以,不去不行啊! 
韩信郁郁不乐去新韩国上任,不久后他上书给刘邦:“国境靠近边塞,匈奴老来打我,晋阳呢,靠边境远了些,臣想把国都迁到马邑(今山西朔县)。” 
很显然,韩信这时已经起异心了,正常人谁也不会愿意把国都迁到更靠近敌人的地方。这也难怪,肥沃的国土被强行夺走,换了块鸟不生毛的地方,拆迁费没给一分。天天被匈奴抢掠杀戮,性命朝不保夕,不如干脆和匈奴联合起来,找刘邦这个王八蛋算帐。 
他迁到马邑不久,匈奴单于冒顿率兵入寇,韩信就派使者去和冒顿讲和,签订了《和解备忘录》。这时刘邦也派了兵去救韩信,结果发现韩信似乎和冒顿勾勾搭搭,于是派使者责让。韩信知道刘邦这家伙毒辣,说理是没用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投降了冒顿,和匈奴联兵进攻晋阳。 
刘邦其实挺高兴的,又有借口干掉一个了。七年的冬天,他御驾亲征,在铜鞮大破韩信,韩信逃亡到匈奴,他手下的将军曼丘臣和王黄拥立原先赵国的后裔赵利为王,与韩信、匈奴一起计划进攻刘邦,在广武(今山西原平北)南屯兵,但在晋阳被汉军杀得大败,一直逃亡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匈奴随后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屯兵,又被汉兵追杀。刘邦见自己老打胜仗,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亲自赶到晋阳,派人打探冒顿的虚实。间谍十余个都回报说:“冒顿身边尽是老弱病残,很好打。”刘邦很高兴,当即率领三十二万大军浩浩荡荡赶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却突然发现无以计数的匈奴骑兵从地平线上冒了出来,好像春天的小草疯长,很快对自己形成合围之势,再想跑,已经没戏了。他只好撤退到白登山,匈奴大约四十万精骑将汉兵围了个水泄不通,总共七天,把汉兵一个个饿得嗷嗷直叫,寒风将无数汉兵手指冻伤,回去后直接做了截指手术,变成了残疾。幸好此时陈平仍在身边,他献了一条见不得人的秘技,才让刘邦逃了一条性命。可惜,因为这条秘技太丢脸,所以史官都没好意思记下来,我们也不知具体是什么内容。有一个民间传说,说是刘邦派人去找匈奴王后,说不退兵就要送美女给单于,王后嫉妒,力劝单于退兵,刘邦才捡了条命。这大概是无稽之谈,姑妄听之罢。 
又过了四年,十一年春,刘邦派柴将军率兵在参合(今山西阳高县南)与韩信激战,韩信兵败身死。 
张敖: 
赵王张敖,是张耳的儿子,也是刘邦的女婿,娶了鲁元公主为妻。张耳在项羽自杀的那年秋天就死了,张敖即位。两年后,刘邦征讨韩王信,路过邯郸,张敖像服侍亲爹一样,光着膀子亲自上菜,刘邦还嬉笑怒骂,仿佛张敖是个月薪五百的餐馆打工仔。张敖的手下的大臣贯高等人看不下去了,劝张敖杀了刘邦这个不知好歹的地痞。“别以为穿上龙袍就不是泥腿子了。”贯高说,“一个死暴发户,竟把我们赵王这么侮辱,连个五讲四美都不懂。” 
张敖死活不肯,说:“可我赵王这个位置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