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之天龙八部》第486章


伴随他的话被禁军给传递下去,百官们所在的队伍,便又黑压压跪倒一片。除了身为赵煦母亲的皇太后,泪流满面的没跪之余,其余的后妃都跪迎灵柩的到来。
待到先锋骑兵抵达迎接的队伍前,同样下马例于道路两旁,跟那些禁军一样扶马下跪。跟在后面的赵孝锡等人,终于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看到扶着灵柩而来的赵孝锡,不少一直觉得心存困惑的大臣,立刻一脸惊骇般道:“琼州王,他怎么在这里?皇上不是下旨,其不奉诏不得回京吗?”
对于这些失声道出这番话的官员,王师约回头怒叱道:“禁声!尔等要是再敢开声,一律处于大不敬之罪!”
别说这些大臣有些傻眼,就连站在凤驾之上的皇太后,同样觉得有些惊讶。做为赵煦的生母,她非常清楚,儿子心里很在意这位堂兄。
那怕朝堂之上,诸多大臣对赵孝锡有所非议。可在她面前,赵煦一直说,赵孝锡才是他真正的兄弟。只是君臣有别,有些事情不想做也必须做。
想到在宗庙前发生的事情,还有那位护龙统领所说的话。皇太后也觉得,这段时间她怎么把赵孝锡跟忘了呢?如果是他继位,那她们这些后妃,怕是未来有着落了。
看着灵柩缓缓抵达凤驾前,赵孝锡翻身落马,上前几步跪在皇太后面前道:“微臣赵孝锡,参见皇太后。此番出征,令陛下英年早逝,还请皇太后节哀。”
望着一脸憔悴跟难掩伤心的赵孝锡,已经猜出新皇由谁继承的皇太后。也没去询问,为何这个时候赵孝锡会出现在这里。
反倒亲自走下马车,颤抖着声音道:“琼州王免礼,卿一路扶送皇儿回京,哀家在此谢谢诸将士。皇儿不幸殡天,能看到尔等细心守护,想必也会心有安慰的。”
起身的赵孝锡,主动伸手搀扶着这位名义上的伯母,将其缓缓引到保存赵煦遗体的冰棺处。看着躲在里面,面色含笑的儿子,皇太后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在这个时候,赵孝锡朝跟在身边的王子殊道:“让皇妃跟公主们,也一起过来吧!皇上在临终之时,最放不下的还是她们。让她们,也看看皇上最后一眼吧!”
听到赵孝锡的吩咐,王子殊来到还在下跪的百官队伍面前,沉声道:“王爷有令,传诸皇妃与公主,前往瞻仰陛下遗容。”
说着话的王子殊,朝那些宫女太监打了个脸色。这些听到消息的皇妃们,也明白这是最后看一眼她们夫君的机会。过了今日,以后她们再无机会得见圣颜了。
看着这些将来,只怕要孤守宫中的后宫嫔妃,开始啼哭着往前面走去。几位尚且年幼的公主,在后妃的怀抱中,同样也是哭闹不止。
这种悲伤漫延的情况,让不少百官也开始流泪。顺带着,跪在后面的百姓们,同样有不少开始流泪。只是这种眼泪,不知道是真心替赵煦而流,还是替他们自己而流。
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百官是真理,对于百姓也同样在理。赵煦虽然亲政时间不久,却也替百姓做了不少实事,让不少百姓感念其功德。
可就是一个,给他们带来些希望的皇帝,最终却英年早逝。这让百姓们很担心,新皇继位后,大宋会变成什么样子。没了皇帝的大宋,又会遇到何种未知的危险。
伴随着皇太后哭灵结束,赵孝锡又亲自扶着她返回凤驾。再次下令,灵柩沿官道直进皇城,将其遗体供奉在宗庙中等待安葬。
除此之外,随行的百官,也将在那里见证。宗庙遗老公开,赵煦出京前供奉在宗庙中的遗诏。以此确定,未来的新皇究竟花落谁家。
可眼下的情形,不少人觉得新皇人选已经明显。跟赵孝锡亲近的官员,自然是欣喜的一群人。而压错宝的官员,开始担心他们的未来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章 宗庙交锋
望着跪在皇城道路两旁的百姓,赵孝锡也清楚。在这个时代,皇帝驾崩是件举国同悲的大事。尤其赵煦刚刚亲政,便不幸遭此横祸,对大宋民心而言也是重创。
可事情已经发生,再怎么悲伤难过,躺在冰棺中的赵煦也不会醒过来。眼下前线战事焦灼,保证大宋的稳定,也是当前最急需做到的事情。
正是考虑到这些,赵孝锡才放下亲自追杀慕容复的仇恨,匆匆领兵返回汴梁。目的只有一个,在国仇家恨上面,他最终还是选择保持大宋的 稳定为先。
只有新皇成功继位,天下臣民便有了追随的对象。那样一来,也能保证赵煦英年早逝的影响,以最快的速度平复掉,重新引领大宋走向强盛的轨道上。
一路无言的赵孝锡,与王师约等老臣相见,也没说一句话。直接带领文武百官,将赵煦的灵柩送到宗庙之外。经过一番仪式,亲自抬棺将其安置在宗庙祠堂内。
一切准备妥当,看着翘首期盼的文武百官。赵孝锡平复一下心情,走到百官面前平静的道:“皇上此番英年早逝,实乃我大宋天下臣民之不幸。
然事已至此,再伤心也于事无补。眼前前线战事僵持,国内军心民心不稳,需尽早安排新皇登基。继承皇上未完之遗志,复我大宋之盛世荣耀。
皇上御驾亲征前,已立有遗诏供奉于宗庙之内,由宗庙宗亲日夜看管。现在宗庙长老,祭天地取皇上遗诏,象文武百官宣读。本王多问一句,京中郡王可来齐?”
听到赵孝锡的询问,王师约上前道:“回王爷的话。目前京中诸王爷已至。唯有端王殿下,因感染风寒,暂时不宜前来见礼。还请王爷见谅!”
闻听此话的赵孝锡,显得很冷酷的道:“如果他现在未死,那就是抬,也把他给我抬到这里来。皇上殡天。他不来祭拜成何体统?来人,去请端王前来。”
得到命令的骑军将士,很快便骑马飞奔端王府。将惶惶不可终日的端王赵佶,请到了宗庙之内。看到站在灵柩旁的赵孝锡,这位端王便知一切都完了。
可不甘就此丧命的他,最终还是直扑灵柩前,跪下便嚎哭道:“皇兄,你怎么这么早便去了呢?你这一走,让皇弟我们怎么活啊!有人要谋朝篡位。夺我赵氏江山啊!”
赵佶的这番哭诉,令宗庙之内的大臣也是心中一凌,觉得他们最为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到这个时候,赵佶还不死心,这不是故意找死吗?
就在所有人以为赵孝锡会生气时,赵孝锡却很平静的道:“端王殿下,此乃皇族宗庙。你如此哭诉。不怕惊扰皇上圣灵吗?这可是大不敬之罪,你懂吗?
你口口声声说有人谋朝篡位。那么当着皇上的圣灵,还有满朝文武百官,以及宗庙各位宗亲。说出那谋朝篡位之人,让我等知道,何人如此大胆。”
看着赵孝锡平静的询问出这些话,赵佶也豁出去一般怒道:“就是你!琼州王。皇兄在位之时,已宣旨,未奉旨,你回京便是死罪。那此番,你回京。可有皇兄圣旨?
另外,你不在琼州好好牧守百姓,却出现在两军交战的战场,到底有何居心。此番皇兄遭人暗算,那谋逆之人慕容复,如本王没说,他乃你在江湖结下的仇家。
现在皇太后也在,各位宗庙宗亲都在,你是不是应该给众人一个交代。甚至本王有理由怀疑,此次皇兄遇害,都是你一手谋划,目的便是篡夺皇兄的江山。”
听着赵佶看似有理的指责,章惇上前道:“端王殿下,你,,,,!”
正准备帮赵孝锡解围的章惇,看到赵孝锡伸手阻止,便将后面的话咽回了肚里。静静的看着赵孝锡会怎么处置,赵佶这些居心叵测却有理的指责。
一如既往脸色平静的赵孝锡,走到赵佶面前平静问道:“端王,按辈分,你应该称我一句堂兄。就算不论辈分,端王也应该称我一声王兄。先前无礼之举,本王暂不追究。
既然端王指责,本王未奉旨,私离封地。那本王想知道,端王是如何知道,本王出现在宋辽战争,是没奉诏的呢?赵大,将皇上圣旨,交与皇太后跟百官看。”
伴随着赵大将一封盖好玉玺的密旨,递交到王师约等大臣手上,又让皇太后也过目一番。众人才知道,此次宋辽之战如此胜利,跟赵孝锡的支持有直接的关系。
众人浏览一圈密旨,看到上面的字迹正是赵煦亲自书写,便知端王这条指责明显站不住脚。那怕赵煦其它几个弟弟,同样清楚他们错估了赵煦跟赵孝锡的兄弟情。
同样亲自看过密旨的赵佶,继续狡辩道:“就算你有皇兄的密旨,那也说明不了什么。朝中谁人不知,你居心叵测,一直打算篡夺皇兄的江山。
如果不是你拥有不臣之心,皇兄又何必将你流放琼州。本王觉得,皇兄此次的死,就是你一手策划的。不然,处于众军保护中的皇兄,为何会遭人毒手呢?”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