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之天龙八部》第490章


伴随着两人成亲,段誉相比其父的多*情,似乎更为专一一些。这让赵茑同样非常感动,两人间的感情,也令段氏兄弟欣喜。只是成亲这么久,还没听到消息,两人多少有些担心。
好在他们都清楚,段誉跟赵茑还年青,有些事情确实急不来。也正因为他们的宽容,让赵茑身居大理,过的倒也轻松自在,并不觉得有什么孤独。
待在众人商议完赵孝锡正式继位的事情,段正明略做考虑的道:“誉儿,前番李朝之战,你替大理夺占两州之地。大理臣民对你,已经爱戴有加。
伯父老了,我打算选一个黄道吉日,便禅位与你。至于伯父,也终于可以进天龙寺,跟皇叔伺候佛祖苦练修行。二弟,对此安排,你可同意?”
尽管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可段誉多少有些意外。那怕段正淳,都略显不舍的道:“大哥,誉儿还年青,那怕有民心,却也需时间才能掌控一国之大局。
你是不是,在教导誉儿一段时间。至于前往天龙寺修行,皇叔早前便许诺过,让你带发修行。并不一定,要去天龙寺削发修行啊?”
望着段正淳出自真诚的挽留,段正明笑了笑道:“带发修行,怎么能算六根清静呢?何况,我入寺修行之后,你不还在朝中吗?你自己不会教导誉儿吗?
眼下誉儿都成家立业,你这位当父亲的,难道还整天只顾自己的逍遥吗?也是时候,让你尽尽当父亲的责任,感受一下当这国主,到底是啥滋味啊!”
站在堂下的赵茑,看着这一幕也觉得非常神奇。相比赵家子孙血脉不少,为了一个皇位明争暗斗。那怕她父亲,也因夺位失败,最终落的禁闭京城的下场。
眼下在段家人眼中,这个国主之位,反倒成了都不想要的东西。这位伯父的大度包容,确实令赵茑都感叹,佛祖的召唤威力真的如此之大吗?
看着身边的夫君,同样显得有些不舍,赵茑也觉得,她的运气似乎真的不错。这边刚听到二哥赵孝锡成为大宋皇帝,这边夫君马上要成为大理国主。
可谓双喜临门的她,也开始有些担心,将来大理跟大宋如果敌对。那么她到底应该站在大理一方,还是站在大宋一方呢?
想到这种情况,赵茑也显得有些吓了一跳。好在很快她便把这个念头抛开,多想想赵孝锡跟段誉的兄弟情。多想想赵孝锡跟她的兄妹情,才觉得有些好受了不少。
就在段正明传召心腹大臣,宣布这个消息完毕。天龙寺那位皇叔,也给段正明发来佛旨,让他早日退位,进天龙寺削发修行。这么凑巧的举动,让段誉根本无法拒绝。
虽然早知道有这么一天,可真等到这天的到来,段誉却显得有些惶恐。毕竟,身为国主,一言一行都足以影响国心民心。一个不慎,都有可能导致国破家亡。
好在成家之后,段誉又在军中历练不少,心智相比以前,已经多了几份成稳之心。不管他做没做好准备,接掌大理国主之位,已经是势在必行的结果了。
相比大理因为跟赵孝锡的关系,很快便得知了这个消息。那些还在关注大宋局势的番邦诸国,得知赵孝锡即位新皇,立刻觉得麻烦大了。
对于他们而言,赵孝锡的能力让他们感到畏惧。眼下赵孝锡成为大宋皇帝,未来他们的日子只怕不好过。一个知兵事懂民事的皇帝,确实值得他们恐惧。
相比吐蕃第一时间派遣使者,前往大辽商讨联盟。西夏方面,却在李秋水的发话下,第一时间派出使团,恭贺赵孝锡继位大统。
而在消息传达到新南城的时候,木婉清等人全部准备启程前往京城。对于赵孝锡真的当上皇帝,众女同样觉得欣喜。毕竟,这说明她们的眼光确实不错。
另外一个,便是她们有些思念赵孝锡了。这么长时间不见,她们确实有些思念。眼下赵孝锡入主皇宫,她们这些妃嫔一个不在,多少有些不妥。
只是这行人当中,少了一个被朝廷下葬的徐王赵颢,还有一个即将临盆不便远行的金妍儿。对于他们的留下,护送其它人进京的武卫,也不好多说什么。
伴随着赵孝锡开始履行皇帝的权利,原本因为大战,国库有所空虚的户部。看着一船船抵达京师码头,不断被押解进库的银两,也觉得喜出望外。
先前还担心,赵孝锡一继位,便宣布了诸多改革民生跟军制的旨意,会让国库承担不起相应的支出。现在有了这些银两,他们真的放心无疑了。
此时此刻的户部官员,才知道明白什么叫富可敌国的意思。要不是这位新皇继位,他们绝对想不到,上任琼州不过两年左右的赵孝锡,竟然积累了这样一笔财富。
都说有钱好办事,这话对于国家而言同样如此。有了这些银两,赵孝锡批复的一些民生工程,便不会因为缺少银两而失信于民。
有了钱,赵孝锡将目前庞大的厢军跟乡兵,甚至于禁军都进行改制。给予安家银,剔除那些年老却占位的老弱之兵,重新挑选精干青壮入伍参军。真正为强军做准备!(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四章 合纵连横
出身军旅的宋朝开国皇帝,对于军队的重视性不言而喻。立国后便把兵权集中到朝廷管理,对于朝中有功武将,更多采取封荫子弟的方式,将其兵权给驳夺。
其中最为出名的,无疑便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典故。这种方式,虽然最大限度杜绝藩镇权力太大时,手中又握手重兵而举兵造反,危及大宋的赵氏江山。
可立国至今,大宋周边就没稳定过。尤其如同顶在咽喉处的燕云十六州,被国力强盛的大辽占据,宋朝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一直都没敢放松过。
采取募兵制,建议禁军、厢军、乡兵这种等级分明的军制。形成了庞大的兵员储备,却也增加了国家的负担,让朝廷一直入不敷出,连皇帝都显得异常节俭。
只是随着赵孝锡继位之后,他清楚宋朝立国至今,民间的财富积累异常庞大。要不然,新南城生产出来的新奇东西,也不会这么畅销,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清楚削减一些老弱之兵,裁撤一些有名无实的部队,也是减轻国库负担的善举。虽然这种裁军的举动,会让国库投入很大一兵恩养银,以宽慰那些被裁撤的老弱兵心。
可从长远看,赵孝锡却清楚这对大宋有利。将原本不堪大用的普通部队削减,换成真正可堪大用的精兵。人数减少了,可部队的战斗力却有增无减。
其次赵孝锡做出的另一个决定,便是提高大宋边军的军饷补给标准。在赵孝锡看来,相比大宋目前布置在各地所谓的精锐禁军,这些边军的战斗力更强。
没见过血的精锐,拉到战场也是一群软脚虾。反倒这些驻防大宋边军的厢军,因为一直处于与敌交战的环境。战斗力反倒不错,好好整顿一下也堪重用。
另外一点也是赵孝锡清楚,边军的任务重,军饷不高环境还比较恶劣。相反驻扎在中原各地的禁军,任务轻不说,军饷还拿的最高。军营条件也比较优越。
这样一来,就让边军中不少将士觉得,他们仿佛是后娘养的部队一样。士兵的怨气比较大,临战时甚至出现,不给银子不上战场的事情。
眼下赵孝锡提高边军将士的待遇,并严查边军中贪墨军饷的情况。借此告诉边军将士,朝廷对他们很器重。可他们必须拿出,值得朝廷器重的成绩来。
伴随着赵孝锡上任,开始大派银钱的作法。无论是众军将士。还是大宋的黎民百姓,见到了实惠之后,对于新皇的感恩之心自然大大提升。
还有一点,便是赵孝锡依靠布局天下的布衣阁,将武卫跟皇室秘卫进行融合。打造一个监查天下的谍报系统,严查官员贪腐的情况,并派出御史督查吏治。
这种有点令皇城外官员,也人心惶惶的事情。伴随赵孝锡又提高。外放官员的俸禄,甚至还出台廉养银的办法。让不少官员觉得。只要不贪后半辈子也有着落了。
总之,随着赵孝锡继位之后,六部尚书们觉得忙的不可开交。一项又一项措施,被赵孝锡以旨意的形式下发各州府,收到的效果都非常显著。
原本还指望大宋会出现内乱的番邦诸国,只能眼睁睁看着。赵孝锡这位新皇的影响力,很快随着这些举措深入人心。有了百姓跟军队的支持,谁敢挑起造反的大旗呢?
后方局势稳定,领兵继续与大辽作战的前方将士,看着源源不断补给到来的兵员。还有从未断过的军需粮饷,也觉得放心了许多。
前方将士的军心稳定,以琼州军为矛头的征辽大军,也开始不断的收复失地。让大辽的君臣,也感觉到亡国的压迫力。更令他们震惊的,则是宋军的安民措施。
一般而言,做为占领军,敌境之内那些富商,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