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一步,就成功》第2章


在台湾,我常看电视上的政治谈话节目。那里面的话题非常尖锐,来宾又立场鲜明,所以总见针锋相对的情况。
可是我发现,即使是政客,当他抓住对方弱点,可以穷追不舍、打死为止的时候。却常常问着问着,看对方已经词穷而招架不住,突然煞车,不再继续。
有一次,我碰上个政界的高手,问他为什么那样作,你猜他怎么答。
他说谁赢了、谁输了,谁被问倒了、谁理亏了,观众早看在眼里,何必欺人太甚?今天他抓住了对方的小辫子,给对方留一条生路,改天他处于弱势,落在对方手上,对方也会给他开一条生路,不致太难堪。
中国人常说“穷寇莫追”,意思是盗匪已经逃跑,就别去追了。为什么不追?因为怕把那盗匪逼急了,狗急跳墙,跟你拼命。
当你要保的是财产,那盗匪要保的却是性命时,你当然不值得跟他周旋到底。
古代的军事家也说“围师必阙”,意思是当你包围敌人的军队时,一定要留个缺口,使他能由那里逃跑。
想想,能把敌人包围,全部歼灭的时候,军事家尚且给对方留一条生路,我们处世,是不是更得为人“解围”呢?
孩子!你上高中了,别人渐渐不再把你当小孩看,你也不能没心没肺、直来直往了。我在未来会多跟你讨论处世的问题,教你什么时候刚、什么时候柔;希望你能为别人让路,也给自己留下更大的空间。
_
作个公主与王子
“为了使你成为大家闺秀,以后恐怕我们得多带你参加一些应酬。”
昨天晚餐时,我对你说,就见你很不高兴地一撅嘴,说你不喜欢应酬,而且你的功课忙死了,没时间应酬。又说“应酬跟作大家闺秀有什么关系?”
好,现在就让我分析一下其中的关系——
二十七年前,我是应维吉尼亚州丹维尔美术馆的邀请来美国的,那时候我住在馆长詹宁博士的家里,总是跟主人夫妇出去应酬。
我恨透了应酬,尤其是拿着高脚杯,站得人挤人的餐前酒会,一边跟对面的人聊天,一边得用眼角余光注意有没有别人在打招呼,还得装出一幅笑脸,笑得嘴角都酸了。我当时的英文奇烂,偏偏他们用的词汇一个比一个深,好象不用艰深的字,就显不出学问和高贵的样子。
他们确实有不少是英国贵族后裔,移民来美之后就世世代代留在那个保守的维吉尼亚小城。正因此,他们保留了一堆“老规矩”。
譬如有一次我去个豪宅用餐,东西上来,我看女主人已经拿起汤匙,就也跟着开动。
才回到家,詹宁博士就说我下次要知道,必须等女主人先尝,然后对站在旁边的女侍点头之后,才可以开动。如同喝酒,侍者会先倒一点点在主人杯里,由主人先尝,表示味道可以,侍者才继续为大家注满。所以如果我当主人,一定要先开始试酒,否则倒酒的侍者会站在旁边无所适从。
当然,未必是有钱人家才出“公主与王子”。我就曾去个豪门参加酒会。会中有人提到主人的小姐钢琴弹得好,要那小公主演奏一曲。
岂知小公主耍起公主脾气,扭扭捏捏,说她没有熟的曲子,不愿表演,连女主人、男主人联合劝都不成,最后一气,居然还跺着脚跑掉了。幸亏有宾客把尴尬的场面化解,改变目标,说“!在座的某某小姐不是也喜欢弹琴吗?”接着大家的视线全转到一个十四五岁女孩的身上。
那女孩一笑,说她事先没准备,恐怕弹不好,请大家别期望太高,然后大大方方地走到钢琴前,先报出曲名,再坐下演奏。
她果然不太熟,演奏中间忘了好几次,想了想,再继续弹。但是弹完起身,对大家嫣然一笑致歉,换得的是满场热烈的掌声。
后来接连好几天,我都听见大家议论,说当天那“大家闺秀”小器得成了“小家碧玉”;反而是“小家碧玉”大方得有如“大家闺秀”。
由此可知,不见得豪门就出“大家闺秀”、皇宫就出“公主”;即使家里经济情况很不好,
如果能表现得大方、脱俗,也能给人大家闺秀的感觉。
孩子!你大了,别人渐渐不把你当小孩子看;当妈妈不在时,你更得出来扮演女主人的角色。你开始要学习大方地应对、并在众人前隐藏自己的情绪了!也正因此,我觉得我们家里应该偶尔开个派对,或尽量带你出去应酬,使你多些阅历。
当然,如果你实在忙,没时间出去,也可以想象家里经常开派对。
你想想,如果明天有派对,你浴室里的毛巾、皂盒是不是要放整齐?牙刷牙膏是不是用完要放进柜子里?
你的马桶盖是不是要用完就盖上?
你掉在地上的头发是不是要随时捡起来?
你的床有没有铺好?枕头有没有放正?装饰枕头有没有斜靠在床板上?
你的书桌书架是不是随时在整理、归类?
你衣柜上相框的灰尘有没有擦干净?
孩子!每个女生都可以想象自己是公主;每个男生都可以想象自己是王子。
问题是,当公主与王子,是很辛苦的事啊!每个作公主王子梦的,都得自我检讨——
“我有没有训练自己成为我梦想的人物?”
相信现在你一定了解,为什么我会说“要使你成为大家闺秀,以后我们得多带你参加一些应酬”了。
xs
甘心做个螺丝钉
美国东岸一个闻名世界的交响乐团,征大提琴手一名。
这是音乐界人人羡慕的工作,不但地位高、薪水高、能环游世界,而且是终身职,也可以说只要进去,就一辈子不愁了。
一下子涌来五百位大提琴高手应征。经过一关又一关的淘汰,一个才二十三岁的男生被评审一致青睐。
马上就要宣布他获选了,交响乐团的负责人为了慎重,又找出那年轻人的教授推荐函,并在看完之后交给评审们传阅。
接着宣布入选者,居然不是那年轻人,而是原先第二名的音乐家。
原因是,那年轻人大学教授的推荐函里虽然对他的琴艺推崇备至,却在结尾时说:“唯一可惜的是他常在练习时迟到,而且穿着邋遢。”
我说这个真实的故事给你听,是因为听说你为了在交响乐团里的席位不够好,打算退出。
那个交响乐团是每年由各学校推荐好手组成,再经过面试,来决定席位的。由于全团有一百六十多人,每个人只有三十秒,也就用这半分钟的印象,由评审老师决定坐在前面还是后面。
你是满怀信心去的,心想自己才经过草山夏令营的魔鬼训练,又是学校里的第一把交椅,一定能轻易脱颖而出。
只是,令你大感意外,结果出来,你非但没能坐在最前面,而且被排到了中间。
昨天晚上,你一进门就哭,说评审不公平,他们显然跟一些学生很熟,把那些人都排在前面。
“他们有种族歧视。”你一边说一边哭,说比你差得多的白人同学都坐到了前面,害你丢足了脸,接着一顿脚,说你今天不去了。
我当时没有多讲,只是淡淡地问,那么会不会有其他同学也觉得不公平呢?
“当然!”你说:“好多人都不满意自己的席位,除了坐到前面的几个人。”
孩子!这就对了!你要知道到那里去的都是学校里的佼佼者,大家都认为自己应该坐到最前面。得到第十名的,想自己应该坐到前五名,甚至得到第二名的,都认为第一名比他差,更不用说三十几名的人了。那里面一定也有许多从小被认为的天才,从来都拔尖的高手。如果全国除了坐在首席的几个人,每个都认为评审不公平,都像你一样生气,第二天不去了,这乐团不是只剩下几个人了吗?
首先你要想想,你为什么去参加,你参加就表示要接受评选。如果评选的成绩不好,便退出。不是好像下棋时一输就翻棋盘的人吗?
你可以一起初就不参加,既然参加了,就应该尊重那个团体,接受评选的结果,而且有始有终地把任务完成。
孩子!什么叫成长,什么叫成熟?
成长与成熟是一步步由父母身边走向外面广大的世界,是由家里的小公主、学校的小才女,走入社会,融合在当中,成为社会大机器中的一个螺丝钉或齿轮。
想想,如果你赌气从乐团离开,你提着琴,一个人走出音乐厅,那厅里的交响乐团是不是仍在继续练习,当你听到背后传来的乐声时,那真正孤独的人是“他们”,还是“你”?
今天早上,你出门时,我说“去不去,由你自己决定。如果决定不去,放学就回家。”
所以,下午三点,我一直听着门,听会不会传来你的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