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血莲》第1章


书名:盛血莲
作者:绍兴十一
章节:共 12 章,最新章节:大结局
文案:
盛家一直是名门望族,十里八乡的尊敬对象。
盛血莲生在此,他出生之时,池塘中的血莲一夜之间全部盛开。
算命的说哥儿将来一个要做大事的人,盛家老太太却看着满池的血莲,以及照射在血莲上那耀眼的阳光,说:“怕是个将来要满手是血,不得善终的。”
盛家老太太只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
当年迈的盛血莲在异国他乡的时候,回忆起当年恨得咬牙切齿的人,他忽然叹了一口气:“都说年少轻狂,那人已经那般老了,为何还这般轻狂?你们都说‘他’是为了权势,我与‘他’做了半辈子的敌人,却深知,‘他’只是为了‘他’的理想。”
本文妥妥的架空,请勿对号入座,请勿捕风捉影,请勿指桑骂槐。
内容标签:民国旧影 报仇雪恨
搜索关键字:主角:盛血莲 ┃ 配角: ┃ 其它:
、往事如烟
异国的冬天总是来得早,特别是北方,滴水成冰,冻得人手脚麻木。
这是一个偌大的院落,院子中有着白衣护士推着轮椅,轮椅上坐了一个年迈的老人。
老人脸上满是皱纹,手上的青筋如同枯藤缠着老树,有些个狰狞可怖。老人太老了,这些年又来回奔波,满是沧桑,已经看不出他的本来面貌。
如同大多数老人一样,他的精神不太好,被护士推出屋来后,他就一直愣愣的抬头看天,天空明亮,却不见太阳。
老人的手中拿着一张报纸,上面的头版头条,写着新闻。
“他”去世了。
是半年前的新文,“他”在这个夏天走的,老人将这张翻来覆去已经看旧了的报纸,覆在脸上,心中却低低的叹了口气。
这一年,死的人真多,老人记忆中的朋友,敌人,一个个的离去。
老人原本以为过了这么多年,他早已淡忘了这些人,但这个时候,他迎着院子里的冷风时,才发现,自己这一生,也只有这些人,他终不曾忘记这些人。
“或许,也到了我该走的时候了……”老人喃喃自语。
他忽的觉得寂寞,特别是在异国他乡,看着漫天的枫叶片片飞落的时候,他早已干涩了许多年的眼眶,忍不住湿润起来。
有些记忆很容易忘记,有些记忆去怎么也抹不去。
异乡的几十年生活,与他仿佛只是一瞬,可在故乡的那些瞬间,却仿佛长的占满了他一辈子一样。
他的深思渐渐的飘忽,忽的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他出生时的光景。
他出生于一个世族大家,盛家。
家中出过不少为官为宦的读书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府衙的老爷们,对盛家都是恭敬有佳,谁也不敢怠慢。
出生时的情形,他并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
只是在多年后他在山林中遇到避祸的老祖母盛老太太的时候,才听老太太提起当年的光景。
那是十月,已经入冬,天寒地冻,家门口的那一片水塘中的残荷早已枯萎,却在他出生的那天,一夜之间全部盛开。
池塘中的莲花,夏天的时候开过一次,白的红的,清雅端庄。可这一夜,于冬日夜见盛开的莲花,都是猩红猩红,红的仿佛朝霞,却更似鲜血。
盛家的西席先生摸着那一把山羊胡子,眯着眼睛铁口断言:“这红莲于哥儿生日绽放,宛若朝霞,可见哥将来定然是个有福气的,便如天边朝霞映日一般,定然是富贵至极。”
合家人听了这话,都乐的合不拢嘴,特别是盛老爹中年得子,更是连连点头:“我们家世代诗书,不求哥儿有多大的前途,只求他一辈子平平安安,富贵闲人就好。”
唯有盛家老太太,拄着龙头拐杖来到池塘边,看着那一池红莲,盯了半晌,忽的说:“这怕是一池血莲,都是人血染成的。哥儿将来……只盼他将来莫要真的应了这血莲之说。”
盛府为着老太太的这句话,心中都觉得惴惴不安,那在血莲之夜出生的孩子,也从此有了个别名——盛血莲。
自盛血莲出生的时候,天下便已经隐隐的有了些不太平的影子,今天这里谋反,明天那里变乱,总是到处杀头,砍人,但这些事情,却都离得盛血莲十分的遥远,他在家中被其父教导,才四五岁的孩子,已经学会了诗曰子云。
盛血莲悟性奇高,记忆力更是惊人,小小年纪就已经会过目不忘,盛老爹爱的什么似得,常常带着儿子四处走动,附近的亲朋好友都说,“莲哥儿小小年纪,就这般聪慧,将来定是个考状元的料子!”盛老爹每到此时,便会粘着胡子说上两句“谬赞”,可脸上洋溢出来的笑意,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得意至极。
为了儿子的功名前程,盛老爹特意将儿子送入朋友所办的私塾中念书,经史文集,经闭那十多岁的大孩子还来得,至此人人都知盛家出了个神童,将来或科举做官,或出将入相,都是前途无量。
盛老爹爱子至极,每逢见到儿子,都眯着眼睛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全家中人,人人都喜欢这个小神童,唯有盛老太太。
盛血莲至今还记得,一年夏天,他闯入老太太颇为阴冷的堂屋,只见老太太盘腿坐在榻上,昏花的老眼正捻着一根绣花针,在一片白布上,绣着些什么。
盛血莲给老太太行礼:“祖母要做什么针线,自有下面的丫环婆子,干什么要自己动手?”
盛老太太抬眼看着莲哥儿一眼,过了片刻才说:“给哥儿做的东西,老婆子不放心交给别人。”
盛血莲好奇的凑过去,看老太太究竟在绣什么,之间白色的帕子上,是一朵盛开的红莲。
“为什么绣这个?莲花不都是白的么?怎么会有这样血红的颜色呢?”年幼的盛血莲茫然无知,不解的问。
盛老太太一针一线的绣着,头不再抬起:“哥儿记得,该收手时就收手,不然,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也会变成地狱而来的血莲。若是到了那个地步,怕是放下屠刀,也没法立地成佛了。”
盛血莲不懂,他只觉得周围阴森的很,明明是夏天,却寒气逼人,老太太的双目就好像两颗死了的鱼眼珠,眼白多,眼黑少,吓得他只看了两眼,就飞快的跑了出去。
到了晚间,这块帕子便被装进了荷包,系到了莲哥儿的脖子上。
盛家媳妇有些不满的跟老爷抱怨:“老太太这是什么意思,哪有咒自家嫡孙的?依我说,这帕子送了回去倒好!”
盛老爷叹了一口气:“娘年纪大了,老眼昏花的,你何必跟他计较。记得一个孝字,娘怎么说,你便怎么做吧!她眼睛不好,还连着几日夜绣这帕子,这会儿要是给送了回去,老人家该多伤心?”
盛夫人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气的干瞪眼。
到是盛血莲在夜间的时候,借着案前的蜡烛,将这帕子从荷包中撤出来看,上面的血莲,一朵连着一朵,几乎占满了半个帕子。却又奇怪的很,只是帕子一分为二,半边尽是血莲,半边却什么都没有。
这是什么意思?盛血莲想破了小小的脑袋都想不通,他人小也熬不得夜,想着想着,就沉沉的睡了去,一觉天明。
作者有话要说:咳咳,架空,莫要掐架。
、童年回忆
盛血莲的私塾生涯一直很顺利,盛家也在期望这个孩子能够光宗耀祖。
但这种期待,越到后来越渺茫。
在盛血莲十岁的时候,有一伙儿造反的,把县衙给占了,声称要光复前朝,并且准备攻打省城。
盛家首当其冲,那些造反的占了盛家的老宅,并在里面生火做饭,盛家老爹整天愁眉苦脸,害怕被牵连,这可是反贼啊,不从是个死,从了,以后等反叛平息了,也是个死。
盛家老太太闭门不出,一族人整天的担惊受怕,他们拘着家里的孩子们,不准孩子们再出去,甚至连上学都免了。
盛血莲便在家的后院中玩耍,有一天晚上,他听见前面有着哭喊声,尽管大人们都不敢前去,可是十岁的小孩却异常的胆大,他爬到墙头,看着前院的情形。
前院站着不少人,有的还是盛血莲认识的。其中一个是和朝廷有亲的,那人似乎在厉声训斥:“吾乃亲王,尔等乱臣贼子安敢……”
反贼的一个头目哈哈大笑:“我们就是造反的,有什么不敢!”手起刀落,那个平日有着权势的人头落地,血从砍断的脖颈处喷出老高,甚至有些都喷到了盛血莲的脸上。
周围的人被吓得瑟瑟发抖,跪地求饶:“大王饶命,大王饶命!”
那个反贼头目听见对方这样的求饶,似是非常的生气,他本就凶残的脸上,露出狰狞的神色,怒吼:“我们不是山贼,我们是为了天下子民!”
然而反贼头目喊得再凶,也抵不住那些人吓破了胆,依旧高喊“大王饶命”。
反贼头目不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