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攻略》第765章


毕竟现如今华夏帝国的人口只有两千万五百万多一点;人口是个大问题;现如今的人口只有大业初年的一半多一点;足以见这场令前朝崩分瓦解的持久战乱;给老百姓们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不过;这些人口里边;至少有差不多五分之一的人口中从那些世家门阀大户的手中硬生生的拔出来的;而在关中、巴蜀以外诸地;甚至是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口是从世家门阀与大户手中捞出来的。
所以;在另外一个历史时空;李世民登基之后;华夏帝国才一千多万不到两千万人口;这个数字很不准确;重要的就是;很多的逃户、隐户都受庇护于那些世家门阀。
而我们华夏帝国立国之初;就严查这一方面;同时打击那些心中只有家族的世家门阀;解放了很多的劳动力;重要的是;关中、巴蜀等地并没有像中原一般久历战乱;老百姓们还算是能活得下去;所以;没有太多的百姓因为活不下去而去卖身为奴;为那些世家门阀效命。
像山东、河南之地;那里的世家门阀足可以跟一地之诸侯相抗衡;就算是窦建德之流;也不得不跟这些世家门阀作出妥协;因为窦建德需要人材来管理;需要百姓们按时缴税。
这些;就需要盘据在这些地盘上数百年甚至近千年的世家门阀的帮助;他们在当地的声望与权力;就算是地方官也没办法相抗。窦建德有大军;但问题是;光靠杀人是没办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那些世家门阀在当地是根深地固;甚至于有些一郡的百姓;几乎都是一个氏族繁衍出来的;因此方有郡望一说。也就是以家族为基础而盘踞于地方的;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唐代柳芳在其《氏族论》中对此作了明确的论述:在南北朝时;“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姚、王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为“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
总之;这些郡望;控制了魏晋以来的数百年的朝代更替;就算是有异族入侵之时;他们也照样活得滋滋润润;因为;他们缺少国的念头;更看重家。
现如今;朝中仍旧有着大量的氏族门阀子弟担任官吏要职;但是;这与之前的朝代并不一样;因为我们的各种监督和审查系统会让那些一心只为自己的家庭谋利与服务的人士无所遁形。
大批大批的世家门阀的子弟在进入到了朝庭官吏系统之后;在看到了自己的同伴一个个被清退之后;也都警醒了过来;清楚与明白这不再是世家门阀所能够掌控的强势帝国;而且所带来的发展与开创风气;更是一掀千百年来的沉苛旧习。
我们开创了许多所高等级学科的学院;更创建了无数的国学馆;让天下百姓都能明白;先有家国天下的道理;让他们拥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自己身为华夏民族的一员为荣;从根子上;断掉那些世家门阀通过文化与相思传承;让文人士子只记得有xx望族而望国家的兴盛;才能够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给予更多的人机会;不仅仅是削弱了世家门阀对于朝政的控制力;对于社会的控制力;更能够让天下人明白;他们是哪一个帝国的人;他们所缴纳税赋的朝庭;会在他们困难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如此;方能得天下百姓的爱戴;帝国的百姓;也方会以自己的身份为荣……”我安坐于榻上;看着不远处;正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言的一位军人。
这里;是去岁岁末时;设立的皇家学院中的军事指挥学院;这里;培养着大批的华夏帝**人精英;另外;所有的华夏帝国思想政治教导员都必须要到这里培训丨两到三年;当然;目前只能进行轮换培训丨
2014/11/29 23:23:28|10454165
第七百八十三章 人心惶惶的中原双雄
除了那些教导员;还有就是未来的中下级军官;也都将会从立功将士中选拔之后入读该学院;进修之后;再根据他们的成绩进行授官;未来;他们将会成为华夏帝**队的基础与骨于。
同时;大量的思想教育;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让这些军人明白他们是为何而战;因何而战;更重要的是;他们要爱国;更要爱民。
旧式军队里边的优秀人材也都会进入到这座大熔炉里边;让他们在这里悴去杂质;炼成精钢。
“不错;做得相当不错;有了这座军事学院;我华夏帝国的军队;再不担心没有人材可用。”等下课之后;我与屈突通以及那些前来听话的武将们一同离开了教室;来到了屈突通这位华夏帝国上将;兼华夏帝**事学院院长的办公室里。
业已经从江南之地回到了长安的屈突通眉舒眼弯地笑道:“老臣可没有什么功劳;这间学院从草创到现如今;多是陛下以及诸位同僚的努力;老臣现如今也总算是有了一处发挥余热之地……”
“大将军老当益壮;前月尚可率千军万马建功立业;如今说老;要不然;岂不羞煞我等?”韦云笑抚须长笑道。的确;相比起年近六旬的屈突通而言;刚过四旬;以及才二十五六的罗士信、侯君集之流;都太过年轻;而且;为华夏帝国征战这些年来;唯有韦云起功勋与其仿佛;其余人等;皆不如这位年近六旬的大将军。
“培养文官;培养武官;皆有了这样一条捷径;未来;我华夏帝国大治之期不远矣。”杨恭仁一脸心悦诚服之色说道。
“话虽这么说;但是;政治思想教育还有监督系统都是必须也是必要的;不能依靠官员的自觉性;而是需要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制度;才能够让官员们为百姓;为朝庭服务;而不是为了一已或一家之私而妄顾百姓。”
看着这些将军们很是热切地讨论着国策;俺婆娘也同样侃侃而言;并且还言之有物;自然是得益于在我身边耳渲目染久矣。
前隋的科举;在我华夏帝国建立之后的第四年;终于开始了正式的科举;不过;科举的方式和形式;都业已经进行了改革。当然;早在华夏帝国建国之初;就曾经对科举的问题进行过长期的讨论;最终;把前朝的科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之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使得更加的合乎人心。更注重人的品质道德。
考试考得好的人;并不代表他们的人品都很好;这从过去到现在都有事例的说明;所以;我们是把前朝的科举以及过去考察孝廉等制度进行改革之后进行了融合;将会有专业人士考察和审核这些人的人品道德;确信此人品德方面至少没有什么缺陷或者污点;方能入仕。
而想要科举;想要成为官吏阶层;那么;必须要进入学院进行为期三年左右的学习;修满了学分;才能够参加科举。当然;就算是那些饱读诗书之士;想要参加科举;也必须进入学院学习;反正你有才华;能够在一年甚至是半年内修满应该修满的学分;都能够参与到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当中。
不过;没有人能够那么快的;因为这里学科里边;包含着这个时代的文人士子们极少接触的很多学科:物理、化学、地理、数学、几何……
总之;三年的时间;没接触过这些学科的人只能说勉强及格;但是;如果是从本公子所开创的蒙学、中学然后考取学院的那些读书人而言;这些学科对于他们而言;只要真的用心用了;至少要比那些半路出家的人强出太多;他们获得毕业以及科考成功的机率要大上许多。
在考上之后;那么;你还不算是正式的公务员;还要经过长达一年的实习期;才能够真正的成为官吏系统的一员
另外;在官员体制里边作出了许多严格的限制;或者说规矩。并且制定了详细的奖惩条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退休金;只要你好好的于活;不要犯什么重大的错误;那么在退休之后;都将会获得一笔不菲的退休金。
另外;每年各郡县都会进行一次议会审议;对官吏这一年的业绩作出评价;作为他是否能够继续担任地方官吏又或者是否能够升职的重要凭据之一。
各郡县的议会;士农工商;都会各占五分之一的位置;另外还有五分之一;为当地驻军代表和预备役代表。以便能够更全面地代表着该郡县的各行各业。
现如今;华夏帝国的各项制度;比起建国之初已经越来越加的完善;不得不说这得益于法制系统的逐步建全;还有全国超过五万名法制工作者的献计献策;以及魏征这位华夏帝国最高法院院长的努力。
法制的建全;更重要的在于有法可依以及有法必依;在广大舆论系统的监督之下;使得很多的违法行为在老百姓们的眼中无所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