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太太很尊重患难之交的古应春夫妇,对七姑奶奶更有份特殊的感情与信心,当时便说:“七姐中意的人,一定不会错的。这个媒要请七姐来做,我也要听了七姐的话才算数。”
一桩好事,急转直下,看来成功在望了。但古应春心思细密,行事谨慎,觉得乐观的话以少说为宜。
“老太太也不要太高兴,人家肯不肯,还在未知之数。”
古应春接下来细谈七姑奶奶陪罗四姐去算命,几乎与吴铁口吵架的趣事,当然,他决不会透露,这是他们夫妇事先跟吴铁口说通了的秘密。
胡老太太听得很仔细,而且越听笑意越浓,“原来她有这样的一副好八字,看来真是命中注定了。”她接着又说:“这种人的脾气是这样的,要嘛不肯,要肯了,说的话,一定有一句,算不句。”
“小爷叔,”古应春又想到一件事:“不知道婶娘的意思怎么样?”
“她肯的。”胡老太太接口,“我跟她谈过了,她要我作主,现在,七姐夫,这桩事情,我就拜托你了。”
“只要老太太作主,婶娘也不会埋怨,我同阿七当然要尽心尽力把这件事办圆满来。”
于是古应春为胡雪岩策划,男家的媒人是七姑奶奶,女家的媒人不妨请乌先生承担。胡雪岩自然同意,便发了一份请帖,请乌先生吃饭。
这在乌先生自有受宠若惊之感,准时到胡家来赴宴。做主人的介绍了古应春与其他的陪客,敬过一杯酒,托辞先离席了。
席间闲谈,不及正事,饭罢到客座喝茶,古应春才将乌先生邀到一边,笑着说道:“乌先生,你我神交已久。”
乌先生愕然,及至古应春提到彼此为罗四姐一家代笔的事,乌先生方始明白,人虽初识,笔迹早熟,这就是神交,因为如此,一切都好谈了。
“照此看来,事情已经定局了。”七站奶奶很高兴他说,“这乌先生看起来很关心罗四姐,不晓得他看了她的新房子,心里是怎么想?”
乌先生等七姑奶奶一走,从房子看到摆饰,在他心目中无一不新,无一
不精,想不到她如此阔气,只以有七姑奶奶这个初会面的堂客在,不便现于形色,怕人家笑话他没有见过世面,此时就不再需要任何矜持了,毫不掩饰地显出艳羡惊异的神态。
“罗四姐,我真没有想到,你年纪轻轻一个女人家,会闯出这样一个场面来!上海我也来过两回,说实话,这样漂亮的帚子,我还是头一回见。”
他紧接着又说:“古家当然是有身分的人家,房子虽比你的大,不过没有你的新,摆饰家具也比你多,可惜有细有粗,有好有坏,不比你的整齐。”
听他这样夸赞,罗四姐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舒服,人生得意之事,无过于从小相亲的熟人,看到此人肯争气、有出息,青云直上,乱目相看。她此时的心情,亦大有衣锦还乡之感,不过紧接着而来的感觉,却是美中不足的空虚。
“房子、家具都不是我的,我哪里就到得了能这样子摆场面的地步?”
这话在乌先生并不觉得全然意外,略想一想说道:“就算是胡大先生替你置的,即使用了,就算是你的了。”
“也不是他,是七姑奶奶的。”
“七姑奶奶?”乌先生诧异,“你们罗家哪里跑出来这样一位姑奶奶?”
“乌先生你缠到哪里去了?”罗四姐笑道:“就是古太太,娘家姓尤,行七,大家都叫她七姑奶奶,我叫她七姐。”
“啊,啊,原来是她。”乌先生眨着眼想,越想越糊涂,“那么,古家两夫妇,怎么叫胡大先生‘小爷叔’?上海人叫叔叔叫‘爷叔’,胡大先生怎么会是他们的小叔叔?”其中有个缘故,我也是前几天才听七姑奶奶谈起,她的哥哥行五……“
罗四姐告诉他说,尤五是松江漕帮的当家。尤五的师父跟胡雪岩是朋友,交情很厚,清帮中人,极重家规,所以尤五年龄虽比胡雪岩大,却尊他为长辈,七姑奶奶和古应春亦都跟着尤五叫胡雪岩为小爷叔。
“照七姑奶奶说,松江的潜帮称为‘疲帮’。他们这一帮的漕船很多,是大帮,不过是个空架子,所以当家的带帮很吃力,亏得胡大先生帮他们的忙。为此,胡大先生在杭州到上海的这条水路上很吃得开,就因为松江漕帮的缘故。”
乌先生听得很仔细,一面听,一面在心里想他自己的事。他虽受托来做媒,但仔细想想;不是什么明媒正娶,他这个媒人也没有什么面子,所以一路上抱定一个主张,如果罗四姐本人不甚愿意,或者胡雪岩的为人,在杭州以外的地方,风评不佳,那就说不得打退堂鼓了。此刻看来,自己一路上的想法,似乎都不切实际了。
既然如此,就不妨谈正事了,“罗四姐,”他说:“你晓不晓得,我这趟为啥来的?”
这佯问法,罗四狙不免有些发窘,不过这是自己的终身大事,不能因为羞于出口,以致弄成误会,所以很沉着他说:“是不是我娘有什么话,请乌先生来跟我说。”
“是的。我原来的意思,你娘即使不能来,写信给你,也是一样,你娘不赞成。她的话也有道理,写信问你,等你的回信,一来一去个把月,倒不如我来一趟,直接问个明白。”
“娘要问我的是什么话?”
“问你对胡大先生怎么样?”
这一下,罗四姐的脸有些红了,“什么怎么样呢?”她用埋怨来遮掩羞涩,“乌先生你的话,说得不清不楚,叫我怎么说?”
乌先生在关帝庙设座卖茶,一天见过三教九流的人不知多少,阅历甚丰,不过做媒人却是第一次,因而有时不免困惑,心想,大家都说“媒人的嘴”
是最厉害的,成败往往在一句活上,到底如何是一言丧邦、一言兴邦,却始终无法模拟,不想,此时自然而然就懂了,他在想:只要答一句:“胡大先生要讨你做小。”罗四姐必然既羞且恼,一怒回绝,好事就难谐了。“
如果乌先生对胡雪岩的印象不佳,他就会那样说,但此刻已决心来牵这根红线,便要拣最动听的话来说:“罗四姐,胡大先生要请你去当家。”
这话让她心里一跳,但却不大敢相信,“哪里有这回事?”她说:“大家都叫胡大先生是‘财神’,他家那佯子大的排场,我怎么当得了他的家。”
“罗四姐,我劝你不要客气,你的能干,从小就看得出来的,胡大先生向来最识人,他说要请你去当家,当然看准了你挑得起这副担子。”
看来不象是随口玩笑的话,罗四姐不由得问一句:“真的?”
“当然是真的。没有这句话,我根本不会来。”乌先生说:“名分上你已经吃亏了,没有别的东西来弥补,你想我肯不肯来做这个媒?”
乌先生的话说得很巧妙,用“名分上已经吃亏了”的说法,代替听者刺耳的“做小”二字,罗四姐不知不觉便在心里接受了。
“你的意思到底怎么样?”乌先生催问着,“如果你没有话,晚上我就要跟古太太去谈了。当然,我是女家的媒人,一定会替你争。”
“怎么?为啥要跟七姑奶奶去谈?”罗四姐问“莫非她是……”
“她是男家的媒人。”
“我娘的意思呢?”
“你娘情愿结这门亲的。”
罗四姐心潮起伏,思前想后,觉得有些话是连在乌先生面前都难出口的,考虑了好一会说,“乌先生,你晓得的,七姑奶奶跟我象同胞姐妹一样,我看,我自己来问问她。”
“让我做个现成媒人,那再好都没有了。”乌先生说:“不过,罗四姐,你娘是托了我的,你自己跟古太太谈的辰光,不要忘记了替你娘留一条退路。”
何谓“退路”?罗四姐不明白,便即问说:“乌先生,我娘是怎么跟你说的?”
乌先生有些懊悔,“退路”的话是不应该说的。所谓“退路”是以罗四姐将来在胡家的身分,她母亲不会成为“亲家太太”,也就不会象亲戚那样往来,这样,便需为她筹一笔养老的款子,才是个“退路”。但看目前的情形,且不说罗四姐,即便是胡雪岩也一定会想到他那句话便是多余的了。
因此,他就不肯再说实话,只是这样回答:“你娘没有说什么,是我想到的,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你要替你娘打算打算。”
“原来是这一层!”罗四姐很轻松地答说:“我当然有打算的。”
“那好,我也放心了。等下到了古家,你自己跟古太太去谈好了。”
为了替乌先生接风,古应春稍微用了些心思。乌先生既是生客,跟七姑奶奶又是第一次见面,应该照通常的规矩,男女分席,但主客一共四个人,分做两处
小说推荐
- 胡雪岩
- 《胡雪岩》之第一部《平步青云》作者:高阳楔子在清朝咸丰七年,英商麦加利银行设分行于上海以前,全国金融事业,为两个集团所掌握,商业上的术语称为『帮,北方是山西帮,南方地宁绍帮,所业虽同,其名则异,大致前者称为『票号,后者称是『钱庄。山西帮又分为祁、太,平三帮,祁县、太谷、平遥,而始创票号者,为平遥人雷
- 最新章:第481章
- 胡雪岩(共五部)
- 《胡雪岩《胡雪岩》之第一部《平步青云》作者:高阳楔子在清朝咸丰七年,英商麦加利银行设分行于上海以前,全国金融事业,为两个集团所掌握,商业上的术语称为『帮,北方是山西帮,南方地宁绍帮,所业虽同,其名则异,大致前者称为『票号,后者称是『钱庄。山西帮又分为祁、太,平三帮,祁县、太谷、平遥,而始创票号者,为
- 最新章:第481章
- "传奇"商人胡雪岩
- 作者:樊文超】前言胡雪岩,为人们熟知的一位商业奇才。他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刚开始他只是钱庄的一个小伙计,后来他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终于,通过不懈的
- 胡雪岩1-平步青云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简介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安徽绩溪人。作者在书中极力铺陈了主人公的传奇经历,胡雪岩初在钱庄学徒,因囊助潦倒的冗吏王有龄旋升,以致自身失业,王有龄感其思,遂二人结生死之交。后胡雪岩利用王有龄在宫场上的发达,开设钱庄,在官府势力
- 最新章:平步青云-第240章
- 胡雪岩5-烟消云散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一甲申之变上海的市面更坏了,是受了法国在越南的战事的影响。法国凯觎越南,由来已久。同治元年,法皇拿破仑第二,以海军大举侵入越南。其时清廷正因洪杨之变自顾不暇,所以越南虽是清王朝的属国,却无力出兵保护,越南被迫订了城下之盟,
- 最新章:烟消云散-第71章
- 胡雪岩4-萧瑟洋场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简介纷华洋场,富丽都市,都已被这掩不住的秋意,改颜易色了。欲知胡雪岩面对着种种窘况,又是何样的激烈手段,且看高阳先生继《萧瑟洋场》之后的新作(亦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一寿域宏开因为如此,螺蛳太太的心境虽然跟胡雪岩一样,不同往年,还是强打
- 最新章:萧瑟洋场-第44章
- 胡雪岩2-红顶商人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简介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安徽绩溪人。台湾著名作家高阳先生在《胡雪岩(上、中、下)一书中,己讲述到胡雪岩依靠王有龄在官场中的势力,结交中外各式人物,层层投靠,精巧运动,经营丝茶、军火生意,大发其财,发迹于上海、杭州。高阳先生
- 最新章:红顶商人-第80章
- 大清传奇巨商胡雪岩
- 大清第一商人的传奇人生:胡雪岩(精编 作者:二月河 薛家柱 胡雪岩 第一部分 隆冬,正是年关“大比”之期 杭州的清河坊。人丛中,穿行着一位英俊青年,长方脸,眉清目朗,白净面皮反被朔风吹得红润。青年叫胡雪岩。几天前,请一个有学问的老先生,给他取了个大号:光墉。他是杭州城有名的“开泰钱庄”的跑街。他每天
- 最新章:第24章
-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 作者:赵月华第1节:前言(1)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文稿前言"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句流传民间百年的经典谚语,深刻道出了一个洞悉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之术的名臣曾国藩和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权谋的传奇商人胡雪岩在人们心中不可拒不撼摇的崇高地位。他们两个是那中国历史天空中永远闪耀着熠熠光辉的双子星
- 最新章:第7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