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散步》第48章


畚难д叽蟮忠捕冀弥畈宦鄄灰橹小?br /> 论文学,特别是谈散文的人,所指的,其实是具有世相化(写日常琐事,世俗社会生活)、技艺化(义归乎翰藻,讲究文采)、俳谐化(文多驳杂无实之说,使人陈之于前以为欢,善戏谑兮,不为虐兮。不那么正经,有一点儿趣味、一点儿情致、一些滑稽幽默、一些戏笔,庄谐并作,鱼龙蔓衍)的那些文章。
这时,所谓散文,绝非古文家所说的古文之类属,也不能由形制上的非骈偶非声律说来衡量。因为政论时论亦是非骈偶非声律的,而古文所希望达到的明道达道目标,更非散文家所萦怀。
可是,散文确实又是从古文发展来的,是整个古文朝技艺化、世相化、俳谐化发展而逐渐形成之物。这个发展,亦使得早期散文与骈文相对而说的意涵发生了变化,由骈散之散变为樗散之散。
20世纪初讲散文的人,约略摸着了这个转变的意蕴,所以或以随笔、或以小品、或以杂俎来自我命名,自我辨识;又或上溯其源于随笔杂俎、晚明小品;或者说散文之要,在于幽默、在于趣味、在于闲适。讲的其实就是它形制上不同于“选学妖孽”,精神上又不同于“桐城谬种”的那种俳谐化、技艺化、世相化特点。
不过,近代文学因受西方文类区分的影响,把传奇笔记小说纳入“小说”之中,遂令笔记传奇与散文不再如古文时期那样关系密切。但论散文者不时仍会泄露它们与传奇原本紧密的特殊关系,像许多推崇张岱《陶庵梦忆》、沈复《浮生六记》的言论就是如此。而又因为白话文运动兴起,语言发生变异,“语言型的文学”由书面语而口语。这时,散文与“小说”的关联,也表现在它与白话小说的密切关系中。《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水浒传》中的景阳岗武松打虎,《儒林外史》中的王冕画荷、荆元市隐,《老残游记》中的王小玉说书、大明湖、桃花山,以及《红楼梦》中诸选段,都对散文家沾溉甚多。而这样的关系,不是从文类区分上谈散文的人所能理解的。
散文的后现代性
4。散文的后现代性
散,本义为杂肉,从肉,殳声。故《荀子·修身篇》注云:“散,不拘检者也。”《淮南子·精神篇》注:“散,杂乱貌。”庄子则称不为世用之木为散木。散文之散,即有此义。非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亦非达道贯道明道之具,不能代圣立言。文章解除了它的神圣性,而朝世相生活方面发展。把世相生活,用技艺化的文字写得令人欣赏便罢。偶或讽世警世醒世,亦非有微言大义、道宗奥旨,只不过散人杂语,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而已。
然而,谈现代散文的人都说现代散文成果斐然、名家辈出,可是实际上,现代散文虽为一千五百年以来文章发展的结果,现代却不是它的时代。整个现代,代表性的文体其实是小说。这个道理,只要读过伊恩·瓦特的《小说的兴起》,大都能理会。若说“小品文可以发挥议论,可以畅泄衷情,可以摹绘人情,可以形容世故,可以箚记琐屑”(《人间世》创刊号发刊词),则小说更可以。现实主义小说在世相化的程度上,高于散文短制。现代主义小说,又在“本无范围,特以自我为中心”(同上)方面优于散文。整个文学批评界在20世纪对小说的关切,也远甚于散文。小说家的光环,亦远胜于诸散文作家。
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或许在于小说这种文体,或者说19世纪、20世纪的小说,具有现代性的叙事精神,用小说讲民主、讲爱国、讲乡土、讲乌托邦、讲时代变迁、讲人生意义。它摹绘人情、形容世故、铺陈琐屑,其实都是为了它的“大叙事”所需。故其情节,亦均是理性的构建,一点儿也不樗散,一点儿也不散杂,一点儿也不不为世用。
所以,相对于小说,散文就显得较有后现代的气质。去中心、放弃大叙事,祭鳄鱼、听秋声,登凌虚之台,临沧浪之亭,记卖柑者言,述捕蛇者说,某山某水,一箫一剑,纵情则或放歌,明道则在屎溺。散仙入圣,不妨即其无用是为大用;天女散花,是亦当散其不空以证真空。体无定质,藉吃喝拉撒睡以显其相;名无固宜,杂单骈诗歌小说而弗拘其类(也就是郑明娳所说的,散文具有类型整合的趋势)。它较小说更具有后现代性,不是很明显吗?
由此,我们或许可以说,从古文运动发展到现代散文,代表的其实是一个发展的趋势。而这个趋势,到后现代的阶段,恐怕将有更大的发展。
当然,把散文跟后现代性扯在一块,而且预言小说与散文的命运,是贻患无穷的事,必将引来诸多争论。这一点,我自然明白。但题目是本届大会决定的,我只是奉旨命题作文;而且,学者的本领,不就在强掰硬拗,以理论搞乱世界吗?论散文的后现代性,亦可作如是观。
如此论列,也必然是断章取义的。论后现代者,言人人殊,甚或彼此错综,相互枘凿,亚勒克(Postmodernism and Politic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8)对此早有详述。这其中,不仅有因对“现代”态度不同而形成的差异,更有因论者接触或熟悉的文类不同而产生的分歧。有些论者喜欢从建筑谈,有些就艺术做分析,有些专注于资讯与传媒,有些主要利用小说,有些人则由诗立论,故其所析释的后现代性颇不相同,有些可以相容相呼应,有的则难以并置同视为一种性质。我们在这里,乃是选择了其中几种所谓后现代性来谈。例如伯尔曼(Berman)说后现代是严肃艺术与大众文化界限的泯除、艺术崇高性的破灭、生活(日常事物事件)的美学化(Modern Art and Desublimation;TELOS 62〔1984—1985〕),p。41),这对我们解说的散文性质,自然是颇能契合的。不过,他谈的是艺术,而且以波普艺术之类的东西为说,它的商业性、广告性、复制性,或否定现代主义个别作品的自主自足性等,便非我所能借用以为说明的了。
又如散文与小说的不同,在于它们虽都是叙述,但现代小说重视完整结构和自足自主,有一个叙述者的声音贯穿全场,后现代则是抒情的叙述(lyricized narrative),声言多重、片断,且与感情相激发,而此即后现代性质之一。这个差异,固然能如此说,但阿什贝利(John Ashberry)谈抒情化叙事时,本是由史坦贝克的小说和抒情诗的对比中讲下来的,我们若要借用,便不能不有所挪选。
此外,现代主义对物化异化的社会是采取批判、抗议的姿态,希望能唤起被压抑的人性。后现代则被认为是与商品拜物主义妥协了,是对政治、文化的弃权(Arnold Hauser;The Sociology of Art,Chicago;1982;p。651,p。653)。现今的散文不再高谈圣道,流于对文字美感的沉溺,对生活中小小物事、饮食男女、时花品茶的纵情描绘,亦可以从这个面向去理解。但是,后现代跟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之间的爱恨情仇,与散文毕竟不甚相干,是很难直接援用的。
虽然如此,我仍要借用黄梅一篇讨论戴维·洛奇《小世界》的文章中的讲法。他说,巴赫金把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伯雷的作品拿出来,视为狂欢式对话小说的典范,这种做法颇值得商榷。因为狂欢笔调、讽刺、戏拟、拼贴等手法,古已有之,若谓此即为后现代主义作品,则《十日谈》、《坎伯雷特故事集》也都是。18世纪,讽刺、戏拟之作亦甚多。任何一部小说,若为复调或杂语,也都不免是拼贴。(《小世界》中的后现代话题,收入《现代主义之后:写实与实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确实,“后现代性”若视为现代之后才出现的一些性质,则说古代一些作品具有后现代性,便是笑话。某些所谓后现代性,也非新生事物。但文艺复兴时期某些作品,经后现代诠释之后,确有可能成为后现代作品。散文,这个无以名状之物(非骈非韵非诗非小说非戏剧非……),现在正需要给它一个诠释。
2000年10月25日香港大学中国散文国际研讨会讲稿,10月2日写于厦门长沙成都旅次
关键词索引
关键词索引
第一章欣赏文学“作品”
作品(text)9
读者反应理论(theory of readerresponse criticism)9
现象学(phenomenology)10
知识论(epistemology)10
新批评(new criticism)10
同一之感(empathy)11
布朗肖11
第二章欣赏“文学”作品
富兰克林19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