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欢离合,亲情的永久离别引起生命的痛感。而这种悲伤不在于死亡,在于由死亡所引起的亲情的缺失。由缺而痛,并非由亡而痛。
所以我们在体验别人的死亡,总容易忽略事情的本真,只关注表象。因为我们容易让感性的冲动引领自己的思考。七情六欲,搅作一团。沉陷其中,忽而放声大笑,忽而长歌痛哭,痛快地倾泻着自己的情感。
《菜根潭》说:“草色花香,游人赏其真趣;桃开梅谢,达士悟其无常。”对于亲人的死亡,痛定之后,需要考虑下一步该怎样走,是继续放纵情感,沉湎于悲痛,还是走出痛苦的阴影,重新审视这带来悲痛的死亡。
死者长已矣,生者的悲歌不能永远的唱下去。
亲人的去世,并非要留下痛苦,更重要的还是对死亡的感悟。
存在即合理,大自然在你的生命历程中安排各种死亡,不是为了折磨你,不是为了令你畏惧,而是让你明白死亡,理解死亡,坦然面对最终的死亡。
扔掉挂碍,轻装前进,将生活过的更有意义,这才是生命存在的价值。
佛说,放下是福。
【国学故事】
雁邱: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有次去并州参加考试,漫长寂寥的路途中,偶然碰到一个捕雁者。两人随一道并路而行,元好问看到捕雁者手里提着两只大雁,不禁赞叹起捕猎者的高超技巧来。而捕雁者却说了一件令他刻骨铭心的凄凉故事:捕雁者今天设网捕雁,与往常一样,他在一旁无聊地等待着。忽然,他听见一阵大雁的哀鸣。赶紧爬起来一看,两只大雁捕得一只,一只脱网而逃。在他捉住网中大雁的时候,他发现那只脱网之雁并没有飞走,而是在他上空不停地盘旋,同时悲鸣不断,叫声凄厉。没过多久,空中的大雁突然直直冲地坠落,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其中最为有名的两句便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文化常识】
古代帽子:古代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叫“冠”,后代“冠”又泛指一般的帽子。“冕” 是天子、诸侯和大夫在祭祀时戴的,上边是一块长方形的木版,前后沿挂一串小圆玉珠。汉代以后,只有皇帝才能戴这样的冕,所以后代称皇帝即位为“加冕”。打仗时还要戴上“胄”,胄在秦汉以后又叫“兜鍪(móu)”,后代又叫“盔”。古代平民不能戴冠,只能戴类似后代的头巾之类的东西,称为“帩头”等。比平民地位更低的奴仆,则仅能以青布束头,所以奴仆又称为“苍头”。
古代丧葬过程:
古人将人死时叫做“属纩(kuàng)”(礼记·丧大记)。属是放置的意思,纩是新絮。新絮很轻。据说古人把新絮放在临终的人的口鼻上,试看是否断气。
古人初死,生人要上屋面向北方为死者招魂,这叫做“复”,意思是招唤死者的灵魂回复到身体。复而不醒,然后办理丧事。
古人死后,要给他沐浴。这在《礼记·丧大记》里有记载。这个风俗持续到后世。
死后有“敛”(殓)的仪式。有小敛,有大敛。小敛是给尸体里上衣衾,越是贵族,衣衾越多。大敛则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敛时死人口里须饭含,饭是把米放在死者口里。含又写作琀,是把玉放在死者口里。
入殓后,停丧待葬叫做“殡”。
送葬的规矩是白衣执绋。绋是拉柩车的绳子。执绋的原意是亲友们帮助拉车,实际上只有形式。后来出殡,在送殡人的行列的两旁拉两根带子,那就是执绋的遗制。送葬的时候扶柩的人们还要唱挽歌。
之后便是下葬。
【相关阅读】
潘岳《悼亡诗》; 纳兰性德《沁园春》
九、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生命的苦短
导读: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生命在浩瀚宇宙中短暂而永恒。
肉体躯壳百年而过,如白驹过隙,转瞬成尘;精神灵魂,却如璀璨星斗,千百年依然悬挂天边。
追求肉体的生死轮回还是精神境界的无限超脱,人们很少能悟透其中奥秘。佛教以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一切凡夫,皆在生死中,故皆在此岸。一切圣人,则已从此岸,渡烦恼河,到达涅槃彼岸,永离生死之苦,长享无为寂静之乐。
如能成为圣人,当然不用担心生生死死的问题。但芸芸众生更多还是在此岸世界为生死而操劳奔波。
《蜉蝣》描写了一种朝生暮死的小动物,它弱小、美丽,有一双相对其身体而言显得很大、几乎完全透明的翅膀。在暮霭笼罩的傍晚时分,成群结队的蜉蝣飞翔在天空中,完成生命的传递之后纷纷坠地而死,在地上用尸体堆积起一层厚厚而洁白的雪。诗人踏雪归来,内心忧愁,人之生命与蜉蝣何异?满地晶莹华丽的蜉蝣翅膀激发起诗人对人生忧伤的深深感喟。那种昙花一现、浮生如梦的感觉攫住诗人的心灵,他询问自己,自己的归处在哪里?诗人不能解答生死的问题,但仍一遍遍追问自己。在疑问中内心被笼罩上一层忧伤。
《山有枢》的作者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也没有结果,但他采取了行动,一种面对生命苦短的颓废无法自拔的消极行动。穿上华丽的衣服,坐上高高的车马,四处游戏人生。拿出钟鼓琴瑟,拿出美酒佳肴,尽兴地享受着所有你所拥有的甚至不拥有的物质财富,在大朵快颐,莺歌燕舞中度过短暂的美丽时光。因为一切的一切,都终将在人死后而成为别人的东西。
相比较《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等吝啬鬼,作者至少认识到了物质财富的幻灭幻空。但一个在吃喝中度过此生的人在临死前会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足吗?
短暂一生到底该如何度过?《蟋蟀》也给出了一个答案。
寒秋的来临,让蟋蟀的歌唱变得沙哑。它需要休息一下,回味在一年里的露水滋味。于是,它带着深秋的气息一下子跳到了屋内。主人知道,一年又将要过去了。年复一年,时光匆匆而过。生命的光彩会逐渐暗淡下去,该如何度过这短暂的生命呢?还是及时享乐吧。因为不论做什么,都会在生命结束的时候失去所有的意义。
如果诗人继续下去,将会与《山有枢》的作者一样步入漫漫物欲横流的世界。然诗人转而又想,不要过度的享乐,职责和工作都还要去承担、去做,还要时刻警戒外族的入侵。因为他知道,如果过度的沉浸在享乐中,实际上是主动缩减了自己的生命。或许你可以昏天黑地的享受十年,但外族的入侵会让你立马感受到地狱的来临。然在享乐与努力之间适当平衡,一张一弛,你就有可能享受几十年的快乐。
愚蠢之人得过且过,聪明之人悠悠而过。
1、《蟋蟀》: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原文】
蟋蟀
蟋蟀在堂(1),岁聿在莫(2)。今我不乐,日月其除(3)。无已大康(4),职思其居(5)。好乐无荒(6),良士瞿瞿(7)。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8)。无已大康,职思其外(9)。好乐无荒,良士蹶蹶(10)。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11)。今我不乐,日月其慆(12)。无已大康,职思其忧(13)。好乐无荒,良士休休(14)。
【注释】
①堂:堂屋。天气寒冷时蟋蟀从野外进到堂屋。
②聿(yù):语气助词,没有实义。莫:同“暮”。
③除:消逝,过去。
④已:过度,过分。大康:康乐,安乐。
⑤职:常,还要。居:所处的地位。
⑥好:喜欢。 荒:荒废。
⑦瞿(qú)瞿:心中警戒的样子。
⑧迈:消逝,过去。
⑨外:指份外的事。
⑩蹶蹶(jué):勤劳敏捷的样子。
⑾役车:服役出差的车。休:休息。
⑿慆(tāo):逝去。
⒀忧:忧患。
⒁休休:安闲自得的样子。
【经典原意】
蟋蟀栖息在堂屋,预示一年就快结束了。现在我不去及时行乐,光阴会一去不复返。也不要过度安乐。还要想着我们的职责所在。喜欢享乐但不要荒芜工作,贤士要时刻警觉这一点。
蟋蟀栖息在堂屋,预示一年就快过去了。现在我不去及时行乐,光阴就会匆匆而去。也不要过度安乐,还要想着份外的事情。喜欢享乐而不荒芜工作,贤士要兢兢业业勤快敏捷。
蟋蟀栖息在堂屋,忙碌的役车也要休息了。现在我不去及时行乐,时光就会转眼即逝。也不要过度安乐,还要警惕着外来的侵略。喜欢享乐而不荒芜工作,贤士闲乐要懂得有
小说推荐
- 大学解读
- ,三纲八目的追求-小-说.网【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 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
- 最新章:第6章
- 诗经
- 《诗经》作者:佚名国风 周南 关雎国风 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国风 周南 葛覃国风 周南 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 最新章:第15章
- 另类解读『搜神记』
- 作者:席晓优内容简介世界上有神仙吗?有鬼吗?有妖吗?负责任地说,我也不知道。有人说有,举头三尺有神明,比如那谁那谁那谁…有人说没有,所谓神话,不过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这等事,有耳闻没有目见,不敢随便抬杠。弄不好,既得罪了人,又得罪了神,小可承受不起。既然都拿不
- 最新章:第44章
- 诗经外传之桃夭
- 《诗经外传之桃夭》作者:吊儿郎当内容简介【护卫X少爷】娶的媳妇宜家宜室,但是个男的怎么破?1四月初六,柳絮飞如雪,桃花绽灼灼,宜嫁娶。程瑶英盯着镜子里那张涂脂抹粉的面容,又看了看四周红浪一般的纱帐,喜烛暧昧,火光温透,映出她眼中的点点泪光“呜呜呜”那千娇百媚的妆容在泪水的冲刷下变得模糊粘稠,原本艳如
- 最新章:第35章
- 易经读本
- 趣味解读群经之首《易经》读本 作者:臧守虎内容简介《易经(又名《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它以象征阳的(又称“阳爻)和象征阴的(又称“阴爻)为基本符号,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组成)以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组成)为基本图形
- 最新章:第39章
- 佛经解说
- —白云娑婆苦,身世一浮萍。蚊蚋睫中争小利,蜗牛角上窃虚名—点气难平。人我盛,日认长无明。地狱尽头成队入,西方无个肯修行,空死复空生。娑婆苦,光影急如流,宠辱悲欢何时了,是非人我几时休,生死路悠悠。三界里,水面一浮沤。纵使英雄功盖世,只留白骨掩荒丘,何似早回头。说明佛教的经沦,浩如烟海,文理艰深难懂,
- 最新章:第204章
- 历史密码:千古之谜终结解读
- 第一部分 前 言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谜案。虽然后人在其后的历史中一直在不停地研究、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历史之谜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历史的车轮在沧桑巨变中不断前进,而世人又渴望从艰涩滞重的印痕中探索历史的本原面目,这就使得原来就充满了神秘
- 最新章:第37章
- 读史巧经商
- 作者:康贻祥第1节:序我国古代商业活动有很久远的历史《易经》上曾这样记载“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早在商朝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出现了一个不直接从事生产而从事产品交换的社会群体—商人。到了周朝,货币的运用比较普遍,这标志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与进步。战
- 最新章:第53章
- 金刚经讲解
- 作者:慧律法师这部《金刚经讲解》是根据台湾慧律大法师于文殊讲堂的讲经录像转录整理而来,标题名称是编者所加,为便弘扬故《金刚经讲解》的转录工作是由一方师兄一人担当,一方师兄把大量的业余时间奉献在逐字逐句敲字记录的工作上的这种热情另人敬佩,在此特别感谢。后期校订工作则由虚空之风君力担大任,把经典原文、大
- 最新章:第4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