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文前部分 6。幸福的自留地(4)
说到饥饿,我已经没有多少切身的记忆。母亲偶尔会说起我小时候如何营养不良以及现在的小孩们如何油水足。不过,对于发生于五六十年代的大饥荒,我从大人们那里还是了解了一些。据祖母说,她有个女儿便是因为营养不良夭折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父亲十岁左右,每餐分到的口粮只有一两米,而大人是二两米。由于吃不饱,父亲只好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去挖野菜,或者跟着爷爷去山里剐柚树皮充饥。这不是个好差事,因为许多树皮都被别人剐干净了。而这些替补食物,早先都是一些猪食。人吃起来,不是出现解手困难,就是肚子会疼。我的父母一直患有胃病,恐怕和这场大饥荒不无关系。
母亲常常和我提起的是她之所以没有念完小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饿得头晕,书包都背不起”,后来索性不去了。事实上,此时江西的饥荒还不算最坏。这场被称作“三年自然灾害”的灾害,死亡人数虽然民间有三千万或者四千万之争,但就官方公布的数字来看,至少也在千万之上。而在极端的年代,人们甚至被剥夺了最卑微的自救的权利,要饭还要乞讨证,否则是“给社会主义抹黑”。不过,再严密的追堵,还是磨灭不了人们求生的意志。在我印象中,直到八十年代,仍然经常有来自安徽、河南甚至江苏等省的逃荒者路过小堡村要饭。后文提到的小堡村有位妇女,便是在六十年代初跟着她的母亲以及三个兄弟姐妹一起从江苏逃难而来的。
说起这场大灾荒的起因,村民似乎仍停留于重复当年官方的解释:一是因为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二是被苏联逼债。当然历史并非那么简单,几十年间,有心梳理历史或者不忘过去的人注意到,灾难的起因在于当时的内政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甚至,网上还有人在争论一个问题:在灾难发生的年份,中国是否同时在向苏联出口粮食?
1755年,当伏尔泰为里斯本大地震中死去的四万生命愤慨不已时,卢梭则回应道:发生灾难,错误不在大自然,因为不是大自然“把两万家庭聚集到六七层的楼房中的”。卢梭接着说,假如居民散居开来或是以另外的方式居住,“那么地震的次日,我们会在20个不同地方看到他们高高兴兴地活着,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
我是在《饥荒与政治》一书中读到上述材料的,这大概也是有关“风险社会”的最早论述吧。作者西尔维·布吕内尔认为,把眼前的困难归咎于自然环境、所谓的人口过剩或者食物产量降低等因素,就像许多外部观察家所言(他们或无知,或仓促,或不怀善意),这实际上意味着在解释饥饿现象时无视政治因素在当时发挥着多么重要的决定作用。
而按现在的危机干预理论,饥荒的发生通常都会有前兆,比如食物储存逐渐枯竭;市场上的食品价格提高,出现替代品(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动物);最健壮和最有才能的家庭成员忙着为留在原地的人找寻食物;有社会意义或象征意义的物品被变卖;用于生产的牲畜被杀;等等。从食物匮乏到人口大量死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制止一场饥荒只需几个星期。若非政治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场饥荒怎么会没有预警,又怎么会持续几年时间?毛泽东听说信阳死了许多人还不相信,以为是阶级敌人在造谣搞破坏。
春种秋收,大量守着农地的农民活活饿死,不得不说是二十世纪最大的悲剧。他们有种粮食的义务,却没有获取粮食的权利。纵观全局,这次大灾荒源于一连串事件:兴无灭资、强制农民集体化、“大跃进”、强征农民余粮等,而最重要的一条是当时的社会反对意见已无立锥之地,这也是我在整理董时进相关资料时的一个最深感受。当政府或领袖开始统领一切、决定一切时,丰富的社会被国家装进一个篮子,如卢梭所说的,将所有人都“聚集到六七层的楼房中”的危机就会随时出现。
前文提到,董时进在1950年前后曾经上万言书反对毛泽东主政的土改,并坚持认为土改只是“慷他人之慨”,并从逻辑上推断出“一旦田地社会化了,什么人也没有田地”。言路受阻后,1951年他继续在香港出版专业书籍,指出当年正在启动的农业集体化的种种弊端。
对于呼声甚高的“苏联经验”,董时进的批评是,“苏联的集体农场是否能算是成功,是否真比单体或家庭式的农场好(就有关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的各项条件而言),是另一个问题。但我确知道,世界上最好的农业和最富的农民,都不是在苏联,而是在所谓资本主义国家。我也知道,苏联的农民一般都愿意成立独立的家庭农场,只是在政府的强迫下做了集体农场的场员。退一步说,即使承认苏联的集体农场有一部分的成功,然而也要知道,苏联是苏联,中国是中国,两者土地人口的情形,和历史的背景均判若天渊。”
与此同时,董时进更尖锐地指出:“这种制度(集体农场和国营农场),完全是回复到封建和农奴制度,绝不是什么农民合作,扩大经营,提高效率的意思。我一向以为这个办法是要不得的,害处很大的。我预料将来惹出许多乱子,杀死及饿死许多人之后,终究还是要作罢的。我不懂共产党的先生们,和高唱集体农场入云的先生们,何以如此胆大。自己对于农业有何研究及经验,对于家庭农场和集体农场有何比较的研究及经验(政府在短时间内办了少数几个农场,无论成绩如何,都是不配称经验的),竟敢把这关系国家命脉和几万万人民生活的农业经营制度,拿来当试验品!”
像那个时代孤独的先知一样,董时进所预言的许多事情在后来都一一应验了。董时进并不是什么先知,他只是一个自始至终保持其独立精神的知识分子。曾经,他是孤独的。他所在的时代忽略了他,并且受到了这种忽略的惩罚。历史所能赋予他的荣耀,恰恰是我们透骨的哀伤。
小说推荐
- 一个人的村庄
- 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一个人的村庄(精选 作者:刘亮程狗这一辈子 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善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尽管一
- 最新章:第26章
- 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 作者[德]康拉德·赛茨】内容简介:康拉特·赛茨讲述了中华千年古老的历史和她“完美的文明;讲述了十九世纪儒家帝制的崩溃以及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失望;也讲述了1949年诞生的新中国,以及之后中国全力发展经济,奠定了未来强国基础的历程。20年后成为经济强国的中国,是否还会陷入古老帝国的传统之中?她是世界的合
- 最新章:第75章
- 我的左手里有一个帝国
- 作者:饥饿的蚊子第一章:我的左手能储存东西一次蹲厕所,忘带手纸,于是田心就悲催了。极度无奈之下,他伸出了左手向自己的菊花处!一分钟之后,田心带着强烈的羞耻感,去洗手池洗手,却恐怖的发现,水龙头放下的水,一沾到左手掌,竟全部不见了!天啦!田心震惊了,他左手怎么了?直到几天后,田心才终于发现,他的左手掌
- 最新章:第824章
- 两个女人一个清朝大清开国与孝庄太后
- 两个女人一个清朝:大清开国与孝庄太后1 作者:郭厚英引言讲起中国鲜活的前朝掌故,在泱泱之历史长河中,于风口浪尖上一试身手者大抵都只是一些男子雄壮的身影吧?不过,有时,历史也会有例外,譬如,民间野史中代代风韵流传的吕后、武则天以及清代的孝庄、慈禧太后等,都是一些顶尖绝色的聪慧女子,她们在历史的万道霞光
- 最新章:第17章
- 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
- 作者:国亚《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 作品相关 前叙·一周末去看望病中的父亲。在与癌症进行了长达三年多的斗争、经历了将近二十次化疗的痛苦后,父亲已经变得异常衰老与孱弱了。看到这位躺在床上的疲惫地向我微笑着的,面色苍白而憔悴的老人,我突然感到一种异常的心痛—我实在难以接受、难以相信、难以面对为我从小遮风
- 最新章:第140章
- 一个中国军人在越南的奇遇
- 上部 前传(更新时间:2003-5-7 0:02:00 本章字数:9710 每颗星都有自己的轨迹,然而他的轨迹又在哪里呢 在一座金碧辉煌的楼房的房顶上,一个军人正久久地凝视着夜空“国生”一声呼唤,那军人应声回了头。他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脸庞黑黝黝的,几点疤痕点缀着他那本来十分英俊的面孔,此刻他摇
- 最新章:第65章
- 一个中国革命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 一个中国革命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作者:李耀宇,李东平 这是一个自幼参加中国革命的普通士兵对其人生经历的私人记录。书中虽然没有透露重大历史事件的决策内幕、描写革命过程的奇峰险壑和波澜壮阔,但作为许多历史细节唯一健在的见证人,他忠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稚拙平实的一面,革命领袖们即使在战争年代也从不缺
- 最新章:第41章
- 在别一个国度里
- ,在别一个国度里 生小 说+网—关于住八蛮山落草的大王娶讨太太与宋家来往的一束信件第一信此信用大八行信笺,笺端印有“边防保卫司令部用笺”九字。封套是淡黄色棉料纸做就的,长约八寸,横宽四寸余。除同样印有“边防保卫司令部函”八字外,上写着即递里耶南街庆记布庄转宋伯娘福启,背面还有“限三月二十一日烧夜饭火
- 最新章:第7章
- 千古大变局:影响近代中国的十一个关键人物
- 作者:曾纪鑫】作者简介曾纪鑫,1963年生于湖北公安县。当过农民、教师、干部、编剧、专业作家,现就职于厦门市群众艺术馆,系《厦门文艺》执行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楔子:千古大变局暴风骤雨就要来了,可屋内的人浑然不觉。满屋子的人,自古以来曾经“出产”过那么多号称通天达灵、先知先觉的巫仙神怪,却没有一人
- 最新章:第9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