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部落》第28章


。大漠的奇异是千变万化的,因而骆驼的遭遇或许也会发生变化。
很快,我就遇到了一个难解的问题,别人问我,骆驼走在沙漠中时,头朝前还是朝后?我想,骆驼因为保持了一贯的行走姿势,它的头一定是朝前的。别人又问我,假如一场大风沙刮起时,骆驼会不会有所变化呢?我又想,变化肯定是会有的。但究竟怎么变,我却不得而知。从此,这个问题缠绕在我心头,我尽管想努力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但却不愿去猜测。因为我觉得骆驼的头在大风刮起时到底朝向什么方向,一定是非常奇特的一幕。
后来,一位在沙漠中赶骆驼的维吾尔族老汉帮我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说,当一场大风沙刮起时,骆驼立刻掉转方向,把屁股对着风沙,让风不停地吹。如果风沙持续得时间长,它就用身躯挡住主人,然后用嘴去拱沙子,拱出一个大坑后,让主人进去,它则卧在边上继续挡风沙。如果没有人,它则将头深深地伸入沙坑,等着风沙过去……那位老汉说得眉飞色舞,好像骆驼所为就是他干过的一件事似的。他的一番话让人浮想联篇,我好一阵子从幻觉中脱离不出来;我觉得骆驼在大风沙刮起,把头扭向后面的一刻,它就是一个人。因为接下来它在挖坑,挡风等一系列动作中,有很清晰的思维,而且它用那种清晰的思维几乎创造了一个神话。
现在,我注视着我身边的骆驼,我觉得它们就像与我交谈过的人,我被它们身上表现出来的神异感动着,我在这种感动中一再相信………中亚有神。
3、在风中站立
一场风刮了起来。风在新疆往往只是一个打前站的黑客,它后面还有沙呢!不久,风沙就刮了起来。风沙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我们的车子拼命往一前赶,好不容易冲出风沙没走多远,却很快又被裹在里面了。如此折腾几番,司机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索性放慢速度正常运行,但这时候风沙却奇怪地停住了。
快到名胜古迹千佛洞了,却因修路不得不走便道。车在沙土中前行,有风再起,尘土便涌到车前,撒开一片土雾。好不容易冲出尘雾,从倒车镜中发现车后有一条“土龙”紧追不舍。慢慢地风沙小了,土龙也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忽然,前方出现上一片绿色。呵,风沙散去后见到的绿色真是让人心悦。稍近定睛一看是一棵大树,这棵树长得可真是不容易,四周一片苍凉,唯它独立。人们为了保护它,在它周围用土坯围了一圈。车子驰近,见一匹骆驼在树下卧着,大树投下一片绿阴,为它创造了一个休息的安逸之地。我因为刚刚才穿越了风沙的缘故,便在心里为骆驼感叹……风沙散去多难得啊,骆驼,好好休息吧骆驼。走远了回头一看,旷野独树,树下卧着骆驼,这些无疑都是新###有的风景。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Www。。)免费TXT小说下载
骆驼(3)
车子走了不远便被人拦住,因为前方修路,不让我们过去。于是我们只好往回走。失落是无可避免的,但总得找个理由开脱,于是,我给大家讲起千佛洞的来历。吐鲁番最早的宗教是佛教,千佛洞在唐、五代、宋、元等七个世纪中,一直是这个地区的佛教中心。以后随着印度凿窟造像技术的传入,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由西向东发展,千佛洞正是这种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从魏晋南北朝,到元代,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吐鲁番修建了许许多多的佛教寺院和石窟。交河,高昌的大旨殿,柏孜克里克,吐峪沟千佛洞都是这一历史时期建造的,足见当时佛教精神统治的威力。吐鲁番千佛洞的历史,比起敦煌,云冈石窟还要早一些。最早的壁画大概是三世纪的,最晚也到宗元,洞窟以隋唐时候最多。令人不无遗憾的是,自近代以来,屡屡遭国际友人的恶意光顾和风沙的侵袭,现如今已满目疮痍,不见千佛,几乎洞洞空洞。大家听我这么一说,几乎全都欢呼起来,大有不去是福的感觉。我想,去与不去,都将与佛擦肩而过,就算是千佛洞今天依然完好,作为游人,除了为它的建筑发出几声感叹外,不会再深刻地体会到什么。
一场更大的风沙又袭来了,车子不得不放慢速度。整个天地间已被风沙占据,光线暗淡了许多。想想在这样的天气里,千佛洞能不斑驳脱落吗?新疆的风沙大,能有什么可以抵挡住风沙的侵蚀而长久不变呢?车内从内地来的朋友因为从没见过风沙,所以他们对风沙很感兴趣,他们终于知道了什么叫飞沙走石。这样的遭遇对生活在西南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车子迎着风沙又驰到了那棵树跟前,树叶被风沙吹打着在纷纷飘落。此时的能见度只有两,三米,我费了很大劲才看见那匹骆驼,令我吃惊的是刚才卧着的它在更大的风沙中没有躲避,居然站了起来,纹丝不动,像一座山一样。
呵,骆驼,在风沙刮过来的时候迎身而起。
4、回家的路有多长
后来听到的有关骆驼的故事较简单,但时间跨度却较长,前前后后把一件事持续了三年。是在北塔山南端的一个边防连,有一天一只骆驼走失,战士们便到处找它。战士在年轻的时候是尽职和真诚的,苦苦寻找几天终无下落,战士们回去,领导是一幅无可奈何的态度,事情便不了了之。过后,没有谁再想起它。军营里原本有许多事情会被遗忘得很快,一只骆驼在人们眼里算不了什么。到了第三年,又一支由士兵组成的巡逻分队去边界线一带,翻过一个小山包临近边界线时,就出现了让他们惊讶的一幕。那只骆驼的尸体裸露在两国的边界线上,几年时间下来,皮肉已消失殆尽,但它的一个姿势却很清晰。它四腿向前,头努力向前伸着,似做过奋力向前爬行的挣扎。它要挣扎爬回的方向就是中国的土地。士兵们的心为之动荡,它在咽气的一瞬,一定仍想爬。你说它想爬回故土也罢,想爬回中国也罢,总之,它一直挣扎到死。不用再用什么来赞美战士的品格,一只骆驼,便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之后又听说了许多骆驼在沙漠中的故事。任何一种东西的价值肯定都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才行,这种参照与它形成的对比越是强烈,它的价值才越能得到肯定。无疑,沙漠与骆驼的对比是强烈的……沙漠赤野千里,几乎没有生命在它里面生存,比如大风暴刮起时,人或动物如果避之不及,就会被刮飞,在弥漫的风沙中窒息。但骆驼却临危不惧,用嘴哄出沙坑,背对风卧下,将头藏于坑中,同时又用身子为主人挡住风沙。给我讲这些故事的维吾尔族老人眼窝深陷,说话不动声色,好像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实属平常之极。我惊异于他身上的平静,还有骆驼在大风暴刮过来时的从容,其实都与沙漠有关,当沙漠变得几近于像灾难时,骆驼和人反而从容面对,可以说,是灾难让骆驼和人找到了在沙漠中生存的另一种状态。
比如它们看人时,人在它们瞳孔中会出现不同的影像,如果你是一个少女,它的眸子会变得清澈明亮;如果你已为人妇,它的眼眸会有一丝淡淡的光晕,似是为你身上成熟的美所感动……它的眼睛就是一面镜子,不论你年龄几何,在里面都会有一个清晰的影子。人是贪得无厌的,不懂得体味,总是追问骆驼客,还有什么好听的事儿,给我们讲一讲。一生与骆驼相依为命的老人不高兴地说,骆驼的事情,它没有给我说,我给你咋说哩。说罢,便不再理人。
骆驼(4)
5、回到出生的地方倒下
后来我又见到了一群野骆驼。之所以在这里挑轻捡重地让笔落到野骆驼,而不是家骆驼身上,是因为野骆驼更为真实,它们仍保持着自己作为一个物种的原始本性。
是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远远地见有什么在移动,同时伴有灰尘扬起,近了,才发现是几峰骆驼。它们奔跑到一个小海子跟前,将巨大的身躯弯下喝水。天正蓝,小海子的水面便印出一个个骆驼,几个搞摄影的朋友不拍饮水的骆驼,而是绕到对面专拍它们在水中的倒影,拍得了几幅好照片。喝水对骆驼来说,也许是几天,或十几天才要做的一件事,遇上水了便大喝一通,遇不上就只好忍着。一个牧民们说,这群野骆驼已经把这个小海子牢记在了心间,每隔几天,总是要来喝水,因为是野骆驼,它们不必顾虑人,来去皆很自由。与家驼相比,它们在人类迈出那至关重要,几乎要改变命运的一步时犹豫退却了,所以它们仍是野骆驼,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