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第40章


按照分工,随来的文士们也按照自己的分工开始工作。他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干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松赞干布欣喜之余,又命令大臣与贵族子弟诚心诚意地拜文士们为师,学习汉族文化,研读他们带来的诗书,接着他还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贵族子弟,千里跋涉,远赴长安,到唐朝留学,研读诗书,把汉族的文化引回吐蕃,逐步汉化吐蕃。
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农技人员开始有计划地向吐蕃人传授农业技术,使他们在游牧之余,还能收获到大量的粮食,尤其是把种桑养蚕的技术传给他们后,吐蕃也逐渐有了自制的丝织品。
农技人员先把从中原带去的粮食种籽播种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后精心护理,等到了收获的季节,那硕果累累的庄稼,让吐蕃人大开眼界,因为吐蕃人那时虽然也种植一些青稞、荞麦之类的作物,但都是靠天收,常常是只种不管,所以产量极低。他们不得不佩服汉族农技人员高超的种植技术。
文成公主不是那种极有权势欲的女人,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提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议,松赞干布和大臣们对她的一些建议尽力采纳,极力实施。文成公主成了他的参谋,他们经常向她讨教唐宫的政治制度以作为他们施政的参考。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努力推行改革,在吐蕃的宰相禄东赞的妥善谋划下,吐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能称霸西域。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西南地区关系极为友好,此后200多年间,很少有战事,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
遗憾的是,松赞干布的后妃生育情形都不理想,包括文成公主在内,他的五位妻子中只有一位生下了一个儿子贡松贡赞。
据《红史》记载,松赞干布在31岁的时候,曾经将赞普之位让给时年13岁的儿子贡松贡赞,可惜的是这位小赞普年寿不永,刚18岁就死去了,松赞干布也随后离开人世,时年35岁。
虽然丈夫死了,文成公主仍然没有离开藏地,直到唐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在“逻婆城”病逝。
为了纪念这位给吐蕃带来一系列改革的汉族公主,吐蕃人把藏历的四月十五日定为“沙喝达瓦节”,即文成公主入逻婆城的日子,每逢这个节日,藏族人民载歌载舞。
(。。)
品读:西藏女神
关于“和亲”政策,在历史上颇受争议,赞成者说通过这一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化解干戈,功在千秋;针砭者则认为和亲通过女人的牺牲从而摆脱男人应尽的责任,是一种耻辱。
据说,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群臣多持和亲之论。于是唐宪宗背诵了戎昱《咏史》一诗: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可见对于和亲的认识当朝的皇帝还是有矛盾心理的。
烟台大学副校长崔明德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和亲亦称“和戎”、“和蕃”,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政权或同一民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出于“为我所用”之目的所进行的联姻。
对于和亲双方的统治者来说,他们在酝酿和决定和亲时,都希冀通过和亲避免战争,促进经济繁荣,推动文化交流,唐太宗认为,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结以婚姻、缓辔羁縻,亦足三十年安静”。
宋代王钦若在详细考察汉唐时期的和亲历史基础上,对和亲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非惟解兵息民,亦欲渐而臣之,为羁縻长久之策耳。”
屠寄在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和亲的作用进行比较后,得出了这样一种结论:蒙元时期的和亲使联姻的双方“彼此互为舅甥,休戚相关,安危与共”,而满蒙之间的联姻则“守成约,婚媾无绝,而蒙兀亦不侵不叛”。
事实也确实如此。每次和亲之后,双方的关系都得以改善,战事不断减少,来往更加频繁。这些也使丝绸之路更加畅通无阻,商贸活动更加活跃。
追溯中华民族的进程,看史上为民族团结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文成公主自然会被人记起,这位“和平使者”不仅履行了汉族和吐蕃的和亲,更重要的是履行了和亲的义务,在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长期一段时间里唐朝西南边境出现了安定团结的局面。这对当时正在发展的唐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文成公主在吐蕃境内安居乐业,在吐蕃境内发展汉族农业、手工业和文化事业,这大大促进了吐蕃族向文明方向的步伐,这些利于吐蕃人民的事业得到赞赏,吐蕃人民也尊称文成公主为“阿姐甲莎”,视为汉族的阿姐。在吐蕃人民的心中,文成公主是两族兄弟情谊的化身。
后人充分肯定了文成公主加强了汉藏两族友谊的功绩,用诗来称诵这位和亲的伟大女性,“文成公主离故乡,中原文明融边疆。古往吐蕃唐沟通,今来追忆弱女芳。”
唐王朝的盛衰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特殊女性。如:长孙皇后、文成公主、武则天、太平公主、上官琬儿、杨贵妃,等等。这些女性在男权主义的封建社会里,或者靠自己的贤惠,或者靠自己的才智,或是靠自己的权术,或是靠自己的美貌,不同程度地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天地,实属女性之中的佼佼者,在这些女性中,文成公主以“和平使者”的方式占据人们的心。
金枝非玉:升平公主(1)
升平公主旧第
罗隐
乘凤仙人降此时,玉篇才罢到文词。
两轮水常饷髡眨俪喏掮缓檬?br /> 带砺山河今尽在,风流樽俎见无期。
坛场客散香街暝,惆怅齐竽取次吹。
晋剧中有一名剧叫“打金枝”,讲的是唐朝驸马爷郭暧与妻子升平公主发生争吵,一气之下,郭暧出手痛打了金枝玉叶的升平公主。在帝王时代,打皇帝的女儿可算是太岁头上动土,犯了杀头抄家之罪,甚至要株连九族。然而,郭暧并没获罪,反而使升平公主成了一位温顺贤淑的妻子。
怒打金枝
在古代,皇帝说的话叫金口玉言,皇帝的子女们是金枝玉叶。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如果谁娶了皇帝的女儿做老婆,那可不是什么攀高枝享荣华富贵,有时就是倒了八辈子霉。你不仅要恭恭敬敬地伺候公主,就连说一句话都要小心翼翼,不知何时就触犯了皇室的禁条戒律,轻则丢官罢职,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去,重则人头落地,甚至祸及九族,亲戚朋友受牵连。
唐代宗时,大功臣郭子仪的幼子郭暧娶升平公主为妻,升平公主是唐代宗与沉后的女儿,深得唐代宗宠爱。在唐代宗东征西讨的时候,因为战乱,沉后失落民间,行踪不明,唐代宗便把对沉后的宠爱转移到升平公主身上。
升平公主原本从母亲那里继承了绝世的美貌和纯良的天性,但由于父皇的娇宠,她也养成了任性的脾气。而且这时的郭暧与升平公主,都只有13周岁的年龄,13岁的少男少女,正是反叛倔强的时候,而这对小夫妻,都出身在顶极的富贵权势之家,各自的脾气就更是好不了。
在最初的新婚燕尔过去之后,两个人骄傲的个性便开始发生了冲突。
按照郭家的规矩,每天清晨,儿孙晚辈都必须到郭子仪面前请安,而郭暧与升平公主居住的驸马府离郭府较远,每日请安不太方便,于是郭家特别对他俩破例,允许他们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早晨,到郭府问候老人,以尽子媳之道。对这个规定,升平公主无话可说,同意执行,但每次临行前,洗漱梳妆,总是拖拖拉拉,在郭暧的催促中勉强起程,到了郭府,总是郭家其他子媳早已站在郭子仪门下等候很久了。为此,郭暧对升平公主满腹怨言,但念在她公主的份上,勉强没有追究,只是每次说明道理,加紧了催促。
郭子仪70寿诞的时候,郭暧与升平公主本已商量好,头天晚上准备好了生日礼物,第二天清晨两人一道赶往郭府为老父亲祝寿。这天郭暧特意起了个大早,叫升平公主起身时,升平公主却突然推说受风头痛,不愿起来,叫郭暧一人带蛋糕去祝寿,代她向家翁问安。
郭暧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平日里你拖拖拉拉,我都忍了,今天父亲大寿吉日,你竟想称病躲懒不去!于是往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