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校之旅》第32章


踏民主和对爱国教师的迫害。为了探求真理就要争取自由研究的权利,同样也只有有了这种权利才能保证自由学风的实行。
京都大学(2)
经过前人的努力,今天京都大学的学生说:“在这里学习有种自由感,校方在学习和生活上从不施加过多的压力,有志者致学,无志者尽兴,各听其便,互不干扰。”因此,日本国内就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想读书就去京都大学。”
取得学分也可以不经过考试?
自由的学风体现在教学上就是弹性的管理原则,全校实行选课制,这个制度是法学部在20年前创设的。学生可以打破学年的界限,只要取得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且取得学分不一定要经过考试,撰写论文报告也可以取得学分。
以理学部为例,在两年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由学生自己选择最适合的专业基础课程组合学习,然后再确定重点专业方向。专业基础课程组合分为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四大块,由学生任选一块。两年专业课程组合分四种类型搭配:自然科学展望、共同基础学科、专业基础、专业课。对外来的留学生、本科生实行自由转学和互换学分的制度。
自由的学习气氛和严谨的学风并不矛盾,学校始终认为:学习是自愿自觉的行动,要靠自己的责任感和不懈的努力,京都大学的特色就是要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因而在这种学术氛围里用不着担心这种“过分”的弹性会导致放任自流。事实上,在京都大学要想拿到学位要比其他学校困难得多。
实行对外开放,重视国际交流
实行对外开放,重视国际交流,亦是京都大学在国际上知名度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京都大学每年要派出近百名研究生出国学习。至于教员出国研究、调查、讲学、参加国际会议等活动则更多,每年超过1500人次。
学校鼓励以个人、系、专业、研究等多种形式对外交流和开展合作,包括邀请国外学者携带课题来京大进行长期或短期合作研究。
京都大学与东京大学是分列日本东西的两颗灿烂的学术明珠。经过100多年的努力,在世界上赢得了很高的声望。今后,京都大学凭借它那得天独厚的学术环境、独具特色的传统和学风,学校全体成员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成为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名符其实的学术重地。
京都大学与中国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设有日本、东方、西洋三部,其中尤以东方研究部的中国研究最为著名,以中国的社会、政治、历史、革命史、古典文学为重点,在唐诗、元曲、尚书、天工开物、汉书律历志的研究上远胜于日本其他大学,为世界大学中的佼佼者。所内藏有研究汉学的珍贵中国文献41万册,其中有些是连我国国内也难找到的。比如商甲骨文、汉籍拓本,以及日本从我国各地带回来的像片、地图、录像带、缩微影片等。
1949年以前,我国就有不少人去京都大学留学。郑伯奇,作家,1917年赴日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等组成“创造社”。1926年京都大学毕业,回国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章鸿钊(1887~1951年),著名地质学家,曾赴日本京都大学留学。
京都大学已同我国的西北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校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
目前在京都大学就读的留学生有1123人,其中以中国留学生占绝对多数(共408人),近几年来,留学生人数都呈不断增长趋势。日本京都大学积极招收中国留学生,将于2006年在中国上海开设事务所,派教员常驻上海,并与复旦大学合作,利用电脑进行远程教学。
留学小贴士
特色学科:文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理学、医学、工学、农学等
申请条件:学历证明、成绩单、日语成绩、本校考试成绩
申请期限:不限
(。。)
费用情况:
申请费:无
海外生学费:300000日元
生活费:4万~5万元人民币/年
电话:(+81)75…753…7531
电邮:kanzlei@
网站:
地址:日本京都府左京区吉田本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早稻田大学(1)
“早稻田大学以保全学术之独立,有效地利用学术,造就模范国民为建校宗旨”,这种优良学风,经创始人大隈重信倡导以来,经历任总长的精心扶植和全体师生的不懈奋斗,使之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性质:私立,综合性大学
位置:日本,东京市,本部校区在新宿
成立时间:1882年
组成机构:11个学部和16所大学院
校训: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
历史回眸早稻田大学,一个具有浓厚田园色彩的校名,它是日本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它的名字来源,正如它的校徽图案:两束稻穗之间嵌上“大学”二字所显示的意义,早稻田刚建校时并不在繁华的都市,它的前身是东京专门学校。
走过艰辛,迎来光荣
1882年伴随着“学问要独立”的宣言声,日本明治时代著名政治活动家、自由民权主义者大隈重信在东京郊区一片稻田里创办了东京专门学校。当时由于国内政治派系纷争,从大隈重信的处境,不便于插手学校的事务,校长便由大隈英磨担任。当时仅设有政治经济、法律、理学及英语四科,规模很小,设备异常简陋。
1902年建校20周年时,学校正式改名为早稻田大学。后来,由于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早稻田大学受到严重的破坏,但它还是顽强地保存了下来。
二战后,早稻田大学获得了新生,清除了军国主义教育思想,办学规模也大幅度扩展。在新的学制下,早稻田大学为适应战后大规模经济复兴的需要,在扩大全日制招生规模的同时,开办了夜校班、函授班。研究生教育也得到蓬勃发展,许多系科都设立了博士课程。学校机构也有了相应扩充,设立了体育局、国际部,加强同海外交流和选派接受留学生。各种各样的研究所也似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世界的道路通向早稻田
早稻田大学以“保全学术之独立,有效地利用学术,造就模范国民”为建校宗旨,这个优良学风,经创始人大隈重信倡导以来,经历任总长的精心扶植和全体师生的不懈奋斗,使之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大学创办人大隈重信是一位有远见的教育家,他为学校定下的办学原则和治学精神一直贯彻至今,他提出的“做学问的独创性”,“知识的实用性”和“造就模范的日本国民和世界公民”是学校的建校宗旨。
大隈重信倡导的“在野精神、进取精神和庶民精神”使早稻田培养的不只是少数精英尖子和上层领导,而且是大批实干的人才。
大隈重信办学的终极目标是“世界的道路通向早稻田”,早稻田大学最早吸收欧美学术文化,向亚洲各国开放门户,吸收各国留学生在日本众大学中始终走在前列。
当今风采
早稻田大学已走过100多年风雨,发展成为一所完整的综合性大学。早稻田大学现有5万余名学生,拥有9个极富个性的本科系及12个研究生院。学校不仅拥有现代化的设施,更有百年来所积淀下的丰富人文资源,成为名符其实的日本“私学之雄”。
早稻田大学本部校区在东京都闹市区的新宿,全校主要学部和行政机构均设在这里。另外,还有户山、大久保、所泽、本庄等9个校区。各校区除了有关部的教学、科研设施外,在本部校区还有大隈讲堂、戏剧博物馆、井深大纪念厅(国际会堂)新建综合情报中心等反映早稻田大学历史和特色的建筑物。
早稻田大学以中央图书馆为核心,共拥有30座图书馆,藏书总数约450万册,利用者达180万人次,图书馆拥有许多国宝级图书。
早稻田大学是一所尊重个性,崇尚“自由的学风”的综合性大学。在这里你随时会见到来自世界各地,有各种不同的肤色,说着各种语言的留学生。
稻门会大行其道
早稻田大学培养了多名日本首相,如森喜朗、小渊、竹下、海部等,在日本国会中有校友近百名,称为“稻门会”。企业家中有松下、索尼的创始人,在日本上市公司经理中早稻田毕业生人数占第一位,更有村上春树等著名文学艺术家、建筑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