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校之旅》第43章


巴黎第三大学(新索邦大学):被视为巴黎大学的象征。教学重点是文学、外国语言、文化。中国留学生和进修教师在此学习的人很多。
巴黎第四大学(巴黎索邦大学):教学重点是文学、外国语言、文化。总体上以文学语言及人文学科见长,留学生较多。
巴黎第五大学(勒内·笛卡尔大学):教学重点是生物学、医科、药物学、社会学。以医学为主。附属奈克医学院的肾病研究中心是当今世界上肾病研究专业机构中最著名的。
巴黎第六大学(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
教学重点是理科、医科。
巴黎第七大学(德尼·狄德罗大学):教学重点是理科、外国语言文学、经济学、医科。医科包含了巴黎最大的两家医学院和欧洲最重要的让·贝尔纳研究组。
巴黎第八大学(巴黎万森大学):教学重点是人文学。教学与研究单位有:斯拉夫语言、东方及亚洲研究、语言学及信息学、哲学及精神分析学等。该校与我国有师资交换联系。
巴黎第九大学(巴黎多芬大学):对于信息管理科学、计算机系统、微处理机、远程信息处理、数据库管理系统、数理经济学等方面人才的培养有丰富的经验。
巴黎大学(2)
巴黎第十大学(巴黎南戴尔大学):教学与研究单位有:经济科学、法学、历史、地理、心理学及教育科学、社会学、哲学、文学、行政管理学、理工学院、体育运动等。
(。。)txt电子书下载
巴黎第十一大学(巴黎南大学):教学重点是科学、医学、物理学,以基础研究为主。
巴黎第十二大学(巴黎瓦尔·德·马尔尼大学):教学与研究单位有:城镇规划学院、医学、经济科学、文学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公共管理及社会管理、技术学院。
巴黎第十三大学(巴黎北大学):该校包括有理工学院、文学院、医学院及法学院。理工学院以金属物理、高分子材料合成和通讯工程为特长。
巴黎第一大学
又名邦戴昂·索邦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集合了3大系科,即法学与政治学、经济学、人文科学。学生在选定专业后在某一教研组的指导下学习,此外还有系际之间的学科、学院和所属中心进行的补充训练。
索邦大学历史悠久,创办于公元17世纪,现有文学、语言、经济、法律四个专业,是巴黎大学中规模较大较重要的。教学重点是外国语言文学、法律、经济学。
巴黎第一大学位于巴黎市中心的拉丁区。仅2米来宽的大门是一座细长而雄大的建筑物。拱形大门的上头刻写着法文的“巴黎大学”几个字,门上则是拱形的屋顶。屋顶四周,雕刻着许多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历史人物雕像,充满着古典艺术的气息。远远看去,这里根本不像是一所现代化大学的大门,倒像是一座古老的博物馆或艺术馆的外观。
索邦大学以悠久的传统和庞大的规模而享有世界性声誉。这所法国最古老的大学,有着近千年声名显赫的历史,至今仍处于法国乃至欧洲的高等学府之首。
巴黎第六大学
巴黎第六大学,又名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它是前巴黎索邦大学理学院的主要继承者,也是法国和欧洲独一无二的研究和教育中心。
巴黎第六大学的科研力量全球一流,在法国大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其中数学专业世界排名第一位。
巴黎第六大学拥有181个与大型研究机构和著名学术机构合作的实验室,研究领域涉及四大跨学科轴心:模型化与工程…物质与新材料…空间、环境、生态…基因组、交流系统。
巴黎第六大学学校每年签署300多项工业研究合同,并拥有10个与工业界合作的混合研究单位。学校还发挥孵化器作用,为30多家企业的诞生作出了贡献。
学校以对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要求是很高的,达到这一高水平是将博士研究生完全融入学校里那些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中。
巴黎第六大学位于市中心,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包括戏剧、歌曲、绘画和摄影等。学校的体育活动也非常普及,设有高水平的体育项目(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两枚金牌)
巴黎第十一大学
巴黎第十一大学,又名巴黎南大学,坐落于美丽而又富裕的巴黎西南郊区,学校有5个教学中心,总部在距巴黎20公里的奥尔塞市,其余的分布在索城、沙特奈·马拉布里和卡尚等地。
大学主校区200多公顷,占据了几座连绵起伏、密林覆盖的小山。造型各异并不高大的各种教学建筑掩映在茂密的树林中。与其说它是校园更不如说是一个美丽的原始森林保护区。
巴黎第十一大学成立于1970年,是在原巴黎大学理学院的基础上发展的一所包含理学、工学、信息与宇宙学、医学与药学、经济与管理学、艺术学、法学、体育运动学等以理工科为主的著名综合性国立大学。
巴黎第十一大学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等专业在法国享有盛誉,在规模和知名度上在法国名列前茅,被誉为法国的“硅谷”。其第三阶段的专业非常全面,有一些是法国独一无二的,这充分显示了学校的教学与研究实力。
巴黎第十一大学现有学生27000名,教师1800名,研究人员1200名。学校下设5个院系级教研单位、3所大学技术学院、4所大学职业学院,共有127个高水平并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研究实验室。全法国超过10%的科研成果出自该大学。该校的工程师学院每年培养近百名工程师。
巴黎第十一大学非常注重国际教育交流,目前与世界上100多所优秀的大学有合作关系。有来自于100多个国家的3300多名留学生在该校学习。
2003年巴黎第十一大学与我国的清华大学签署协议,就人才培养制定出9年规划。该校与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也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
校园生活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教育家们十分强调学校环境的建设。他们认为优美的校园,是建设教育环境,培养良好校风,造就一代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巴黎大学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者,那些古老的建筑、挺拔的大树、平整的草坪、知名学者的名言碑刻,多学科自由的学术气氛,激烈的竞争氛围以及反映学校历史和办学特色的壁画、雕刻等比比皆是,置身其中,不由令人心旷神怡。
巴黎大学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巴黎拉丁区。区内书店林立,仅巴黎大学西门一侧100多米长的街道上,大小书店就不下10家之多。咖啡馆和旅馆也成为巴黎大学附近的主要建筑,长期以来,学界人士和青年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是热衷于课堂外的自由讨论,咖啡馆便为他们提供了适宜的场所。至于旅馆多,那是因为从法国和世界各地到这里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各种档次的旅馆和学生公寓便应运而生,生意兴隆。
巴黎大学(3)
巴黎大学没有宿舍和食堂,学生们自己在外面找房子住,吃饭也在外面,好在凭着学生证,可以在巴黎的几十家学生餐厅吃上经济实惠的午餐。
索尔邦附近的卢森堡公园,也是学生们爱去的地方。从春天到夏天到秋天,公园中的铁椅子上总是有大学生坐着。傅雷先生当年留学法国时,就对卢森堡公园情有独钟。
(。。)免费TXT小说下载
自由、独立、不受羁绊,一向是法国人最标榜的,这种精神也反映在学风上。巴黎大学没有新生训练、毕业典礼,没有上、下课铃,没有训导制度,甚至也没有所谓向心力、认同感。过了上课时间10分钟还不见老师,学生们就自动退席。而老师讲得兴起,超过时间,学生也可以鼓噪。迟到、早退、旁听……一切悉听尊便。
巴黎大学与中国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巴黎大学扮演过极为重要的角色。据有关资料报道,1333年,巴黎大学的神学教授尼古拉作为教皇派驻中国的第二任大主教来到北京(元朝时称汗八里),所以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到北京的巴黎大学成员。
巴黎大学的汉学研究
在16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华时,西方世界就已经接触了儒家经典。但真正当代学术意义上的汉学研究却萌发于西欧,较为科学地研究汉学的人应首推巴黎大学的阿贝尔·雷马萨。所以,20世纪前半期,巴黎被誉为“无可争议的西方汉学之都”。
1814年,阿贝尔·雷马萨在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