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与没落》第41章


帝国新政权采取的形式,后人称之为〃千户制度〃,它是一种具有蒙古特色的封建领主制,又被称作〃领户分封制〃。这一制度率先实行于 1204年。成吉思汗把蒙古部原有的部众和后来征服的其他各部,不管奴隶、属民、平民,
还是贵族,统一编制在十户、百户、千户和万户之中,依次由十夫长、百夫长、
千夫长和万夫长统领。
这是一种军民合一的分封制度,中心环节在千户。千户上承万户,下统百户、十户,地位至关重要。成吉思汗把全部〃毡帐百姓〃分为 95千户。千户的首领千夫长,又称千户长,简称千户。他们的人选安排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第一千户长乃是〃贤者〃蒙力克,他是大汗父亲也速该的托孤忠臣,曾经劝阻大汗赶赴桑昆的〃鸿门宴〃、他的儿子阔阔出是蒙古部的大萨满,曾以他掌控的〃神权〃为帝国的建立和大汗的当选奠定舆论和宗教的基础。第二千户长乃是博儿术,他是大汗的第一个那可儿,从帮助大汗追寻窃马贼开始到帝国建立,赤胆忠心一直不变,是大汗的头号忠臣。博儿术此人非常谦虚,从不居功自傲,深得大汗的信任和众人的好评。第三千户长木华黎,这位被俘的泰赤乌惕人,自从归于铁木真麾下,战功赫赫无人可比,是大汗的头号功臣。95名千户长多数是大汗的功臣贵戚。他们担任这个职位,一方面体现了大汗对功臣的赏赐,另一方面更说明了千户位置的重要。千户作为一个军事行政单位,统辖的民户数量并非确指一千户,许多千户远远超出这一数字。
千户之上的万户长本身也是千户,有自己的固定领户。他们之所以称为万户长,并非实指完全领有属下万户,而指代替大汗统辖万户之众,职能偏重于军事方面。万户只有三位:左手万户木华黎,管辖东至大兴安岭方面的诸千户;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75节:转瞬即逝……蒙古帝国(13)
右手万户博儿术,统辖西至阿尔泰山的诸千户;中军万户纳牙阿。
中军万户纳牙阿和父亲、兄弟三人原是成吉思汗的死敌、泰赤乌惕部首领塔儿忽台的仆人,后塔儿忽台战败,他们三人投靠成吉思汗。但此时面临一个选择,他们三人作为仆人,实际上已把塔儿忽台置于俘虏的境地。如果他们带着塔儿忽台前去投诚,必然得到成吉思汗丰厚的奖赏,如果放走塔儿忽台空手前去,很容易引起成吉思汗的怀疑,不仅不得收容,说不定有杀身之祸。但三父子决意放过旧主人,空
手前去投奔成吉思汗。当事实的真相揭露之后,纳牙阿父子三人,得到成吉思汗的赞赏。关于纳牙阿,还有另一个广为流传的趣闻。当乃蛮军为蒙古骑兵战败后,原本跟随乃蛮的兀儿思蔑儿乞部长答应亦儿兀孙 ;投靠时为阵地长官的纳牙阿,并愿意把自己美丽的女儿忽兰献给成吉思汗。忽兰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拥有男人无法抵抗的魔力。当她被纳牙阿送到成吉思汗面前时,大汗立刻命人把纳牙阿和忽兰父女抓了起来,打算定罪。纳牙阿和忽兰父女大喊冤枉。于是成吉思汗命他们闭嘴,然后扭头问忽兰:〃听说你们父女两个在纳牙阿的大帐里住了三天三夜,可有此事?〃面对大汗的质问,美丽的忽兰平静地说:〃确有此事!〃大汗又说:〃既然如此,判你们一个怀有私情、不忠于我的罪,还有何冤枉?〃忽兰深深施了一礼,微笑着对答道:〃我们前往这里的路上有不少乱兵。那个时候刚好遇到纳牙阿,他说他是可汗跟前的大官,可以带领吾父来将婢子献上。于是我们就先暂时在纳牙阿的营帐停留了三天,以躲避那些乱兵,否则事情就不可预测了。今天请您先暂时放过纳牙阿,如果可汗您临幸婢子,自然知道婢子尚保全着父母所给的身子,这是不能随便诬陷的啊 !〃纳牙阿也以死发誓他与忽兰绝对没有私情。等到成吉思汗真的临幸忽兰,发现她果真还是处女之身,于是免去纳牙阿之罪,并温言安慰,对他越发信任。此次受封万户便是明证。
以千户为中心的领户分封制,将蒙古各部的人口都编入严密的组织系统之中,由成吉思汗任命的千户长直接管理。在为千户指定领户的同时,大汗也赐予他们相应的牧场,并且规定任何十户、百户或者千户的牧民,不得转移到另一单位去,也不得到其他单位寻求庇护。如果违反这一命令迁移者将立即处死,对收容者也严惩不贷,即使王室宗亲也不例外。于是以千户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开始与一定的区域相结合,逐渐取代往日以部落为单位的社会结构。
千户长等领主在他们的领地之内,负责分配牧场、征收赋税、差派徭役、组织军队。换言之,他们是各自领地最高的军事和民政长官,而且这一权力是世袭的。如同所有的封建领主一样,千户长对于国家最重要的义务是从征。正常情况下,国家以千户为单位征发军队,凡 15岁到 70岁之间的男子,无论多寡一概从军,而且要自备战马、武器、车辆等,甚至部分干粮。千户长不仅负责具体的征发、组织工作,还要亲自带领本部人马参加作战。由此,以千户为中心,蒙古国家形成了一套军事民政合一的制度。
千户制度固然可以化部落为国家,但它提供的架构,于行政而言,更多的是在地方层面;于军事而言,它提供的部队不过是预备役。但是,新建的帝国
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和支撑它的强大武力,作为领导各方的中枢。怯薛军就充当了这样的角色。怯薛意为大汗的护卫军,即俗称的近卫军或者禁军。但和一般的皇家近卫军相比,它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是来源。怯薛军由成吉思汗的那可儿,也就是皇帝的亲随演变而来,最早只有日班护卫 70人和夜班护卫80人。随着成吉思汗征战规模的扩大,怯薛军也随之扩大,机构也日益完善。1206年的大忽里勒台,怯薛军扩大为1万人,其中宿卫(即夜班护卫)1000人,箭筒士 1000人,散班(即日班护卫)8000人,扩充的人员,主要来自贵族(千户等)和家世清白的平民子弟。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76节:转瞬即逝……蒙古帝国(14)
宿卫值夜班,箭筒士和散班值日班,分成四队,三天一换,总称四怯薛。其中尤以宿卫责任最重,夜间禁止人们在汗帐前行走,违者可立即逮捕治罪。有急事必须通过宿卫禀报后方可入内。宿卫事务禁止任何人打听。由于身负保护大汗的重任,怯薛成员享有许多特权,地位在千户之上。怯薛长放外任,可得一品大官。一般怯薛成员做官也非常容易,只要怯薛长推荐,大汗可直接任命,不必经过宰相控制的中枢。因此各级官员争以怯薛出身为贵。
由此看来,怯薛不仅是负责大汗安全的护卫部队,更是国家机关的储才库。是以成吉思汗常告诫子孙,要〃好生抬举〃他们。同样的原因,成吉思汗对于四大怯薛长的人选格外重视,首任的为长期跟随他、战功赫赫的〃四杰〃:博罗忽、博儿术、木华黎和赤老温。他还规定,怯薛长的职位由这四人的子孙〃世领〃。果然,直到元朝灭亡,怯薛长的职位都是由这四大家族的人占据。
怯薛的第一要务当然是保护大汗,此外还帮助大汗处理日常事务,同时为国家提供官员、为军队提供统帅。怯薛制度和千户制度一样,是帝国的根本所在。另外,由于怯薛主要是由各级领主的〃子嗣〃中强行选拔,因此这些成员本身具有〃质子〃的作用,可以防止地方领主的背叛;另一方面,怯薛军本身高贵的身份,可以安抚各级领主,使他们更忠诚地为大汗服务。所以,通过各级领主的〃子嗣〃加入怯薛,怯薛制度就和千户制度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蒙古帝国统治最坚实的基础。
法律乃是各种政权的另一项重要保证,对于蒙古帝国同样如此。在 1206年的大忽里勒台上,成吉思汗将过去颁布的各种法令汇集成文,以《札撒》的名义流传天下。这些法令本身比较简单,对于现在来讲意义也许不大,但是由于成吉思汗本身执法甚严,所以这些简单的法律通过大汗任命的断事官通行整个蒙古。《札撒》作为蒙古帝国的根本大法,长期为成吉思汗的继承人所遵循。据说它保存在为首的宗王手里,每逢国家大事,众王会集,它就被拿出来,好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