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与没落》第51章


必烈看到了解决中国事务的路径。从此子聪成为忽必烈最重要的一位谋士,辅佐忽必烈 30余年,可以说是对忽必烈影响最早、最深、最久的一位汉人。这位年轻的僧人子聪有一个响亮的俗家名字……刘秉忠。
忽必烈因刘秉忠的关系对汉族文化产生兴趣,之后召来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到王府。西京怀仁赵璧与刘秉忠同年入幕。忽必烈称他〃秀才〃,让自己的妻子亲自为他做衣服以示宠爱。忽必烈还让他学习蒙古语,翻译《大学衍义》(南宋理学家真德秀作品,发挥《大学》思想,告诉封建皇帝如何治理国家),好为忽必烈讲说,马上帐中,常年不辍。赵璧又推荐了金朝状元王鹗。如此这般,忽必烈通过召见或者他人推荐,将许多儒生招致麾下。连隐居山林的大儒姚枢也被招来为忽必烈讲帝王之道,忽必烈的儿子真金甚至作为学生从姚枢授教。
不过这些都还只是纸上谈兵,充其量不过是一位王子的特别爱好罢了。但是到了 1251年,一切起了变化。那一年长兄蒙哥即位,忽必烈受命负责〃漠南汉地军国庶事〃。这是忽必烈人生的一大转折。他敏锐地感受到时机的到来,不久把府邸南迁。1256年,命刘秉忠在离燕京 300公里的地方兴建开平府城作为王府驻地。以负责〃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为名义,他请来许多读书人,扩大幕府集团。这批应召而来的儒生大都是金朝读书人,蒙古灭金后,他们被打入社会的底层,一身抱负得不到重视。忽必烈的适时出现,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旷世未有的明君正从开平的王府里开始复兴中原的王朝。在这位明君的带领下,
他们有望复兴儒学,推行汉法,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他们很快有了施展的机会。1251年,忽必烈派儒者张耕、刘肃等治理刑州。刑州是巴歹、乞失里黑二功臣的封地,1236年由窝阔台汗赐予。二功臣初受封时有百姓 15000户,10余年后减至几百户。他们束手无策,来请忽必烈帮忙。这种户口锐减的情况在蒙古人的中原封地上非常普遍。忽必烈决定考察一下这批儒生们的真功夫:说了那么多道理,真到用的时候,能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呢?于是他派出张耕、刘肃二儒生治理刑州。结果这二人去了不到一个月,当地户口就增加了 10倍。这让忽必烈非常高兴,从此对儒生们和他们推行的汉法更加信任了。第二年,他又派杨惟中、赵璧、史天泽等,前往整治饱经战乱的河南各地。过了一年又派杨惟中、商挺等去治理关中。他们在河南和关中也获得了成功。
BOOK。HQDOOR。←红←桥书←吧←
第94节:转瞬即逝……蒙古帝国(32)
忽必烈任用汉人、在汉地推行汉法的成功,使他在汉地中的声望迅速提高,这让蒙哥大汗深感不安。1257年,蒙哥大汗以忽必烈患有脚病需要回家休息为由,解除了他的兵权。但是替换忽必烈的塔察儿率军攻打樊城一年多,毫无进展。蒙哥大汗又不得不起用忽必烈。1258年 10月,忽必烈受命指挥东路军,他带领汉人为主的智囊团,迅速渡过淮河,进入大胜关。第二年 9月,围困鄂州(今天的武昌)。两军相持之际,蒙哥大汗逝世的消息传来。忽必烈本来打算先攻下武昌、解决南宋,再以凯旋者的姿态回到草原,理直气壮地争夺汗位。
但在听取郝经等汉人的建议之后,他决定暂时与南宋议和、划江而治,巩固现有的胜利成果,接着迅速返回北方即位。班师之前,忽必烈又命廉希宪先行,观察黄金家族各宗王们的动静。换言之,忽必烈匆匆在开平举行违法的忽里勒台,实际上是出于这批汉人的怂恿。
1260年,忽必烈召集忽里勒台、自立为汗后,又以三名亲信为燕京路宣慰使,稳定华北形势,进而巩固燕京、开平地区。这三名亲信中,两名是汉人,他们是赵璧和董文炳。之后又设置中书省作为百官的统领,处理国家
的日常事务,王文统担任平章政事(就是宰相),廉希宪为右丞,张文谦为左丞,又设置十路宣抚使,多以汉人幕僚充任。接着他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为帝国颁布了年号。当阿里不哥起兵后,他又任命廉希宪、商挺等为四川等路的宣抚使,负责清理此地阿里不哥的强大势力,争取陕西、四川等地忠于阿里不哥的军队。同时又从汉地调来大量的人马和粮食、衣物,运往开平,为击败阿里不哥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断断续续进行了 4年的战争,忽必烈以汉地雄厚的人力、武力做后盾,战胜了盘踞漠北的阿里不哥,成为蒙古帝国唯一的大汗。如果我们细细品味这一过程的话,将会发现,忽必烈正是通过扮演好中原皇帝的角色,从而获得汉地士人和人民的支持,最终夺得蒙古帝国大汗的位置。
好像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情形,不过认真想想便不会惊讶了。忽必烈费尽心力争夺的汗位,不过是蒙古传统的象征,是一种记忆的残留。如果把它当成一个瓶子,那么〃中国皇帝〃则是瓶中的美酒。忽必烈成为唯一的蒙古大汗,不过是把旧瓶夺了回来,放进了新的酒。
不过旧瓶装新酒,究竟让人觉得不那么诚恳,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味道。后来,忽必烈干脆把配合新酒的新瓶也换上,于是作为中国的一个朝代,元王朝代替了蒙古帝国,皇帝代替了大汗。他既然是中国的皇帝,当然要有天子的样子。他早早地定下了年号,又把都城迁到中国的本部,后来又仿照古代的王朝,设立了一系列制度。
从上面我们看到蒙古大汗忽必烈成了中国的皇帝,他统治的蒙古草原和中原,从蒙古帝国变成了中国的元王朝。蒙古帝国,在蒙古的本部和相邻的中国土地上,已经成了一个虚幻的影子。这一切几乎是一夜之间在忽必烈大汗兼皇帝的手里完成的:1271年以前,他是蒙古大汗,1271年以后,他却成了中国的皇帝。 蒙古草原仍然是忽必烈治下的土地,不过已成了中国的一个省,曾经的蒙古都城和林也变成帝国一个普通的城市。
蒙古帝国其他的封地和封地上的领袖们,到底如何应对这一变化呢?是否像服从过去的蒙古帝国那样,继续服从忽必烈皇帝的统治呢?还是激烈地反对这一违背祖先传统的叛逆,为维护蒙古帝国而奋斗呢?抑或是堕入相同的状况,默认蒙古帝国的分裂呢?
3。帝国结束:四大领地成为独立国
在解决这些疑问之前,首先讲述蒙古帝国各个封地的由来。1206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创立了蒙古帝国。帝国虽建,老祖宗的规
矩却没丢。按照老一辈的传统,牧场和牧民要作为〃份子〃,也就是〃兀鲁思〃,分给各部首领去管理。不过既然是帝国,是家天下,受封贵族多是以成吉思汗为首的〃黄金家族〃,包括他的弟弟和儿子们,以及部分女眷。当时帝国的地盘有限,所以首先得到〃兀鲁思〃的是成吉思汗战功赫赫的弟弟们:勇猛的哈撒儿,带领他的牧民游牧在额尔古纳河、呼伦河和海拉尔河一带;合赤温的〃兀鲁思〃,从契丹人的母亲河……潢河延伸到女真海的长城边境;作为〃斡赤斤〃的铁木哥西与哈撒儿的农户们相邻;仅剩的异母弟别勒古台受封在蒙古的龙兴之地……斡难河和克鲁伦河一带,西边靠近大汗哥哥的斡耳朵(大帐),南面与兄弟合赤温为邻。这四位弟弟宗王,〃兀鲁思〃都在帝国的东部,所以合称〃东道诸王〃。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95节:转瞬即逝……蒙古帝国(33)
与〃东道诸王〃相对的是〃西道诸王〃。顾名思义,他们的〃兀鲁思〃,自然是在帝国的西部。这些〃兀鲁思〃也是草原牧场和上面生活的牧民,它们的形成多与蒙古帝国的西扩或西征有关。〃西道诸王〃中的第一个是术赤,他是大汗的长子,所以首先获得〃兀鲁思〃。成吉思汗是这样来册封他的:〃从海押立和花剌子模开始,一直向西,只要是马蹄踏到的地方,都归于你。〃紧挨术赤的东面,起自畏吾儿人的居所,至于撒马尔罕和不花剌,这是大汗二儿子察合台的〃兀鲁思〃。再往东去是三儿子窝阔台的〃兀鲁思〃,窝阔台〃兀鲁思〃的都城,开始在叶密立,后来又迁到介于西辽和畏吾儿之间,这一领地由窝阔台的儿子贵由继承。〃西道诸王〃最东面的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按照蒙古的风俗,他是〃斡赤斤〃,将来要继承父亲的遗产,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