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旧事》第27章


茶酒。龙灯进村 (宅)后,龙头便立于香案前,接受祭礼和赞贺。致贺词者俗称“催龙先生”(音参音相近)。贺词中有“ 花花滚滚出游春,多谢你宅上备办香案接龙灯”等词句。亦有些人家向龙灯求子或求财,待赠送香烛和丈红 (布)。在听取催龙先生的赞词之后还要给催龙先生送红包小费致谢……催龙先生念“花龙滚过千年吉,地 盘发达万年春”及“花龙告别就起身”时,龙头即昂动转向,灯板和龙尾依次跟随龙头出村(宅)而去,跟 着有鞭炮和鼓乐欢送。而主家还要在大门口燃烧稻草火把,以驱邪和迎取兴旺之意。至十七(或十八)夜, 龙灯游竹山娘家,再入庙堂行交香之礼后,拉至海滨焚毁。留下龙头的木杆和灯板的木档,在黑暗中扛回存 放在宗祠内以备下度使用。残破的灯笼壳亦必须同时焚毁。 
芙蓉旧时划板凳龙,“出龙”和“安龙”,均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而且,许多人坚信不疑,认为板 凳龙在锣鼓鞭炮声中,绕村转一圈,在操场上盘一盘,然后在祠堂里舞一舞,就是“金龙绕村、百事亨通” ,“龙头抬抬、大家发财”,“龙尾摆摆、熟熟增产”,而这一年保证村里邪驱瘟除、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正因如此,板凳龙所经之地,村民们点香烛、放鞭炮,礼拜不已,划龙的人即使踩坏了庄稼,也无人责怪 。也正因如此,板凳龙要是划到新屋落成的人家,该户人家的妇女往往会“摸龙须”和“龙角”(象征性地 与龙交会),并让其小孩“钻龙门”(和“登龙门”意同);而板凳龙要是划过某大姓人家宅院的门口而没 有停下来,那座宅院里的人就觉得晦气。 
板凳龙既是龙,也是灯,“灯”与“丁”谐音,而“龙灯”就是“龙丁”,“龙丁”就是“龙子”,所 以,企求“龙子”、兴旺人丁是划板凳龙的深层寓意。在外地,元宵节“添灯”(谐“添丁”)、“送灯” (谐“送丁”)、做“桔灯”(谐“吉丁”)、偷“莲灯”(谐“连丁”)、“迎花灯”(谐“迎花丁”) 、制“十二生肖灯”(生肖和生育关系密切)以及挂“子孙灯”、燃“照岁灯”等等,比较普遍。这些灯俗 ,芙蓉也深受影响。凡是划板凳龙,所经之地,一路两旁的人家往往争放“百子炮”或连响炮,而放炮者无 不将炮提在手中放,寓意“龙子”一步登天。当然,划板凳龙灯不完全是无偿的,钱呀物呀,总是需要的, 而且多多益善,而在这种时候,那些平时生活很节俭的人家,出手也往往是慷慨大方的。 
芙蓉旧时划板凳龙,规矩、禁忌更多。用来扎制龙头、龙尾巴的毛竹,用来制作龙身“板凳”的树木, 必须“偷”,被偷者领取红包,不管补偿多少,均引为吉利,从不责怪。龙头扎糊并彩绘完毕,要先用两方 小红纸障目,待迎灯之日,由道士“请龙神”之后,启去小红纸,才算“开眼”。在“出龙”时,如果你被 拦住了路,那你必须从龙身底下钻进去,这叫“钻龙门”,而绝不允许从龙身上跨过去,否则会遭到众人的 臭骂,甚至挨揍的。 
四 
划板凳龙,除了求子求财求平安外,芙蓉人还利用它来求雨。但求雨似乎是一种例外。如果我没有记错 的话,近40年来,这种事只发生过一次。 
1967年夏,清江地区发生了百年来最为严重的旱灾,旱情持续了5个月,庄稼几乎全部枯死。下蔡周潭 是芙蓉后边溪最深的一个潭,也是芙蓉地区水位最低的一个地方,当时它也干涸见底。芙蓉下街的“水井头 ”,以往天再旱,水井里照样有水,但那次也断了水,露出了沙石旮旯。为了抗灾自救,当地人在下蔡周潭 潭底,拼命往下挖,一边架起抽水机,不断地从地底抽水。这次旱灾,受苦最烈的是清江、南塘等地的百姓 ,他们在当地根本找不到水,只能坐船或步行到芙蓉买水吃,每担花两毛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清江地区 许多地方发生了“求雨”现象。 
所谓求雨,就是向龙祈求降雨。 
按照民间的传说,龙一般居住在两种地方,一是龙王庙,二是龙潭、龙洞。芙蓉没有正式的龙王庙,而 龙潭、龙洞又都在偏僻山区,所以,当时人们求雨,就搬用“潭深就有龙”这句老话,把离芙蓉街不远的一 个深潭——师姑潭看作龙潭,随即将香案郑重地摆在了它的岸边。求雨要举行隆重的祈祷仪式,而举行这种 仪式有一套复杂的规矩。我已不记得祈祷仪式是如何进行的,只依稀记得当时在求雨现场,人山人海,十分 热闹,而祈祷仪式举行之后的接连几个晚上,在芙蓉街、海口、后垟、前垟、山外等地方,大家风风火火地 划起了板凳龙。其时,板凳龙所到之处,皆为一片锣鼓声、鞭炮声及大家无法听清楚的祈祷声。按照规矩, 板凳龙应该是在正月出游的,否则为大不敬,但这回大家之所以打破常规,这显然是出于不得已。不过,我 揣摸,当时大家恐怕是这么想的:只要为老百姓谋求福祉,即便得罪了神龙,神龙也会理解并原谅的,而反 过来说,如果神龙真的可怜并保佑苍生,那它也会乐意随时给百姓赐福的,是绝对不会计较那些繁文缛节的 。
芙蓉板凳龙(3)
只是很遗憾,那次求雨没有获得成功,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天依然赤日炎炎,地依然干涸开裂 。 
五 
诚然,在从事诸如求子求财求雨求平安等封建迷信活动方面,芙蓉板凳龙跟外地的灯板龙没有什么两样 ,无不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灰色岁月,它是没有什么光荣可言的。然而,芙蓉板凳龙特别是芙蓉下街的板凳龙 ,它顺从民意,不落窠臼,突出“求乐”,以至人人喜爱,这却是特别值得一提的。 
芙蓉下街,当地人习惯上叫芙蓉街,它虽说有“街”,但文化生活却严重贫乏,况且,土生土长的民间 娱乐项目几乎没有,因此,划板凳龙,大家在求乐方面下了许多功夫。 
按照外地的惯例,每逢板凳龙出游,队伍总以两支旗灯、两对或四对高照开路,后面伴以长号和细乐吹 奏,再以大锣大鼓压阵。可芙蓉街人每次划龙,除了坚持做到这一点外,还增加了一班或两班锣鼓队,同时 ,以本地“大众”剧团乐队为班底,充实细乐吹奏人员,使唢呐、管、笛、丝弦等八音响乐,能吹打出各种 曲牌。另外,他们用摹捐而来的钱,购买大量鞭炮,指派专人在现场鸣放。这样一来,划龙现场的热闹气氛 大大增强,使划龙者和观众感到莫名的兴奋。 
芙蓉街人管锣鼓等行头叫“大闹”,他们在“大闹”敲打方面,更自创了一套打法,这种打法跟外地一 般通用的“以鼓声、锣声为主”的打法完全不同,它以钹声、锣声为主,适宜于近听,听起来特别热闹、振 奋。譬如:大荆、白溪等地这样打:“同,同,同同康,同同康,康康康,同康同同康,同康!”芙蓉街人 却这样打:“妻妻康,妻妻康,妻妻儿妻儿妻康,妻康儿妻康,康妻康!康康儿妻康!”因为芙蓉街每次划 龙,差不多都放在天后宫或街道上进行,而天后宫和街道场地逼仄,包围性强,所以,采用这种适宜于近听 的“大闹”打法,会收到强烈的回音效果,使现场气氛显得格外热烈。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静止地看芙蓉板凳龙,它并不好看,其龙身就像一条“长板凳”,既没雕饰又没色 彩,很单调,根本谈不上什么漂亮,它远远比不上人家布龙、纸龙、草龙、柴龙、篾龙、钱龙等龙灯那般鲜 艳夺目,但如果动态地看,芙蓉板凳龙却充满了野性,它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美,能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 刺激和冲击。可以这么说,板凳龙的生命在于运动,魅力也在于运动,离开运动,板凳龙的观赏性就无从谈 起,而运动得越剧烈,板凳龙就显得越美,就显得越有吸引力。 
民俗学家们认为:除了祈雨祈福、娱神娱己,舞龙还有彰显力量的作用。这是因为:一则舞龙本身是一 个“力气活”,那些由腾跃、翻滚、盘回、穿插、耸立等构成的诸多套路、造型,不出大力就无法完成。二 则龙是力量的典型代表,自然界的天象和诸多动物,都将自己的力量投赋在了龙的身上,因此舞龙既是显天 力,也是显人力。三则不排除对龙的“调侃”和“不敬”。龙是自然力的象征,也是帝王皇权的象征,它常 常以张牙舞爪、耀武扬威、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面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