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旧事》第37章


在当地人身体似乎特别好,即使长时间挨雨淋或泡在水 里,也很少中了寒,而有人如果中了寒,也用不着打针吃药,喝些姜汤,淋淋漓漓,出一身热汗就好了。 
饿死也好理解。从严格意义上讲,赶海就是赶潮,而潮水一涨一落,其时间每天不同,因此,赶海的人 不可能跟在家里一样,准时地享用一日三餐,而是常常断餐而饿肚子。其实,这种断餐,是出于无奈,是一 种不得已的选择,它很折磨人。少时,我在高滩背赶海,也常常断餐,并因此常常饿得眼花头晕。有时,我 早晨出去,天快黑了才回家,而一回到家,抓到什么吃的,不管它是冷的、硬的,便狼吞虎咽起来,嘴巴嚼 得山响。初冬时分,有时我和小伙伴们从高滩背回来,肚子饿得实在难受,就在路旁的番薯丝晒架上,大把 大把地抓过番薯丝,狠狠地嚼起来,那些番薯丝半干不烂,嚼起来觉得特别的香! 
(。。)免费TXT小说下载
累死,这更好理解。别的不提,单单在高滩背上“翁”泥涂,就够累了——你每“翁”一次,大腿便深 深地陷进泥中一次,接着又从深深的泥中吃力地拔出一次,而你不断地“翁”,大腿就不断地“陷”,不断 地“拔”,这过程会大大消耗你的体力。有时,半天“翁”下来,你会累得说话都没元气,而回到家,趴在 床上浑身乏力,骨头像散了架一般酸痛。 
担心死,这是有所指的。俗话说,水火无情。高滩背高低起伏,里边浦湾纵横,它的东面、南面连着清 江,而西面横亘着大溪,你若不识水性,又不熟悉路径,在高滩背赶海是相当危险的。特别是妇女儿童,万 一滑进深水里去,那很可能会出事。当然,对妇女儿童或不识水性的人来说,最可怕的还是潮水,潮水有时 悄无声息地淹没了浦湾,你却浑然不知,而等你发觉后,退路就基本上断了,因此,届时你只能求救于他人 。有时,坐船去高滩背,海上突然刮起大风,船就剧烈摇晃,你坐在船上提心吊胆,说不出有多少害怕!一 次,强劲的海风把一只船给掀翻了,结果坐在船上的七八个妇女全淹死了,而事后她们被沉重地拖上岸,全 都紧紧地纠缠在一起,怎么也分不开,最后人们只好咬咬牙,狠心地扳断她们的手脚,才将她们分别埋葬掉 。提起这件事,当地人脸色都很凝重。的确,作为家长,作为丈夫,或作为姐姐,当天空突然下起雷雨或刮 起大风,而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妻子或自己的小弟弟,迟迟未从高滩背回家,那是多么的担心呀! 
山外人和海口人有理由快乐 
不管怎么说,在高滩背赶海,这死那死,再怎么样,到底也乐在其中。我从上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 毕业,整个少儿时代,几乎一半时间在高滩背度过,因此,对这一点感受尤为深刻。恰恰因为如此,当地赶 海的人明显比下田、上山和做小买卖的多,而把高滩背分别作为口粮田和“小银行”的山外人和海口人,他 们更钟情于高滩背,前者赶海越来越职业化,村里渔民占了90%,而配备的下海工具特别是船只越来越先进 ,后者养牡蛎则越来专业化、家庭化,从拣石头、运石头、摆石头到提石头、担石头、洗石头直至撬石头( 指撬开石头上的牡蛎壳,以取出其肉),形成一条龙,而操作多以家庭人员为主。你若走进山外村,但见该 村堤塘外拴着一只只船,堤塘上铺着一张张待补或正在修补的网,而许多人家的屋前房后,架着一个个小竹 帘,帘上晒着各种鱼虾,整个村充满了浓烈的腥味。这是芙蓉最典型的也是唯一的渔村。而你若去海口村, 所见倒也平常,但有一样东西却十分扎眼——白色的牡蛎壳,堆成一个个小山包,在村里随处可见,显然, 这是一个牡蛎养殖专业村。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牡蛎壳,是烧制蛎灰的上等原料,而在离海口村不远的一个 叫作“坦头”的地方,就建有一座蛎灰窑,从这座蛎灰窑冒出的白烟,很浓很浓,远远的便可看到,它一年 到头似乎都没有断过。 
第六章 
高滩背存在的历史自然很久远了,它最早形成于何时今人无法稽考,然而,它作为海上聚宝盆,作为海 上乐园,其突然消失的时间,当地人却记得刻骨铭心——1977年6月25日,位于高滩背东面的方江屿围海大 坝合龙,从此,沧海桑田,高滩背结束了固有的历史使命,开始嬗变为一方由芙蓉、小芙、岭底、雁芙(湖 )、清江五个公社共享的农垦地! 
芙蓉人的后代,再也无缘在家门口触摸大海 
方江屿围海大坝合龙,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将芙蓉由开放式的“临海小镇”一夜之间变为封闭 式的“内陆集镇”,而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因此而引发了巨大的变化。 
变化最大的自然是山外村和海口村。山外村原本是个渔村,开门见海,出门坐船,可如今它却变成了地 道的农村,早年备下的渔船、渔网及其他下海工具,都成了废物,都不得不换成杂七杂八的农具,而且,累 年建下的堤塘,现在非但没有用处,反而成了阻碍交通的一道屏障。而海口村从此被摘掉了“牡蛎养殖专业 村”的帽子,也成了地道的农村。至于“海口”这个村名,它无疑将成为该村子孙后代心头永远酸楚的一个 纪念。
高滩背(9)
这是围海造田直接带来的变化,是“农业学大寨”运动造成的结果,它到底是功,还是过,历史自会评 说,只是作为芙蓉人的后代,从此再也无缘在家门口触摸大海并感受赶海的快乐了! 
芙蓉池与赌话 
1994年,方江屿围海大坝内的水域被乐清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芙蓉池”,高滩背因此而走进了雁荡山风 景区新一轮开发的视野。由于种种原因,30余年过去了,高滩背除了建起一个同样取名为“芙蓉池”的娱乐 厅外,它面貌依旧,还是一片农垦区。今天,它的东南部大部分淹在湖水之中,而西北部农田成畴,绿树成 荫,河汊纵横,俨然一派田园风光。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高滩背由沧海变为桑田,作为我这一代芙蓉人,算是亲眼看到了, 而它最早是否由桑田变为沧海,抑或历史上有否发生过反复变化,谁都无法知道。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 高滩背作为农垦区,时间绝非永久的,它仍处在变局之中。有人打赌,高滩背总有一天会回归大海的,它依 然会成为海上聚宝盆和当地人的精神乐园。这句赌话自然不可靠,它顶多是一种期望,是一种怀旧情绪在作 怪,然而,作为一名怀有深深的大海情结的芙蓉人,我是多么希望这句赌话能成为现实啊!的确,潮涨潮落 的高滩背,鱼跳蟹爬的高滩背,它就是我的诗,我的歌,我的梦,我没齿难忘它的面容、肌肤、声音、气息 和滋味,我的快乐与它同在,我的激情与它同在,而它只有回归大海,才能真正显示其妙不可言的魅力,才 能真正赢得人们深沉而持久的爱! 
——高滩背,与你重逢,我愿在梦中等你一万年! 
2004年9月18日于乐清马车河
后边溪五潭(1)
芙蓉镇南北各有一条溪,南边的叫前垟溪,北边的叫后垟溪。这两条溪是芙蓉的母亲溪,孕育了一代代 芙蓉人。它们是芙蓉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芙蓉溪文化的摇篮,其地位在芙蓉举足轻重。但论水流的规模和声 势,后垟溪显然胜过前垟溪。后垟溪也叫后边溪、黄金溪,街上的人习惯称它为后边溪。后边溪逶迤四五公 里,溪床开阔,两岸溪椤林片片,下游与大海相接,是一条经年流水潺潺而充满野趣的溪流。它串着许多潭 ,这些潭或深或浅,或大或小,水皆清澈见底、冬暖夏凉,其中潜伏、流窜着大量的鱼虾蟹,是人们休闲、 觅趣的水上乐园。我家住在芙蓉下街,相距后边溪不过百米,少时,我几乎天天泡在后边溪里,我熟悉后边 溪的每个潭、每块石头和它特有的声音和气味,包括它发生的种种故事。我与后边溪结下了不解之缘。后边 溪就是我的爱,我的快乐,我的骄傲和自豪,它在我的心中,是一首永远美丽动听的歌。今天我所以写下“ 后边潭五潭”,就是想再一次重温这首歌,并希望读者诸君能真切地分享到我因此而重新获得的快乐。 
师姑潭 
师姑潭是一个充满生命诱惑而令人畏惧的潭。它位于后边溪上游,静静地坐落在金庵山山脚。金庵山早 已不见了庵,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