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皇后传》第117章


一时间,京城文府荣宠无限,整日里门庭若市,许多人都指望着能巴结上这道关系。
文墨听过皇帝这样的安排时,心中不大乐意,尤其是文砚,那个职位虽闲,但也是旁人寒窗苦读十几载考来的,现如今他这个样子,只怕是要遭人眼红和嫉恨。
其实,这一切于他们文家,并没有多大好处,树大招风,名高引谤罢了,她自小读过些史书,自然知道有许多的外戚是不得善终的。
长青见到她这幅苦大仇深、郁郁寡欢的模样,不免抑郁,道:“不知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好事,怎么到皇后这儿,就光剩嫌弃朕了呢?”
他这也说得是实话,以丽婉仪为例,就在他耳旁吹了许多的风,无非是替她舅舅讨个好差事。
严宏一直带得是西南的兵,可皇帝给了他个江南督军一职,这让严宏很是难受,因为没人听他的,频出岔子,颇为难堪。
文墨听了长青这句抱怨,不禁嗤笑:“那皇上还不紧赶着给别人家做好事去,何苦要在臣妾这儿找不痛快?”
长青也不跟她置气,只是咧嘴,笑得开怀:“你有了身孕,小性子也该收敛些,省得这孩子一出世,就知道和朕斗嘴。”
文墨被逗乐了,揶揄道:“宁英自小还不是和你亲?”她一偏头,躲过长青戳来的手指,又睨了他一眼,道:“不是么?”
长青少不得唉声叹气:“此话真心偏颇,她现在不是只缠着你么?”
自从文墨又怀了身子,而端华整日里只顾着上课,宁英来咸安宫请安的次数就多了起来,整日里围着她的肚子转,又听又摸,乐此不疲,母女俩的关系,因此缓和许多。
长青这句话音刚落,二人相视一眼,齐齐笑了,为个小孩子吃味,还真是有些意思,也不知天下间的父母是否都如他们这样。
宫里的日子波澜不惊,时而有些争风吃醋之事,只要没闹得多出格,文墨往往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们折腾去。
她不是不想管,只是懒得管,她的肚子一天天显起来,整个人渐渐开始嗜睡,好像连脑袋都没原先那么灵光了,到最后,她索性连每日的晨昏定省都一并省了,难得让自己乐个清闲。
文墨在这宫中去的最多的地方,反倒是崇嘉殿。
自那夜之事后,端华的性子沉闷许多,话也不再多了,而除去文墨之外,他对旁人一概是冷着脸。他年纪虽小,可收敛起笑意时,也有了些骇然气场,隐隐透着疏离和隔阂,让人不得亲近。
夏去秋来,大周与西魏一战也分出了结果,季堂以十万兵马,胜了魏子啸手下的百万雄狮,实属不易。
且说年初的时候,西北战事刚起,魏子啸深谙兵贵神速之道,他占尽天时地利,以人海战术,步步紧逼之下,不留给对方任何一丝喘息的机会。
他着急心切,欲将这十万人短日内尽数屠尽,也好尽快立他一国之君的威风。
举步维艰之下,季堂只好从其弱处和短板下手。
这魏子啸去年拥兵自立,可谓是名不正言不顺,许多拥护姜室的大臣,皆被他压制打击。魏子啸本欲将这些人皆除去而后快,可因为这场战事陡发,他不得不又倚重其中的一些文臣武将,连告老归乡的范渊行都被他请来,以定朝臣的动荡之心。
西魏人心极度不稳,而魏子啸失去人和这一利素,便给了大周最好的机会。
至于让谁去游说这些与魏子啸心有嫌隙之人,大周诸将在帅帐中商议许久,来来回回争辩了半日,还是没个定论。
此法子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是危险重重,毕竟要深入险境,而人心又是最难测的,稍有差池,或说错句话,那就是个送死的结局。
季堂负手而立,将诸人一一扫过,最后目光定在孝瑜身上,二人视线交错,他笑道:“不知王爷可愿前去?”
孝瑜穿一袭半旧的月白长衫,于一堆魁梧武将中间,更像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他当下出列,抱拳道:“将军不点我,孝瑜也正要请命。”他身上有一半的姜室血统,确实是最为合适不过之人。
孝瑜领下这道军命,待与季堂商议完后,不敢耽搁,为显诚意,他便不带一人,单刀深入敌营。
几经九死一生的局面,他终将几个手握兵权的重臣说服,并约定日子,一道起事。此后,他再入明华府,直接找到范渊行,以礼、法之说相辩。
孝瑜西行一路,所历之事皆是荡气回肠,而这才有了史书上所记载的群臣“倒魏拥姜”一事,以至于到了最后那一日,不仅是朝臣,连明华府普通的百姓亦加入其中。
至此,魏子啸的皇帝梦结束,西姜复辟。姜室那个万幸的远方子嗣,被拱为新帝,他又派使臣向大周献上国书,直言甘愿俯首称臣。
季堂和孝瑜凯旋之日,已临近新年,长青亲至城门迎二人归京。见到天子銮驾将至,诸人俯身叩首,恭迎皇帝圣驾。
礼舆正前方的明黄缎幨帷,被人悄悄掀开一角,一个着大红锦袄的丫头跳了下去,小跑几步,扑到季堂脚边,甜甜地叫了一声“义父”,正是缠着长青一道出宫的宁英。
季堂不敢完全抬首,他略微偏头,挑眉浅笑,轻声唤道“公主”。他这一笑,眼梢的皱纹就更加深了,像把打开的小扇子,将风霜的印迹悉数留下。
宁英个子正矮,她站着正好与季堂跪着平肩,此时,她亦看到那几道皱纹,于是伸手摸了摸,小心翼翼地触碰着,像是什么新奇的玩意。
季堂怔忪,复又笑得更舒展了,那双凤目满满皆是笑意。其实,宁英一点都不像文墨,她的眉眼随皇帝居多,可若是仔细看,看久了,还是有些文墨的影子在,很浅,很浅。
长青踏出礼舆时,正好见到这和乐的一幕。
他倏尔想到那些个曾闹得满城风雨的闲言碎语,还有交托给贺治陶去查的谶文一事,迟迟没有下文,他面色稍显得肃然了些。
长青说罢“平身”二字,又上前亲自扶季堂和孝瑜二人起来,口中称道:“五弟,国公,此趟辛苦,朕必然重重有赏,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来,朕定当都准了。”
他不过是说些当皇帝的客套话,熟料,翌日的早朝之上,他二人居然毫不客气地,都来讨皇帝的诺言了。
只不过,季堂求得,是辞官,而孝瑜求得,是指婚。
这两道突然的请旨,让长青有些措手不及,皇帝做久了,他不大喜欢事情脱离掌控。
当朝没有再议,只是在退朝时,他留了季堂下来,单独觐见,又对孝瑜道:“五弟,你皇嫂颇为念叨你,有空去看看,你有何事,尽管可以和你皇嫂聊聊。”
关于庞阙辞官一事,长青可以想清楚,也能理解,毕竟那个“等夷之志”的谶文,庞阙应该也有所耳闻,所以主动辞官让出兵权,算是他自保的手段。
可孝瑜要皇帝指婚,指的还是从西姜掳回来的那个阿茹,长青就有些不明白了,他还没开口要办这个奸细,治孝瑜个包庇之罪,他这个弟弟就赶着跳出来护短了。
孝瑜到咸安宫门前,已经闻到梅香阵阵,很是清雅,他郁结许久的心,稍稍打开个口子,有了些开怀。待命人进去通传后,不消片刻,文墨就腆着个肚子,亲自迎了出来。
孝瑜意外非常,忙拱手贺道:“真是该恭喜皇兄和皇嫂了。”
文墨赧笑,将他往里请,孝瑜看到那几株梅树,不由停了步子:“皇嫂,可否在这梅树下,讨杯水喝?”
长青已着人来和文墨提了孝瑜指婚一事,他想让文墨劝劝孝瑜。此时,二人在梅树下坐好,文墨就开门见山地问道:“听闻王爷找到了阿茹?”
孝瑜点头,心里稍有些抵触,并不说其他,文墨便接着自顾问道:“阿茹可还好?”
孝瑜又是点头,他从袖中掏出本书,双手递上前,道:“这是阿茹让我带进宫的,说是要给皇嫂赔礼。”
文墨接过一看,正是长青收的那卷藏书,她看到扉页上那小楷写下的“临夏”,亦笑:“物归原主罢了,谈何赔不赔礼的,只要你二人能好好地就是了。”
对面那人身形微滞,不由胡疑道:“怎么,皇嫂不是劝我的么?”
文墨亲自给他添了茶,叹道:“劝有何用?依我瞧来,只怕,你就是想娶她,她也不会乐意的。阿茹看着外表柔弱,可里面的心性却是极硬气的,否则,当年,她就嫁予你了。你如今这样强迫她,又有何用?”
这几句话,正好说中孝瑜的心事。
他在明华府找到阿茹时,她正要自戕,以死明志,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