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孙策》第799章


得的下场。
看着群情激愤的陈到军迅速的远去,突然显得空荡荡的屋子里。孙策慢慢的转回头,再次看向了那具洁白无暇的玉体。
心情低沉的说道:“公瑾!你读的书比为兄多!你认为为兄如此,以这些事例激励我军将士们,用他们的战刀连弩,去屠戮异族。而有可能导致那些异族被彻底的灭族。
如此的行事,究竟是对,还是不对呢?如此惨重的杀戮,怨气是否太重呢?”
似乎早就知道孙策会有此一问,周瑜胸有成竹的看了孙策一眼。俊美白皙的脸上,绽放出一抹迷人的微笑。
“兄长,小弟自从跟随在兄长身边之后。看你对待这些胡族的态度,从来也不曾有过一丝一毫的软弱之处。小弟尚且以为,在兄长的心中对胡人的铁血态度,也必然是坚定不移呢!
呵呵!想不到,兄长也会有心软之时!其实,兄长所虑确实必要!我们如今居于高位,一个杀戮的命令下达,胡人就会成千上万的死去!
若是被朝廷中那些高官与御史们知道,必然会叫兄长为屠夫了。但正如兄长一直以来所言,若是我们不出兵去杀戮,死的就会是咱们大汉自己的百姓!
本来将这些胡人用圣贤书加以教化,才是最好的处置方式。但是咱们汉人的血性在朝廷有意的教育引导之下不断的消亡,而人口在这两年的天灾人祸里,更是急剧下降到了危急的地步。
反而是胡人的人口太过增长,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汉人的生存根本。若是不加限制的任这种情形延续下去,只怕根本不用兄长所说的百年之变。
只需再过上十年,汉人的存在就会变得岌岌可危!这些事关整个大汉天下,千百万汉人生灵安危的情况,那些高堂之上只会闭门造车的学究、博士们,又那里能看得到呢?
衰弱的大汉已经没有更多的时日去准备迎战,同样更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那些胡人一旦发动,大汉必然是面对亡国灭种的危局。我们如今有了强大的力量,就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若是从数目上算来,小弟是比兄长读的圣贤书多出许多。可小弟却同样没有看出,这大局上如此的危急。若非兄长一针见血的指出胡人的本性,这两年,更是带着小弟行遍了万里江山。
弟还只是个沉迷在书中,不知边郡疾苦的蠹虫罢了!只是如今小弟与江南军的将士们,算是彻底明白了兄长的苦心,难道兄长自己的心中反而迷茫了吗?”
知心的周瑜一顿劝说,孙策心中那一点犹豫登时霍然开朗:“是啊!与其让受教育程度更高的汉人,被只懂杀戮的蛮族屠杀大半。使得大汉的文明进程大幅度的倒退。
还不如利用手中更先进的武器、资源、人力、智谋,主动出击。将这种对华夏文明发展进程,有着严重威胁的隐患,直接扼杀在摇篮里。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征服与被征服的矛盾是根本不可能调和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是数千年的人类历史早已证明了的。
既然有威胁就要消灭。就如同人类在计算出一颗,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时刻,运行轨迹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时。必然会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将这小行星预先完全消灭一样。
慧星撞地球不是好玩的事!同样的在这一片土地上生存的部族,注定有一方要彻底灭亡,那还能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第一七九章传承之益德来也
拍拍周瑜相对柔弱些的肩膀,孙策舒畅的大笑起来:“哈哈!多谢公瑾!为兄一时愚钝了!数个种族之间皆是为了生存而斗,这本就是生死相拼的两个极端。
其中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既然只能是胜利的一方才能生存下来,那就让那些只想着食吾汉人血肉的异族蛮夫们去死吧!
至于,他们的血脉想要留传下来,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他们要如古时三皇五帝之时一般,全部融入我大汉治下方可。没有鲜卑,没有匈奴,没有羌胡,大汉天下唯有汉民。
遥想当年,若不是当初蚩尤战败。只怕咱们这些炎黄子孙,如今都是九黎血脉了!哈哈!”
利用三皇五帝时期的事实做例子,孙策将民族融合的意思,说的极为直白。以周瑜举一反三的智慧,当然一听就立即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一张白皙的俊脸,却是前所未有的涨红。声音有些激动的叫道:“兄长,你是说要在如今的大汉天下,再来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吗?
这规模,可是比起当初的三皇五帝的功绩还要丰伟了。哈哈!”
“公瑾啊!其实之前,咱们的江南军早已开始做了。靖海他们第一次出海,带回来的九千交趾美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各处虽然也一直坚持在做,不断的收编那些胡人的女人。
不过虽有收获,却都是规模不大。今日江南军更是成功联结了匈奴右贤王的势力。让他做咱们临时的盟友。但他终有一日会因为仰慕,因为恐惧。自动的选择加入我朝。
咱们如今要做的只是将这民族融合的规模,提高到整个国家的层面来做。让有阳光照耀的地方,都有咱们汉人足迹!不论是东方之极的大海之中,抑或是西方无尽的荒漠之地。
只要有人的地方,都要让他们自愿归属于咱们大汉统治这下!”
想象着孙策描绘的震撼场面,周瑜的眼神闪闪发光道:“只是兄长!这样的大规模民族融合,杀戮还真的不会少!只怕那些自诩勇士的胡人男子们,大都难有生路了!”
“哈哈。公瑾!看来,在咱们兄弟的有生之年,都是停不下征伐的脚步了。不过那没事,为兄有了绍儿,你也有周循那小子。他们下面,还会有咱们的孙子!
子子孙孙无穷尽,大汉民族永不内战。统治之下的疆域也会不断的扩大下去!”
看着意气风发的兄长,周瑜微笑道:“兄长,就算是咱们的子孙,不能胜任统率军队的重任。不过在依法制国的独立内阁维护下,大汉的百姓们必然能选举出一位真正的英雄人物。
继续带着千千万万大汉百姓,沿着兄长铺就的宏伟大道走下去。”
“哈哈。正是!公瑾,看来你已经完全理解为兄的治国理念了。咱们兄弟齐心协力,必然能将这君王立宪制很好的实行下去。咱们大汉,可再不能进行无休止的内战,自毁武功了。”
“是啊。兄长!这回张别驾他们引蛇出洞的计划实施之后,暗中支持献帝的势力必将会被连根拨起!想献帝也应当能收起心思。专心过他名誉皇帝的悠闲日子了!”
“嗯!不错,刘协那个小子还是没弄清楚自己的地位,你回去之后还是要再给他讲解一番。
公瑾啊!你读的书多,当然也明白,这打天下时要用天下最武勇的壮士。不过治天下,可要让你们这样饱学的才子来才行了!用马上杀戮的简单方法来制国,国祚终究不会长久!
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其实也如管理好一户巨大的家族一般。一人决断所有的事,绝对的权力必然会导致灭亡。想要让我大汉长久的繁荣稳定,就必须兼听各方的意见。
选举那些英明的领导者来治理国家才行,若是内阁没能带国家走向正确的道路。大法官就有权联合六部来弹劾,直到要求重组内阁!这是保持进入内阁的那几位的警醒必要的设置。”
周瑜一脸肃然道:“而兄长要求陈群、庞统增加制定的选举法。要求对内阁进行十年一次的全民选举,也就是为了保持国家的统治者,能永远代表着绝大多数百姓的意见。”
“是啊!不过这些制度,都将在未来逐步的实施。这些还需要咱们的宣传部努力的工作才行。等回金陵之后,正式建立宣传部的事就要开始着手了。”
“嗯!兄长,小弟记下了!这样完美的统治制度,小弟可是闻所未闻。也只有兄长这样的天纵英才方能构想出来!唉,读的书再多,也没有人能超越兄长的大局观!
只是兄长,你为了大汉天下的安定,付出如此之多,却不为小绍打算吗?”
周瑜却不知道一脸平静的兄长孙策,此刻的心中所想:“这是人类几千年最优秀的政治制度结晶之一。而想要直接实行总统议会制,在这时候未免太过超前了。
还是先定下个不伦不类的帝皇立宪制,让民众逐渐觉醒,再慢慢的发展吧!”
孙策的脸色渐渐变得严肃,认真的看着周瑜道:“公瑾,人皆有自私之心。为兄也想让国家的权力永远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但这根本不可能实现。
你也应当看到,就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