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如初》第521章


毫无疑义是前者,她现在种下的是因,以后收获的便是果。
她不否认自己的自私,但她自私的同时也让众人受益,于是便能理直气壮。
到得二月底,天气大好。气温回升许多。
田里土里百姓开始忙活,闻佑派出大量兵力帮百姓重新建房。
百姓都相信灾难已经过去,晃眼看去,处处都是一派的欣欣向荣。
因为亲身承过州牧大人的恩,州牧夫人的德,所以他们都相信只要兖州有这两位在。他们的日子一定能好起来。
被寄与厚望的这两人此时却都忙得脚不沾地。
大运河上这条财路,华如初将两端的终点定为扬州和冀州。
扬州有周荣,冀州有王林,兖州有黄清源,中间几处没有开琳琅阁的地方都交给了马柏。她自己掌全舵。
南货北卖,北货南卖,说起来容易。真要操作起来却难,尤其是最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得试探着来。
华如初要不是自认手底下的人都是能手,她也不敢做这买卖。
显然,所有参与进来的人都没有让她失望。
三月底,黄清源亲自带着十一艘船南下,而十一艘船里,真正装了货的只得两艘船。千疮百孔的兖州此时已经到了极限,凑不出更多东西来。
黄清源会在途经的几州停船收货卖往南方几州。
再由周荣收好货装船卖往北方,当然。着重点是青州和冀州,兖州现在无力消费。
只要负责一方的人能提前将货收好,两个月足以一个来回。一年便能跑上六次,紧一紧,说不定能有七次,这还是一切都只是开端的情况下,到得明年也许可以更多。
四月底,葛壮来了。
大概真是因为父子档齐上,葛榔头在家里出了大力,这次来南朝足足装了有十二船货,五船留在了扬州,剩下的七船北上。
“你爹又买船了?”
葛壮看着像是又黑了壮实了,只是还是一如即往的憨实,“是的,爹说三小姐所需的货越来越多,我们葛家也要多努力才行,不能让别人抢了生意去,等到三小姐再开第四家琳琅阁便会从别人手里收货,定不会误了三小姐的事。”
“放心,轻易我也不想换个人合作。”华如初翻了翻货册,“兖州留下两船即可,太过贵重稀有的送去太裕”
葛壮瞪大眼,“两船?够吗?”
“兖州冬天遭了灾,情况比较惨烈,一时半会也缓不过来,太原现在的生意已经做开了,就今年正月就已经从这里拿走了两船货,不然早撑不到你来了,多送些去错不了。”
“是,听三小姐的。”
将货册交给华明,一旁的华久眉头跳了跳。
“黄掌柜不在,华明,你去清点货物,照着货册上的来,记得将贵重的挑出来,再从另外的船上挑些一般的。”
小姐这是要重用他啊!华明大喜,双手接过货册,旋即又有些不太自信的道:“小姐,小的这是头一次做这细致活,担心做不好”
“知道你是第一次做,我让翠凝去帮你。”
“是。”
“葛壮,你一路辛苦,先在这里歇两日再走不迟。”
“听三小姐的。”
待人都走了,华久才出列,跪下就要磕头。
华如初就防着他来这招,忙示意秋谨上前扶起人来,“久叔,你也算是我的长辈,别这样,华明做得好了我自然用他,他要是不会做事,我就是有心也不会让他掺和这些的,倒是有件事要你多费心些。”
华久抹了抹眼角,“是,小姐您说。”
“等事情缓和下来,我想将翠凝和夏言的婚事办了,要准备些什么东西你帮着买齐了,嫁妆方面自有秋谨去准备,你只管大面上的就是。”
“是,是,老奴一定用心。”
ps:谢谢晴空萬月童鞋的和氏壁,么么啦,撑不住了,今天只有两更,求粉红。
第四百九十九章 分蛋糕
“广建茶园?”
“是,原本我是打算自己先吞独上一年再说,但是这事我一个人还真做不来,人手都为了大运河上那条财路奔波去了,我手边剩下的人不多,所以我打算邀兖州的大户一起做,不局限于一个昌邑,而是整个兖州,至于做茶技术我也会教,这个事学会易学好难,在这一点上我占足上风,再者说如果其他人自行研究出来了新茶叶,也未尝不能形成一种良性竞争。”
华如初定定的看着阿佑,眼里仿佛有光在跳跃,“来了兖州一年了,平日里我也了解了不少,兖州没有能做为特色代表的东西,但是兖州的土用来种茶树却是最合适不过,不过这个买卖可没官府什么事,就算以后我不在这里了,这买卖也得是我的。”
可是到底受益的还是他,闻佑重重的亲了如初一口,点头应下,“放心,你的买卖谁想染指也得先问过我。”
“早先我便让周荣在扬州替我收茶苗了,黄清源回来时应该会顺道带回来,现在移栽虽说晚了些,却也非是种不活,所需的地方我也选好了,你得给个正式的公文给我,以免以后麻烦。”
“恩,有什么是我能帮得上的吗?”
“暂时不急,等我需要的时候我再和你说。”
次日,华如初将齐南叫了过来。
“之前我派了人回太原摘茶,现在应该都摘干净了,你再带一拨人去,找那些活做得好的将茶树挖出来,记得多带点泥,装船送来昌邑。”
齐南心惊的抬头,“夫人,几个茶园加起来怕有上万株茶树,这”
“全弄来。兖州需要一个好的开端,太原那里我会让人去栽上幼苗,幼苗护理容易,正好将心力都放在兖州。”
齐南还是觉得这工程太大,可是想到小姐的性子忙顺应下来。
“我会让翠凝去协助你,我这里没有那些规矩。婚前好好处一处才能让你们感情更好,不过该注意的地方还是要注意,以她名节为重。”
齐南大喜,什么念头都丢开了去,只记挂着可以和未婚妻共事了。
“这事不能再耽搁。明天就出发,多租些船去,装满一船就发回来一船。”
“是。”
华如初圈下来的那片地在昌邑城外五里左右。一半平原一半山,山峰普遍不高,却是一座连着一座,用来种茶叶最适合不过。
这日,城门口又出现了告示。
自从受灾时起,这个位置便极为受重视了,凡是贴在这里的东西识字不识字的都会过来看上一眼,不识字的就在那等着识字的过来念上一遍。
今日也不例外。
“招募启示:城外东边五里处将建大片茶园。需雇大量劳力,男女皆可,适龄者为十六岁至四十五岁。有意者可直接去城外东边五里进行登记,一日二十个铜板”
高声念读的人还以为自己看错了,突然收了声。仔细又瞧了一遍,这一字没错啊!
他还是头一次看到写得这般直白的雇人告示,且男女都要。
“先生,你能不能再念一遍,我是不是听错了?”
被称为先生的男人收回心神,摇头道:“没有念错,就是东边城外五里要建一个茶园,需得雇大量劳力,男女皆可,年龄在十六岁至四十五岁之间,直接去那里就可登记。”
“真的是男女皆可?我回去叫我婆娘一声,二十个铜板啊,两个人就是四十个了。”
“我家崽子刚好满了十六,也可去。”
“我家那个才十五,不过长得高,说不定也可”
一众人兴奋的交头接耳,有那心急的已经疾步回家了。
接连两年遭灾,家中有余粮余钱的百姓极少,粮食种子基本都是欠着债的,这让他们心里很有压力,只想快点还了债,现在有个门路让他们赚钱,在不知道人家要请多少人的情况下生怕这个机会被人夺了去,很快就都散了。
倒是那个识字的男人站在那里看了很久,这个告示很奇怪的没有落款,敢贴在这个地方他自是不担心是有人别有居心,他只是想知道这是谁的手笔。
兖州的茶叶仅有一家,众人皆知那是闻夫人的买卖,那现在大建茶园,又是以这种价钱大肆请人…
他想他知道了。
俗语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可这话放在华如初身上却是一点不合适。
明明她从未说起之事,甚至连面都没露,她建茶园之事便传遍了整个昌邑,知道是为闻夫人做事,百姓闻风而动,只要手里没有丢不开的事都去了城外东边。
“这倒是省事了,也好,等着别人找上门总好过明明是我将蛋糕分给别人吃却还得勉强着来。”
终于有了半日闲的华如初逗着已有八个月的儿子笑道,转而又说起了别的事,“娘,别让平平和安安早早就学走路,等他们的骨头长好一点会更好。”
任雅真和华清对望一眼,点头应下,终是没有将儿子写来的信中内容说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