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太子养歪攻略》第342章


佛门本就是外来的宗教,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吧,可是短短时间内能迅速站稳脚跟,并且还大肆传播教义的和尚们自然也是有两把刷子的。天云作为名誉长安的大师,自然也捏着些不传之秘,当然了,这些不传之秘在谨欢看来嘛,无非也就是些粗浅的化学知识罢了。
呵呵,不要小瞧了任何一个被高考折磨过的人!尤其还是一个将科学技术视为第一生产力,光是科技学院就搞了三回,差点没折腾死道家一群人的某人!
原本按照天云的设想吧,就是谨欢大张旗鼓到寺里来,打着给杨广做法事的名号,体现新帝的宽仁慈爱嘛。然后趁着上香的时候呢,就可以来点佛光啥的,这样就有了天定之子的名义了不是。这年头大家的信仰都可虔诚了,就算是不信佛的,见到了佛光也没有说是不信的,可好糊弄了。
这方案一提出来就得到了众人的全票通过,没啥原因,简单方便易操作,而且效果还好,成本又低,为啥不做呢。
哪知道谨欢觉得这方案不高级,拒绝了。
是的,没错了,谨欢觉得这个方案不高级。
天云顿时就蒙了。
不仅天云懵,包括王珪房玄龄裴寂等人也都觉得谨欢此举奇怪。这么简单易操作的事情竟然说不高级?明公啊,您怕不是想要造个梯子登天哦!
对此谨欢只能招招手表示,来人啊,给这群土包子们来点新鲜的。
李家在陇西人才培养计划还是非常成功的,不仅给谨欢培养出了足够多的文秘专业和武将专业的人才,捎带手的农学院和科技学院以及经济学院也都大获成功。既然如今她正了位,这些人也就没有再隐藏的必要了,若不是现在时局未稳,谨欢早就把长安学宫给开起来了,至于现在嘛,也只能憋屈憋屈他们,先做事,莫想着名号了。
见识了诸如“凤舞九天”,“龙凤和鸣”这一类的壮观景象之后,大家对天云的佛光计划也变得嫌弃起来。
哎,果然这些外来的和尚就是小家子气了一点,哪像我们明公啊,不出手则罢,但凡出手,那必然是风云变色的大手笔啊!
说着这些话的大人们浑然已经忘记了三天前他们是如何夸赞天云大师真不愧佛法精深的大师,而对此,天云老和尚也只能表示呵呵哒了。
只是呵呵哒归呵呵哒,对于谨欢手下这群能人搞出来的“大场面”,老和尚心里也是佩服的。大家都是为明公服务的嘛,互通有无什么的,也是必要的不是,他们的业务精进了,也更有助于帮明公安抚百姓嘛。
谨欢可不知道老和尚正打着她手下的主意呢,不过就算知道了谨欢估计也不会在意。从来只有她挖别人墙角的份儿,别人若是想挖她的墙角,那就别怪墙角太硬反把人给砸伤咯。
既然要搞大场面,那之前说是给杨广做法事的名义就不顶用了。人都死了,还老是拉出来刷名声作甚呢,鞭尸么?正好赶着李建成带兵在外,于是乎借口就又变成了给将士们祈福。
其实吧,原本最好的理由该是祭天又或者是祭祖这一类的活动来着。凡是这帝王登基嘛,都给搞点活动不是,没奈何现在天下一团乱糟糟,各地没个安生的时候祭天,讽刺意味有点强啊。祭祖说起来也不妥当,他们李家这会儿人都没齐全呢,尤其是身为铁板钉钉继承人的李建成都不在,赶着这世间祭祖,鬼知道会不会被某些有心人又给意会了呢。
几相比较之下,自然只有祈福这一件事好做了。
好在祈福这词儿意义比较广泛,既可以给出征的大军祈福,也可以给天下苍生祈福嘛,反正都是祈福咯。
原先文帝在的时候就搞过这样的活动,地方都是现成的,直接让人再修砌整修一番就行了。
袁天罡被谨欢扔去了钦天监,袁道长表示当了这么多年假道士终于干上了正经活儿还有点不大习惯来着咧。原本袁道长说这话也就是假客气俩句,哪知道钦天监真有想跟他抢班□□的二愣子,毕竟在其他人眼里,袁天罡那是绝对的杨广身边的近臣啊,咱们陛下就算是现在任用他,也肯定是表面亲近吧。
咱们袁道长这个小暴脾气哪里能忍。
呔!爷爷我替明公卧底了这么多年,小蓝丸这样的黑锅都替明公背了,你是哪儿冒出来的东西,竟然敢跟我争宠?
于是乎,宫里的宫斗还没开始呢,倒是先来了一出钦天监风云。至于说笑到最后的嘛,自然是咱们袁道长了,不白在杨广身边混这么多年不是。
袁道长尽忠职守地算出了一个诸事皆宜的好日子,果然,一早起来便是万里无云,晴空朗朗。待到谨欢带着大队人马到了地方,三柱清香刚刚燃起,众人便见到空中金光大盛,瑞气千条,仙乐重重,之后更是形成了龙凤祥飞之影,众人被那金光刺得眼泪直流,眯缝着只见到那龙凤在空中盘旋飞舞之后竟是齐齐扑向了诚心拜祭的谨欢。
一时之间,万籁俱寂,待到谨欢直起身来,众人齐齐下跪,以从未有过的诚心实意叩首跪拜,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谨欢微笑。
装逼成功!
第321章 大唐番外
原先李家占据长安之后南征北讨; 花了差不多六七年的时间,将原先占地为王的各地群雄都给扫荡了。虽说天下一统才是王朝兴盛之兆; 卧榻之畔也容不得旁人酣睡,但是在杨广执政末年就凋敝的民生也因为长时间的战乱而越发凄惨。
而今有了谨欢插手; 杨广挂得早了,天下乱得也早了,再加上谨欢占据天下正统大义,李家军的实力又处于碾压天下群雄的状态,在李琛和李孝恭的带领下,不到两年时间,岭南冯盎和虔州林士弘就成了李家军旗之下的最后两个倒霉鬼。
有了谨欢这么个端坐皇位的女皇帝; 李琛统率兵马自然也变成了让了不得不接受的事情。要说原先还有人敢嘲讽女人怎么能带兵; 到了如今,哪怕是再粗苯的傻大黑也不敢随意张口了。开什么玩笑,说女人不顶事儿,倒是先看看皇位上坐着的是谁啊。
李琛打小儿就跟着谨欢学武; 后来又被言传身教带着学兵法; 让她领兵,就等于龙归大海,虎回深山,那叫一个得意。柴绍也没啥怨言,屁不颠儿地跟在李琛身边给她当副手,还特别得意,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的家主威严被侵犯了。倒是窦氏为着这事儿发愁了半拉月; 毕竟女儿都嫁了人了,这么着好像影响不大好,谨欢干脆把女学的事情一咕噜全都交给了窦氏,有了事情忙活,窦氏转眼间就把李琛给忘了个一干二净。
不过这事儿也不是没副作用,谨欢是女帝,眼瞅着她又如此器重李琛,掌握军队大权,哪怕谨欢早已确定了李建成的继承权,可还是有些后期投靠而来的投机分子们自以为看透了谨欢的用意,试图联合蠢蠢欲动的柴家来扶持李琛上位。
暗卫们把这事儿给报上来的时候,差点没把谨欢给气笑了。
先不说建成这个继承人的位置板上钉钉,若不是一统大业未完,她早就该立建成为太子了。就是抛却其他任何问题都不谈,要扶持李琛上位,倒是先问问本人的意见啊!
早就当年谨欢询问李琛志向的时候,小姑娘就十分明确地向谨欢表明了,只愿为李唐开疆拓土,纵马驰骋疆场才是她的毕生追求,至于皇帝这种苦哈哈的工作,还是放着她哥去吧。
知道了这事之后谨欢也没明着去办,直接就去信给了李琛柴绍夫妻二人,据说柴绍当时就吓得从马上摔了下来,二话没说,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急匆匆从战场赶回柴家这个新战场去“大发雷霆”去了。
别人不知道情况,他还能不知道?
大舅兄是姑姑早就定下来的继承人,只是碍于现在的情况还没立太子罢了。如今不仅他和李琛直接受命于李建成,就是王珪房玄龄裴寂这样的老臣,基本也都听命办事,没办法,谁让谨欢这个皇帝忒懒呢。更何况他家媳妇压根对那个位置没半点心思,再说了,登基为帝是什么好事儿嘛,他可不想等着大臣们集体上奏,让李琛广纳后宫,给自己找情敌。
没错,就是广纳后宫,招选皇夫这样听起来就很魔幻的事情。
历来皇帝登基之后基本都会进行采选,便是不好色的嘛,也要选上这么几个充实一下□□,更别提谨欢的前任杨广这样的了。但是当皇位上坐着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的时候要怎么办呢?
大臣们想了半天,要不咱们就先依葫芦画瓢,比照着遴选秀女的方案来?
事实上在谨欢搞出了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