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怪谋》第26章


由于一路颠沛劳顿,当巡游队伍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南边黄河渡口)
时,秦始皇突然患了严重疾病。随行御医赶紧给他诊治,但由于天气炎热,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天加重。秦始皇预感到这次病得不轻,下令日夜兼程,早日赶回咸阳。李斯身为丞相,此时十分着急,一面要御医尽心给秦始皇治疗,一面指挥车队加速向咸阳奔去。
秦始皇本想咬紧牙关,撑到咸阳后,再将接班人一事尽快定下来,正式任命大儿子扶苏为太子。但事与愿违,秦始皇自觉已一天不如一天,末日就要来临,所以,给正在北方当监军的大儿子扶苏写了一份诏书,命令他火速赶回咸阳,等候主持丧事。其意思很明白,就是已确立了扶苏为皇位继承人。
诏书写好后,就封起来让赵高拿去加盖御玺。赵高拿到皇帝的诏书后,既未加盖御玺,又未派人立即送出。在他的心中,已另有了主意。
秦始皇写好诏书没几天,就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西北太平台)去世,享年50 岁。
沙丘离咸阳有二千里之遥,秦始皇生前没有册立太子,所以,李斯对秦始皇死后的后果十分担心。他害怕一旦死讯传出去,太子未立,诸皇子很可能为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天下反秦势力也很可能趁机对秦王朝造成严重威胁。所以,李斯当即下令:严密封锁秦始皇的死讯,迅速赶回咸阳。他又命人将遗体放在一辆阃濡车上。这种车遮阳通风,便于尸体保存,放下窗帘,外面的人就看不见里面的东西了。
为了进一步遮人眼目,李斯让秦始皇生前最宠幸的一名宦官正儿八经坐在车中,官员们有事去向秦始皇请示,那宦官就依李斯的吩咐以秦始皇的口气传示可否。由于李斯安排周密详细,随行官员除胡亥、赵高和秦始皇身边的五六个太监知道内情外,其他官员们还一直以为秦始皇果然病重不能起身,所以,御厨每天照常送饭送菜。
车队急速向西奔去,随着一阵阵颠簸,人们心里各自思绪万千。在这些人中,要数赵高的内心活动最激烈了。自从看到秦始皇写给扶苏的诏书后,他就暗自打起了算盘:要抓住时机,实现目的。
原来,赵高的父亲曾囚犯罪而被处以宫刑,他的母亲也被卖入官府,充作奴婢。后来,他的父亲又因罪上加罪,而被处以死刑。赵高兄弟几人有的并非他的真正父亲所生,但都姓赵,后来也从小就被阉割,送到宫中当上了小太监。出身卑微更激发起少年赵高的强烈求生抗争意识。他暗中研练书法,学习在当时尚属显学的狱规刑法,并注重锻炼体魄,长得身强体壮。后来,终于被秦始皇看重,称他是个人才。秦始皇让他跟李斯去书写《爰历篇》,赵高果然写得不错。秦始皇更加赏识,便提拔赵高来当自己的中车府令,直接掌管皇帝的车马等事宜。从此,赵高已成了埋在秦王朝政权内的一颗随时可以爆炸的炸弹。
为了长久利益,赵高在平时有意结识拉拢秦始皇最喜欢的小儿子胡亥。
恰好胡亥也附庸风雅,对书法、律令也颇感兴趣。这样,两人气味相投,很快便常来常往,勾搭上了。于是,赵高就常在秦始皇面前夸胡亥如何的聪明能干,喜得秦始皇合不拢嘴;胡亥也在宫廷中竭力替赵高打掩护。有一次,赵高犯了大罪,依法当斩,且开除宦籍。多亏胡亥在秦始皇面前为他说了许多好话,帮他求情,秦始皇才赦免了赵高。从那次生死考验以后,赵高更是一刻也忘不了胡亥,希望胡亥能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自己就有了终生靠山。而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为人仁义而有勇谋,根本不把赵高这种人放在眼里。赵高也就竭力在秦皇面前说扶苏的坏话,将扶苏弄到北部边塞当监军。
赵高心里很清楚,如果让扶苏立为太子,当上皇帝,肯定没他赵高的戏。于是,他觉得眼下机会不可错过,就在途中立马行动起来了。
赵高扣下秦始皇的遗诏,立即跑去找胡亥,装出一副关心的口吻挑唆道:
“皇上驾崩,没有给其他公子留下只言片语,只给公子扶苏留下了一封遗诏。
这意谓着扶苏将要继承皇位,而公子您却一寸土地也没有,这该如何是好呀?”
胡亥正在伤心之时,为过早失去皇上而悲哀。听赵高一番话后,他也没注意赵高话中有话,只是低沉地说:“英明的君主是了解臣子的,明智的父亲是了解子女的。我们的父亲是十分了解我们的,现在,他不幸去世,没有给其他皇子留下任何封赐,自有他的道理,我们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赵高见胡亥如此幼稚胡涂,再瞅瞅四周没人,就十分焦急而压低嗓门说:
“公子您也太悲观了!如今,天下人生死存亡的大权完全掌握在你我同丞相李斯手中。希望公子您能抓住这一机会,早点拿个主意。你要知道,做别人的臣子和使别人臣服于自己;控制别人和被别人控制,这其中的滋味可大不一样啊!”
赵高见胡亥睁着双眼听得出了神,又继续加以开导道:“我听说商汤革命,周武王伐纣,都是先杀了他们的君主。但天下人都称颂他们这是仁义之举。当年,卫国的君主杀了自己的父亲而自立,卫国人还称颂他的恩德,连孔子那样的大圣人也曾提起过这事。如果光顾虑了小节而忘了大利,将来定会后患无穷。优柔寡断的人,日后必定后悔莫及;而果敢有作为的人,即使鬼神见了,也要退避三舍,这种人的事业也必然会成功!我希望公子您也是这样的一种有作为的人!”
胡亥在平时,已经听惯了赵高的训导。今天,他初听时,既感到害怕又觉得赵高变了一个人,怎么对他讲出如此大逆不道,陷他于不仁不义的话来。
但听着听着,他听出了点味儿,眼睛也跟着亮了起来,好象从梦中刚刚睡醒。
便假惺惺他说:“父皇丧事尚未发布,丧礼也没有结束,现在就可以商量此事吗?”
赵高见胡亥已有所动,心中暗自高兴,又趁热打铁,说道:“机会稍纵即逝,过了这村就没那个店了。丞相李斯那儿,我马上就去说,你不必担心了。”还没等胡亥开口说话,赵高就转身匆匆走了。
赵高找到了一惯奉行“老鼠哲学”的李斯,开门见山地说:“皇上已死,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尚未发出。丞相以为,这份诏书发还是不发?”
李斯一愣,说:“你这是什么意思?皇上的诏书还问发与不发?赶快发!”
赵高说:“诏书和御玺都在胡亥手中。这事也只有我们三人知道。现在,定谁为太子,实际上就在丞相您和我赵高两人的手中!丞相你说呢?”
“一派亡国之言!这哪里是我们可以谈论的事!你还不给我快快走开!”
李斯真的发火了。
老奸巨猾的赵高早已摸透了李斯的脾性,一点也不害怕,反而软中带硬地说:“我这是关心您,是为您着想。我赵高在宫中已20 多年了,秦朝的将相功臣没有一个有善终的,不是处死,就是自杀,连子孙后代都要遭殃!现在,皇上遗诏的意思是让扶苏继位,而扶苏长期与大将军蒙恬战斗在一起,两人关系相当密切。一旦扶苏继位,必定重用蒙恬,代替你的相位。到那时,你轻则被赐死,重则被砍头,要处死你的理由太多啦!如果让胡亥继位,那情形就不大一样。他仁慈厚道,又长期跟我们相处在一起,对丞相您十分敬重和信任。让他继位,是再合适也不过的了。丞相你看着办吧!”
李斯听了,大惊失色:“你这不是要谋反吗?我李斯本是一个平民,蒙皇上恩典,官至丞相,儿孙又享有高官厚禄。皇上临终前将天下安定托付于我,我怎能辜负他的重托?我李斯唯有奉皇上遗诏,拥戴扶苏为皇帝。至于今后是祸是福,由它去罢!”
赵高见李斯软的不吃,就来硬的,亮出了底牌,说:“其实,现在天下的大权已经操纵在胡亥的手中了。只要我赵高与他一合计,写成诏书,盖上御玺,天下谁敢不从?丞相到那时再不服从,世人都会指责你不忠,你的性命必定难保,臣相你自己选择吧!”
赵高这一着果然厉害,李斯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两眼直勾勾地望着赵高,说:“这事弄不好会天下大乱的。现在,扶苏、蒙恬手中尚有30 万大军,如果他们。。”
赵高一见李斯口气松动,连忙安慰说:“丞相尽管放心,扶苏、蒙恬那边我自有办法。”
李斯终于上了赵高的贼船。共同演出一场偷天换日的宫廷政变。
他们先伪造了一份秦始皇给李斯的临终嘱托,又矫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篡改了秦始皇给扶苏的诏书,在上面写道:“朕御驾亲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