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红楼之丫鬟那些事儿》第172章


不知不觉又过了一个月,这日又是周大人进来请安,他从出现在柳五儿眼前的时候,就是一脸喜庆模样,等进了庆晖楼后,更是二话不说就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向探春道喜,“恭喜郡主、贺喜郡主,和亲的日子总算是定下来了!”
“是同哪位王子成亲?”在外臣面前,探春要维持郡主的矜持,有些话她不方便问,自然就由身边的两个丫鬟代劳了。问出这话的就是翠墨,她正站在探春身边,由她来说,倒是比柳五儿更合适。
“是扶南国的二王子。”周大人道,“扶南王亲自答应了的,或许就这两日,旨意就该下来了,还望郡主做好准备。”
“谢过周大人特来相告。”探春同周大人客气了几句,让柳五儿送周大人离开,待屋里只剩下自己的心腹,才放心地露出一点笑意。
“恭喜姑娘、贺喜姑娘,这件大事,总算是定下来了。”柳五儿一回来就连忙给探春道喜。
“是啊,这件大事可算是尘埃落定了。”探春舒了一口气,又吩咐两个丫鬟,“准备些荷包和赏钱出来,若这事真的定了,这两日来往传旨道贺的人必定不少,咱们也不能太过吝啬了——这还是第一步呢,不能给人说嘴的机会。”
两位丫鬟都以她马首是瞻,当下就开了衣箱,从里面翻找出探春要的东西,还有不少散碎银子以及铜钱。铜钱都是用绳子吊好的,是东平太妃特意差人送到贾府的,据说是扶南当地新一批的通用铜钱,每一吊钱都是一千枚。探春数出十二吊钱,让柳五儿收到匣子里,“这十二吊钱留着给两位嬷嬷,等旨意一到,两位嬷嬷是肯定要过来道贺的,到时候就把这钱赏给她们……还有你们两个的,我也早就预备好了,到时候一起赏了,你们千万别埋怨我。”
两个丫鬟自然忙道“不会”,又陪着探春忙了一个晚上,等到二更天才胡乱睡了。
第二日扶南王果然让扶南这边的官员前来传旨,又有来自光福殿、协庆殿的赏赐及贺礼。探春同扶南国二王子的亲事终于被正式提上日程,操办起来。
只是在这忙碌中,众人都没有注意到,大王子身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悄无声息地出现了一位新的宠姬,侍女内监们都称她为:姜姬。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支持~~
新古言《我要青梅变凤凰》预收已开,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
第158章 侍书(7)
探春同扶南国二王子宋祁的亲事办得十分盛大。
婚礼自然不能放在庆晖楼办,扶南王特意在北阙分出一处宫室; 暂时收拾出来; 充作新房。而由于这场婚事操办得太过仓促; 探春和宋祁成亲后的住所也才刚刚划定——元和公主作为扶南王的长公主,颇受宠爱; 她和李家不亲近,扶南王就早早在南阙附近划了一片区域作为长公主府,元和公主和宋祁成亲后; 就一直住在这座长公主府内; 一人占了一处院子; 一人住在府邸东边,一人住在府邸西边; 井水不犯河水; 遇事需要见面了就都去正院; 倒也相安无事。
但是探春一嫁过来; 可就不同了。
探春在扶南国是没有娘家的,又不能一辈子住在北阙的宫殿内; 扶南王只好同元和公主商议; 在长公主府内划分出一块地方; 作为探春的寝殿。
元和公主对于探春住到自己家里来这件事倒是无可无不可,但是谈及让探春住在什么位置的时候,她却明白地道:“长公主府没那么大的地方; 她若是住进来,就用宋祁的院子好了; 宋祁若是不愿意和郡主共用一个院子,就让他再找个院子住——他又没有那么多嫁妆,也没有那么多从人,犯不着占那么大的院子。”
成亲之后,探春身边的侍女、嬷嬷、侍卫以及随船而来的那一份华丽无比的嫁妆就都要搬进探春居住的院子里了,光是人就有二十来号,确实需要一间大院子。
扶南王在问过二王子宋祁的意思之后,就命人把宋祁如今正在使用的院子腾空出来,又要张罗着修缮这座院子,又要为宋祁布置一座新院子——长公主府的人到现在还没有忙完这些事呢。
因此,探春和宋祁成亲之后,还要在北阙住上十来日,才能一同住往长公主府,纵然有一些心不甘情不愿,但是柳五儿依旧提前说服了探春:若想要在扶南站稳脚跟,那就一定要在这十天内,尽可能多地同宋祁积攒下情分。
宋祁既然醉心于中原文化,刚好探春书法不错,在儒学及诗词的造诣上虽比不过宝钗、黛玉、湘云,但是起码比宝玉略强一些,唬住宋祁还是绰绰有余的。
不想宋祁此人确实在女色上不大上心,待探春虽然体贴,却并不缱绻,白日里就客客气气地,也很少到探春的卧房里来——两人虽然同住一殿,却一个住东翼,一个住西翼,几乎不打照面。
探春和柳五儿一时也没了主意。并且,就在探春和宋祁成亲的第三天,国朝派来的送亲使团就坐船回去了,包括宝玉在内,包括被扶南这边扣押的探春如今名义上的兄长东平郡王,也都一并跟船回国。如今留在扶南能帮助探春的,不过是两、三名小官,好在林栖就也在这几个小官之中,柳五儿才踏实了些。
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林栖就算本事再大,他和宋祁之间也没有任何交情,想要像当初给水溶和宝钗那般牵线,是不能够的了。因此北阙中的当务之急,还是只能靠柳五儿一力解决,林栖的存在,只不过是让她或许多了一条后路罢了。
“不是说二王子喜欢中原儒术?姑娘同二王子每天晚上才照面,又不能一开口就说四书五经——那可成了教书的先生了。”柳五儿拉着翠墨,一起掰着手指头帮探春想主意。这个时候,就只有从秋爽斋中一路走出来的主仆三人最可信任,两位嬷嬷都要靠后了。
提到房中事的时候探春还有些赧意,但是听到后面“教书先生”一句,却眼睛一亮,“二王子一心向往儒术,不过这几日我听他的谈吐,对于儒术所知却有限,说不定连一本《论语》都没能读通,可不是就缺一个教书先生?”
柳五儿顿时就领会了探春的意图,“还是姑娘灵醒,还有,那日我去给那边送果子,刚好撞见二王子在桌前写字,奴婢看了两眼,不说比之姑娘如何,连咱们家三爷的字都远远不如呢。”
探春也缓缓点头,“是了,虽然言语有些不通,但是扶南是国朝多年的属国,再往前数几百年,就是蛮夷之地,连自己的文字都不曾有,咱们倒是可以在这些事上下一些工夫。”
“不如就办一个小学堂。”柳五儿一拍手,“就在这屋里,摆三张矮桌,我和翠墨来给姑娘当学生……”
时间紧迫,三人商议了一阵,当下就布置起来。好在这一日宋祁一早就出门去了,宫里也就由着探春折腾,三张矮桌很快就被搬来,放在屋子中央的竹席上,边上摆着软垫,探春一个人坐北朝南,两个丫鬟并肩坐在对面桌上都摆了笔纸。柳五儿又从带来的书箱里翻出一本《论语》,拿给探春。
“可惜只有这一本。”翠墨略有些遗憾地道,“奴婢听说,宝二爷、环三爷他们上课的时候,每人都拿着一卷书呢,有时还一边读书一边抄写。如今只有一本,两件事可怎么同时做呢?”
柳五儿也支着头想了片刻,才有了注意,“《论语》不是一句一句的孔圣人说过的话?不如姑娘抄写一段到两张纸上,我和翠墨就照着姑娘的字抄写……”怎么想,这都是一个好主意,探春本就擅长书法,她之前还发愁怎么才能名正言顺地让宋祁看到探春的字,这样一来,只要能成功吸引到宋祁的注意力,宋祁就必定能注意到探春的一笔好字。
正得意着,探春却面带古怪地看了柳五儿一眼,翠墨嘴快,当下就问道:“侍书,你还读过四书?”
柳五儿心中一突,顿时意识到自己还是疏忽大意了,贾母和王夫人虽然允许家里的女孩儿们读书认字,却并不会专门请先生来教她们读四书五经,探春纵然读过,也很通其中的意思,但是她身边的丫鬟却必定不能得到相应的教导——说起来,柳五儿之所以知道《论语》中的大致内容,还是之前听宝玉说起的。
她忙道:“奴婢哪里读过这些?还是之前家去的时候,听舅舅家的表弟说起来的——他前些年也被送到学堂去了,只是不着调得很,说起上学的事满口抱怨,还说,‘孔圣人说的话能编纂成《论语》,说不定有一天我说的话也能被编辑成册呢。’整天胡言乱语,不知道都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