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过人生迷茫的日子》第38章


最近有件事挺有意思,一位六旬的老汉拿着厚厚的稿纸去找编辑,对她说能不能看一看我的稿件。
年轻的女编辑抬头瞧了一眼他手里厚厚的稿纸,不屑一顾:放下吧,我一定会替你把这稿件印发的,老人离开时感激涕零,唯唯诺诺的朝她尽量用不习惯的微笑去面对这位能够赏识他的女编辑。
出门后老人禁不住老泪纵横,心理感觉到了轻松愉快。写了很多年,却从没有被印成铅字而登载,渴望与努力奋斗使他不服输,但他知道写作需要天赋,需要积累经验及对生活细节的认知和观察的过程。
这个老头儿整天呆在屋子里闭门造车,又如何能写出好作品,倔强的老头一根筋地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看到这则故事,不仅没有引以为戒,我仍然也固执己见到了愚蠢的地步,继续着老者现在走的路,也就是我的将来无奈的人生之路。
我没有吸取吃一堑长一智教训,而自认为自己能够在学习上独辟蹊径,能够寻找到文学艺术的捷径呢?结果也碰的头破血流,却也不甘心放弃,简直不可救药了。
天色朦胧亮的时候,大地从沉睡中醒来,我试图睁开眼睛,困倦的厉害再次想进入晨曦的梦魇,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放弃舒适的床铺而穿戴整齐,节能灯光燃亮了,陷入沉思默想,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一阵咳嗽,喉咙里好像有痰,又似乎没有,觉得难受不适,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段会经常闹点小病,所以养成了看医书,给自己开药方,其实人过四十体力不支,人生自古逃不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大夫不给自己看病,然而我喝了自己开的治咳嗽的药缓解病情,记得一位现代的文学大家,被咳嗽夺取了性命,长期伏案劳作,操劳过度死于典型的肺结核。
我曾经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为天才而惋惜。而我却也为写作而苦恼,不断抽烟为的是在理论中徘徊;却不能挖掘掌握写作的技巧为自己所用的苦闷心理。
有天赋的聪明人极其孤独;在寂寞中默默地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都具备坚如磐石的意志。我想我也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不是美丽的幻想,而是不知疲倦地正在做下去的事,虽然单调乏味,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却让他再次地投入到情趣与爱好中。
第53章 思索人生应打破条框
一天,我看到放学的孩子们,兴高采烈,蹦蹦跳跳地涌出校门,拥簇在一起欢呼雀跃,这是小学校门口的情景,叽叽喳喳像小鸟一样歌唱的孩子们在相互追逐戏耍。其中一些调皮的学生拉拉扯扯,甚至于勾肩搭背,在熙熙攘攘的拥挤中你捅我一下,我偷偷地拽你一下,甚至于追逐笑骂,表现了半大小子的天真无邪的坏样儿。
我目睹了这情景,脑海里浮现为人师表的老师们,在传授课程的知识,同时也激励学生要有远大理想、人生的抱负,这样的思想言行,不乏其人在受启蒙下的学生会选择远大理想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这无可厚非的教育。
父母同样都会督促自己的孩子刻苦学习文化课,何况只有一条学而优则仕的途径可以走,是一条人生的坦途,学生们在双重负荷的教育下,通过十几年受教育和学习,真正的步入社会后,才觉得人生不能只靠理想而生活,需要选择生存下去的职业。
我不反对学而优则仕这样理想人生的教育,只是人人才智不同,人人建立在理想教育上未免有点牵强附会了,职业教育应该是多数人的理想选择吧。
我认为教育体系应该建立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而进行教育,一个人要学习最基本的生存的技能,要因人施教,培养孩子各自的适应生存的能力,培养孩子们自我因材施教的思想,也要培养社会那种平等的职业荣誉感,意识领域最好不要把人与工作分三六九等,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荣誉感,不论是工人、农民、军人、商人、师长、医护人员要有同等对待人际待遇。如果在老师们的正确引导下,顺其自然,特别的聪慧者要积极地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可继续上大学、读博士深造,实现人生更大的自我价值目标。而多数人的教育要进行技能教育。
哎,人各有志、物尽其用,社会的教育和培养每一个时代的人才。
据说外国人的教育模式,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开发智力帮助孩子发挥独立思考与想象力的能力的教育,让天赋得到充分发挥。教育模式不同培养出的人才就不同。
所以说人与人之间勤奋努力结果有差别的,不是人人都能够在社会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我认为,人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因为我也曾受到了理想主义的教育,要做大事的观念和那种思想的思路,而不注重实际的生活,于是他思想当中就把能够写小说当成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差一点当成了职业,这样的想是非常不正确的想法,自从萌生了这念头,创作的欲望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小说是用文字语言写出的生活琐碎的闲情逸致的故事,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
写小说也必须有这方面的天赋才行,步骤和想法正确;也需要时间,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和磨砺心理的过程。不过,通过实践和努力,才晓得一个人的写作,必须还要有这样的前提条件如天赋和稳定的工作收入和安稳的环境,才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业余创作。
时光荏苒,转眼间拾起那份残存的记忆,觉得应该静下心来做事,不过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某种精神的支撑。要想受人尊敬,就像被人供奉的雕像那样要经历千刀雕刻的艰难险阻的过程,不想被刀雕刻的石块自然也就是脚下的铺路石,不被人器重。所以说要想做成为什么家,或者说了不起的人物留下名声,被人崇拜,人就要必须经历千刀万剐般的煎熬。
这个道理深深铭刻于我的脑海,要付出巨大的人生代价,同时也要有那种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能力,然而不识时务的我却长年累月钻进了自我封闭的精神痛苦中,把青春与时光全部的浪费在寂静的生活里。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我没有什么天赋;只是自己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阅读和写作上面啦。所以绝大部分的人是千篇一律的生活着,只有少数人在行动。
湛蓝的天空,风和日丽,在这幽静的蓝天下,人的心灵融入生命的极致,自然会尽情地享受世界的光彩,大自然总会给人类带来意外收获,灿烂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带给人类和万物□□,我踏着美丽的朝阳,踏着脚踏车风驰电掣地狂奔,心中洋溢出了对天、地和父母给予生命真诚的自豪与满足的衷心谢意。
第54章 时代吹大了泡沫
美好的事物与人的感受会在瞬间消逝,不会轻易的留住,而人生经历挫折的痛会在平淡的生活中留下刻痕。
我多么渴望我的生活能够开足马力永远向前,不停歇的远航。谁知现实是残酷的,我不得不承受着命运的捉弄,常常面对权势之人,不能屈服于某些人的意志,自然落得不怎么讨人喜欢的下场,做什么事都落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中不中,洋不洋。
我这样想,生下来就带有宗族的倔强,觉得自己不是别人的玩偶,心理别扭有些个不愿意就会由着性情,表现出性情中人的耿直,有些激进的想法与做法。
清晨,醒来的瞬间,睁开眼立刻会感悟到生命的美好,能好好的生活,拥有宝贵的生命,人就一定会绽放出生命的色彩。
不由得常常真诚地感谢父母,恩赐了我生命,也感谢社会给予了生存权力,感受伟大而无私博大的爱。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子女拿什么回报,又能报答父母和祖国什么呢?父母的呵护大爱是无私的,尽心竭力为儿女操劳,从不图回报,儿女何尝不想常常去探望守护在父母身旁尽一种孝,却不能如愿,这不是儿女的不孝,是生存法则的需要。
近来,国际与国内经济出现了萧条、甚至于停滞,于是痛定思痛,重新认识计划经济,是不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搞活经济的政策相继出台,提升消费理念,让闲置资金进入投资理财蔚然成风,社会出现了羊群效应,一窝蜂购置房地产、投资股票,参与融资,小额贷款,进行风险投资,高利贷等,如此的全民的投资热情形成了规模,银行贷款额度放宽提供了投资环境。
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